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微灌在经济作物上的示范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蔬菜和果树等经济作物生产中传统灌溉方式是肩挑手浇和畦沟漫灌,灌溉质量差,水资源利用率低,灌溉花工多,强度大,不利于作物优质高产高效的目标;同时由于区域性、季节性、资源性及污染造成的缺水程度逐步加重,经济作物生产的“水制约”程度加剧,灌溉问题日益突出,迫切需要改变传统灌溉方式,推广先进科学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为此,从2002年开始,我区引进了变频恒压微灌系统的新技术示范,在试验示范成功的基础上,根据我区不同经济作物和种植模式特点,运用微灌器材及配套设备开发了不同应用模式,在经济作物生产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微滴…  相似文献   

2.
胡美华 《新农村》2004,(9):10-10
微灌包括滴灌和微喷,是一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主要应用于干旱缺水地区和土质贫瘠地区的农业生产以及高效经济作物的设施栽培。浙江省农业厅农作物管理局自1995年引进北京绿源灌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内镶式滴灌管和微喷等微灌产品以来,微灌技术在62个县(市、区)生产中得到了较大面积的示范应用,已成为浙江省重点示范推广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3.
<正>河北省农科院粮油所承担的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河北省两熟制粮田规模化生产现代耕作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于2014年4月28日顺利通过河北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专家验收。该项目引进了适合小麦玉米田机械化灌溉的卷盘行走式高效节水灌溉设备,并进行了智能化改进提升。研制了通用高地隙拖拉机底盘,为小麦玉米中后期管理提供了动力机具。研究提出了小麦玉米微灌模式下水肥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形成了适于冬小麦一夏玉米现代耕作模式的技术体系,制定并颁布了河北省地方标准"冬小麦、夏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规程"。该技术模式核心示范区全年小麦玉米粮食亩产达到1340千克,3年示范推广180万亩,总增粮食1.06亿千克,总增效益4.38亿元。该项目的实施,对小农户生产方式向适度规模化生产方式转变发挥了引领、示范及带动作用,对促进河北省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自1974年首次从墨两哥引进滴灌技术,迄今已走向快速发展的轨道,"九五"期间共发展微灌面积210万亩.微灌的方式也从最初单一的滴灌发展成为包括滴灌、微喷灌、涌流灌和渗灌等多种方式的灌水技术,主要应用于温室大棚、果园和经济作物的灌溉;部分干旱缺水地区利用窑蓄水在大田粮食作物灌溉上也使用滴灌技术.  相似文献   

5.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业领域)项目"大田经济作物和特色杂粮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进展迅速,示范开发成效显著。目前大豆、棉花、油菜、花生、马铃薯五大经济作物优质高效生产技术体系初步形成。以优质良种和农业机械为载体,形成了大豆机械化"深窄密"栽培、油菜免耕栽培、春花生机播覆膜高产栽培、马铃薯间套作高效栽培等9套技术模式。大豆超高产攻关取得了在无灌溉条件下每667 m2产253.3 kg的单产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灌溉的弊端 ,结合项目的实施 ,根据甘肃蔬菜生产的特点 ,设计出了适宜不同条件使用的微灌系统模式 ,并重点介绍了微灌器的选择与田间设置、应用模式及特点、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大棚软管微灌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棚微灌系统具有节水、增产、降湿、省工、高效等许多优点。应用微灌技术较好解决了因传统的人工灌溉方式所引起的土壤板结、养分流失、病害严重等问题,有效保证了作物生长条件。宜昌市农业机械化研究所从1996年开始引进软管微灌技术进行示范研究与应用,作为引进技术消化重点项目……  相似文献   

8.
<正>2017年6月6日邢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在巨鹿县柳洼村举办了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观摩培训会,项目负责人李文治研究员就该项目技术研发与示范进行了系统讲解。"小麦玉米微灌水肥一体化关键技术模式研发与应用"项目核心示范面积1030亩,主推技术是小麦玉米微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的集成与示范,项目实施过程中重点研发了包括中低产麦田节水品种的筛选,智能喷灌控制系统的研发与示范、微喷灌水肥一体化条件不同节水技术模式的优化应用和节水高产高效关键技术的研究,以及新的播种样式如免耕播种、宽幅密植和窄行密植等的研究与示范。与会人员看到  相似文献   

9.
一、集雨高效利用技术 通过集水窖、日光温室膜面或沟垄急流等微工程,蓄积降水径流,为无灌溉条件的旱地积蓄自然降水,辅助农田蓄水保墒技术,保证半干旱地区春季作物出苗,并在关键时期进行补充灌溉,确保粮食生产稳定,促进高效经济作物种植,提高农民收入。根据不同区域和作物特点,可分为水窖集流节灌技术、日光温室膜面集雨微灌施肥技术、玉米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沟播技术等三种模式。  相似文献   

10.
王汝娟 《云南农业》2003,(10):21-21
蔬菜生产中的传统灌溉方式(肩挑手浇和畦沟漫灌),水资源利用率低,灌溉花工多、强度大、质量差.为此,改变传统灌溉方式,推广先进科学的高效微灌技术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1.
以云南保(山)腾(冲)高速公路为例,开展中央绿化带大孔自压微灌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首先提出了中央绿化带示范段的灌溉目标和系统设计,构建大孔微灌管的水力学模型并编制Matlab计算程序,对不同管材选择、管径大小、孔径大小以及孔距等要素进行试算,以判定灌溉系统设计方案是否满足设定的灌溉系统均匀度参数要求,最后对方案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通过变孔径大孔自压微灌技术,可在满足防堵塞性能的基础上,保证灌水均匀度,提高灌溉质量和灌溉保证率。  相似文献   

12.
新疆伊宁县农业用水紧缺,近些年,地区积极推广高效节水技术如喷灌技术、滴灌技术和微灌技术,提高了淡水资源的利用率,改变了传统农业灌溉模式。该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论述了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民乐县以发展农业为主,但全县水资源有限,影响粮食的生产,当地政府及农业部门依据水文地理背景,将高效节水灌溉方式应用到农业生产中。近些年,高效节水灌溉模式在民乐县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推广,然而供需矛盾仍非常突出,本文针对民乐县高效节水灌溉现状,提出了相对有效的解决方法,以期为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不同节水灌溉技术在甘蔗上的应用效果,为广西甘蔗产业节约型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喷灌、微灌、滴灌3种节水灌溉技术对甘蔗开展对比试验,分析3种灌溉技术的灌溉效果及不同灌溉方式下甘蔗对养分与水分的利用率、甘蔗产量、含糖量和蔗渣纤维素含量。【结果】喷灌技术的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0%,但甘蔗对氮、磷、钾和水的灌溉利用率最低,分别为42.33%、24.33%、41.37%和67.44%。微灌技术的有效灌溉面积为30%~50%,其甘蔗对氮、磷、钾和水的灌溉利用率分别为50.39%、29.41%、51.64%和89.24%。滴灌有效灌溉面积小于30%,但甘蔗对氮、磷、钾和水的灌溉利用率最高,分别为51.32%、30.21%、52.11%和90.01%。3种灌溉方式生产的甘蔗蔗糖分在15.94%~16.05%,而蔗渣纤维素含量在11.05%~11.17%。【结论】滴灌技术可最大化利用灌溉资源,而微灌技术在整体生产成本和灌溉效果方面更具竞争优势,两者均适宜在广西甘蔗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微灌枣树水肥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 引言 目前新疆红枣面积已超过70000 hm2,规划种植面积200000 hm2,红枣将成为新疆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微灌技术是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林果微灌面积已发展到10000 hm2.红枣微灌水肥管理技术具有节水、节肥、增产、提质、增效的显著作用,必将在新疆红枣种植中广泛应用.但是由于没有形成统一的技术模式,其节水节肥增产提质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为此我们开展了红枣微灌水肥管理技术研究,总结提出水肥管理技术规范,指导微灌在红枣种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发展节水灌溉是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保证粮食安全的关键性措施。节水高效灌溉模式选择与应用应当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水分的生产效率为核心,因地制宜地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和地面灌溉以及喷、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达到节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正>近几年来,为了在稳定粮食生产面积、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促进经济作物的高效发展,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我们就现有农业生产的种植模式进行了不断探索和深入研究,并经大面积的试验示范,初步总结出适合成都平原推广的"千斤粮万元钱"粮经产业高效复合种植模式及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8.
蔬菜微灌施肥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蔬菜生产中的盲目灌溉、施肥现象,引进和改造设施蔬菜微灌施肥装置,以降低化肥、农药投入,减少污染,节约用水,达到高效的目的。该项目采取试验、示范、推广同步的方法,重点对当地主栽蔬菜芸豆进行试验及配套技术推广,结果表明:调控微灌可节水30%~40%,平均增产19.9%,增加产值33 858元/hm2。  相似文献   

19.
<正>由我院土肥所主持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环塔里木特色果树微灌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课题"干旱区成龄红枣微灌技术研究与示范",针对环塔里木盆地快速发展的特色林果业要求,以提高成龄红枣水分利用效率、果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为目标,研究红枣微灌灌溉制度、形成优化微灌技术。项目自2007年执行以来,3年时间内,以环塔里木地区最  相似文献   

20.
玉米高产创建模式是在总结玉米常规生产技术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试验、研究、示范和大面积的生产应用而形成的一套适合我区玉米生产的标准化栽培模式。该模式是以提高玉米产量为前提,以进一步完善玉米高产创建配套栽培技术为主要技术内容,从而达到玉米生产的优质、高产、高效。该项栽培模式的应用为我区玉米生产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