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光温条件谷子光温互作模式研究及SiCCT基因表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光周期和温度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生态适应性和产量的2个重要环境因素,揭示光温互作对作物生长发育的效应及其分子机制对育种实践和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设置长日照高温、长日照低温、短日照高温、短日照低温4个光温处理,调查‘黄毛谷’抽穗期、株高、叶片数和穗长。结果表明,光周期对谷子的发育起关键作用,温度的改变不影响长日照比短日照延迟谷子生殖生长的效应,温度的作用随光周期的不同而异,短日照条件下,高温缩短谷子营养生长期而低温延长营养生长期,长日照条件下则相反;对谷子生殖生长的促迚作用是短日照高温短日照低温长日照低温长日照高温。利用RT-PCR技术从‘黄毛谷’叶片兊隆了一个CCT结构域基因(SiCCT),该基因编码286个氨基酸,属于CMF亚家族成员,基于CCT域基因氨基酸序列的系统迚化分析,谷子与高粱、玉米亲缘关系较近。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 SiCCT基因在‘黄毛谷’叶片中高表达,其次为幼穗和叶鞘;长日照、短日照处理SiCCT基因均表现24h昼夜节律性特点,短日照七叶期表达水平最高,八叶期(抽穗)及穗后表达迅速降低,长日照七叶至十叶期‘黄毛谷’处于营养生长期,SiCCT基因维持较高表达水平;无论高温低温,长日照条件下SiCCT基因在各叶期表达量整体高于短日照处理,长日照条件下低温处理SiCCT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高温处理, SiCCT基因的总体表达量与‘黄毛谷’营养生长期存在正相关。总之SiCCT基因受光周期调控,同时也受温度调控,因而推测SiCCT基因参与了光周期途径和感温性途径,并通过二者互作调控谷子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2.
设置短日照(12 h)和长日照(16 h)两种光周期处理,并以春播模拟低温、夏播模拟高温条件,形成长日+低温、长日+高温、短日+低温、短日+高温4种光温组合。2007年对近年育成的10个北方春大豆[Glycine max (L.) Merr.]品种(系)和18个黄淮海夏大豆品种(系)进行了光温反应特性鉴定。2008年对50份材料进行了光周期反应鉴定。结果表明,不论在低温(春播)还是高温(夏播)条件下,短日照均加快大豆的发育进程,导致开花提前;不论在长日照还是短日照条件下,高温均减少出苗至初花的日数。光周期和温度对大豆的发育存在明显的互作,随着温度的升高,短日照促进大豆发育的效应有所加强;随着日照的缩短,高温加快发育的作用也有所增大。供试大豆品种生态类型在光周期反应敏感度(PRS)、温度反应敏感度(TRS)及光温综合反应敏感度(PTCRS)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北方春大豆品种的上述3个指标均小于黄淮海夏大豆品种,但前者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温度反应敏感度差值和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光周期反应敏感度差值均较后者高,说明北方春大豆品种光温互作效应较强。  相似文献   

3.
小麦穗分化过程中的光温组合效应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米国华  李文雄 《作物学报》1998,24(4):470-474
在Conviron生长箱控制条件下,利用6个来自不同生态区的春小麦品种,研究了4种光温组合下(高温长日,高温短日,低温长日,低温短日)穗人化期持续天数与积温的反应,结果表明,日照对缩短各穗分化期起主要作用。(2)温度对光周期反应有强烈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长日照下。高温加快生育进程,短日照下,高温使短日抑制穗分化效应更为显著,常导致幼穗中途死亡,低温虽然延缓了小麦的生育进程,但却可以减轻短日对穗分  相似文献   

4.
为了揭示SiCCT基因可能的功能效应,并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光温互作调控谷子开花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光周期敏感谷子品种黄毛谷为材料,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SiCCT基因在长日照高温(LD,27℃)、长日照低温(LD,22℃)、短日照高温(SD,27℃)、短日照低温(SD,22℃)4个光温组合条件下的昼夜表达规律,并在连续2 a调查10个主要农艺性状的基础上,开展了基于候选基因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光照期SiCCT基因表达不受温度影响,长日照条件表达水平整体高于短日照,而黑暗期表达受温度影响,特别是短日照条件下SiCCT基因在低温环境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高温环境。基于候选基因关联分析发现,SiCCT基因中共检测到11个多态性位点与8个主要农艺性状显著关联(P0.05),其中SNP-10在河南洛阳、吉林吉林与抽穗期、叶片数和穗粒质量显著关联;SNP-100和SNP-104在河南洛阳同时都关联到株高、叶片数和穗长3个性状;SNP-51连续2 a在海南乐东、河南洛阳、吉林吉林都检测到,但关联到的性状不同,在海南乐东与穗粗关联,在河南洛阳与穗码数关联,在吉林吉林与叶片数关联。SiCCT基因表达受光周期调控,温度也影响其在短日照条件黑暗期的表达;SiCCT基因具有多效性,但其作用受光周期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5.
开封菊花花期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因素菊花为短日照开花植物,其开花主要受日照和温度影响。一般菊花的临界日长在13~14小时左右。菊花生长适温在18℃~25℃,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抑制花芽分化。秋菊在春夏季日照时间长、温度适宜的条件下进行营养生长,  相似文献   

6.
秋菊属典型的短日照性花卉,性喜暖凉,湿润,光照适中,耐寒性强,对气候适应性较广。一、与温度条件的关系:秋菊在5—35℃的温度区范围内都能生长良好。在此界限范围内,若温度升高,生育速度相应加快。夏季酷暑35℃以上时对秋菊生长不利。当夜温高于28℃时,秋菊的花芽分化就会受到阻碍,所以高温地区在高温季节里进行短日  相似文献   

7.
大蒜试管鳞茎的发生受到低温预处理、基因型、温度、光周期、pH值、糖源的种类和浓度、植物激素配比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低温预处理对鳞茎的发生影响最大。4℃处理10d后,鳞茎发生率83.3%;温度和光周期对鳞茎的发生也有重要作用。较长日照条件(12h/12h和16h/8h)和适宜高温(25℃)有利于鳞茎发生;日照和温度条件相同时,鳞茎的发生率还与基因型有关。糖的种类和浓度不是影响鳞茎发生的主要因素,50%的蔗糖、麦芽糖、葡萄糖都能使鳞茎的发生率达最高水平。pH=7.5和不添加植物激素的MS培养基也有利于鳞茎发生。  相似文献   

8.
一种普通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种质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83(1)-44/3/Chun18/Bau//Seri杂交组合的后代中发现PTS不育株,通过分期播种初步推断其不育与温度、光照生态因素有关。低温是造成其育性下降的主要因素,光长也影响其育性,短日照时其育性下降,长日照时育性上升。低温造成的育性下降不能通过光照时间的延长来补偿,而短日造成的育性下降高温可以补偿。  相似文献   

9.
王庆祥  吕桂兰 《作物学报》1999,25(3):363-372
本文在控制温度条件下,研究了GA3和kinetin在低温条件下对玉米和大豆种子萌发及幼苗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萌发适宜温度25℃条件下两种药剂处理的效果均不显著,但在15℃和10℃较低温度条件下两种药剂对玉米和大豆种子萌发有明显促进作用,而且在l0℃温度下药剂处理的效果好于在15℃温度下。在10℃低温条件下,对玉米和大  相似文献   

10.
不同温敏型两系杂交稻F1育性温光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马国辉 《作物学报》1999,25(6):742-746
采用盆栽方式,通过人为疏枝减库平衡库源关系,研究短日低温、高温,长日低温、高温条件下不同温敏型两系杂交稻F1育性(受精率)的变化。结果表明:1,低温敏型F1育性稳定,不论长日或短日都对温度变化表现钝感。高温敏型及反向温敏型F1育性对温度的反应与其母本基本一致;2,温度高低不是影响不同温敏型F1育性变化的唯一因子  相似文献   

11.
番茄种子萌发的高温耐性诱导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陈玲  宋松泉 《种子》1998,(5):10-12
番茄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30℃;在15℃和35℃下萌发,种子的活力显著”降。通过轻度的温度胁迫处理,可大大提高番茄种子在高温下的萌发/生长能力;15℃和30℃分别是预处理的适宜低温和高温。番茄种子经低温预处理后在随后的高温中萌发其活力提高,说明种子对高温和低温胁迫具有文叉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2.
如今的一品红,少了几年前的稀有和尊贵,渐渐步入寻常百姓家。冷冷的冬日,一盆红红的一品红会带来多少热烈、喜庆与吉祥!然而,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新买来的一品红往往养不了数日,就会叶片或苞片萎蔫、黄化、凋落等,很快失去观赏价值。于是,一品红的花到底能开多久,其苞片到底能红多时,成为广大销售商和消费者关注的问题。众所周知,一品红是典型的短日照植物,即在长日照条件下进行营养生长,在短日照条件下进行花芽分化,转入生殖生长阶段。一品红进入生殖生长时,苞片的转红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并且不同品种从进入短日照到开始转红的时间以及从开始转红到完全转红(指花朵的雄蕊露出黄心时)的时间都存在显著的差异。例如,市场上的‘千禧’是光反应周期最短的,进入短日照后两星期就可以发现苞片开始转红,而到40天左右就可以出售了;相比较而言,天鹅绒等栽培种从进入短日照到可以出售,则需要2个月左右的时间。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番茄植物交叉适应现象及其生理机制,以番茄品种东农704为材料,研究了低温和高温锻炼后番茄幼苗在2℃低温下叶片中丙二醛(MDA)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番茄幼苗经过适宜的低温和高温锻炼均可提高幼苗的抗冷性,并且高温锻炼在提高番茄幼苗抗冷性方面明显优于低温锻炼。2℃低温胁迫1d,未经锻炼幼苗与锻炼幼苗相比,其MDA含量明显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大幅度下降,即使在恢复生长2d后,MDA仍维持在较高的水平,SOD、POD和CAT活性水平也较低。番茄幼苗在低温和高温锻炼后、低温胁迫后和恢复2d后,MDA含量和酶保护系统变化各有异同。上述研究结果表明番茄植物具温度逆境交叉适应性,低温和高温锻炼诱导的番茄抗寒机制存在着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研究旨在建立广西温度、降水、日照和综合要素的日尺度适宜度模型,应用于广西柑橘气候适宜度等级分类,以及历年气候适宜度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利用广西87个国家自动气象站1961—2018年逐日气象资料和柑橘生长气候习性,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模型,并利用典型年份、阶段异常天气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模型的逐日气象要素回归拟合效果较好,决定系数均在0.89以上;各要素适宜度指标的分类方法合理,广西大部分地区均属于柑橘种植适宜区,符合实际情况。模型的尺度精细,定量评估具有良好的效果;能较好地描述柑橘气候适宜度随季节和阶段性的极端高温、低温、干旱、暴雨等异常天气变化;广西柑橘各气象要素适宜度空间分布特征受地域气候影响明显,热量条件充足甚至过多,而降水和日照在一些地区不足,柑橘种植选址应更多考虑降雨和日照因素。  相似文献   

15.
MiniMax是从美国引进的一个生育期短、植株矮、籽粒小的大豆遗传资源,具有成为大豆基础研究模式材料的潜力。本文从3个方面对MiniMax的形态特征和生长发育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 (1)参照DUS测试指南,观察、记载了该品系的植物学特性;(2)设置短日照(12 h)和长日照(16 h)两种光周期处理,结合不同播期试验(春播模拟低温、夏播模拟高温),观察不同光、温条件对其生育期、株高、籽粒大小的影响;(3)利用与生育期、株高、籽粒大小等性状相关SSR标记,解析该品系在这些位点的等位变异特点。结果表明,MiniMax在北京夏播自然光照条件下,生育期63.1 d,株高39.0 cm,百粒重4.6 g。不同光、温处理对其籽粒大小影响较小,而对株高和生育期影响较大。MiniMax的光周期敏感度和光温综合敏感度接近于中国北方春大豆早熟品种,而温度敏感度与黄淮夏大豆品种相当。在短日+高温条件下,MiniMax的营养生长期及全生育期短、植株矮、籽粒小,可作为生长周期短、占地面积小的研究材料;而在长日+高温条件下,其生育期长、植株高、占用空间大。在MiniMax中检测到与生育期相关的QTL 5个(FT 2-1、Pod mat 13-3、R7 2-2、R3 1-3和R7 1-3),与株高相关的QTL 5个(Pl ht 13-3、Pl ht 17-2、Pl ht 13-2、Pl ht 7-2和Pl ht 11-3),与籽粒大小相关的QTL 5个(Sd wt 6-4、Sd wt 7-3、Sd wt 10-1、Sd wt 12-3和Sd wt 13-8)。作者认为,MiniMax籽粒小,在适宜的光温条件下具有生育期较短、株高矮、占用空间小等特点,可作为大豆研究模式材料使用。  相似文献   

16.
迄今,国内外水稻科研工作者已发现多个籼型短日、低温诱导不育系和长日、高温诱导不育系,而粳型短日、低温不育系却少见报道。最近,中国农业科学院和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联合选育出粳稻短日低温敏核不育新种质8608S,其在长日高温条件正常结实,在短日低温条件下不育;遗传分析表明:8608S的不育性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且与农垦58S和培矮64S中的长日、高温不育基因存在非等位关系;该两用核不育系可降低长日、高温不育系的育性起点温度,对增强两系杂交稻田间制种安全性和提高杂种结实率有重大生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姜黎  彭钼植  田长彦 《种子》2022,(12):14-18
为探索盐爪爪对荒漠干旱盐碱环境的适应性,研究了不同温度、不同盐分浓度及光照(光暗交替和全黑暗)处理对盐爪爪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或高温能显著抑制盐爪爪种子萌发,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30℃/15℃;在同一温度和光照条件下,盐爪爪种子的萌发率与萌发指数随着盐胁迫浓度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温度和盐分对盐爪爪种子萌发存在交互作用,低温或高温均显著降低了盐爪爪种子萌发的耐盐性;在同一温度下,光暗交替与全黑暗条件下,种子萌发率有显著差异。在适宜温度下(30℃/15℃),光暗交替与全黑暗条件下种子耐盐临界值分别为393.6 mmol/L和259.0 mmol/L,极限值分别为664.7 mmol/L和403.3 mmol/L,光照能显著提高盐爪爪种子萌发时期的耐盐性。因此,温度和盐分可作为盐爪爪种子萌发时期主要限制生态因子,同时光照也可作为重要的调控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18.
休眠是通过植物体内相应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使植物芽停止生长,以适应外界低温、短日照等不良环境条件的结果。茶芽打破休眠的早晚,密切关系到茶树经济生产的效益。为进一步掌握茶树芽休眠与解除的分子机理>本研究克隆了可能与黄金茶发芽早相关的转录因子(dormancy associated MADS-box CsDAM2),并在烟草中过表达CsDAM2,对CsDAM2转基因烟草和野生型烟草进行低温处理。结果表明,在相同处理条件下,随着温度的降低,同野生型烟草比较,转基因烟草电导率增加幅度小,并且叶绿素荧光值降低率低,说明在抗寒性能上,转基因烟草具有显著优势,进而一定程度上证实了 CsDAM2具有提髙茶树抗寒性的作用。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茶树芽休眠与解除的分子机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温度与水分双重胁迫下豇豆种子萌发的生理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6个处理组合研究温度与水分逆境互作下豇豆种子萌发的生理指标变化.结果表明:25℃和常湿适于种子萌发;双重胁迫比单因子胁迫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严重;35℃高温比10℃低温与水分胁迫互作效应明显;低温和高温影响萌发的机制有所不同.低温引起发芽程序难以启动;高温引起呼吸速率和α-淀粉酶活性高峰提早,子叶贮藏蛋白质降解加速,早期发芽较快,但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导致种芽坏死,尤其是高温过湿条件.逆境条件下SOD先升高,但在幼芽受损伤后又极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0.
明确昭通主栽烤烟品种在不同气象条件下的适应性,根据昭通287个植烟行政村大田期(4—9月)温度、日照和降水气象要素,将昭通植烟区域分为不同气象环境;在不同气象环境下开展烤烟品种的田间试验,以烤烟单位产值和烟叶化学成分TOPSIS得分为主要评价指标,田间农艺性状、病情指数、质量性状为辅助参考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筛选不同气象环境下适宜种植烤烟品种。研究表明:昭通植烟区域分为低温干燥多日照、高温干燥多日照、低温湿润多日照、低温湿润寡日照4种气象环境。低温干燥多日照气象环境的‘云烟116’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综合表现较好,‘云烟116’化学成分TOPSIS评价得分最高,‘K326’品种黑胫病显著低于其他4个品种,‘K326’气候性斑点病、TMV、CMV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其他品种间病害无显著差异;高温干燥多日照气象环境的‘云烟87’和‘云烟116’农艺性状综合表现较好,‘KRK26’‘、云烟87’经济性状综合表现较好,‘云烟87’化学成分TOPSIS评价得分最高;低温湿润多日照气象环境的‘云烟87’和‘K326’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综合表现较好,‘K326’化学成分TOPSIS评价得分最高;低温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