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食用菌DNA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DNA是最重要的遗传物质,因此,DNA的提取方法和技术是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最基本的技术,也是生物工程最常用的技术,为了得到足够纯的食用菌DNA进行基因和遗传操作,已经报导了各种样的提取DNA的方法,但是都比较复杂。本论文通过对多种提取方法对多种食用菌的研究,得出一种操作简便,不需要昂贵仪器设备,用时短,产品纯度高,即适合大规模生产,又能体现食用菌生物学特性的食用菌DNA提取技术。  相似文献   

2.
从多糖丰富的样品中制备食用真菌DNA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报道了一种从多糖丰富的食用真菌样品中快速、简便制备高分子量总DNA的改进方法。通过CTAB在不同的氯化钠浓度下选择沉淀DNA,除去多糖污染,苯酚、氯仿抽提,异丙醇沉淀,就可获得适宜多种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食用菌基因纽DNA。本方法也适合小规模同时制备多个样品。另外,采用本方法制备的真菌DNA,经限制酶HaeⅢ酶切后在琼脂糖凝胶上能显示出菌株特异性的DNA带谱,可用于食用菌的遗传育种、菌株鉴定等研究。  相似文献   

3.
食用真菌空间诱变育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本研究将香菇、平菇、黑木耳、金针菇、灵芝等食用菌材料进行了卫星或高空气球搭载,随之进行地面实验。结果表明,搭载材料在拮抗反应、菌丝生长速度、出菇形态等方面出现明显变异。RAPD分析的结果也证实一些搭载菌株在DNA水平上发生了变异。以上结果表明,空间诱变可能为食用菌的遗传育种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DNA(脱氧核糖核酸)是遗传物质,通过改造DNA来育种,是现代生物科学发展方向。因此,从原核生物兴起的基因工程技术,正在向真核生物发展。食用菌是低等真核生物,目前对其常规育种的研究较多,而对有关遗传学基础的研究报道甚少,特别是食用菌的核DNA分子大小尚未确定,分子理化特性还不清楚。  相似文献   

5.
二线粒体(Mitochondria)是真核细胞的“动力站”.线粒体具有自主性的遗传体系,有自已的DNA(Mitochondria DNA,简称mtDNA)、RNA、DNA 聚合酶、RNA 聚合酶、核糖体、转移RNA 和氨基酸活化酶,在体内外都具有合成蛋白质的功能。随着食用菌遗传育种研究的深入,伴随分子育种的发展,我们继平菇、草菇核RNA 研究之后又着手mt DNA 的研究。有关食用菌mtDNA 的研究迄今尚来见报道。本  相似文献   

6.
采用rDNA-ITS分子标记对内蒙古地区市场11种常见野生食用菌,以2个已知长期人工栽培可食用菌种香菇和双孢蘑菇为比照进行分子鉴定;通过优化DNA提取方法及PCR反应条件,用通用引物ITS1/ITS4扩增出650~800 bp的目的 DNA片段,经PCR产物直接测序,然后与DNA序列数据库中的信息资源进行比对,鉴定出11个样品分属于卷边网褶菌、香杏丽蘑、野蘑菇、马鞍菌、杨树口蘑、蒙古口蘑和白鳞蘑菇。利用DNAMAN8软件,分析13个材料rDNA中ITS区序列,做同源性矩阵,绘制NJ树,得出13种常见食用菌亲缘关系的结论。结果表明:rDNA-ITS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地划分不同种属的菌种,可以区分出常见野生食用菌。  相似文献   

7.
食用菌保藏的方法有矿油保藏、液氮超低温保藏等,适合食用菌长期保藏的方法是液氮超低温保藏,将几年来采用冷冻真空干燥保藏、液氮超低温保藏和低温冰箱冷冻保藏的食用菌菌种进行了复苏实验,液氮超低温保藏和低温冰箱冷冻保藏两种保藏方法的存活率均为100%,低温冰箱冷冻保藏可以节省资金,实用于食用菌研究和小型食用菌栽培的菌种保藏。  相似文献   

8.
《食用菌学报》2006,13(2):F0003
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菌物研究分室、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食用菌生物工程研究室,经上海市科委投资,基本上配置了完全的食用菌遗传及分子生物学研究所需设备,现有实验室500平方米,拥有Sigma高速离心机、BeckmanDU640核酸蛋白分析仪、CEQ遗传分析仪、Pharmacia Biotech Imagemaster VDS图像分析系统、Bio—Rad脉冲电泳、PCR扩增仪、Rotor-Gene实时荧光定量PCR仪、Bio—Rad DNA序列分析仪、DNA杂交仪、冷冻干燥仪、细胞融合仪、Olympus荧光显微镜等仪器。  相似文献   

9.
对食用菌呼吸作用的研究,在国外也仅从食用菌与外界环境的关系来探讨,如对吸收的氧气、呼出的二氧化碳数量进行定量测定。使用这种方法要有较复杂的仪器和很高的实验条件。本文是从食用菌本身的生理生化变化入手,采用简便、准确的TTC 法,测定食用菌菌丝在子实体分化期脱氢酶活性的变化,来探讨其呼吸作用的变化规律及与食用菌品种特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食用菌的营养评价,实际是对食用菌蛋白质营养的评价。蛋白质营养评价分生物学评价和非生物学评价两种方法。生物学评价方法需要进行动物实验,步骤繁琐,时间长;非生物学评价方法,先检测氨基酸含量,再利用数学统计方法,  相似文献   

11.
食用菌育种中的对称杂交和非对称杂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食用菌的杂交育种中,根据亲本细胞核和细胞质成分在后代中的组合和分配,可以分为对称杂交和非对称杂交两种方式。对称杂交主要指异宗结合食用菌的单孢杂交(或同宗结合食用菌的同核体杂交)和原生质体融合;非对称杂交则包括单双核杂交(布勒杂交)、失活原生质体融合和外源 DNA 导入等方式。  相似文献   

12.
猴头菌深层培养物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猴头菌,是一种味道鲜美的食用菌。近年来,由于在猴头菌中发现了多种药用成分,又使它受到医药界的普遍重视。据报道,猴头菌的有效成分为多糖、多肽类物质,临床实验已证明,猴头菌及其菌丝体对胃溃疡病和十二指肠溃疡均有良好疗效;体外实验发现,它对艾氏腹水癌细胞DNA和RNA的合  相似文献   

13.
应用RAPD方法鉴别香菇菌株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者采用单个、10-碱基的随机引物(Operon公司产品)PCR扩增香菇的多态性DNA。测试的7个引物均能扩增15个香菇菌株的DNA,扩增位点为12~19个,DNA片段大小为0.34kp~2.52kp。除菌株ATCC 28759和ATCC 28760所有引物扩增的DNA指纹图谱均相同外,其余13个菌株都有其独特的DNA谱带。结果表明,RAPD方法可用于鉴别香菇菌株间的差异,在食用菌遗传育种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相似文献   

14.
近日,英国真菌学家Bryn Dentinger和Laura Martinez-Suz在伦敦一家商店购买食用菌发现3种牛肝菌新品种。据了解,他们购买的食用菌所属产地是中国。他们通过DNA测序,很惊讶地发现这三种牛肝菌都没有得到正式的科学性描述而且也没有具体的命名。  相似文献   

15.
为打造高质量乡村食用菌生产基地休闲采摘品牌,提出乡村食用菌生产基地休闲采摘品牌包装设计研究方法,选取LDPE、HDPE和PVC作为包装膜袋材质,在温度14℃左右、相对湿度为80%左右的条件下,通过包装膜袋材质实验和气体包装膜袋气体比例实验,对比不同包装材质和不同气体比例对乡村食用菌基地休闲采摘品牌包装设计的影响。实验证明,相较于HDPE包装膜袋和PVC包装膜袋,LDPE包装膜袋包装的食用菌质量损失率稍高,但差异不明显(P0.05),感官评价前期差异不明显,后期明显提高,同时呼吸强度与细胞膜透性也显著低于前两者,0.05mm厚度包装膜袋感官评分最高,说明食用菌采摘品牌选择LDPE包装膜袋包装性能更优;当O_2、CO_2和N_2气体比例为2:19:76时,食用菌采摘品牌包装性能最好;包装膜袋材质一致情况下,厚度越大,食用菌感官评分越高,采摘品牌包装设计效果越佳。  相似文献   

16.
马玉银 《食用菌》1993,15(1):3-4
遗传标记是食用菌细胞融合时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通常采用选择性遗传标记如营养缺陷型、抗药性标记和非选择性遗传标记如灭活法,以及形态标记。近年来,又发展了以 DNA 为基础的分子标记,它不仅代表遗传变异性,而且不受环境条件影响,将有助于食用菌的遗传改良和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朱峰 《食用菌》2004,26(3):43-44,47
采用了新型的保鲜剂.在相同的条件下,配以不同浓度的保鲜液对食用菌进行软包装处理。实验主要是针对食用菌的感官品质进行评定,由实验得出,采用0.2%的新型保鲜剂对食用菌的保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食用菌是低脂及高蛋白食品,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近年来体外实验、动物实验及人体实验均广泛证实食用菌具有多种生理活性,是人体健康的好帮手。本文综述食用菌的营养组成,及其于降血糖、降血压、降胆固醇、保肝、提升免疫、改善便秘及对抗老年痴呆症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食用菌多糖的生物活性,通过对食用菌多糖的生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对食用菌多糖的各种生理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香菇多糖能够增强人的免疫力,酵母多糖的抗肿瘤活性、降血脂、血糖的活性、特殊种类的食用菌多糖拥有抗疲劳、抗衰老的活性,实验结果证明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多糖有不同的生理活性。  相似文献   

20.
食用菌菌丝体超声波破壁提取多糖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液体深层培养的食用菌新鲜菌丝体为原料,使用均匀正交设计的实验方法,优化了食用菌多糖提取最佳工艺。实验结果表明:在鲜菌丝密度为100~250mg/ml范围内、超声波破壁时间为12min、热水浸提时间为4h、提取温度为70℃时,鲜多糖提得率为2.6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