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棉花留叶枝对其生育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我国棉花生产技术体系中,去营养枝一直作为一项很重要的田间管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棉花生产,而美国、印度、以色列、埃及等一些植棉国则不去营养枝。70年代,河南省农科院王佐等人曾对保留棉株营养枝开展了一系列研究;90年代初,山西曹生吉等人又提出保留棉株营...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Fisher积分回归法,统计分析了30年来蒙城砂姜黑土区气候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蒙城砂姜黑土区内气候波动中,以降水波动对冬小麦产量影响最明显。其次是日照和温度。研究明确了气候变化对小麦产量影响量化关系。提出了削减气候波动对产量影响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砂姜黑土条件下小麦最佳播量,以周麦28为材料,设置75kg/hm~2、112.5 kg/hm~2、150 kg/hm~2、187.5 kg/hm~2、225 kg/hm~2、262.5 kg/hm~2 6个播量水平,结果表明,随播量增加,周麦28产量呈先增后降低的变化规律。播量225 kg/hm~2时小麦群体质量最好,其产量最高为548.9 kg/hm~2。  相似文献   

4.
蒙城砂姜黑土地区气候波动对冬小麦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李治林 《农技服务》2022,(10):54-56
为砂姜黑土马铃薯的科学施肥及化肥减量增效提供科学依据,开展不同减量施肥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N、P2O5、K2O 分别施用 14. 0 kg/667m2、6. 0 kg/667m2、14. 0 kg/667m2的处理效果最好,在该处理下,马铃薯生长稳健,根系发达,不仅提高抗病、抗旱综合抗性,还能改善马铃薯品质,产量、产投比均最高,分别为1 482. 3 kg/667m2、2. 70∶1,增产效果明显,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6.
为了筛选出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河南省邓州市砂姜黑土区种植的大豆品种,提升大豆生产水平,开展了种植试验。通过比较,许科豆1号、周豆37、中豆6101、郑1440、周豆38品种综合性状表现较好,产量高,适宜在当地进一步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7.
砂姜黑土区氮肥基追比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确定豫西南砂姜黑土区小麦的最佳氮肥基追比,以强筋小麦郑麦7698和弱筋小麦偃展4110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豫西南砂姜黑土区氮肥基追比(0∶10、2∶8、4∶6、6∶4、8∶2、10∶0)对不同筋度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砂姜黑土区,氮肥基追比对不同筋度小麦产量和品质有较大影响,随着氮肥基追比的增加,2个小麦品种的产量及品质总体上均先增加后降低.强筋小麦郑麦7698和弱筋小麦偃展4110分别在基追比4∶6、6∶4时产量最高、品质最优;此时两品种产量分别为7 274.0、7 230.5 kg/hm2,小麦产量的提高主要得益于有效穗数的增加.在豫西南砂姜黑土区,建议强筋小麦以基追比4∶6、弱筋小麦以6∶4施氮方式为优.  相似文献   

8.
留叶枝棉花的成铃规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试验设置留叶枝 (简化栽培 )处理 ,以去叶枝 (常规栽培 )为对照 ,研究留叶枝棉花的成铃规律。结果表明 :棉花留叶枝有利于早发、早结铃 ,8月 5日前成铃率比去叶枝处理高 8 38个百分点 ;留叶枝棉果枝成铃与去叶枝棉果枝成铃相比 ,单铃籽棉重、单铃铃壳重、铃壳比、单铃种子数和衣分均无明显差异 ;留叶枝棉花的叶枝成铃期后延 ,成铃大多集中在光照富照期内 (7月 2 1日~ 8月 2 0日 ) ;留叶枝处理中叶枝铃重明显低于果枝铃 ,叶枝铃全生育期平均铃重为 3 5 7g ,比果枝铃 4 5 6g低 2 7 73%。  相似文献   

9.
为了给皖北砂姜黑土区小麦适宜种植模式的选择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2011—2012年在安徽省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地进行了不同种植模式对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试验。试验共设农民习惯种植模式、高产高效种植模式、超高产种植模式、持续高产高效种植模式4种种植模式以及不施肥对照,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试验结果表明,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在试验条件下分蘖成穗率、产量、氮肥农学利用效率以及氮肥增产效率等方面均表现出绝对优势,可考虑在皖北砂姜黑土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11.
对8个玉米杂交种生长发育及干物质积累动态的研究表明。登海1号和豫玉22号对砂姜黑土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主要表现为茎秆较粗;叶面积和根系胡后期衰减辐度较小;干物质积累较多,且向雌穗转运效率高。比当地推广品种掖单12号分别增产17.5%和17.3%。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施用不同高分子化合物后盐渍化棉田土壤团聚体及棉花产量的差异,选取适合的高分子化合物用于改良盐渍化棉田及提高棉花产量.[方法]试验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146团棉花大田进行,设4个处理,分别为M1(聚丙烯酸盐类处理,K-PAM)、M2(聚丙烯酰胺类处理,PAM)、M3(纤维素类处理,HEC)和对照(不施化合物,CK),于不同生育期采集棉田土壤的团聚体及待测土样,测定土样pH和电导率,并在棉花采收期进行测产.[结果]M1和M2较CK在棉花盛花期和盛铃期均可显著降低不同土层土壤的电导率(P<0.05,下同),有效减小盐分毒害,M3在0~20 cm土层较CK的电导率显著升高,在20~40 cm土层表现为显著降低;在棉花盛铃期,M2和M3较CK 20~40 cm土层土壤pH显著降低,其余生育期M2较CK对土壤pH无显著影响(P>0.05).高分子化合物施入土壤后改善了盐渍化土壤结构,主要是增加2.000~0.053 mm土壤团聚体含量;3种高分子化合物均可显著提高棉花产量,其中以M1增产效果最好,增产107.4%.[结论]高分子化合物施用后改善了盐渍化土壤结构,提高了棉花产量,其中以聚丙烯酸盐类施用效果最佳,可作为新疆盐渍土棉田土壤改良的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不同覆盖作物整个生育期内[覆盖作物播种后(2021年11月5日)、营养生长期(2022年3月12日)和生殖生长期(2022年5月5日)]砂姜黑土剖面中硝态氮的动态变化,本研究在安徽省龙亢农场典型砂姜黑土区设置压实(Compacted,C)与不压实(Non-compacted,NC)处理,并裂区设置冬季休闲(Con)、苜蓿(Alf)、油菜(Rap)、萝卜+毛苕子混播(Rhv)4个处理,动态监测0~120 cm土层中土壤硝态氮含量、储量和植株地上地下生物量及其氮素积累量。结果表明:整个覆盖作物生长季,Alf、Rap、Rhv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持续下降,各处理0~120 cm土层平均分别下降43.3%、53.9%、57.5%。营养生长期与生殖生长期3个覆盖作物处理(除生殖生长期不压实条件下Rhv处理)硝态氮储量均较Con处理降低(P<0.05),且营养生长期的平均降幅(压实52.7%,不压实60.7%)高于生殖生长期(压实40.2%,不压实35.6%)。营养生长期,不压实条件下Alf处理土壤硝态氮储量是Rap和Rhv处理的1.41倍(P<0.05)。生殖生长期,压实与不压实条...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砂姜黑土持水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土壤水分能量和形态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南省几个砂姜黑土剖面的水分特征进行了研究,结论为:心土层贮水、透水能力低下是砂姜黑土容易形成内涝的主要原因;有效水不足是限制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加深耕作深度,改善土壤的结构状况是改良砂姜黑土水分性状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不同土壤质地对棉花成铃时空分布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2009年在黄河流域棉区,采用池栽方法研究了3种土壤质地对棉花成铃时空分布及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土壤质地对棉花成铃时空分布和产量有一定影响.与黏土和壤土相比,棉花种植在沙土上,尽管在中下部果枝上的成铃数较少,但占总铃数的比例较高;在果枝内围果节上的成铃数较少,但占总铃数的比例也较高;伏前桃和伏桃占总桃数的比...  相似文献   

16.
砂姜黑土的固钾能力和钾肥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吸附试验方法对砂姜黑土和潮土的固钾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砂姜黑土固钾能力远大于潮土。几种作物的钾肥肥效亦表明,砂姜黑土区施用钾肥增产效果明显,并且对油料作物的增产幅度大于禾本科作物。钾还具有增强抗病、增加豆科作物根瘤等功能。  相似文献   

17.
淮北地区砂礓黑土墒情分级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2002年6月至2005年5月的土壤水分试验观测资料和宿州市农业气象试验站1990-2005年砂礓黑土大田土壤水分观测资料,筛选出696组样本资料,分别用保证率法、平均值法、点聚图法、建立回归方程等4种方法,综合得出淮北地区砂礓黑土主要农作物冬小麦、夏玉米不同发育段的土壤水分等级指标,在近两年的干旱预报和服务应用中,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土壤耕层重构与灌水对棉花生育性状及产量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于2015和2016年在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威县试验站设置5个处理,分别是CK(旋耕),常量底墒水(675m~3/hm~2);T1,旋耕,高量底墒水(1 200m~3/hm~2);T2,土壤耕层重构,高量底墒水;T3,土壤耕层重构,高量底墒水,花铃期超量灌水(1 800m~3/hm~2)模拟涝灾;T4,土壤耕层重构,高量底墒水,中后期不灌水;2016年降雨量偏大,各处理只灌底墒水。调查测定不同生育时期不同耕层土壤水分含量、棉花生育性状和产量性状。结果表明:T1在干旱年份(2015年)能提高籽棉产量,在多雨年份(2016年)增产效果不明显。耕层重构提高棉田土壤20cm以下土层蓄水保墒与缓冲调节能力,在暴雨(模拟)条件下不致形成涝灾,在干旱条件下深层土壤水分上移供棉花生长需求。T2棉花苗期与蕾期生长慢,花铃期生长快,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干旱年份(2015年)与多雨年份(2016年)分别较对照籽棉产量增加27.0%与8.7%,T4处理2年较对照分别增产14.6%与10.1%;T3与T2处理2年产量差异均不显著,表现出较强的耐涝能力。土壤耕层重构是棉田节水增产的有效耕作措施,具有抗旱耐涝作用,可有效提高棉花产量。  相似文献   

19.
Increasing nitrogen(N) rate could accelerate the decomposition of crop residues, and then improve crop yield by increasing N availability of soil and N uptake of crops. However, it is not clear whether N rate and plant density should be modified after a long period of cotton stubble return with high N rate. This study seeks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N rate and plant density on cotton yield, N use efficiency, leaf senescence, soil inorganic N, and apparent N balance in cotton stubble return fields in Liaocheng, China, in 2016 and 2017. Three plant densities 5.25(D_(5.25)), 6.75(D_(6.75)) and 8.25(D_(8.25)) plants m~(-2) and five N rates 0(N_0), 105(N_(105)), 210(N_(210)), 315(N_(315)), and 420(N_(420)) kg ha~(-1) were investigated. Compared to the combination used by local farmers(D_(5.25) N_(315)), a 33.3% N reduction and a 28.6% increase in plant density(D_(6.75) N_(210)) can maintain high cotton yield, while a 66.7% N reduction at 6.75 plants m~(-2)(D_(6.75) N_(105)) can only achieve high yield in the first year. Biological yield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N rate and plant density, and the highest yield was obtained under 420 kg N ha~(-1) at 8.25 plants m~(-2)(D_(8.25) N_(420)) across the two years under investigation. Compared to D_(5.25) N_(315), N agronomic efficiency(NAE) and N recovery efficiency(NRE) in D_(6.75) N_(210) increased by 30.2 and 54.1%, respectively, and NAE and NRE in D_(6.75) N_(105) increased by 104.8 and 88.1%, respectively. Soil inorganic N decreased sharply under 105 kg N ha~(-1), but no change was found under 210 kg N ha~(-1) at 6.75 plants m~(-2). N deficit occurred under 105 kg N ha~(-1), but it did not occurr under 210 kg N ha~(-1) at 6.75 plants m~(-2).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and N concentration of leaves under N rate ranging from 210 to 420 kg ha~(-1) were higher than those under N rate of 0 or 105 kg N ha~(-1) at all three densities.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D_(6.75) N_(210) is a superior combination in cotton stubble retaining fields in the Yellow River Valley and other areas with similar ecologies.  相似文献   

20.
有机碳作为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其定量化快速监测成为精确农业研究的热点。以安徽淮北平原区宿州市采集的砂姜黑土为研究对象,进行室内理化分析、预处理与室外光谱测量等一系列工作,在土壤原始光谱反射率的基础上,采用去包络线和波段深度提取突出吸收特征,剖析土壤光谱响应特征。基于原始光谱和8种变换形式,分析不同变换光谱形式与有机碳含量的相关性,结合有机碳光谱响应特征分析和光谱特征参量挑选,确定诊断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最佳敏感波段,利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土壤有机碳高光谱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550~750nm波段范围是典型砂姜黑土有机碳的主要光谱响应区域。去包络线和波段深度处理突出了土壤有机碳光谱吸收特征,随着有机碳含量的降低,吸收值呈现下降趋势。在不同光谱转换形式中,归一化比值指数(R/R_(M(450-750)))的转换形式与土壤有机碳相关性最强,最敏感波段分别出现在451 nm和644 nm处,相关系数分别达0.80和–0.90。相关性最好的波段范围主要集中在600~700 nm波段附近。基于相关分析与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确定了606、637和644 nm波段处的归一化比值指数为诊断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最佳敏感波段,基于最佳敏感波段的归一化比值指数(R_(606)/R_(M(450-750)),R_(637)/R_(M(450-750))和R_(644)/R_(M(450-750)))建立的高光谱预测土壤有机碳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0.81,均方根误差(RMSE)为0.14,展现了较好的稳定性和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