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样地和样株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并对徂徕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藤本植物的利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租徕山藤本植物种类丰富,共有21科48属64种,分别占山东野生藤本植物科、属、种的87.5%,94.1%,63.4%;藤本种类的数量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大科或大属中,葡萄科和葫芦科等6个大科占有总种数的62.1%;攀援方式分为4大类,缠绕类最多,占45.3%,卷须类占31.3%,钩刺类占14.0%,吸附类占9.4%;草质藤本38种,占59.4%,木质藤本26种,占40.6%;形成绞杀现象的植物有南蛇藤属、葡萄属、猕猴桃属。并对这些植物资源提出了保护和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3.
4.
青藏高原是全球独特的生态地域,也是我国沙化土地最严重的三大地区之一,西藏地区荒漠化沙化一直以来是我国防沙治沙的重点和难点。选取西藏地区定结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防沙治沙新途径研究,以建立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结果表明,封禁3年后,封禁区植被盖度提升7.25%,主要由原生植被西藏锦鸡儿和人工植被藏沙蒿贡献,两者分别占总重要值和总优势度的86.1%、83.0%,对固沙作用贡献最大;流动沙地和露沙地减少16.6%,半固定和固定沙地面积增加5.9%,平缓区沙丘移动速度更快,平均速度15.5 m/a。以期为探索高原地区沙化土地防治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运用分形理论,以豫西石质丘陵区土壤为供试材料,分析了天然次生林、荒草地、混交林、杨树林、耕地等5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颗粒分形特征及其与土壤各粒级含量、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细粒化较明显,具有一定的水土保持效应;2)5种用地方式分形维数平均值介于2.510~2.629之间,分维值大小依次为天然次生林>耕地>杨树林>混交林>荒草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石质丘陵区水土流失的程度;3)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土壤颗粒含量存在较强相关性,即土壤中黏粒含量越高,尤其是0.002~0.001 mm粒级含量越高,分形维数越大;4)研究区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其它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剑湖湿地土壤微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科技》2017,(10)
采用Li-8100A土壤CO_2通量自动测量系统,对剑湖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内7种主要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微生物活性进行了测量,并对其相关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研究结果表明:6月7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呼吸速率依次为:YCYSLLHYMLXDSDTLSL;10月7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呼吸速率依次为:YMLXDLHYCYSLLSLSDT。6月土壤微生物活性与土壤含水率、氨氮呈极显著线性相关,与土壤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呈显著线性相关;10月土壤微生物活性与土壤含水率、pH值和氨氮呈极显著线性相关,与土壤碱解氮、有机碳呈显著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7.
以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东部水蚀沟壑地带矿区为研究对象,分析5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以及矿区不同复垦年限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废弃农用地和公路附近裸露地沙粒含量高于其他利用方式,土壤沙质特征明显。受施肥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农用地在土壤粒级组成、持水性能、有机质和全N、全P、全K含量等方面都具有较好的特性,与原生景观草地相比,农用地中的有效P和速效K含量减少了50%。公路附近裸露地的有机质、有效P和速效K养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土地。不同复垦年限的煤矿复垦土地土壤养分含量都较低,表明单纯使用自然恢复的方法很难恢复土壤的性状。 相似文献
8.
绿洲边缘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粒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绿洲化进程中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粒径分布属性的影响,基于塔里木盆地南缘策勒绿洲边缘的果园、棉田、沙拐枣林地等人为垦殖土地利用方式及自然状态骆驼刺覆被下0~20,20~40,40~60 cm内的土壤粒径分布数据,利用分形理论及典范对应分析排序方法,分析各深度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粒径分布特征变化状况,及其与土壤有机质等8项指标的相关性,进而判别并探讨绿洲边缘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结果表明:粒径50.59 μm范围内的细粒体积分数同粒径分布分维值显著正相关,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具体分维值变化上,沙拐枣林地在各层均显著处于最低水平,其余样地总体上无显著差异,但果园相对处于高位水平;自然状态下骆驼刺样地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分维值有增加的趋势,其对土壤养分的持有力也逐渐优于其余样地.在水资源相对有保障前提下,在绿洲边缘发展果园或棉田有利于土壤粒径分布及其余属性的提高,相反,则应保持原有的自然植被状况,而对自然植被进行替代的沙拐枣林地则会加剧土壤退化. 相似文献
9.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堇菜属14种植物叶片下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与研究,结果表明:叶片下表皮被毛者占总数78.6%,细胞以不规则形状为主,有10种,占71.4%。红萼堇菜等12种堇菜的气孔为椭圆形,占85.7%,近圆形气孔只有2种,类型均为不等型且无副卫细胞,均呈随机分布,气孔长宽比大于1.301的有12种,占85.7%。堇菜、茜堇菜、阴地堇菜、总裂叶堇菜、东北堇菜、蒙古堇菜、早开堇菜、裂叶堇菜的气孔指数≤21.0%,其抗旱性较强。东北堇菜等12种堇菜叶片下表皮细胞的垂周壁样式表现为波状或浅波状加厚,增加了细胞刚性和抗逆能力。东北堇菜、早开堇菜、鸡腿堇菜、阴地堇菜、红萼堇菜5种堇菜下表皮系统特征相似,茜堇菜、蒙古堇菜、总裂叶堇菜、裂叶堇菜、紫花地丁(白)、紫花地丁(紫)、球果堇菜、斑叶堇菜、堇菜9种堇菜下表皮特征相似。 相似文献
10.
《林业实用技术》2017,(3)
研究利用2010—2014年海拉尔区土壤含水量及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土壤含水量的季节变化特征、年际变化特征、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变化特征以及与环境温度、湿度、降雨量等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的季节变化可分为,土壤水分消耗期、土壤水分积累期、土壤水分消退期;土壤含水量存在年际间差异,观测期内土壤含水量平均值呈现2013年2014年2011年2012年2010年,2013年出现峰值;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表层土壤含水量呈现林地耕地草地沙地的规律,林地和耕地较好的保持土壤水分,沙地则相对较差;选取的环境温度、湿度、降雨量等气象因子中降雨量对土壤含水量的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11.
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方法,研究河北太行山南段低山丘陵片麻岩褐土区3种土地利用方式(草地、坡耕地、刺槐林)土壤侵蚀与养分流失规律,分析土壤养分流失的空间变化以及养分流失与土壤侵蚀的关系,比较流失泥沙中的养分含量与表土和径流中的养分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流失泥沙中的养分含量明显高于径流中的养分含量,也明显高于雨前表土中的养分含量,具有较大的养分富集比;土壤中流失的养分与流失泥沙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13.
14.
陕西省土地退化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退化防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分析和正确认识当前的土地退化状况,将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土地退化防治工作.本文通过分析比较得出,陕西省土地退化类型主要以风蚀、水蚀、盐渍化和土壤污染为主.土地退化的演变过程大体分为3个阶段,即生态环境破坏大于建设阶段,退化土地恢复建设阶段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阶段.从1999年和2004年的监测数据看出,陕西省的土地退化状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结合陕西省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环境特点,对土地退化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初步预测了陕西省土地退化可能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5.
论合理保护开发利用中国森林土壤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我国森林土壤资源利用状况, 不合理利用森林土壤资源导致的土壤性质退化、恶化以及荒漠化给森林土壤资源乃至生态环境带来的灾难; 指出我国人工林土壤资源利用所面临的问题, 阐明合理保护、开发和利用我国五大林区森林土壤资源的重要性及其技术途径; 论述了自1978年以来, 我国改良不良立地条件区域和恢复植被所取得的成就, 提出了合理保护、开发和利用森林土壤资源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6.
为了监测按速生丰产林标准营造杉木人工林的水土保持情况,依国家造林项目环境监测方案,在项目区中部,师宗县高良乡设里村罗尼沟,分别在台地整地、全垦整地、对照三个小区,设立了面积为20m×5m的一组径流观测样地,经1993~1995年三年观测,结果是径流量和土壤流失量台地整地大于全垦整地,对照最小,但均属微度侵蚀。 相似文献
17.
民勤绿洲不同年限退耕地土壤物理性质与群落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民勤绿洲1 a、2 a、3 a、4 a、5 a、8 a、15 a、24 a和31 a退耕地的生境和植被群落特征的分析,研究了不同年限退耕地植被群落、土壤水分、容重、孔隙度和机械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1)民勤绿洲退耕地在31 a自然恢复过程中共出现植物32种,14科,其中灌木6种,草本26种,分别占总物种数的18.75%、81.25%;其中藜科(6种)、菊科(4种),禾本科(4种)、蒺藜科(3种),4科植物占总物种数的53.13%。(2)不同年限退耕地0~40 cm范围内土壤含水量随土层深度增加经历了先增后减的一个变化过程,而土壤容重及孔隙度变化不太明显。(3)在退耕地0~40cm土层范围内,各样地细沙粒的比例最大,粉粒和黏粒次之,粗沙粒的比例最小,但各粒径所占比例随退耕年限的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8.
Zhang Hongjiang COllege of Soil Water
Conservatin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ig P.R.China 《中国林学(英文版)》1994,(2)
AboutSoilErosionandSoilandWaterLossZhangHongjiangCOllegeofSoilandWaterConservatin,BeijingForestryUniversityBeiji1ig100083,P.R...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