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直肠下段癌行Mile's手术,经腹膜外通路制作人工肛门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1例低位直肠癌行Mile's手术切除,造口段结肠经腹膜外穿通腹壁肌肉引出腹壁行人工肛门单腔造口;与同期完成的46例传统Mile's手术人工肛门进行随机对照分析.结果:改良组90.14%(64/71)和传统组23.91%(11/46)的病人术后3个月控便满意,改良组91.07%(51/56)和传统组40.54%(15/37)的病人术后1年控便满意.改良组无人工肛门缺血坏死、脱出及人工肛门旁疝等并发症;切口感染、造口周围皮肤炎症的发生率低于传统Mile's组(P<0.05).结论:改良术式提高了人工肛门的控便能力,减少了人工肛门的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性大肠癌致肠梗阻外科治疗的相关问题。方法:分析1998年至2007年70岁以上的大肠癌致肠梗阻行手术治疗1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8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Ⅰ期切除吻合术46例;Ⅰ期切除,Hartmann造口,Ⅱ期闭瘘术91例;Mile’s术8例;肿瘤无法切除而行结肠造口术13例。术后并发症6.9%(11/158),围手术期死亡率1.3%(2/158)。结论:①重视对老年性大肠癌致肠梗阻的认识;②老年(高龄)患者不是手术禁忌证,选择合理术式,目的是解除梗阻,切除肿瘤,但彻底根治不是努力的方向;③积极的围手术期处理对术后恢复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经腹会阴直肠癌根治术(Mile’s)整体护理的体会。方法运用整体护理程序对45例行Mile’s手术低位直肠癌患者进行护理,并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本组45例造口结肠粘膜红润,无水肿,皮肤保持完好,未出现糜烂和溃疡,均痊愈出院。结论对行Mile’s手术的直肠癌患者患者实施整体护理,为患者提供连续性的身心护理,能有效的提高了护理效率,减少造口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行白内障手术患者的护理方法及体会,以提高白内障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科行白内障手术的2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第1及4天.经有针对性护理措施(心理护理、生活护理、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护理的白内障手术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较传统护理组的好.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而术后3个月的视力恢复情况则无明显差别(P〉0.05)。针对性护理组的护理及综合满意度分别为98.7%(156/158)和97.5%(154/158).均明显高于传统护理组的86.4%(57/66)和83.3%(55/66).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对白内障手术患者应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里角状切口外剥内扎加断桥整形缝合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方法。方法:联合应用痔核表面皮肤,祜膜里角状切口外剥内扎.以及断桥剥离整形缝合术治疗环状混合痔50例.与传统外剥内扎术70例进行对照。结果:术后肛门水肿.治疗组10%(5,/50).对照组为17.1%(13/70);创面愈合时间,治疗组(18±7)d,对照组(26±7)d;肛门皮赘或不平.治疗组3例,对照组12例;肛门狭窄.治疗组无.对照组5例(5/70);感觉性大便失禁.治疗组无.对照组7(7/70)例;1年内复发率.治疗组2列.对照组15例。结论:星角状切口外剥内扎加断桥整形缝合术较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可明显提高治愈率.缩短剖面愈合时间.保持良好肛门外观和生理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并发失血性休克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8例输卵管妊娠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行输卵管保守手术比率为69.7%,与开腹组的62.9%无明显差异。腹腔镜组的术后肛门排气、留置尿管、下床自主活动及住院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开腹组(P〈0.01);1月后输卵管通畅率为87.0%(14/23),明显高于开腹组的60.9%(14/23)(P〈0.05);术后镇痛、发热和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在具备熟练的腹腔镜操作技术、及时有效地抗休克治疗、理想的麻醉及监护条件的医院,腹腔镜手术是治疗输卵管妊娠合并失血性休克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的外科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2—2002年收治46例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外科处理方法。结果:46例患者均在入院后2h至4d内行手术治疗。行结肠癌切除一期吻合术34例,占73.9%;Hartmann′s手术7例,占15.2%;行肠癌近端肠双管造瘘术5例,占10.9%。结论:要根据肠梗阻的情况和患者的身体状态,结合结肠癌侵犯的程度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有效预防和治疗术后并发症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结肠造口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水平。方法:对128例结肠造口术患者采用重视患者心理的适应过程、术后指导患者及家属使用和更换造口袋、早期发现并发症并及时处理等护理方法。结果:术后发生并发症10例,其中结肠造口部梗阻、造口肠管坏死、造口旁疝各2例,出血3例,回缩1例。患者出院后心理康复好,社交能力恢复.生存质量提高。结论:重视患者心理的适应过程.早期发现并发症并及时处理是结肠造口术围手术期护理的关键。为了防止人工肛门狭窄,应指导患者学习手法扩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吻合器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用双吻合器技术行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23例的资料。结果:本组病例利用肛管拖出和双吻合器技术行超低位保肛术均获成功。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例(4.3%).切口感染2例(8.7%)。术后局部复发2例(8.7%).无手术死亡。结论:肛管拖出式双吻合器技术行超低位保肛术是安全可靠的.并提高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35例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和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总结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妇产科术后腹壁伤口愈合不良35例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腹壁伤口愈合不良中,轻度18例(51.4%).中度12例(34.3%),重度5例(14.3%),采用频谱仪照射或切口缝线、清创、引流、缝合等不同处理方法均治愈。结论: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及提高术中操作技术,可降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采用不同方法处理切口愈合不良.可缩短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一种更有效防止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方法的改良术式。方法:采用扩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扩大术)治疗69例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Hassab术)治疗53例(对照)。结果:Hassab术组术后近、远期出血率分别为9.4%和21.5%,明显高于扩大术组的0和5.6%(P<0.05);术后食管静脉曲张消失Hassab术组为18.2%,明显低于扩大术组的40.5%(P<0.05),且术后食管静脉曲张无改变6例均为Hassab术组的患者;术后随访,扩大术组3年生存率比Hassab术组高。本组急症手术死亡率为17.1%明显高于择期手术死亡率的2.3%(P<0.01);肝功能按Child分级C级者手术死亡率为26.3%,明显高于A、B级的2.9%(P<0.01)。扩大术组术后胃排空障碍发生率稍高,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扩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比Hassab术的近、远期疗效为优;急症断流术或(和)肝功能C级者手术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七氟醚吸入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临床效果。方法: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患儿23例,入室后面罩吸氧(5L/min),然后吸入8%七氟醚诱导。患儿睫毛反射消失后丙泊酚靶控输注2~4μg/ml,静注盐酸戊乙奎醚0.01mg/kg,维库溴胺0.1mg/kg,芬太尼2μg/kg,2min后气管内插管。术中持续1%~2%七氟醚吸入复合丙泊酚2~4μg/ml靶控输注维持麻醉。术毕前5min停用七氟醚和丙泊酚,患儿清醒后拔除气管导管。术中观察并记录患儿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和清醒时间,同时记录:吸入七氟醚前(基础值)、气管插管前、插管后1、3、5min、拔管后1、3min的血压、心率及出现的并发症。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患儿睫毛反射消失时间为(41.2&#177;10.8)s;清醒时间为(7.2&#177;2.5)min;插管前血压和心率较基础值明显降低,拔管后血压、心率值略升高,但均无需处理。结论:七氟醚吸入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房间隔缺损封堵术,诱导苏醒迅速,术中循环稳定,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一种更有效防止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方法的改良术式。方法:采用扩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扩大术)治疗69例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Hassab术)治疗53例(对照)。结果:Hassab术组术后近、远期出血率分别为9.4%和21.5%,明显高于扩大术组的0和5.6%(P<0.05);术后食管静脉曲张消失Hassab术组为18.2%,明显低于扩大术组的40.5%(P<0.05),且术后食管静脉曲张无改变6例均为Hassab术组的患者;术后随访,扩大术组3年生存率比Hassab术组高。本组急症手术死亡率为17.1%明显高于择期手术死亡率的2.3%(P<0.01);肝功能按Child分级C级者手术死亡率为26.3%,明显高于A、B级的2.9%(P<0.01)。扩大术组术后胃排空障碍发生率稍高,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扩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比Hassab术的近、远期疗效为优;急症断流术或(和)肝功能C级者手术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外周神经阻滞在老年人下肢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40例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20倒.A组采用外周神经刺激器(PNS)定位行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B蛆为对照组.行蛛网膜下腔阻滞.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及麻醉后5、10、20、30、60min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及维持时间、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等指标。结果:A、B两组患者阻滞效果相同,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两组问差异无显著性.A组感觉/运动维持时间长于B组(P〈0.01);B组患者麻醉后5、10、20、30、60min的SBP、DBP同麻醉前比降低明显(P〈0.01或0.05);术后不良反应A组少于B组(P〈0.01)。结论:外周神经阻滞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麻醉起效时间迅速.作用完善.镇痛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少.是老年人下肢手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5.
鸡室颤阈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以常规饲养肉鸡和蛋鸡作为试验动物,采用电刺激和静脉输钾2种方法诱发室颤,以探讨禽室颤阈测定的方法。结果显示:1)电刺激方法诱发试验鸡室颤成功率为94.71%(197/208),其中肉鸡为100%(84/84),蛋鸡为91.87%(113/124;2)静脉输钾方法,试验鸡诱发室颤成功率为88.06%(118/134),其中肉鸡为88.46%(46/52),蛋鸡为87.80%(72/82)。试验认为电刺激和静脉输钾均可以成功诱导鸡发生室颤,用电刺激方法的成功率高于静脉输钾方法,肉鸡比蛋鸡更容易诱发室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一种安全的术式来进行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孕妇剖宫产同时切除子宫肌瘤。方法选择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剖宫产47例(分为A、B两组)和单纯剖宫产26例(C组)。A组25例,剖宫产术均采取腹壁横切口腹膜内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子宫肌瘤剔除术均在剖宫产术中、子宫下段切口缝合完毕后进行,用1号带针聚酯线无创缝合针外8字褥式连续缝合术或8字缝合术缝合瘤腔及切口。B组22例,剖宫产术均采取腹壁横切口腹膜内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剔除肌瘤后纱块压迫创面,用1号带针聚酯线无创缝合针连续缝合术或间断缝合术。C组26例,无肌瘤孕妇腹壁横切口腹膜内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比较3组的出血量、血红蛋白下降值、住院天数、术后病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A组的平均出血量和血红蛋白下降值明显低于B组(P〈0.01),与C组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平均出血量和血红蛋白下降值则明显高于C组(P〈0.01)。3组的住院时间及术后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孕妇剖宫产同时切除子宫肌瘤,用1号聚酯线无创缝合针外8字褥式连续缝合术或8字缝合术缝合瘤腔及切口(小肌瘤剔除后)是一种很好的安全术式。  相似文献   

17.
通过人工增加UV-B辐射,研究UV-B辐射对水稻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等光合特性的影响。试验设3个处理,CK为对照组(自然基础).T1(0.5w/m^2)和T2(1w/m^2)。试验结果表明:随着UV-B辐射的增强,水稻叶片不同生育期净光合速率T1和T2组较CK组分别下降13.91%和22.36%,13.21%-22.06%,14.31%-20.56%。UV—B辐射的增强促使不同生育期水稻的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急性放射性口咽炎的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情况。方法:对42例鼻咽癌首程放射治疗患者前、中、后鼻咽和口咽的细菌进行培养、分类和药物敏感试验,并对口咽粘膜损伤明显者用抗生素治疗。结果:42例中,样本送检标本共234份(鼻咽117份.口咽117份),91份(38.9%)样本细菌培养阳性,共培养出病原微生物13种。鼻咽部标本有57份阳性(48.7%.57/117).43份为表皮葡萄球菌(75.4%,43/57);口咽部标本有34份阳性(29.1%,34/117),多为肺炎克雷白氏菌、嗜麦芽假单孢菌和酵母样真菌。结论:鼻咽癌放射治疗对口咽牯膜的损伤明显,多合并细菌感染,药物敏感率以头孢拉定最高.应用抗生素防治急性放射性口咽炎合并感染有效。  相似文献   

19.
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早期宫角妊娠18例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宫腔镜和腹腔镜联合治疗早期宫角妊娠的效果。方法31例确诊为早期宫角妊娠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8例)采用宫腹腔镜下联合治疗,对照组(13例)在B超下行常规刮宫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成功率、术后β-HCG下降时间、月经恢复情况及再次妊娠结局。结果治疗组手术全部成功(100.0%),优于对照组的7例(53.8%);治疗组术中出血量(25.0±6.3)mL,较对照组的(52.6±23.4)mL少;治疗组HCG下降时间为(4.6±2.3)d,短于对照组的(12.6±8.7)d(均P〈0.05)。经随访,治疗组术后妊娠9/12例,对照组为5/10例。结论宫腹腔镜联合手术组较传统刮宫手术组治疗早期宫角妊娠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Ⅰ、Ⅱ期乳腺癌手术的治疗方法。方法:观察23例Ⅰ、Ⅱ期乳腺癌施行保乳手术后的疗效,并与同期的80例改良根治术后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行保乳手术患者的总生存率为91.3%,无复发生存率为86.9%;而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总生存率为92,5%,无复发生存率为91.3%。两种手术的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差异并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Ⅰ、Ⅱ期乳腺癌患者,可以选择保留乳房的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