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于1988~1991年在单、间作条件下分析了大豆品种若干性状与花荚脱落的相关性,研究表明:(1)株高、主茎节数、节间长、最低结荚节位、茸毛色等5个植株特征特性与花、荚脱落率呈正相关,除节间长和最低结荚高度之外间作条件下,大多数性状达显著、极显著水平,有限结荚习性(或亚有限),生长直立,株型收敛的品种花荚脱落率低;花色和生育日数对大豆的花荚脱落有密切关系。(2)叶部性状中以叶柄与主茎之间夹角及落叶性和花荚脱落关系较大,其中又以间作大于单作。(3)荚粒特征特性除种皮色和荚色与花荚脱落的关系不密切外,其余5个性状几乎达显著水平,尤以单株粒数、单株粒重与花荚脱落率呈显著负相关,经t测验单间作相比,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达极显著水平。(4)抗倒性,抗病虫害差的品种或单株,花荚脱落严重;影响花荚脱落的主要气象因子是光照强度和光照时数。  相似文献   

2.
大豆落花落荚率与品种生育阶段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 2 4个栽培品种为试材 ,研究不同大豆品种生育阶段的遗传差异对大豆花荚脱落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品种各生育阶段的生育日数 ,遗传差异达极显著平准 ;不同结荚习性的大豆品种落花落荚时期基本相同 ,但出现的高峰期有差异 ;落花落荚率不仅与品种的开花阶段、结荚阶段日数呈极显著负相关 ,并均有显著的回归线性效应。  相似文献   

3.
李海贤  石凤翎  高翠萍 《种子》2006,25(4):11-14,17
就扁蓿豆在呼和浩特地区栽培条件下的开花时间和花蕾、花、荚的脱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呼和浩特地区扁蓿豆每日内花朵集中开放的时间为10:00~14:00,开花时的最适宜温度为29~32℃,适宜湿度为54%~64%.扁蓿豆的花蕾、花及荚的脱落中,以落花为主,其次是落荚,花蕾的脱落最少.扁蓿豆结荚率为32%~43%,落花和落荚是限制其种子高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玉米–大豆带状套作模式下,玉米荫蔽会抑制大豆苗期生长、减少花荚数、降低产量,探究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开花结荚和产量的调控效应对套作大豆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套作大豆初花期叶面喷施6-苄基腺嘌呤(6-Benzylaminopurine,6-BA)、2-N,N-二乙氨基乙基己酸酯(diethylaminoethylhexanoate,DTA-6)、烯效唑(S3307)对花荚脱落、叶片碳氮代谢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调节剂会增强盛荚期和鼓粒期叶片蔗糖合成酶(sucrose synthetase, SS)、蔗糖磷酸合成酶(sucrose phosphate synthase, SPS)及转化酶(invertase, Inv)的酶活性;提高始粒期茎、叶、荚果的可溶性糖含量,促进后期茎、叶中可溶性糖向荚果的转移。外源调节剂会增加始荚期叶片碳、氮含量,降低叶片C/N比值;增加始粒期叶片碳含量,减少氮含量,提高叶片C/N比值。外源调节剂会增加大豆开花结荚数,降低落荚数、落荚率及花荚脱落率,以DTA-6效果较好,其处理下2年大豆单株有效荚数和产量显著高于CK,较CK分别增加25.4%、41.3%和32.9%、37.6%。套作大豆初花期叶面喷施6-BA、DTA-6、S3307提高叶片SPS、SS和Inv酶活性,协调大豆各器官碳氮代谢动态平衡,促进大豆开花结荚、减少大豆落荚,显著提高大豆的单株有效荚数与产量,其中DTA-6的增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冯慧民 《种子科技》2001,19(3):167-167
大豆花荚脱落极为普遍。据观察 ,每株大豆蕾、花、荚脱落数一般占总花数的 4 5%~ 70 %。花荚脱落比例大致是花蕾占 10 % ,花朵占 50 % ,幼荚占 4 0 %。因此 ,寻找原因 ,采取预防措施 ,是提高大豆产量的有效途径。1 原因1.1 重迎茬地导致花荚脱落。据宜川种子站试验 ,大豆重茬栽培较正茬株高降低 5.3~ 19.8cm,单株粒荚数减少 1.6~ 4 .5个 ,单株粒数减少 7.1~ 8.8个 ,百粒重下降 0 .4~ 2 .9g,虫食率增加 0 .5%~ 2 .3% ,减产14.2 % ,迎茬减产 9.7%。据张德俭等 1996年报道 ,重茬二年和三年的落花率分别是正茬的 12 1.5%和135.4 % ,落荚…  相似文献   

6.
<正>大豆开花结荚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的时期,也是吸收养分、水分的高峰期。此期的主攻目标是促进多开花、多结荚、防止早衰、控制徒长、保花增荚、减少脱落,为丰产奠定基础。田间管理的主要措施如下:一、巧施花荚肥开花结荚期是大豆一生中吸肥最多的时期,巧施花  相似文献   

7.
<正>花荚脱落严重影响着大豆生产,一般花荚脱落数占总花数的40%~70%,脱落比例大致为花蕾占10%,幼荚占10%,花朵占50%,尤其是干旱年份表现更严重。现将脱落原因和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菜用大豆落花落荚率与品种生育阶段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菜用大豆品种生育阶段遗传差异对花荚脱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菜用大豆花荚脱落与各生育时期生育日数的遗传差异达极显著;花荚脱落率不仅与品种的开花阶段、结荚阶段日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并均有显著的回归线性效应。  相似文献   

9.
DTA-6对大豆花荚脱落纤维素酶和GmAC基因表达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面喷施生长调节剂(PGRs)可以调控大豆花荚脱落。2012-2013年在大庆林甸县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试验基地采用大田小区试验,R1期对大豆绥农28(SN28)、垦丰16 (KF16)和合丰50 (HF50)分别叶面喷施DTA-6调节剂,对调控花荚离区脱落纤维素酶(GmAC)基因相对表达量、荚脱落纤维素酶(AC)活性、花荚脱落率和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TA-6抑制大豆花荚离区GmAC基因相对表达量,最大可达51% (±CK%);大豆荚的AC活性能够在喷药后阶段性地被降低,在不同品种上增加和降低存在差异;能够显著降低花荚脱落率(P<0.05);能够显著增加产量(P<0.05)。植物生长调节剂DTA-6是通过降低花荚离区GmAC基因相对表达量,调节AC活性,从而减少植株的花荚脱落率,以实现对产量的调控。  相似文献   

10.
<正>落花落荚现象是大豆生产中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一般大豆花荚脱落率在50%~60%,高的达到70%~80%。造成大豆落花落荚的主要原因包括植株营养失调、土壤水分失衡、种植密度过大、病虫危害、田间管理不当等,直接影响大豆产量的提高。生产者应根据大豆落花落荚产生的原因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以减少花荚脱落,确保大豆产量稳中有增。措施一:合理密植合理密植是保证大豆群体和个体协调生长、改善植株间通风透光条件、减少落花落荚的有效途径。大豆播  相似文献   

11.
1大豆体内有机营养与花荚脱落 根据观察,脱落的花荚大部分已经受精,并已形成胚和胚乳.这说明花荚脱落不是由于胚珠没有受精而造成的.由于各种营养含量变化,荚停止发育,逐渐黄化,以后逐渐脱落.  相似文献   

12.
大豆症青发生的原因及防止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症青是大豆生产上的突出问题.河南省每年各地大豆都有不同程度的症青,症青严重的可以造成大豆绝收.据研究,大豆每株开花一般在 100朵以上,但通常只能结荚 20~ 30个,其花荚脱落率多达 50%~ 70%,如果花荚落完了,就会造成大豆症青.如何防止大豆花荚脱落,采取可行措施、保花保果、增加粒数,是防止大豆症青的有效途径 [1].目前,对大豆症青的报导较少,症青现在又是制约大豆高产的关键因素,因此本文通过对大豆症青的研究,提出了相应的防止措施,为大豆的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大豆症青发尘的原因及防止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症青是大豆生产上的突出问题。河南省每年各地大豆都有不同程度的症青,症青严重的可以造成大豆绝收。据研究,大豆每株开花一般在100朵以上,但通常只能结荚20~30个,其花荚脱落率多达50%~70%,如果花荚落完了,就会造成大豆症青。如何防止大豆花荚脱落,采取可行措施、保花保果、增加粒数,是防止大豆症青的有效途径。目前,对大豆症青的报导较少,症青现在又是制约大豆高产的关键因素,因此本文通过对大豆症青的研究,提出了相应的防止措施,为大豆的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中黄46审定编号:国审豆2013008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ti15176/Century-2.3特征特性:普通型夏大豆品种,黄淮海夏播生育期平均104 d,比对照品种冀豆12早1 d。株型收敛,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85.0 cm,主茎16.5节,有效分枝1.8个,底荚高度15.9 cm,单株有效荚数35.9个,单株粒数76.5粒,单株粒  相似文献   

15.
干旱是黑龙江省最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之一。为明确大豆对干旱的响应机制,利用田间控水试验,研究播种出苗期和开花结荚期大豆在各干旱胁迫等级下各性状的生育特点。结果表明,播种出苗期大豆在干旱胁迫下,出苗缓慢;株高和地上、地下干物质、株荚数、株籽粒重明显偏低,空荚率偏高,其中重度胁迫空荚率比无胁迫大豆高99%;开花结荚阶段大豆遭遇中度以上干旱,光合量减少,植株相对矮小,而空荚率高,其中重度胁迫比无胁迫高81%以上;大豆花荚期是水分的敏感期,即轻度干旱也会造成较差的产量表现。大豆播种出苗期遭遇干旱胁迫后产量偏低,主因是出苗率低、生育期短,株籽粒重低和空荚率高是次要原因;光合量少、株荚数与株籽粒重下降,且空荚率高是开花结荚期产量低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16.
郑伟 《中国种业》2014,(9):70-70
合农66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大豆研究所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优良大豆新品种。该品种亚有限结荚习性,主茎结荚为主,顶荚丰富,三、四粒荚多,高产稳产,丰产性突出;籽粒圆形,种皮黄色,有光泽,种脐浅黄色;脂肪含量高,属高油品种;接种鉴定抗大豆灰斑病;熟期适中,属中早熟品种;适应性广,适于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大面积种植和第四积温带作为搭配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17.
饲料玉米与大豆间作,可直接提高饲料的蛋白质产量,耐荫大豆品种的选用尤为关键。本研究选取不同基因型大豆,设置大豆和玉米间作、大豆单作,及大豆苗期、分枝期、开花结荚期遮光等5个处理,于鼓粒期调查生物量、形态及含氮量等指标,用各指标耐荫系数衡量各供试品种单项指标耐荫性,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品种耐荫性综合评价,并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法,筛选出关键生育期遮光处理后的少数几个关键指标,预测大豆品种耐荫性,简化筛选方法。结果表明,饲料大豆与玉米间作模式下,不同大豆品种的耐荫性存在明显差异;各大豆品种的耐荫性与大豆开花结荚期遮光处理下的耐荫性呈显著正相关,可利用开花结荚期遮光处理来简便快速筛选适宜于与玉米间作的饲料大豆品种;根据开花结荚期遮光处理下的耐荫性综合评价,将供试品种聚类为3类,结果与玉米间作大豆的耐荫性高度吻合;利用建立的回归方程对供试品种耐荫性进行预测,结果与综合评价值(D)高度一致。说明利用开花结荚期遮光处理后少数几个单项指标耐荫系数建立的回归方程,可用于玉米间作大豆模式下耐荫材料的快速评价与筛选。  相似文献   

18.
大豆秕荚率与品种遗传差异及其气象因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秕荚率与品种遗传差异及其气象因素关系的研究赵爱莉,梁振富,王大秋,高敏(吉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大豆是多花多荚作物,有的品种在适宜条件下单株荚可达几百个。但是。由于品种间的遗传差异及生长环境中某些因素影响,致使大豆有效荚数仅为结荚数的75%~80%...  相似文献   

19.
黔西北山区大豆资源丰富.品种生态类型各异。收集、整理归并资源225份,在地理分布上有明显的规律性.从东到西.随海拔逐渐上升,温度逐渐下降。出苗至开花天数和全生育日数都有递增趋势;小粒种有减少趋势,大粒种则反之:白花品种逐渐减少,紫花品种则相反:有限结荚习性品种逐渐增加.无限结荚习性和亚有限结荚习性则相反: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随海拔逐渐上升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0.
利用150Gy60Co-γ射线对大豆品种的干种子加以辐照处理,对其M3及M4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研究,结果表明:1) M3及M4变异系数最大的分别是:有效分枝始节、主茎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产量.2) 相关分析表明:百粒重与荚长、荚宽、单株产量和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主茎节数呈极显著负相关;株高与主茎节数、结荚高度、单株粒数和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3) 对M3及M4遗传力平均值的分析,遗传力最大的分别是株高、主茎分枝数、结荚高度、单株粒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