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无公害稻鸭共作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鸭共作技术是将能“做工”的雏鸭放入栽插后的稻田里,24小时在田间活动、休息,直到水稻抽穗才提上来,充分利用鸭子的杂食性,吃掉田间的杂草及害虫,鸭的粪便供给水稻养分,鸭的活动刺激水稻生长,对水稻起“按摩”作用,同时,鸭子不停的活动起到了增氧的效果,最终生产出无公害的稻谷及鸭肉,它是一项种养结合,生态型的综合农业技术。稻鸭共作技术与稻田养鸭不是同一个概念和内容,后者是当稻苗生长分蘖末期时,白天把鸭赶入稻田,晚上收上来,放鸭时间短,鸭的功能未能充分发挥,化肥、农药、除草剂必需施用,另外,鸭的品种是一般的家鸭,不是专门役鸭。稻鸭共作技术由江苏省引智系统自日本引进,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1991年创始于日本,1999年推广到全国各地。2000年引入我国,目前在安徽、江苏、浙江和云南等省陆续实施。稻田养鸭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但在现代稻作中却日渐被化肥、农药和除草剂所取代。稻鸭共生是一项低  相似文献   

3.
稻鸭共作是以水田为基础、种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以生产无公害高效益绿色稻鸭产品为目标的复合生态系统。利用家鸭旺盛的杂食性,大量地消灭多种害虫、杂草及其病源菌寄主。鸭子在田间活动,能将稻田水搅浑,起到中耕松土、刺激水稻生长的作用;鸭子排出的粪可为水稻提供营养丰富的全价有机肥料,实现生物防除病、虫、草及生态培肥。稻鸭共作能够实现稻田可持续种养,解决农业环境污  相似文献   

4.
稻鸭共作技术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稻鸭共作是将水稻生产与养鸭生产有机紧密结合,稻田养鸭除虫、除草,减少农药投入,同时销鸭获利,极大地发挥了水田的生产功能、养殖功能、生态功能,是一种生态农业新技术。为解决大面积水稻生产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米质下降,安全性差,以及严重影响农田生态环境的问题,2004年开始,连续两年在我市应用实践稻鸭共作,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1基本情况试点选在宜兴市张渚镇凤凰村,该基地处于天脉山余脉丘陵地带,山青水秀、环境优美,远离有污染源的工厂,灌溉水源达国标二级的横山水库退水,2003年认定为省无公害生产基地,2004年认定为有机稻米生…  相似文献   

5.
6.
稻鸭共作技术不仅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还能有效控制稻田病虫草的危害,是对我国传统农业的继承与发展,也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模式。综述了稻鸭共作技术对水稻生产和稻米品质的影响,对稻田病虫草害的影响,对土壤、水体和大气等稻田生态系统的影响,并展望了稻鸭共作技术今后的研究方向,为稻鸭共作技术的理论和实践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稻鸭共作有机大米生产技术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稻鸭共作有机大米生产是以水田为基础,将水稻种植与鸭子养殖有机融为一体,根据水稻各生育期特点和水稻病虫害发生规律,利用鸭子不间断的活动和旺盛的杂食性,为水稻松土、除草、除虫,从而产生中耕浑水效果,并提供有机肥,两相互依赖、相互作用,是一项种养结合、生态型的综合农业技术.  相似文献   

8.
稻鸭共作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概述了稻鸭共作技术的原理和作用表现,总结了该模式的生产技术要求,以为其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一、技术要点 1.选准稻田。实施稻鸭共育的稻田.必须达到无公害栽培的生产条件,无任何污染。  相似文献   

10.
稻鸭共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鸭共育是以稻田为基础,种稻为中心,家鸭野生放养为特点的一种种养相结合的生态模式。它不但可以提高鸭子肉质,更能实现水稻的无公害生产。临安市从2003年起,在省农技推广基金会杭州执行部列项资助下,结合无公害稻米基地建设,开始进行稻鸭共育生态模式研究与推广。据对稻鸭共育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初步研究,667m^2产量为524.1kg,  相似文献   

11.
稻鸭共作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鸭共作技术是指将雏鸭放人稻田,利用鸭子的杂食性,取食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而鸭子不问断的活动可刺激水稻生长,产生中耕浑水效应;同时以鸭粪便肥田,实现稻鸭双增收,经济效益显著。2007—2009年以来,广东省五华县横陂镇叶湖村进行了稻鸭共作试验,取得了成功。现将稻鸭共作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有机农业生产新模式稻鸭共作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鸭共作技术是将雏鸭放入稻田后,直到水稻抽穗为止,无论白天和夜晚,鸭一直生活在稻田里,稻和鸭构成一个相互依赖、共同生长的复合生态农业体系.该技术是建设高效农业、发展有机农业的新模式,是我市"十五"期间农业发展的一大新特色.  相似文献   

13.
稻鸭共作(稻田养鸭)技术在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韩国等国家已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牡丹江市从2003年从韩国引进该项技术以来,历经了5年的试验示范过程,到目前已以从原来的10余亩发展到2000余亩。实践证明:稻田养鸭技术是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稻米的有效途径之一,也为农民增产增收摸索出一条致富路子。  相似文献   

14.
稻田养鸭是中国传统农业经验之一,是一种较低投入,较高产出的先进的环保型农业技术,可以减少农药、化肥对稻田的污染,生产优质大米和商品鸭。  相似文献   

15.
3.密度1~7日龄每平方米20~25只,8~15日龄12~15只,16~30日龄8~12只。室温在开始应保持在20℃以上,随着气温升高和雏鸭日龄增长应注意散热。  相似文献   

16.
稻鸭共育是一项以水田为基础、种优质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以生产无公害高效益稻鸭产品为目标的大田畈、小群体、少饲喂、元公害生态种养结合新技术,该项技术利用家鸭在稻间野养,不断捕食害虫、吃(踩)杂草,耕耘和刺激水稻生育,能显著减轻稻田虫、草、病的危害,同时排泄物又是水稻的优良有机肥,使水稻健壮生育,具有明显的省肥、省药、省工、节本增收和保护环境的多重功效。  相似文献   

17.
一、除草稻鸭共作除草时间长,可持续60~70天,鸭不停地在稻田里活动采食,能非常干净地除去稻田中的杂草和绿萍。二、除虫鸭非常喜欢吃昆虫类和水生小动物,能有效降低稻田里的稻飞虱、纵卷叶螟等害虫。三、培肥稻鸭共作期内,1只鸭子在稻田中生活60天,其排泄在稻田中的粪便约为15公斤,亩放养鸭子15只,相当于亩施用尿素5.4公斤、钙  相似文献   

18.
以基地环境条件选择、品种选择、规范栽培、肥料和农药的使用等为主要内容 ,构建了一套较系统的无公害稻鸭共作生产技术规程。该项规程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 ,将对提高广东省无公害稻鸭共作生产技术水平 ,改善品质 ,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稻鸭共作技术是指将雏鸭放入稻田 ,利用雏鸭旺盛的杂食性 ,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 ;利用鸭不间断的活动刺激水稻生长 ,产生中耕浑水效果 ;同时鸭的粪便作为肥料 ;最后连鸭本身也可以食用。在稻田有限的空间里生产无公害、安全的大米和鸭肉 ,所以稻鸭共作技术是一种种养复合、生态型的综合农业技术。稻鸭共作技术与中国传统稻田养鸭的最大区别在于 :将雏鸭放入稻田后 ,直到水稻的抽穗为止 ,无论白天和夜晚 ,鸭一直生活在稻田里 ,稻和鸭构成一个相互依赖、共同生长的复合生态农业体系。日本流行的稻鸭共作技术始于1991年 ,日本鹿儿岛市桂…  相似文献   

20.
在梅河口市经过2年稻鸭共生栽培技术示范,实践证明稻鸭共生栽培模式是生产绿色优质大米及有机米生产的一个辅助性产业,是防治水稻病、虫、草害中有效的生物防治途径,具有其它防治措施不可比拟的作用,得到了理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