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杂种优势预测对于杂种优势的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杂种优势预测方法由于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限制了杂种优势的进一步利用。几十年来,育种工作者从亲缘关系、生态类型、生理生化和数量遗传等不同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许多预测杂种优势的方法。通过概述有关杂种优势预测,及数量性状、同工酶、分子标记亲本间遗传距离和杂种优势关系的研究现状.对杂种优势预测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杂种优势是一种普遍的生物学现象,近年来,杂种优势研究有了较大进展.本文综述了杂种优势的机理,细胞质雄性不育机理,杂种比势预测以及杂种优势利用等方面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分子标记的种类,分析了杂种优势研究中常用的几种分子标记的原理、特点。综述了分子标记在作物杂种优势群划分和杂种优势利用模式构建、杂种优势预测以及杂种优势遗传基础研究中的利用现状。并对分子标记在杂种优势研究中的进一步利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匀浆互补和同工酶分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预测了30个水稻杂种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模糊综合评判法能够利用更多的试验信息,提高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准确率达83.33%。此外,模糊综合评判法在玉米、小麦杂种的杂种优势预测中,也取得了满意的结果,证明模糊综合评判能有效地预测植物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5.
 概述了分子标记的种类,分析了杂种优势研究中常用的几种分子标记的原理、特点。综述了分子标记在作物杂种优势群划分和杂种优势利用模式构建、杂种优势预测以及杂种优势遗传基础研究中的利用现状。并对分子标记在杂种优势研究中的进一步利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作物杂种优势预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种优势是一种天然现象,即杂交后代在产量、适应性和对生物胁迫及非生物胁迫方面表现出超过双亲的特点。由于杂种优势能够使农作物产量和抗性等方面显著提升,故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植物学家们已经初步解释了作物杂种优势形成机理和遗传机制,但是杂种优势的形成原因复杂有待深入研究。本研究阐述了杂种优势预测方法及主要农作物对杂种优势的应用进展,可以预见未来的研究会通过先进的测序技术结合多组学研究来逐步阐明杂种优势的复杂机理。同时更多地挖掘与杂种优势相关的基因、分子标记;创新杂种优势的预测方法,从而为杂种优势利用提供准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小麦亲本遗传距离与产量及杂种优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淑华  张杰瑜 《安徽农业科学》1997,25(3):201-202,286
以10个小麦品种和按双列杂交配制的45个组合为材料,用近代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小麦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进行了逼近,研究了利用遗传距离预测杂种优势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亲本遗传距离与产量杂种优势有极显著的非线性回归关系,为通过原点的不对称抛物线。遗传距离预测产量杂种优势的准确率为93.02%。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化畜禽养殖业上,杂种优势早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杂种优势的广泛应用也是畜牧业获取经济效益的核心保障,因此,能否准确的对杂种优势的结果进行测定对于杂种优势的合理化应用来讲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传统方法对杂种优势的测定往往要花费巨大的投入,这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还限制了对杂种优势的利用。经过多年的发展,育种人员为提高杂种优势的测定准确性,从多方面进行了反复的研究,陆续提出了许多能够预测杂种优势的方法。本文通过对杂种优势的概念、产生原因、类型及各种预测方法做了总结论述,并对杂种优势测定和评估的未来发展做了展望,希望对该领域的研究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杂种优势预测方法存在问题及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测双亲杂种优势是目前杂种优势预测方法难于应用的主要原因,而预测制恢组合与不育系能否产生杂种优势是可行方案,并已应用于水稻三系恢复系选育,探讨了方案目前成效不大的原因,该方案可极大提高恢复系育种效率,也可称为F1测交与高代测交相结合的恢复系选育方法.  相似文献   

10.
杂交种,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但育成一个良好的杂交种,需从大量的杂交组合中广泛筛选。费事,费时。因此,应用实验技术预测杂种优势是育种工作者瞩目的方法之一。1966年,美国的麦克丹尼等人提出了用线粒体互补法预测杂种优势。之后,各国科学工作者相继进行了试验。但结果不一。1978年,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报导了用匀浆液互补法预测杂种优势(以谷子、玉米为试材),认为匀浆液互补作用远较线粒体互补作用明显。1980年,我们参照这一方法对高粱杂种优势预测进行了研究。鉴于杂交高粱亲本间互补作用不明显,所以,又进行了用 F_1代(即 F_0代种子发芽培养成黄化苗)氧化活性系数指标预测高粱杂种优势的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