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稻田蜘蛛种群动态及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试验和田间系统调查,结果显示:稻田蜘蛛对食饵的捕食量随着食饵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成蛛捕食量大于若蛛;田间蜘蛛种群变化随着害虫密度增减而增减;合理用药、保护田埂杂草、田埂种豆是保护蜘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3.
4.
重庆市稻田动物群落及农田蜘蛛资源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重庆北培、万州、璧山、合川及永川5区、县、市的稻田动物及农田蜘蛛群落的结构组成及数量动态进行了田间系统调查与室内分析鉴定,发现稻田动物5纲17目101科198属269种,农田蜘蛛21科81属203种,其中稻田蜘蛛16科46属89种;稻田节肢动物2纲13目95科192属261种,其中昆虫11目78科145属171种;昆虫中天敌7目27科53属64种,害虫7目45科86属100种,其他类虫1目6科6属7种;稻田动物中天敌3纲9目46科102属156种,其中捕食性天敌3纲9目41科92属143种。稻田蜘蛛优势种主要是拟水狼蛛、食虫沟瘤蛛、草间小黑蛛、粽管巢蛛和八点球腹球。 相似文献
5.
6.
7.
稻田蜘蛛捕食作用及其数学模拟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和田间自然条件下研究了稻田蜘蛛对稻纵卷叶螟和飞虱的捕食作用。模拟了几种蜘蛛和不同猎物间功能反应和干扰反应模型。单种蜘蛛对单种猎物的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而两种蜘蛛共同作用于一种猎物的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Ⅲ型(S型)。猎物不同、捕食者不同或容器不同,捕食功能反应亦不相同。本文尝试了田间自然条件下蜘蛛捕食功能反应和干扰反应模型的模拟方法,并与室内模拟结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8.
9.
稻田蜘蛛的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稻田蜘蛛控制害虫是生物防治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从 70年代开始 ,对稻田蜘蛛的保护与利用做了许多试验研究 [1]。 1 998年以来 ,我们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的资助下 ,对全国六大稻区的稻田蜘蛛进行了普查 ,并在六大稻区的主点进行了稻田蜘蛛的保护与利用试验 ,对稻田 相似文献
11.
采用扣网和陷阱法采样,对山东省曲阜孔林蜘蛛进行调查。结果共采集到蜘蛛标本1562只,隶属于2亚目15科35属42种,其中山东省新记录种7种。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目的]开发与利用葡萄斑叶蝉的捕食性天敌。[方法]2007年对新疆葡萄斑叶蝉的捕食性天敌进行详细调查和研究,室内试验测定天敌的捕食量。[结果]新疆葡萄园中的捕食性天敌以蜘蛛为主,草蛉的数量很少。蜘蛛的主要类群是球腹蛛科(八斑球腹蛛)、蟹蛛科、圆蛛科、狼蛛科(丁纹豹蛛)。个体较大的天敌种类的捕食量大,狼蛛科和蟹蛛科蜘蛛的平均捕食量达5~7头/d。除少数结网型蜘蛛捕食少量的葡萄斑叶蝉成虫外,大部分蜘蛛主要取食葡萄斑叶蝉若虫。草蛉对葡萄斑叶蝉的捕杀作用不明显。[结论]蜘蛛是葡萄园中主要的捕食性天敌。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茶园生态防治做基础性调查。[方法]采用形态对比法,对海南省儋州热作两院地区茶园蜘蛛种类进行调查。[结果]经初步鉴定,明确有蜘蛛共42种,分别属于12科30属,其中5种鉴定到属,另有4种只鉴定到科,未列入其中。[结论]该次调查仅做种类鉴定,但鉴于蜘蛛在生态防治上的重要性,有必要做进一步的调查。 相似文献
18.
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中国166种平腹蛛科蜘蛛的地理分布进行初步探讨,分析比较了中国7个动物地理区中的15个亚区组分相似性。结果表明华北区的划分基本符合中国平腹蛛科蜘蛛的分布特点,而其他区则有不同亚区间的重组。东北区的大兴安岭亚区与蒙新区的东部草原亚区、西部荒漠亚区,蒙新区的天山山地亚区与青藏区的羌塘高原亚区、西南区的西南山地亚区,华中区的东部丘陵平原亚区、西部山地高原亚区与华南区的闽广沿海亚区、滇南山地亚区分别聚合;东北区的其他2个亚区则自成一个区;青藏区的青海藏南亚区独立成一支。 相似文献
19.
螨危悬浮剂防治脐橙红蜘蛛的药效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不同剂量浓度的螨危悬浮剂对防治脐橙红蜘蛛效果进行研究,目的是解决红蜘蛛危害广西富川脐橙的难题.通过试验设计分小区对比实验和示范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实验与分析.结果表明,用24%螨危悬浮剂5000倍液防治脐橙红蜘蛛效果非常好.尤其在药后15d的防治效果最佳,防效达99.30%;药后30d的防效仍有94.52%,药效长达30d以上.比对比试验药效长10-15d.螨危极耐雨水冲刷,对脐橙的嫩梢、幼果安全,无环境污染、低毒高效,在无公害脐橙生产中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