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博兴县店子镇是全国闻名的“优质西红柿之 乡”, 2000年又被省农业厅命名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蔬菜生产已成为全镇农业生产的支柱产业。目前,全镇日光温室番茄总面积达1.2万亩,总产8300万公斤,总价值1.2亿元。但是, 由于日光温室一次性投入较大, 且不能移动,菜农只能连年种植,使全镇日光温室番茄的连作障碍日益严重,表现青枯病、枯萎病发病率加重,灰霉病、叶霉病、晚疫病抗药性增强。为了有效遏制连作障碍的危害,我们探索了一条菇菜轮作模式,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菇菜轮作模式 1.l草菇、番茄一年二作二收模式 1.2鸡…  相似文献   

2.
张志轩 《北方园艺》2010,(11):189-190
由于白灵菇具有独特的食用及药用价值,近年来在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日光温室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可谓产销两旺.近年来针对本地区白灵菇栽培过程中污染率高,出菇率低,出菇晚,产量低,菇型差等问题,进行了日光温室白灵菇菌袋中间环割单排墙式覆土双向出菇栽培实践,提高了出菇率,改善了产品品质,生物转化率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现就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在日光温室内进行菇菜间作套种,可以充分利用日光温室的光温条件和空间资源优势,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效益.辽宁西部地区推广应用了越冬茬番茄行间套种双孢菇栽培模式,在光照、空间、温度、营养等方面都达到了优势互补,番茄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有利于双孢菇生长,而双孢菇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有利于番茄的光合作用,二者相辅相成,同时双孢菇出菇后的废料还可作为有机肥料培肥土壤.  相似文献   

4.
长后坡日光温室蔬菜间作平菇新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长后坡日光温室进行技术改造,较好地解决了菇菜间作的各种不利因素及相互影响,菇菜均可在各自适宜条件下良好生长,综合效益提高3-4倍,并且技术简单、实用可靠,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陈建辉 《蔬菜》2004,(12):38-39
日光温室是蔬菜生产的重要设施之一,在日光温室内进行菇菜间作套种,可以充分利用日光温室的光温条件和空间资源优势,提高日光温室的生产效益。为此,我们设计了5种菌菜间作套种模式,并进行了试验和优化,经济效益均提高1.5倍以上。现将这5种模式作一介绍,以供菜农参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市十分重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并于2000年首次启动了“食用菌生产技术开发工程”。“两菇一菜”种植模式作为开发工程内容之一,经过试验、开发、推广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利用日光温室、塑料大棚进行“两菇一菜”高效种植,通过菌、菜轮作,可实现资源的多元、增值、高效利用,提高棚室生产效益。现将几种种植模式介绍如下。 一、双孢菇-蒜黄(越冬芹菜)-鸡腿菇 双孢菇选择麦秸作为主料,于7月底~8月上旬备料,8月下旬~9月上旬播种,10月上中旬开始出菇,11月下旬结束。一般每667m2可产菇60…  相似文献   

7.
周鑫  贾宝弟  刘冲 《蔬菜》2014,(3):9-10
在日光温室内进行春茬菇菜间作,研究在温湿度较高的情况下菇菜生长的特点。结果表明:随着温湿度不断升高,从5月中下旬平菇和番茄均开始出现病害,严重影响了2种作物的最终产量,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产。建议调整种植时间,进行秋冬茬试验。  相似文献   

8.
贾博渊 《食用菌》2009,31(5):54-55
在我区城郊和农村,有很多集中连片向阳一面坡菜棚。近年来,菜农们更新观念,为增加收入,充分利用有限温棚,缩短歇棚时间,在棚内尝试菇菜轮作。但由于我地四季明显而短促,冬季寒冷,往往种菜耽误了菇,种菇误了菜,菇菜轮作很不理想。笔者从2004年起深入棚区,与菜、菇农多次探索、试验,总结了一套用阴阳棚同时栽培双孢菇及蔬菜的技术。一经推开,在我地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现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吴铁 《食用菌》2005,27(2):47-48
日光温室蔬菜生产,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农业生产。如何充分利用日光温室的设施和有限面积获取最大效益,始终是生产者最关心的。菇菜间作是一个好模式,但能间作的菇量有限,且出菇管理不便。笔者在温室内进行平菇番茄立体组合栽培试验,几年来效益良好。现将技术要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0.
在日光温室内进行菇菜间作套种,可以充分利用日光温室的光温条件和空间资源优势,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效益。辽宁西部地区推广应用了越冬茬番茄行间套种双孢菇栽培模式,在光照、空间、温度、营养等方面都达到了优势互补,番茄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有利于双孢菇生长,而双孢菇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有利于番茄的光合作用,二者相辅相成,同时双孢菇出菇后的废料还可作为有机肥料培肥土壤。  相似文献   

11.
西北地区日光温室菇菜立体栽培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北地区地处亚热带半干旱地带,一年四季气温变化较大,给大农业的持续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因素.近几年来,随着节能日光温室的普及,冬季蔬菜栽培迅速发展,但大众化蔬菜价格低廉,温室经济效益较低,影响了菜农的生产积极性,制约了西北地区冬季农业生产的发展.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进行了菇、菜立体栽培高产高效的研究,大大提高了蔬菜和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从而大幅度提高了日光温室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日光温室菌菜间作高效栽培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朝军 《食用菌》1999,21(1):26-26
为了提高日光温室的有效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我们在苗类与多种经济作物间作试验与推广的同时,进行了日光温室菌菜间作模式的研究,经初步推广已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现将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日光温室菇菜间套作栽培模式进行的优化研究,提出了越冬茬黄瓜(或番茄)行间套种鸡腿菇(或双孢蘑菇)、丝瓜、扁豆套种草菇(或高温蘑菇)、秋冬季温室后坡堆叠式栽培平菇、黄瓜-黄背木耳-草菇轮作栽培、豇豆-鸡腿菇-鸡腿菇轮作栽培5种模式,可使日光温室生产效益提高到150%.  相似文献   

14.
目前日光温室菜菇立体种植模式的研究成了园艺 工作者探索的一个热点,各地根据具体情况相继探索了 一些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并得到示范、发展。但在实际生 产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方可保证高产高效。 1 科学搭配菜菇 蔬菜和食用菌生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不同,食用 菌生产要求弱光、高湿条件。黄瓜、芹菜等要求较高的 空气湿度条件,而西葫芦、番茄却要求较干爽的空气条 件,如果和食用菌间套作在一起,会给栽培管理带来困 难。从植株高度来看。黄瓜 高大,易造成遮荫的条 件,而且行距又大,可以为食用菌生产提供一定的地面 和空…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日光温室夏季闲置问题,实现周年化利用,从茬口安排、主辅料准备及处理,建畦、铺料、接种、覆盖,养菌管理,出菇管理和采收保鲜等方面介绍了日光温室大球盖菇—草菇轮作模式,1年内可生产1季大球盖菇、2季草菇,解决了夏季高温期日光温室闲置的问题,提高了日光温室的利用效率,产投比1.5:1,667 m2纯效益约3万元,已在北京、河北、山东等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蔬菜节能型日光温室发展很快,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益。据报道,我国日光温室面积已达30多万亩。年提供商品菜30亿公斤。每年为国家节煤1300余万吨,相当节约2亿多元。日光温室分布范围向南已到北纬32°的黄淮平原的蚌埠、阜阳。向北已跨过长城,推向北纬  相似文献   

17.
日光温室灵芝夏季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州市近年来日光温室发展迅速,极大地丰富了京津及其周边地区人民的菜篮子。但当地大部分日光温室仅仅利用了每年10月到次年5月这段时间,夏季高温季节利用率低,效益不高。针对这一问题,自1995年起,笔者探索利用日光温室夏季空闲时间生产食用菌,取得成功;其...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高效节能日光温室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日光温室的高效和持续利用已成为普遍关心和研究的新课题.尤其是高效节能日光温室的夏秋季利用问题,各地根据其自然条件和农业资源条件不断探索其高效栽培模式和持续利用方式.我们利用洋香瓜栽培的高效节能日光温室,在夏秋季分别种植草菇和双孢蘑菇,既提高了日光温室的利用率,又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9.
采用日光温室大棚栽培羊肚菌,易调控"光、温、气、湿",避免羊肚菌生长发育受不良天气条件影响,易达到高产稳产,尤其适合北方地区。分析日光温室大棚菌菜轮作模式的特点,总结提出日光温室大棚的建造及土壤处理、菌种的选择与栽培种制备、播种时间、播种方式、外源营养袋的制作与摆放、催蕾与出菇期管理、采收与加工等技术经验。  相似文献   

20.
白世印 《蔬菜》2001,(11):32-34
冬季大棚蔬菜生产,往往棚室空间利用率低,种植品种单一,影响了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近年来我市根据本地日光温室的特点,探索出一套香椿芽(蛋)-平菇-樱桃番茄-娃娃萝卜菜的间套作模式,221m2的温室,总经济效益达40092元,收入十分可观,现将其主要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一、间套作模式的技术依据 1.辽宁地区许多日光温室的北墙及后坡之下利用率较低。所以为增加单位面积收入,安排了燃料、用工少但产量并不低、抗杂菌污染的生料栽培平菇,分3段码于北墙前单面出菇。由于平菇生长产生大量CO2,正好可作为其它作物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