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耕地是人类生产生活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同时也是一种可持续性利用资源.工程措施是提高耕地生产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从摸清底细,做好规划,搞好田间作业设计(水系、坡改梯、耕作道),抓好施工技术,安砌材料准备及要求等方面,阐述了提高中低产田土耕地生产力的改造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耕地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东省耕地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耕地资源数量和人均地面积逐年减少,耕地资源质量下降,后备资源贫乏,要缓解这种紧张局势,必须抓好如下措施;切实保护好现有耕地,加大后备耕地资源的开发力度,健全土地法制法规,加强环境的综合治理,不断提高耕地的利用率和生产力。  相似文献   

3.
广东耕地资源的人口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在总结广东省耕地资源毛重的基础上,分析预测了2010年广东人口的发展趋势和消费水平,广东耕地资源的现实生产力,潜在生产力,以及0年耕地的发展规模和粮食生产力。分析得出结论,2010年7广东人口突破8300万人的可能性较大,届时人均消费的有较大的提高,广东粮食自给率为70%时,将会出现耕地功力严重超载力严重超载。本文最后邮提高耕地资源的人口承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辽西地区较干旱 ,自然环境条件较差 ,但光热资源充足 ,土地资源丰富。水资源具有分布地匀时差、耕地占有雨水资源较丰富、雨热同季、降雨集中、降雨期与作物生育期吻合较好、非耕地涵养水源能力差等特点。结合辽西地区的具体情况 ,建议增强非耕地雨水的涵养能力 ;完善现有蓄水工程 ,充分发挥工程的经济效益 ;以小工程为主加快雨水集聚工程的建设 ;发展节水农业 ,经济利用雨水资源 ,提高旱地农业生产力。  相似文献   

5.
我国耕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我国耕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入手,提出了耕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耕地总量和人均耕地面积减少、耕地质量下降、耕地污染和生态功能退化等。然后从农作物遥感估产、土地变化监测及驱动机制研究、耕地粮食生产力和人口承载力研究等方面探讨了耕地资源及其利用领域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耕地资源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商洛山区耕地资源状况分析及保护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从商洛山区地形、土壤因素,土地利用现状及特点,耕地利用现状,耕地需求量预测,耕地质量状况等方面全面分析了商洛山区耕地资源状况。结合地区实际提出妥善处理经济发展、城镇化进程、农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保护与耕地保护的关系;建立健全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耕地资源;加大投入力度,依靠经济调节措施和综合农业技术措施,促进耕地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土壤监测与我省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分析了近十年我省耕地质量的演变状况,指出农田环境因素是影响土壤生产力的重要条件。提出中低产田改良,高产平衡配套施肥,实施综合农艺措施,强化有机肥投入,是提高我省耕地质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利用耕地、人口和粮食统计数据,采用耕地相对变化率和敏感度分析模型,研究了山西省临汾市近25a县域尺度耕地资源时空变化规律和粮食安全趋势。结果表明:(1)耕地总面积呈增加趋势,而人均耕地面积却呈减少趋势;(2)耕地资源空间变化差异明显,东西部山区相对变化较大,而中部平原区相对变化较小。东西部山区耕地资源对粮食产量的敏感度高,而中部平原区由于科技水平提高,单产增加,耕地面积对粮食产量变化不敏感。人口数量和粮食总产量持续增加,而人均粮食占有量减少,劳动力资源对粮食产量和耕地面积影响很大。保障粮食安全的主要措施是保护基本农田、提高耕地质量和科技水平等。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耕地可持续利用调控机制与粮食安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亚麻、甜菜、烤烟等经济作物的主产区。其耕地总面积、人均占有量、粮食商品量及专储量均居全国首位。由于人口的过度增长及长期以来的掠夺式经营,黑龙江省的耕地资源正面临着原有耕地面积减少、耕作土壤严重退化、耕地资源生产力低下、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小的危机,不仅制约了本省经济的持续发展,还威胁到我国的粮食安全。水土流失、环境污染、非农建设占地、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和生态退耕是黑龙江省耕地存在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制定了一系列可持续利用调控机制及粮食安全对策。  相似文献   

10.
水土保持与耕地资源持续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耕地资源持续利用是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为:人均耕地少、优质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耕地退化严重、耕地浪费严重和耕地保护措施不力;耕地水土流失范围广、面积大,人为因素是加剧耕地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水土流失导致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严重制约粮食生产的发展;加强水土保持,可防止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且能有效地改善耕地环境状况,是实现耕地资源持续利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伍黎芝  底艳 《农业工程学报》2005,21(Z1):179-182
盐碱化不仅降低了耕地的生产力,而且严重制约着耕地持续利用,直接影响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结合土地整理,治理和改良盐碱地,提高盐碱地的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是盐碱地治理的新思路.该文以陕西省蒲城县卤泊滩盐碱地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为例,从土地整理工程的角度研究盐碱地治理.  相似文献   

12.
伍黎芝  底艳 《农业工程学报》2005,21(13):179-182
盐碱化不仅降低了耕地的生产力,而且严重制约着耕地持续利用,直接影响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结合土地整理,治理和改良盐碱地,提高盐碱地的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是盐碱地治理的新思路。该文以陕西省蒲城县卤泊滩盐碱地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为例,从土地整理工程的角度研究盐碱地治理。  相似文献   

1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为确保粮食安全,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粮食主产区建设。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安徽等13个省区是我国传统的粮食主产区。这些地区资源条件好,耕地、水利、气候条件优越,生产力水平高,农艺科技实力相对雄厚,机械化水平高,适宜粮食作物生产。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耕地资源日益紧缺、粮食安全问题愈发严峻的背景下,耕地生产力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研究以东北-华北平原旱作区为研究区域,以主要粮食作物玉米的光温生产潜力空间分布数据及相关县域统计数据为基础,结合土地利用、降水、土壤、社会经济等数据,运用潜力衰减模型,研究评价了东北-华北平原旱作区1995-2015年耕地生产力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光温-水生产力、光温-水-土生产力、光温-水-土-社会经济生产力均整体呈现东北平原旱作区高于华北平原旱作区的空间格局,且在东北平原旱作区和华北平原旱作区内部也均表现出南高北低的宏观趋势;通过分析各环境因子的订正系数发现,人为社会经济投入对当前耕地生产力的保障极为重要,特别是在耕地自然条件逐渐变差的华北平原旱作区表现的尤为显著;水分因子产量差在空间上整体呈现南低北高、东低西高的分布格局,土壤因子产量差明显呈现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社会经济因子产量差呈现明显的北高南低空间格局,这与中国水热条件的地带性分布、东北平原地区优质的土壤条件及较高的自然禀赋等因素有关;研究区社会经济因子产量差>土壤因子产量差>水分因子产量差,且社会经济因子产量差在华北平原旱作区整体较小、土壤因子产量差在东北平原旱作区整体较小,进一步说明了社会经济投入是维系华北平原旱作区耕地生产力的最重要因素,而耕地本身的立地条件是保障东北平原旱作区耕地生产力的最主要原因。潜力衰减模型的应用对大尺度区域耕地生产力研究的方法创新方面有所裨益,评价结果可为不同农业区保持高产、稳产及耕地保育等方面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欧洲的种养一体化,北美的测土推荐施肥、休耕轮作、保护性耕作、法律限定以及环境约束下的耕地培育模式等;将我国耕地培育分为耕地生产力障碍因子消除和耕地生产力因子平衡提高两个阶段。指出地力基础、农业生产目标、耕地培肥理念、管理方式和环保理念的差异导致了国内外耕地培育方式的不同。耕地培育与施肥的关系不明确、耕地培育目标不清晰、耕地培育法规不健全是我国耕地培育的主要障碍。还探讨了我国现代良好耕地的定义,如何培育良好耕地,"耕地培肥"与"耕地培育"的概念等问题。提出了划分不同耕地功能区、制订严密科学的耕地质量指标体系、健全耕地培育法律法规体系、正确引导农民科学培肥耕地是我国耕地培育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周强  刁承泰     《水土保持研究》2007,14(4):44-48
耕地资源是保证粮食安全的关键,是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性资源.而中国人口多、耕地少的矛盾在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中日趋严重,长此以往,必然危急粮食安全;因此,创新耕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的调控机制已迫在眉睫.根据对重庆市耕地资源基本情况的分析,提出耕地资源的基本需求量和耕地需求压力指数概念,并以此为基础提出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有效调控管理的建议和措施.实际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以耕地资源的基本需求量和耕地需求压力指数作为耕地保护的基本标准,能因地制宜地兼顾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7.
盘县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水土保持功能脆弱。目前水土流失已成为制约盘县地区耕地资源持续发展的首要不利因素,盘县土地资源具有出产率低、退化严重以及优质、后备资源少。因此要通过水土保持、提升土地潜力以及科学养护等措施来提高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基于农用地分等的耕地资源安全评价及整治分区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为快速准确的掌握耕地资源安全要素的时空变化信息,推进小尺度耕地资源安全保护实践,文章以昌黎县为研究区域,运用文献研究法对耕地资源安全内涵的构成进行了完善,并构建了县域耕地资源安全评价框架体系.研究以昌黎县2015年农用地分等成果作为数据基础,结合同期土地利用调查、农业地质调查、土壤实地采样检测等数据信息完成数据库建设;运用单指标评价法,对耕地资源安全要素逐一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全县有接近15%的耕地粮食单产水平较低,接近10%的耕地灌溉保证不足,接近15%的耕地土体剖面构型处于安全等级以下,接近10%的耕地有效磷的含量偏低;另外,全县耕地有机质含量偏低;铜元素含量出现极小面积的低度不安全;化肥的使用量在全县处于低度不安全级别.文章按照整治技术手段和监测管理措施一致性原则将不安全评价结果图进行分组并叠加,划出综合工程整治区、肥力提升区、退耕区,并对应提出整治及监测管理制度.研究表明:利用农用地质量分等成果能够快速完成耕地资源安全数据建库,并能促进耕地资源安全监测和诊断的常规化,可以高效地推行耕地资源的全要素管控.  相似文献   

19.
孔静静  魏建新 《土壤》2015,47(1):156-160
基于统计数据在分析了乌鲁木齐市近16年人口、粮食和耕地动态变化的基础上,运用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和耕地资源人口承载指数模型,揭示了乌鲁木齐市耕地压力和粮食供给状况;同时集成曲线估计模型和时间序列平滑法对2014—2020年人口–粮食–耕地系统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996—2011年,乌鲁木齐市人口–粮食–耕地系统整体逐渐呈不平衡态势;16年来乌鲁木齐市人口超载、耕地压力明显,其中,2003年耕地压力最大、耕地资源承载力最小,1996年与之相反;未来7年乌鲁木齐市人口将持续增长,粮食产量波动式减少,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缓慢减少,耕地压力指数和耕地资源承载指数继续变大,乌鲁木齐市人、地、粮矛盾将更加尖锐。据此提出应对措施:控制人口数量并提高人口素质;完善耕地保护制度的同时重视现代生态农业发展;重视基本农田保护的基础上优化都市圈内部耕地资源。  相似文献   

20.
基于人粮关系的湖南省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人粮关系角度估算土地生产潜力,对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进行研究,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应用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和土地资源人口承载指数模型研究了湖南省2000—2008年耕地资源的人粮关系状况,结果如下:(1)在现有生产力水平下,湖南省耕地资源可承载人口7 423.38万人,人口承载力指数为0.922,人粮关系基本平衡,但人粮关系状况分布不均衡,地区差异较大。(2)湖南省中北部、西部和南部3大区域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2000—2004年处于逐年下降趋势,之后则逐年上升。(3)中北部人粮关系2004年后由盈余状态转为富裕状态,西部一直处于超载和临界超载的边缘,南部则多为盈余状态。表明湖南省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地区差异较大,人口增长空间十分有限,今后应加强土地综合整治,改善土地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以实现区域资源、人口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