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鼢鼠俗称"瞎老",在大宁县分布较广.近10多年来,随着全县油松林地面积的增加,大面积危害油松林木,咬断根系,吃掉根皮,使整株油松死亡.据对全县几个乡镇的调查,危害油松幼树死亡率达到15%~31%,破坏了整个林分结构.而且,树龄10年、树高3m的大油松常被咬死,危害十分猖獗.此外,鼢鼠还啃食林地其他植被和草类.在鼢鼠分布密度较大的坡地,由于林地植被被啃咬,使植物生态群落衰退,土壤有机质减少,夏季雨水冲刷洞边系统,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2.
中华鼢鼠俗称“瞎老”,在大宁县分布较广。近10多年来,随着全县油松林地面积的增加,大面积危害油松林木,咬断根系,吃掉根皮,使整株油松死亡。据对全县几个乡镇的调查,危害油松幼树死亡率达到15%~31%,破坏了整个林分结构。而且,树龄10年、树高3m的大油松常被咬死,危害十分猖獗。此外,鼢鼠还啃食林地其他植被和草类。在鼢鼠分布密度较大的坡地,由于林地植被被啃咬,使植物生态群落衰退,土壤有机质减少,夏季雨水冲刷洞边系统,造成新的水土流失。1形态特征中华鼢鼠体长18cm~30cm。体短粗,略呈圆筒状,背面稍平,头宽而扁,耳壳退化,额头有一白色斑…  相似文献   

3.
对渭北高原及陕北高原的一些林分进行次生林改造.经模型和ANOVA分析证明:改造后,林木被害程度随定植年限的变化总体遵从Logistic模型.其中,全面清坡模式林木被害程度最高,林下更新模式最低.鼢鼠对油松、侧柏和刺槐的危害年限依次为林木定植后11、9和6年,其中油松定植2~6年,侧柏1~4年,刺槐1~2年被害最严重.单个鼢鼠对油松和刺槐的危害强度主要取决于林木的定植年限,与改造模式和林地鼢鼠密度关系不大;而对侧柏的危害强度不仅取决于林木定植年限,也与林地鼢鼠密度和改造模式密切相关.林木定植年限和单个鼢鼠的危害强度是影响林木被害死亡率的关键因素,林地鼢鼠密度和改造模式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林业近讯     
科左后旗大青沟自然保护区,近两年在几万亩松林和部分杨树林中发现鼠害,平均每亩林地由于鼠害死亡1—5株。为了保护林木他们动员全体职工一起动手,1982年8—9月份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消灭鼢鼠500多只,花鼠150多只,扑鼠能手安永山同志一个人就灭鼠220多只。全体职工  相似文献   

5.
次改林地鼢鼠种群年龄结构和繁殖特性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次改林地鼢鼠种群结构和繁殖参数的11 a研究发现,鼢鼠种群是一个稳定而略有增长的种群。其成年Ⅱ组和老年组个体数量少,亚成年组和成年Ⅰ组的数量较多。亚成体和成年Ⅰ组的组成比与雌雄比呈显著的正相关,成年Ⅱ组的组成比与雌雄比呈极显著的负相关,老年组的组成比与雌雄性比呈显著的负相关。林地鼢鼠种群是通过雌雄鼠的数量关系来调节种群繁殖。在鼢鼠密度下降阶段,可以用前一年林地鼢鼠的成亚比预测下一年林地的鼢鼠种群数量。林地鼢鼠种群繁殖力在造林后第2—4年有一个增加的过程,第4年以后,繁殖力逐年降低。繁殖参数与成亚比呈负相关,与雌雄比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王林 《内蒙古林业》1990,(12):22-22
落叶松、油松、樟子松已成为乌盟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目前中华鼢鼠对林木的危害日趋严重,在鼠害最严重的林地内,林木受害率几乎等于死亡率。为了有效地控制中华鼢鼠的危害,经过多年的实践,到目前在乌盟“三松”林区使用地箭捕杀中华鼢鼠是最好的一种防治方法。比法从春季土壤解冻至秋季土壤冻结,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具有成本低、结构简单、命中率高、使用方便等优点.如果每100亩林子用1付箭子移动地捕杀就可控制害鼠危害.  相似文献   

7.
应用WinEPIC模型模拟1957—2001年期间黄土高原半湿润区洛川、半干旱区延安和半干旱偏旱区榆林油松林地水分生产力演变规律和深层土壤干燥化效应。模拟结果表明:洛川、延安和榆林油松林地逐年生物量模拟值在9~17年生达到最大值(平均值分别为4.29,3.62和2.73t.hm-2),之后随降水量年际波动呈现出明显的波动性降低趋势;1~22年生期间油松林地平均年耗水量高于同期年降水量,导致林地0~10m土层土壤强烈干燥化,逐月土壤有效含水量波动性降低,洛川14~20年生、延安9~20年生和榆林6~19年生期间是油松林地土壤强烈干燥化阶段,年均土壤干燥化速度分别为176,111和69mm,此后油松林地土壤有效含水量在0~150mm范围内的较低水平上随降水量变化而波动;洛川、延安和榆林油松林地0~10m土层土壤湿度剖面分布变化剧烈,土壤湿度逐年降低,土壤干层逐年加厚,分别从15,10,6年生开始土壤干层厚度超过3m,在19年生时均已超过10m,20年生以后2~10m土层土壤湿度保持相对稳定的干燥化状态;洛川、延安和榆林油松林地水分生产力和土壤干燥化效应区域差异显著,林地土壤水分可持续利用年限约30年。  相似文献   

8.
以多效抗旱驱鼠剂(RPA)为参照,利用蘸浆造林方法比较了不同地区采用纳米型植物抗逆剂(NPA)和RPA油松蘸浆造林的整体效果,分析了干旱、鼢鼠、草兔和其它因素对林木致死作用的变化。结果显示:干旱、鼢鼠咬根、草兔剪株和其它因素是引起黄土高原油松幼苗死亡的主要原因,定植当年对油松致死贡献率依次为86.5%,11.1%,1.0%和1.4%~0.3%,定植3 a的依次为,71.3%,18.2%,9.3%和1.2%。NPA和RPA处理区这4项因素对油松致死贡献率:定植当年干旱分别比对照高8.3%和9.0%,鼢鼠分别比对照降低10.5%和10.2%,草兔为零;定植3 a干旱分别比对照高19.3%和13.3%,鼢鼠分别低14.5%和13.8%,草兔分别为7.8%和6.8%;其贡献率与对照差异极显著。NPA和RPA在定植当年的总体预防效果分别为72.3%和58.5%(P=0)。其中,对干旱预防效果分别为69.6%和54.0%(P=0),对鼢鼠分别为98.4%和96.3%(P=0.280),对草兔的均为100%。定植3 a的总体预防效果为83.1%和73.1%(P=0),其中对干旱的预防效果分别为78.6%和66.7%(P=0),对鼢鼠的分别为97.1%和91.7%(P=0),对草兔的分别为97.2%和91.7%(P=0.002)。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油松—蒙古栎混交林和油松纯林的生长状况、生理指标和土壤因子、气象因子等进行测试和分析,得出油松—蒙古栎混交林比油松纯林具有更大的生长优势和生态效益之结论。混交林能有效地改善林地土壤水肥状况,提高林分相对湿度,降低温度,从而增强树木的光合能力,提高树木的生长量。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偏关县退耕还林地物种多样性及其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偏关县退耕还林地物种多样性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偏关县2000,2001,2002年退耕还林地的物种多样性,并对其进行综合测度。同时对退耕还林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出一定的对策。结果表明,退耕地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均匀度、生物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对照区,即退耕地的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同时还从退耕地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宣传教育、依法保护、多样性保护与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相结合等方面提出退耕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毒饵防治中华鼢鼠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指出,近年来中华鼢鼠已经成为黄土丘陵区油松、樟子松人工林的大敌,它通过啃食根系致使林木死亡。并介绍了通过几年来的防治经验,证实毒饵防治是控制其危害程度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油松由于适应性强,造林成活率高,生长良好,成为北方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仅我华池林业总场目前油松造林保存面积28.2万亩,占人工造林保存面积的90%以上。但中华鼢鼠在该区分布数量较广,对油松幼林危害极其严重,甚至形成毁灭性的灾害。因此,掌握中华鼢鼠的生活习性及危害特点,开  相似文献   

13.
在固原山区生态环境与鼢鼠活动规律调查基础上,分析了鼢鼠与生态环境各因子的关系,人为因素通过改变林地环境对鼢鼠活动和危害程度的影响,提出了鼢鼠生态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由于人为的乱砍滥伐,使森林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造成鼠类的严重危害,我省森林鼠害主要以延安、渭北黄土高原区的甘肃鼢鼠,陕南林区的中华鼢鼠和秦岭以南林区内的罗氏鼢鼠为害最为严重。鼢鼠为害多种树种,如油松、华山松、华北落叶松、杨属、榆属树木及刺槐、沙棘、果树等,对油松危害特别严重。  相似文献   

15.
自80年代中期,大同市开始遭受中华鼢鼠的危害,除分布于高海拔山区的华北落叶松外,其他树种均有受中华鼢鼠危害的现象,受害最重的是油松、樟子松和仁用杏,受害面积已达8563hm2。平均受害株率达到10%左右。调查数据表明:1对鼢鼠每年可危害10年生以上油...  相似文献   

16.
内吸性药剂醮根防治甘肃鼢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1994年,分别在陕西甘泉崂山林场,桥北岔口林场,用3911,乐果进行药剂处理油松根系试验。结果表明,用乐果与水按体积比1:100配制的泥浆蘸根2-3min后造林效果最好,林木保存率平均达93%,林地鼢鼠密度由11-15只/hm^2降到1-2只/hm^2.  相似文献   

17.
<正> 1970年以来,六盘山林区营造了4万亩针叶林,但目前仅保留下5000亩幼林。其存活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栖息于造林地中的中华鼢鼠Myospalax fontanieri cansus食害幼树,致使年年造林不成林。中华鼢鼠(以下简称鼢鼠)广泛分布于六盘山林区,不仅危害落叶松、油松、杨树、榆树等,而且对苹果、杏、花椒等均能造成危害。为减轻和控制鼠害,巩固造林成果,我们以六盘山东麓的和尚铺林场为基点,利用多种方法,对中华鼢鼠进行了灭杀试验。一、鼢鼠对幼林危害的调查  相似文献   

18.
中华鼢鼠俗名“瞎瞎”。多生活在土层较厚的林地,宜林荒山、草原、农田、堤坝等处,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鼠类。各地分布不均,以西北、东北地区最多。每年春天,随着温度上升,土层解冻鼢鼠开始觅食活动。主要的食物是植物的根、茎、叶,尤其喜食油松幼苗和根茎带甜味的草本、木本植物,对幼林、收草、庄稼以及堤坝等危害极大。多年来,我局有关技术人员和广大职工不断摸索治鼠害的途径,曾先后采用了挖洞、投毒、设夹、挖隔离带等方法,但其效果均不理想。去年六月,我局从某研究所引进窒息灭鼠弹技术用于防治中华鼢鼠。此项技术最初用来防治田鼠、家鼠等,用于防治中华鼢鼠,在国内属于首创。我局技术人员亿多次试验的基础上,试制出专门杀灭中华鼢鼠的新型灭鼠弹。该弹在模拟试验和实地试验中效果良好,去年十一月份通过宁夏回族自治  相似文献   

19.
鼢鼠是一类营地下生活的动物.常见于我国北部地区,对农业危害甚为严重(寿振黄1962年).但迄今为止未见有关对我省危害华山松等幼林的罗氏鼢鼠(Myospalaxrotchilidi)调查研究和防治方法的报导.为了保护造林成果,寻找有效的防治方法,笔者1980年曾在巫溪县白果林场进行了定点调查,对危害华山松、油松等的罗氏鼢鼠生活习性进行了初步观察研究,采集标本35套.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油松林地、灌木林地、农地、草地等标准地调查和人工降雨实验,对几种不同立地植被类型水土保持效益的研究,查明太行山石灰岩中山区油松林地,灌木林地、草地有一定改良土壤,增加入渗的作用,对控制水出流失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