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介绍了生态农业的产生背景,论述了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指出我国的生态农业既不同于西方的生态农业,也不完全是传统农业的回归,它是在中国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生态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集约经营管理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简介了近20年来在我国生态农业实践中形成的几种成功的生态农业模式,同时对目前生态农业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赵海娟  吕闽 《中国饲料》2022,1(2):131-134
生态农业是在传统农业基础上,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前提,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科学的农业发展理念,形成可持续性发展的农业经济增长模式.在生态农业背景下,我国提倡加强农业相关人才建设和生态农业产业创新发展.但目前我国缺少专业的农业人才,且大学生对农业创业积极性不高.因此,本文以生态农业视角下饲料产业大学生创业创新策略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3.
生态农业组织是研究相互关系的调控,营造生态农业开发的产前-产中-产后组织环节的链接条件和外部环境。生态农业只有建立在环境背景调查、生态农业模式构建、生态农业技术组织、生态农业开发企业环境管理体系建设、生态产品标志认证、生态产品价格与市场调控等过程或环节的组织基础上,才能真正形成规范化的、反映经济与生态协调本质特征的生态农业体系。  相似文献   

4.
《安徽畜牧兽医》2005,(4):41-41
一个世纪过去了,人类已进入新的千年。人类在充分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面临着人口的压力,资源的短缺,环境的恶化和生态危机等一系列的世界性难题。随着近年来中国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在中华大地上形成了一股绿色旋风。目前,我国农业正发生着五大战略转变,即由小农业向大农业全面发展;由自给自足经济向商品经济发展;由粗放农业向集约农业发展;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由常规农业向生态农业发展。这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总趋势。  相似文献   

5.
探索利用现代农业科技发展山地生态农业模式具有重大的国家战略价值。本文在概述了国内外关于山地生态农业模式的理论探索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传统落后的农业模式和化学农业方法急需转型的紧迫性。通过举一反三,从我国山地农业的陆地生物优化组合典型案例延伸到山地与平原农业的生物优化组合、水陆生物优化组合、水生生物优化组合,通过三个典型案例的农业新方法、新技术、新模式以解剖的方式分析了我国对多维生态农业模式实践探索的可行性和进行大农业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生态农业技术不仅有利于我国农业经济建设,还可以有效的对生态环境起到一个良好的保护作用,从而有利于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过从当前我国生态农业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生态农业技术由于自身的技术措施比较复杂,而且相容性、优越性以及试验性等方面的特性也比较差,因此这就使得它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就对我国农业经济建设有着一定的影响,为此我们就要通过对其创新特性进行相应的分析,来对其进行推广。本文首先通过对生态农业创新特性的相关内容进行介绍,分析了生态农业技术在当前我国农业中的推广,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李启森  赵雪 《草业科学》1995,12(4):54-58,63
在对河北省坝上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及其生态环境特征进行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该区生态农业的发展战略和途径,并对该区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进行了论述,可为该地区及其邻近地区的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的全面稳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从发展生态农业实践中浅析沼气发酵的功能褚文雄,龚宏勋(浙江省嘉兴市农林局314001)(嘉兴市秀城区农水局)现代农业一生态农业是遵循农业生态系统内不断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所形成统一整体的原则,充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科学组织协调农业和农村各行各业的生...  相似文献   

9.
生态农业产业化,是实施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想模式。它是在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约束下,通过种、养、植、深加工、农工贸并举、产加销一条龙的形式,促使生态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形成一个较完整的产业群体,这个产业群体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为前提,围绕区域化的支柱产业,实行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通过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形式,逐步形成生态农业产业链,使农业走上一条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生态动态平衡轨道,促进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的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专家指出,生态农业产业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国家必须给予支持和重视,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加以扶持。我国从八十年代就开始发展生态农业,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这些生态农业模式受限于政策、资金、技术和规模四大制约因素而没有取得更大的成功,有的甚至夭折了。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没有认识到生态农业模式的实现方式,必须按照市场价值规律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循序渐进地引导,先着力发展有市场前景的环保企业,再以产业化模式实现整体优化。然而,若相反地采取一蹴而就,一步到位的思维模式,推广的是小而全,劳动强度大,效益低的所谓生态农业模式,这种模式则无法经受市场经济追逐高利润的冲击,必然是要失败的。本文分析了当前种植和养殖业新的特点和突出的问题,指出了传统生态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当前生态农业发展的机遇,并对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以期对各地方农业、畜牧业主管部门和该领域的企业家们,完整的认知、理解生态农业的内涵及科学决策有所帮助。[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北碚区生态农业现状的分析,指出制约北碚区生态农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并分析北碚区在农业和旅游业方面的优势,提出北碚区农业应当走生态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论草地在生态省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占世界陆地总面积25%,占我国国土面积40%,占吉林省土地面积16%。草地既是生态环境绿色屏障,又是生态农业和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草地的上述功能,详细论述了吉林生态省建设中草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牧交错带生态评价研究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中国农牧交错带是我国农业种植区与草原畜牧区相连接的生态过渡地带,又称半农半牧区或生态脆弱带。农牧交错带是一个独特而重要的产业界面,是我国最大的气候、生态过渡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本文对中国农牧交错带生态安全评价的研究是以农牧交错系统特殊的生态状况为基础,考虑到现有的自然环境压力、社会经济压力以及人类的积极影响,选择目前与潜在的压力、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经济社会的响应3个方面作为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对中国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因子以及生态总体状况进行安全评估。因此,根据农牧交错带的特点,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建立了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相应的选取标准,将为农牧交错带生态安全评价研究和生态环境管理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持续加强生态农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是我区畜牧业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了内蒙古生态农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张掖市生态循环农业与经济发展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艺林  贾玉琴  赵维俊 《草业科学》2013,30(9):1488-1492
本文立足张掖市生态优势,着眼循环农业发展,总结了张掖市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生态整合、减量化生产、生态链连接与转换、产业纵向拉长、产业横向延伸及庭院微循环等模式。分析表明,认识创新是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前提条件,理清基本思路是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关键所在,政府推动是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重要基础,市场化运作是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重要途径,科技创新是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核心手段,政策法规是发展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由于人为破坏和自然因素的影响,致使阿拉善盟荒漠草地严重退化,特别是草地植被的破坏,引起生态环境的恶化,对阿拉善盟17万居民的生产生活构成严重威胁,乃至对西北,华北地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本文通过对阿拉善盟荒漠草地的退化现状及成因分析,阐述了草地生态建设的意义和对策,对该地区荒漠草地生态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夏先玖 《草业科学》1999,16(1):62-67
以影响农业生态系统的人口,资源,环境为主导要素,提出了我国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内涵应该是结合有机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合理内核,以人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因地制宜,资源的永续利用为原则,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大力发展农业的商品生产为手段,以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为目的的集约化综合经营和有效管理的农业体系。  相似文献   

17.
彭珂珊 《四川草原》2003,(3):5-8,10
农牧交错区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通过建国50多年的艰苦努力,已经成为一条经济产业带,生产了大量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和农牧产品支持国家的经济建设,并对西部地区起着重要的吸引和辐射作用。通过野外调查和资料分析,按照典型剖析、专题研究、总结提高的基本思路,分析了农牧交错区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探讨了在西部大开发中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的严峻挑战,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略论草地农业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明华 《草地学报》1994,2(1):83-88
本文回顾和分析农业发展历史的四个阶段,即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及其生产特征与评价,说明属于生态农业模式之一的草地农业系统能够较好地解决历史遗留的生态危机问题。草地农业系统是土地-植物-动物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类型的发展概况、概念、体系、结构与功能,最后提出建设我国草地农业系统的六条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制订相关法规依法实行监控;积极推广生态农业立体养殖模式;提倡无污染饲料配方设计与生产是避免畜牧业造成环境污染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20.
谢增武  王坤  曹世雄 《草业科学》2013,30(9):1475-1481
传统的生态修复不能使当地居民摆脱贫困,而畜牧业和农业又面临着过度放牧等对资源的过度消耗问题,荒漠化地区中草药种植不但能提升居民收入,而且能带来生态环境效益。本研究以宁夏地区的中草药种植情况为例,采用市场价值法、调查评价法和影子工程法等生态经济学分析方法对中草药的生态经济环境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宁夏地区中草药成交额由2001年的1.628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3.543亿元;在pH值为8.64的盐碱土壤中种植中草药可以降低土壤盐分;种植中草药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升林草覆盖率,实现生态修复,从而使西部荒漠化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通过产业化模式发展起来,不失为当地居民摆脱“贫困陷阱”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