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向日葵螟性诱剂田间控害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向日葵螟(Homoeosoma nebuiellaum Hubner)是近几年危害巴彦淖尔市向日葵的主要害虫.因向日葵是昆虫授粉作物.常规的化学药剂喷雾防治虽有较好的效果.但在防治害虫的同时杀死大量授粉昆虫,造成向日葵空壳、秕壳比例增加.产量大幅下降.且药剂防治污染环境.田间操作难度大。而生物制剂如白僵菌、BT、赤眼蜂等生产能力有限,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因此,采取向日葵螟性诱剂诱杀法防治向日葵螟是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因其成本低、方法简便易行.易于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昆虫自身分泌极微量的激素以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求得生存和繁殖.利用昆虫的性信息素以控制昆虫性行为反应,是当前一项新的科学方法.尤其是人工合成的性诱剂问世后,其应用价值更引起人们的重视.大螟是杂食性害虫,寄主多,越冬场所广,虫源比较复杂,特别是趋光性弱,依靠灯下诱蛾量进行测报极感不足,而田间剥查化蛹进度和查卵工作量又大,往往因测报工作的失误造成大量损失.从1982年起我们将人工合成的大螟性息素制成诱芯应用于测报,取得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3.
向日葵螟性诱剂的不同诱捕器田间诱捕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对两种不同的诱捕器的诱捕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不同的诱捕器的谤捕效果间存在着极显著差异(t=4.3994,p=0.0003,p<0.01),水盆型诱捕器的诱捕效果明显优于桶型诱捕器的诱捕效果.  相似文献   

4.
1982年采用金坛昆虫激素所提供的性诱剂进行对比试验.盆钵直径25厘米,三盆为一组.盆间相隔3米,呈三角形排列.每盆放一枚诱蕊.盆钵的高度一般高出稻株5寸左右.盆内放水,加少许洗衣粉,傍晚将诱蕊悬挂于盆上,次日早晨收回,数计盆内蛾量.每代开始时更换一次诱蕊.诱集时间从4月20日至10月12日结束,计172天.  相似文献   

5.
二化螟性诱剂是一种无毒、无污染的昆虫激素农药,2000年我站采用该药诱芯,以诱盆法进行了稻田二化螟成虫诱杀试验,效果较好。我们的做法是:4月28日至9月20日,每亩稻田放2个内径24厘米左右的塑料诱盆,盆间距15~20米。盆放于竹制三角支架上,盆面高出作物20厘米左右.盆上部四周钻孔若干,用于界定盆中水面高度和在雨天排水,盆中加水及适量洗衣粉,  相似文献   

6.
7.
向日葵螟(Homoeosoma nebuiellaum Hubner)是近几年危害巴彦淖尔市向日葵的主要害虫,因向日葵是昆虫授粉作物,常规的化学药剂喷雾防治虽有较好的效果.但在防治害虫的同时杀死大量授粉昆虫,造成向日葵空壳、秕壳比例增加,产量大幅下降,且药剂防治污染环境,田间操作难度大.  相似文献   

8.
小菜蛾性诱剂田间控害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小菜蛾诱芯,在连片种植的甘蓝田设4个诱捕区和1个对照区,共5个处理,重复3次试验,每小区667m2放性诱剂(三角型纸筒)3枚或5枚,放置高度为30cm、50cm,观察蛾高峰和调查百株虫口密度及被害率。结果:6月14日出现蛾高峰,百株虫量处理区比对照区平均减少40.6头,最多可减少112头;被害株率处理区比对照区平均降低29.2%,最多可下降65%。  相似文献   

9.
斜纹夜蛾性诱剂2种诱芯田间诱蛾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7年7~9月在江苏省如东县进行斜纹夜蛾性诱剂2种诱芯诱捕斜纹夜蛾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科标2号和科标0号诱芯每日每盆分别诱蛾4.76头和2.20头,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10.
性诱剂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1.丘陵山区农田节水技术①工程节水技术措施。一是优化“蓄、引、提、调”,即修建库塘,环山开沟,长藤结瓜,梯级截水,层层拦蓄。为解决水源不足和长时间干旱的问题,开挖延伸引水渠道。扎根江河与中型水库;兴建高扬程抽水站,提水上山,调余补缺。推广水平梯田,开好冲心沟、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和验证水稻大螟性诱监测应用效果,探讨大螟测报专用性诱剂及诱捕工具的效果,不断提高和改进大螟监测质量和预报水平,开展了水稻大螟的性诱和灯诱监测技术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性诱工具的针对性好,诱期内单只性诱监测器的诱量少于单盏灯诱的诱量,两者诱测的峰期较一致。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绿色防控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上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蔬菜生产质和量的安全,性诱剂在蔬菜绿色防控中居重要地位。该项技术具有安全无毒、节能高效、使用方便、绿色环保等特点,其原理是通过人工合成雌蛾(少数昆虫种类由雄虫合成与释放)在性成熟后释放出的一些称为性信息素的化学物质,吸引田间同种寻求交配的雄蛾,将其诱杀在诱捕器中,使雌蛾失去交配的机会,不能有效繁殖后代,从而降低后代种群数量,达到防治目  相似文献   

13.
二化螟性诱剂防治水稻二化螟田间应用技术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性诱剂诱杀农作物害虫技术是近几年来广泛推广应用的绿色控害技术。为探索水稻二化螟发生区利用性诱剂诱捕的地理区系差异机制,明确二化螟性诱剂的配比类型,验证昆虫性信息素控制水稻二化螟探索田间应用技术,2010年在桂林双季稻区进行了二化螟性诱剂诱捕水稻二化螟试验,防治效果非常理想,可见,二化螟性诱剂是防控水稻二化螟很有效的措施之一,还可应用于水稻二化螟发生期的预测预报,准确反映出水稻二化螟各代成虫盛期、高峰期,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利用性诱剂监测甘蔗条螟发生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性诱剂对广东雷州地区甘蔗条螟的发生情况进行预测预报试验,研究条螟的发生趋势.多年测报结果表明,蔗田中甘蔗条螟的发生情况与温度和降雨量等有相关性,7~9月是诱蛾量高峰集中期,并指出该时期螟虫危害对产量、糖分影响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15.
玉米螟性诱剂田间诱捕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玉米田间安放不同密度的玉米螟性诱剂诱捕器诱捕玉米螟。结果表明:玉米螟性诱剂可以诱捕到玉米螟成虫,应用玉米螟性诱剂进行测报具有可行性,同时采用性诱剂也能减少玉米螟产卵和幼虫数,密度为每0.13 hm2设置1个诱捕器较经济。  相似文献   

16.
17.
通过大田试验,对3种载体的斜纹夜蛾性诱剂的诱蛾灵敏度、诱捕效率和持效期等性能进行了测定,并比较分析了它们在不同时间段的性能差异.结果表明,诱芯A(PVC管型)、诱芯B(天然橡胶型)和诱芯C(复合橡胶型)的诱蛾灵敏度分别为78.4%,95.2%和92%;在诱捕效果上,诱芯C(复合橡胶型)的日平均诱捕量和最高单日诱捕量均要高于其他2种诱芯,其中日平均诱捕量分别比诱芯A和诱芯B高74.2%和39.2%,最高单日诱捕量分别比诱芯A和诱芯B高61.9%和54.5%;在持效期上,诱芯C的持效期明显高于诱芯B和诱芯A,在本试验条件下诱芯C的持效期在35 d左右,诱芯B和诱芯A分别为25 d和15 d.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Busck)]不同配比性诱剂所制诱芯诱蛾力的差异,采用合成的性诱剂3种主要组分,制备了18组配比不同的诱芯,研究性诱剂不同配比对田间诱蛾力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组分不同配比对诱蛾力有一定的影响,其中顺-8-十二碳烯醇乙酸酯(Z8-12∶Ac)对诱蛾起主要作用;反-8-十二碳烯醇乙酸酯(E8-12∶Ac)的诱蛾作用不显著;顺-8-十二碳烯醇(Z8-12∶OH)含量的变化对性诱剂的诱蛾力影响较大,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相同配比性诱剂对不同世代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不同。综合分析得到对越冬代和第1代梨小食心虫雄虫表现出最佳诱集效果的性诱剂配比,其(Z8-12∶Ac)∶(E8-12∶Ac)∶(Z8-12∶OH)分别为(90~98)∶0∶6和(90~100)∶0∶0,相对诱捕率最高分别可达86.6%和84.9%。  相似文献   

19.
亚洲玉米螟是我国玉米上发生的最严重害虫之一,严重影响玉米生产.由于长期依赖化学防治带来了严重副作用,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使用性诱剂诱杀防治,但实际应用却出现很大波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性诱剂本身的质量问题.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与有关单位合作对其作了几次改进,取得一定成效.本试验测试了一种新型亚洲玉米螟性诱剂的田间诱蛾性能,以期为进一步改进此种性诱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诱虫效果好的桃小食心虫性诱剂,在前人开发的桃小食心虫性诱剂基础上,调整各成分的比例,使用5种不同性诱剂配比诱捕桃小食心虫成虫,以不加性诱剂的诱芯作为对照。结果表明,性诱剂中顺-7-二十烯-11-酮与顺-7-十九烯-11-酮的配比为6.14∶1时,诱虫效果最好,其是一种值得开发的商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