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研究以马铃薯渣为原料,芽孢杆菌、酵母和霉菌为候选发酵菌种,固态发酵马铃薯渣,研究不同菌种组合固态发酵对其营养价值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30℃及自然p H的条件下,发酵72 h,15个组合均能够提高马铃薯渣真蛋白和氨基酸含量、降低粗纤维含量和优化氨基酸组成。其中枯草芽孢杆菌+产朊假丝酵母+绿色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扣囊腹膜酵母+黑曲霉组合改善马铃薯渣氨基酸组成效果较好,总氨基酸含量分别提高111.87%、106.34%和107.93%;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绿色木霉、枯草芽孢杆菌+产朊假丝酵母+霉菌X3、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霉菌X3及枯草芽孢杆菌+产朊假丝酵母+绿色木霉组合综合增值能力较强,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绿色木霉增值加权值达到37.09%,明显或显著高于其他组合(P0.05)。  相似文献   

2.
固态发酵黄酒糟菌种组合筛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黑曲霉、康氏木霉、米曲霉、白地霉、热带假丝酵母、绿色木霉对黄酒糟进行双菌和三菌组合固态发酵试验,以各菌种组合发酵产物的真蛋白含量为指标,拟筛选出最佳菌种组合。结果表明,热带假丝酵母+绿色木霉+米曲霉组合(接种比例1∶1∶1),其发酵产物真蛋白含量(25.8%)极显著高于未发酵黄酒糟的真蛋白含量(19.8%,P<0.01),为最优菌种组合。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康宁木霉和不同菌株组合固态发酵甘薯渣的增值效果,试验以康宁木霉为种子菌,分别与酵母菌、乳酸菌和枯草芽孢杆菌进行组合,双菌固态发酵甘薯渣。结果表明:在温度为30℃、自然p H值条件下发酵72 h,9个组合发酵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甘薯渣真蛋白含量,降低了粗纤维含量,优化了氨基酸组成。其中康宁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组合提高甘薯渣真蛋白、降解粗纤维和改善马铃薯渣氨基酸组成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试验探讨了不同菌种及菌种组合对固态发酵甜高粱秸秆酒糟生产蛋白饲料的影响。以产朊假丝酵母、康宁木霉、黑曲霉、枯草芽孢杆菌和白地霉为发酵初筛菌种,探索单一菌种及双菌组合对甜高粱秸秆酒糟木质纤维素、蛋白质含量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比未发酵甜高粱秸秆酒糟数据可知,单一菌种和双菌组合均能提高发酵产物的蛋白质含量和降低粗纤维含量。黑曲霉和产朊假丝酵母组合为最佳菌种配伍,且当菌种比例为11时,粗蛋白质含量为18.79%;粗纤维含量为34.68%,较未接菌降低了16.38%,且较单一菌种黑曲霉和产朊假丝酵母分别降低了8.15%、7.01%。通过微生物菌种发酵处理可以降解部分纤维素、提高蛋白质含量,还可在很大程度上缓解饲料中蛋白不足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研究利用不同菌种固态发酵甘薯渣,对其增值效果的影响。采用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和霉菌4类10株菌对甘薯渣进行固态发酵,测定发酵产物中粗蛋白质、真蛋白质、粗纤维和氨基酸含量变化,比较筛选适宜菌种。结果表明:产朊假丝酵母和霉菌X3提高粗蛋白质和真蛋白质的效果较好,发酵后真蛋白质较发酵前分别提高118.05%和107.02%;酿酒酵母和植物乳杆菌降解粗纤维能力较好,发酵后粗纤维较发酵前分别降解51.54%和49.57%;产朊假丝酵母提高真蛋白质和降解粗纤维的综合能力最好,增值加权值为91.51%;必需氨基酸总量和氨基酸总量均明显提高,其中产朊假丝酵母效果最好,必需氨基酸总量和氨基酸总量分别提高211.32%和154.78%。因此,利用微生物发酵能够改善甘薯渣的营养价值,试验10株菌中产朊假丝酵母改善甘薯渣的营养价值最好。  相似文献   

6.
试验对康宁木霉纯种及康宁木霉/热带假丝酵母混菌发酵三七渣生产蛋白饲料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康宁木霉纯种发酵相比,康宁木霉/热带假丝酵母混菌固态发酵三七渣生产蛋白饲料无明显优势.在发酵前期,混菌发酵体系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总糖消耗,提高还原糖生成的速率;在发酵中后期,单菌发酵体系的酶活力和真蛋白质含量更高.  相似文献   

7.
为了筛选适宜固态发酵葡萄皮渣生产生物饲料的菌种,以葡萄皮渣为主要原料,以真蛋白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产朊假丝酵母、酿酒酵母、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4株菌的单菌和多菌组合进行固体发酵试验筛选最佳发酵菌种,同时研究了固体培养基灭菌与不灭菌工艺对其产物真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皮渣固体培养基不灭菌发酵产物的真蛋白含量高于灭菌处理;4株菌中产朊假丝酵母单菌发酵后产物的真蛋白含量最高,为13.75%;产朊假丝酵母和嗜酸乳杆菌双菌组合的发酵效果优于三菌和四菌发酵,发酵后产物的真蛋白含量最高,为13.88%。由该试验结果可以确定固态发酵葡萄皮渣的最佳菌种组合为产朊假丝酵母+嗜酸乳杆菌。  相似文献   

8.
对康宁木霉以及康宁木霉/产朊假丝酵母固态发酵麦冬渣生产蛋白饲料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比较,提出了用于描述发酵过程中真蛋白增长的动力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对数方程可以很好地描述发酵过程中真蛋白含量的动态变化情况;在单菌和混菌发酵体系中,真蛋白含量的最大增加量分别为4.97%和6.55%,比增加速率常数分别为0.049 8/h和0.054 2/h;与单菌发酵体系相比,混菌发酵体系能有效促进真蛋白含量的增长。  相似文献   

9.
以甜叶菊渣为主要原料配合适当辅料生产微生物发酵浓缩饲料。原料配比甜叶菊渣:玉米粉:豆粕为5:4:1,采用黑曲霉、里氏木酶和酿酒酵母三种菌种混合发酵分段添加,设计三种菌种按比例添加的正交试验L9(34),发酵前后测定真蛋白、游离氨基酸、粗纤维和可溶性还原糖含量进行比较分析。试验结果显示最佳发酵效果的菌种接种量是黑曲霉8%、里氏木酶4%、酿酒酵母3%,该条件获得的发酵饲料中真蛋白含量为21.44%、游离氨基酸5.19%、可溶性还原糖6.87%,比发酵前分别提高了57.65%、278.83%和161.21%;粗纤维含量从原来的15.85%降为7.86%,降解率50.41%。甜叶菊渣作为主要原料制备发酵饲料是一种很好的资源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10.
不同菌种组合对固态发酵黄酒糟生产蛋白饲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探讨了不同菌种组合及其发酵工艺对固态发酵黄酒糟生产蛋白饲料的研究。选用黑曲霉(H)、康氏木霉(K)、米曲霉(M)、白地霉(B)、热带假丝酵母(R)、绿色木霉(L)对黄酒糟进行双菌和三菌组合固态发酵试验,三菌组合发酵效果优于双菌组合,其中RLM组合发酵产物的氨基酸总量达24.94%,胱氨酸、蛋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合(P<0.05)。通过L(934)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工艺,结果表明:在30℃、90%以上湿度的条件下,发酵时间48h不搅拌,不添加营养盐,菌种比例(R∶L∶M)为2∶1∶1。本试验结果为开发利用黄酒糟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研究旨在优化微生物固态发酵提高红薯淀粉渣真蛋白含量的工艺。以红薯淀粉渣为主要原料,利用14种不同类型菌株进行单因素发酵试验,并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发酵条件。在不同类型的微生物中,米曲霉发酵后产物的真蛋白含量最高;最佳的发酵菌种组合为米曲霉+巨大芽孢杆菌+库德里阿兹威氏毕赤酵母,接种比例为3:2:1,接种量为1×106CFU/g DM;响应面法优化的最佳发酵条件(温度33℃、初始含水量66%、时间86 h)下,红薯淀粉渣发酵饲料真蛋白含量为12.11%,约为未发酵底物的3倍,接近模型预测值。复合微生物固态发酵是提高红薯淀粉渣发酵饲料真蛋白含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以马铃薯渣为主要原料,多菌种固态发酵生产能量饲料。通过平板点种实验筛选共生菌株,实验结果表明:白地霉、啤酒酵母、黑曲霉和热带假丝酵母为固态发酵马铃薯渣生产能量饲料的共生配伍菌株。  相似文献   

13.
为改善发酵菜籽粕的营养价值,提高在动物饲料中的使用量。以菜籽粕为原料,选用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粪链球菌等菌种,通过单菌株与混菌株固体发酵试验,研究菜籽粕发酵产品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发酵菜籽粕的效果显著优于其他单菌,明显提高了真蛋白质量分数和氨基酸含量,植物乳杆菌的效果最差。混菌株发酵中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粪链球菌、黑曲霉四菌种组合发酵明显高于其他组合,发酵菜籽粕中有益活菌总数为4.35×107cfu/g、真蛋白质量分数为45.69%、氨基酸含量为331.48 mg/g、多肽得率为18.31%、硫苷含量为10.32μmol/g、单宁含量为5.61μg/g。结果提示,混菌株发酵效果明显优于单菌株发酵,混菌株发酵中以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粪链球菌、黑曲霉四菌种组合发酵效果最好,提高了菜籽粕作为饲料蛋白的品质。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探讨复合微生物固态发酵木薯渣最佳发酵参数,并考察混菌发酵对木薯渣营养品质的影响。从木霉、曲霉、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4大类共12株菌中分别筛选出1株发酵效果较好的菌株,以营养改善最佳的菌株为主发酵菌,与其它3株进行不同组合,筛选出最适发酵组合,并考察组合中不同菌种最适接种比例、接种量和菜粕添加量;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料水比以及初始p H间交互作用对木薯渣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每克发酵原料按黑曲霉-II∶枯草芽孢杆菌-II∶酿酒酵母=3∶2∶1的比例接种2.5×106个微生物(孢子),菜粕添加量为20%,发酵时间4 d,发酵温度35℃,料水比1∶2,初始p H 4效果最好。以最优条件发酵木薯渣,以干物质计算,发酵后木薯渣粗蛋白由10.77%提高到17.92%(P0.05),粗纤维由21.50%降低到16.54%(P0.05)。此外,发酵后产物羧甲基纤维素酶、滤纸酶、β-葡萄糖苷酶酶活分别达到12.31、3.92和3.95 U/g DM。利用复合微生物固态发酵可以显著提高非常规饲料原料木薯渣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啤酒糟纤维素分解效果,试验选择黑曲霉、康氏木霉、曲霉及青霉为发酵菌种,以纤维素酶活性为指标,通过单菌发酵及双菌与三菌互配发酵选择一次发酵菌种。结果表明:最好单菌为黑曲霉,纤维素酶活为39.85 U;最好双菌为黑曲霉、木霉,纤维素酶活为46.33 U;最好三菌为黑曲霉、木霉、青霉,纤维素酶活为24.01 U。因此,选择黑曲霉、木霉配伍为一次发酵菌种。  相似文献   

16.
复合菌固态生物转化啤酒糟发酵条件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黑曲霉、绿色木霉、热带假丝酵母三菌株对啤酒酿造下脚料———啤酒糟进行固态发酵转化,在优化的培养基基础上,通过单菌种发酵试验,对发酵接种量、培养方式、菌种配比等进行优化;确定最佳的固态生物转化啤酒糟的发酵条件:菌种配比为,黑曲霉∶绿色木霉∶酵母=2∶1∶1,接种方式为先接黑曲霉、绿色木霉,24h后接酵母。经29℃,200r/min发酵5d得到的产品,具有多种酶活性,酸性蛋白酶酶活力达3540U/g(干基)、纤维素酶活力达432U/g(干基)、糖化酶活力达190U/g(干基),真蛋白质含量升高11.8%。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不同微生物发酵沙棘果渣、沙棘籽渣、沙棘叶营养成分的变化,采用黑曲霉、木霉、毛霉、枯草芽孢杆菌、酒酵母5株常用发酵菌作为此次试验用菌,在35℃环境下,按照接种量5%,料水比80%的条件进行发酵试验,并对发酵产物的粗蛋白含量、蛋白酶活、纤维素酶活、氨基酸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沙棘果渣、沙棘叶经黑曲霉、木霉分别发酵后,粗蛋白含量、蛋白酶活、纤维素酶活均显著增加(P0.05);沙棘籽渣经黑曲霉、毛霉分别发酵后,粗蛋白含量、蛋白酶活显著提高(P0.05),经毛霉发酵后氨基酸总量有明显的提高。通过发酵,可以提高沙棘果渣、沙棘叶、沙棘籽渣的饲料价值,为沙棘果渣、沙棘叶、沙棘籽渣的饲料化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多菌发酵马铃薯渣生产蛋白质饲料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分析了米曲霉、黑曲霉、绿色木霉单茵和这3种茵的最佳复配茵及与酵母菌复配的发酵液中总糖、还原糖,以及产物中粗蛋白质收率的变化,探讨其时马铃薯渣生产蛋白质饲料的影响.结果表明:(1)单茵株发酵试验结果表明,米曲霉对马铃薯渣的降解效果最好,将粗蛋白质的收率提高了1.82倍.(2)3种霉茵复配发酵试验的结果表明,米曲霉与黑曲霉复配降解马铃薯渣的效果最好,可将粗蛋白质收率提高1.94倍.(3)米曲霉与黑曲霉的复配茵(1:1)在与3种酵母茵进行二次复配的试验结果表明,降解马铃薯渣的速度和粗蛋白质的收率均有明显提高,其中与产朊假丝酵母与热带假丝酵母(1:1)进行二次复配的效果最好,粗蛋白质收率高达10.541 g/L,将粗蛋白质的收率提高到2.47倍.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发酵玉米秸秆的粗蛋白质含量,试验用拟康宁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opsis)和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发酵玉米秸秆,待发酵底物还原糖含量较高时接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以酵母菌接入的时间点、接种量以及与拟康宁木霉和黄孢原毛平革菌共同发酵的时间作为单因素,研究其对发酵玉米秸秆中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进一步评价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发酵玉米秸秆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拟康宁木霉和黄孢原毛平革菌共同发酵玉米秸秆第7天时二次接种酿酒酵母,酿酒酵母接种量为8.5%,与拟康宁木霉和黄孢原毛平革菌再共同发酵80 h为最优发酵参数,发酵玉米秸秆的粗蛋白质含量可达到最大值13.23%。综上,拟康宁木霉、黄孢原毛平革菌及酿酒酵母混合发酵玉米秸秆相对于玉米秸秆干物质增加了粗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20.
采用固态发酵法研究原料中氮素及发酵剂组成对苹果渣发酵产物中纯蛋白质含量与氨基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接菌及原料中添加油渣均能显著提高苹果渣发酵产物中纯蛋白质含量,在酵母菌与黑曲霉的混菌发酵中,添加油渣处理纯蛋白含量的发酵增率和接菌增率分别为428.3%和55.8%。2原料灭菌发酵相比于自然发酵能明显提高发酵产物中蛋白质含量,原料A(苹果渣+尿素)和原料B(苹果渣+尿素+油渣)的灭菌增率分别为1.2%~36.4%和4.5%~13.8%。3加入氮素及混菌发酵可增加发酵产物中各种氨基酸的含量及组成比例,且酵母菌Y+黑曲霉H混菌发酵效果优于酵母菌Y+米曲霉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