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介绍了运用冷冻干燥技术进行速溶蛋花汤的加工,研究了生产工艺、特点以及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试验表明,采用冷冻干燥技术加工的速溶蛋花汤,具有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方便快捷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4.
芦荟叶肉速溶同体饮料加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荟(Aloe)属百合科多年生肉质草本植物。在民间用其解毒、疗伤、治疗便秘等已有几千年历史。芦荟含有对人体有益的80多种有效成分,尤其是其特有的芦荟素、芦荟大黄素及多糖蛋白等是多种细菌和滤过性病毒的天然克星,具有杀菌消炎、促进血液循环、降血糖、调节新陈代谢、增强人体免疫力、抗癌等功能。FAO(联合国粮农组织)把芦荟誉为21世纪人类的最佳保健品。 相似文献
5.
王能友 《农产品加工.学刊》2003,(8):25-25
熟透的红尖辣椒是目前国内外销量最大的辣味品,用传统的加工方法存在2个缺点:①辣椒粉易霉变、保存困难,霉变后的辣椒色香味大为失色;②辣椒中辣味的利用率很低,大量辣味仍残留在辣椒渣中。为了适应辣味食品发展,提高辣味利用率,使产品便于保存,探讨开发辣椒深加工的新方法十分必要。辣椒精的开发从根本上改变了辣椒在调味品中的传统使用方法,使辣椒素的利用率大大提高,而且有利于产品成本的下降,以及从根本上解决辣椒容易霉变的问题。提取辣椒精后的残渣,可进一步提取其他物质或合成饲料,为辣椒的综合利用开辟了新的途径,使经济效益更加显… 相似文献
6.
魔芋精粉干法加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泽生 《农产品加工.学刊》2003,(1):35-36
魔芋是天南星科魔芋属的多年生块茎植物。魔芋的主要成分是葡甘露聚糖,它还含有18种氨基酸和少量的蛋白质、脂肪、生物碱和维生素。由于葡甘露聚糖具有极好的水溶性、稳定性、涂抹性、保鲜性、驻香性和乳化性等,因而在工业、食品及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王鹏 《农产品加工.学刊》2003,(1):36-37
1.生产单机 (1)去皮机 机械去皮机现有2种机型,一种是鼠笼圆滚筒式去皮机,去皮滚筒的直径和长度根据不同的生产量而有所不同,一般直径为500mm-700mm,长度为2000 mm~3 500 mm,滚筒内嵌有多条尼龙毛刷, 相似文献
12.
王鹏 《农产品加工.学刊》2003,(1)
1.生产单机 (1)去皮机机械去皮机现有2种机型,一种是鼠笼圆滚筒式去皮机,去皮滚筒的直径和长度根据不同的生产量而有所不同,一般直径为500 mm~700 mm,长度为2 000 mm~3 500 mm,滚筒内嵌有多条尼龙毛刷,滚筒中有喷淋管,两组喷嘴以45°角向下喷水,滚筒的旋转速度一般为20 r/min~25 r/min,魔芋靠自身重量,与滚筒毛刷接触,在转动中毛刷与魔芋相对滑动,尼龙毛刷将魔芋皮刷掉,在喷淋水的作用下将泥沙和皮从毛刷的间隙排出. 相似文献
13.
<正>芦笋越冬的田间管理包括清园、追肥、浇水、松土、消毒、除草等一系列措施,其目的是保证芦笋安全越冬,并为翌年的采收做好充分准备。1.清园。清园是指对笋田进行一次彻底清理,主要是清除枯萎的芦笋茎枝及残茬落叶。清园不仅有利于采收,而且也是防治病害、虫害、草害的一项重要措施。清园一定要干净彻底, 相似文献
14.
芦笋又叫石刁柏、龙须菜,百合科天门冬属多年宿根草木植物。原产于地中海东岸及小亚细亚.至今欧洲、亚洲大陆及北非草原和河谷地带仍有野生种。经培土软化采收的嫩茎叫白芦笋.不培土嫩茎见光后采收的是绿芦笋。芦笋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植物,耐寒、耐热.生长的适宜温度是15-30℃.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以上.在夏暖、冬凉、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的壤土或沙壤土及丘陵、沙漠地都可以种植。 相似文献
16.
我国芦笋生产、加工、出口形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世界十大名菜之一的芦笋,多年以来在国际市场上一直畅销不衰,在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对芦笋的需求一直呈现直线上升趋势。目前全世界有60多个国家种植芦笋.但面积都不大。因芦笋生产难进行机械化作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劳动力价格昂贵,出现种笋不如买笋便宜的现象,近年来其栽培面积逐年在减少。 相似文献
17.
18.
芦笋茎枯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世界各芦笋产区几乎都有发生。近年来,随着山东芦笋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该病有加重的趋势。五六月份进入了高温、高湿季节,也是芦笋病害的高发期,尤其是在老种植区,芦笋茎枯病成为制约生产的一大主要病害。下面简要介绍一下该病的发病特点及防治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芦笋单倍体染色体加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芦笋单倍体染色体加倍的方法。在离体培养条件下,以秋水仙素为诱变剂,分别用浸泡法和培养基添加法处理芦笋单倍体幼苗的茎尖,比较了秋水仙素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时间的诱导效果。结果表明,培养基添加法的诱导效果好于浸泡法,当在培养基中添加0.3%秋水仙素并处理7天时诱导效果最佳,染色体加倍频率与成活率分别可达82.50%和80%。加倍后的二倍体植株与单倍体植株相比,茎干变粗,气孔与保卫细胞增大,保卫细胞内的叶绿体数增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