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豫油5号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适期播种、培育壮苗豫油 5号在豫西的适宜播期为 9月 18~ 2 4日。每亩播量 0 .4~ 0 .5kg。播深 2~ 3cm。因油菜种子小 ,顶土力弱 ,要求整地质量较高。有的油菜田前茬腾地较晚时 ,可进行育苗移栽 ,以保证全苗壮苗。油菜育苗在 9月 15日前后。苗床播种量为每亩 0 .7kg ,苗床的肥水供应要充足 ,出苗后应疏苗、间苗 ,苗间距 6 .7~ 10cm。油菜苗达到 6片叶 ,苗高达到 2 0cm的壮苗标准后 ,于 10月中旬移栽大田。2 间苗、定苗与苗期管理豫油 5号每亩留苗 1.2万株为宜。出苗后应及时疏苗 ,防止高脚苗。 5片真叶时定苗。苗期可用 4…  相似文献   

2.
以特高芥酸‘绵油309’为材料,在四川绵阳选择了松垭、金峰、梓潼3个地点,通过分期播种和不同氮肥施用量试验研究油菜经济和品质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地点、播期和氮肥施用量对‘绵油309’的经济和品质性状具有较大影响,其中播期的影响最为显著.千粒质量、产量和芥酸含量为松垭种植油菜最高,角果数、棕榈酸、油酸、亚油酸、花生烯酸和含油率为金峰种植油菜最高,每角粒数、硬脂酸和亚麻酸梓潼种植油菜最高.松垭和金峰种植油菜的大部分性状变异系数小,稳定性好.综合播期和氮肥对油菜的影响规律,建议‘绵油309’在9月27日左右直播,氮肥用量180kg/hm2,油菜的经济和品质性状可以达到较好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蓉油9号是成都市第二农科所选育的蓉油系列杂交油菜新品种之一,于2002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蓉油9号属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具有优质、高产、抗性强、熟期早、适应性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蓉油8号是成都市第二农科所选育的蓉油系列杂交油菜新品种之一,于2002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蓉油8号属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具有高产、稳产、含油量高、熟期早、抗逆  相似文献   

5.
蓉油13号是成都市第二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蓉油系列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之一,2005年通过四川省审定和国家审定。蓉油13号属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双低三系杂交种,具有双低优质、高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熟期较早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我市地处长江三角洲中部,常年油菜种植面积8万亩左右.1995年以前,我市油菜栽培以育苗移栽方式为主,与小麦生产相比,用工较多,效益不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油莱的发展.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小麦价格的进一步下挫,油莱种植面积明显扩大,稻田套播油菜栽培应孕而生.  相似文献   

7.
薹肥是油菜群体质量栽培中的关键性肥料.为探索油菜薹肥的适宜施用时期,我们于2000年度进行了薹肥不同施用期试验.  相似文献   

8.
"油研八号"油菜是贵州油料所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1997年通过品种审定.我市1997年开始引进,经几年试验、示范和推广,1999年种植面积15.3万亩,占全市油菜面积的95.67%.我们在试验、示范的同时进行了不同播期、不同施肥量、不同栽培密度等试验,初步掌握了"油研八号"在我地种植亩产250kg产量结构的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选用良种 “油-稻-稻”三熟制的油菜实行免耕直播栽培,投劳投资少,生产功效高。但需合理安排油菜熟期,以确保油菜与早稻衔接有序.为此应选用福油4号、湘油15号等具有早熟、优质、高产的油菜品种。每667平方米用种量0.25千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出适合黄山地区的"油蔬两用"油菜品种和最佳农艺措施组合。[方法]选用3个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皖油28、同油杂2号、中双11,研究播期和密度对油菜生育期、菜薹和菜籽产量及综合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推迟播期或增加密度都能缩短油菜的生育期。适当早播或增加密度均有利于提高菜薹和菜籽产量。皖油28的9月26日播期、密度225 000株/hm2的处理组合产值最高,综合经济效益最好。[结论]该研究可为优质油菜"油蔬两用"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江苏省淮北地区油菜生产的面积与产量、品种品质、生产效益等现状,分析了淮北地区油菜发展的制约因素,从技术层面上提出了淮北油菜今后发展途径,从生产横面上提出了淮北油菜应增加林果油套种方式,进一步拓宽油菜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浏阳油菜的最适播种期,在北盛镇环园村,以油菜品种沣油737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播期处理,研究不同播期对油菜生育期、抗性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浏阳油菜的适宜播期为9月25—10月5日,此时播种的油菜长势好,株高、有效分枝部位、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果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小区产量等指标均优于迟播,可获得较高...  相似文献   

13.
试验结果表明,油菜免耕板田施用薹肥量与薹前基肥量的多少对油菜生长有明显影响,薹前施肥过多和薹肥过量易导致倒伏减产。薹前施肥量过少和薹肥偏少则会造成油菜早衰而减产。为此油菜施肥应注意稳施基肥和适施薹肥。油菜薹期增施磷钾肥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4.
油菜棉花套播,能保证油菜适期播种,确保油菜冬发高产;同时推迟棉花拔秆,延长棉花采收期,能保证棉花品质,提高产量。这是一项油棉双增、高产高效的实用技术。研究油菜棉花套播高产栽培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丰油素"是一种新型高效油菜生长微肥.能促进油菜生长旺盛、促进生殖生长,避免油菜花而不实,提高菜籽千粒重,出油率、增强油菜的抗旱、抗寒能力.增产20%以上.施用丰油素无残留、无污染,能避免后作植物硼中毒现象.2001年根据该产品说明,在乌兰县赛什克乡赛什克村、怀灿吉村进行了油菜喷施试验,旨在验证丰油素在油菜上的施用效果,为生产应用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双低甘蓝型油菜新品种镇油5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双低甘蓝型油菜新品种镇油5号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适期早播、合理密植、病虫草害防治等.  相似文献   

17.
油菜是霍邱县重要油料作物,为了提高油菜单产水平,推广应用高产优质油菜新品种,2007年在霍邱县龙潭镇进行了油菜新品种对比试验,筛选出秦油10号、秦油8号、华皖油3号、皖油27、中油杂9号5个适宜种植的油菜新品种。  相似文献   

18.
油菜超稀植栽培增产效果及其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油菜超稀植高和栽培试验分析和出,超稀植油菜增产主要依靠单株的角果数增加,其次是角粒数增加,而千粒重影响很小,油菜超稀植适宜播期可辨宽到9月18日之前,仍可获得高产,油菜的分枝节位与栽培水平直接相关,油菜油苔初期主要摘断有超越补偿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1992年来,我市大面积推广"秦油2号",促进了油菜单产水平,但该品种制种质量逐年下降,产量波动大.为寻找高产优质油菜品种,自1997年开始示范种植"油研8号",1998年秋播面积达7.5万亩,占油菜面积的70%,1999年,加力乡万富高产方,亩产均达254.3kg,高产田达291.3kg.1997年和1998年我们在建设丰产方的同时进行了"油研8号"播期、苗质、密肥及株行距配置等辅助试验,以利于更好地指导大面积生产.  相似文献   

20.
油-稻共生期对谷林套播油菜苗期性状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共生期对谷林套播油菜苗期生长及产量构成的影响,为南方三熟制地区谷林套播油菜共生期确定提供参考。【方法】以油菜品种赣油杂5号和丰油730为材料,设置油稻共生期12 d、10 d、7 d、5 d、3 d、0 d(CK)6个处理,于2012-2014年进行大田试验。【结果】(1)共生期延长有利于提高油菜出苗期密度,但较长的共生期导致油菜密度后期急剧下降,降幅随着共生期延长而增加,成苗率和成株率随共生期延长先增加后下降。油菜成熟期密度以共生5 d处理最大,与0 d(CK)处理相比,成苗率和成株率分别提高0.97%和5.98%,而12 d共生期处理成苗率和成株率分别下降19.20%、19.35%。(2)共生期显著影响套播油菜苗期生长发育,油菜总叶数、绿叶数、根颈粗、单株干重等个体指标随共生期延长而增加,叶面积指数和群体干重等群体指标随着共生期延长呈现先增加后逐渐下降趋势。(3)套播油菜成熟期的一次分枝数、单株角果数、主序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单株干重、单株产量等产量相关性状与共生期关系密切。其中,共生期与一次分枝数、单株角果数、主序角果数、千粒重、单株产量、单株干重等产量性状极显著正相关、与每角粒数极显著负相关。(4)套播油菜单株产量随着共生期延长而增加,油菜单位面积产量随着共生期的延长呈先增后降趋势,以共生5 d产量最高;相比于CK,两年度分别增产20.48%和22.35%,增产效果显著。(5)共生期显著影响油菜生育进程,相比于套播处理,CK油菜全生育期明显缩短,差异主要发生在出苗至蕾薹期,现蕾后发育进程差异不明显。【结论】共生期延长有利于提高套播油菜出苗密度和个体生长发育,但成苗率和成株率低,造成成熟期密度不足而导致减产,共生期缩短出苗密度小,且因播期晚,个体生长发育较差,最终影响产量形成。因此本区域内谷林套播油菜共生期以3-7 d为宜,5 d为最佳,共生期过长或太短均不利于南方三熟制地区套播油菜高产群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