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目的]群落水平上研究28个物种在不同尺度下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种间空间关联性,明确温带森林群落物种共存与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方法]基于吉林蛟河阔叶红松林30 hm2动态监测样地数据,运用空间点格局分析方法,分别采用完全空间随机零模型和异质性泊松零模型分析不同尺度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种间关联性。[结果]基于完全空间随机零模型的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分析显示,本研究中的28个物种均表现出空间聚集格局,表明总体空间分布格局的非随机性;基于异质性泊松零模型的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分析结果表明聚集分布格局主要出现在较小尺度(0~10 m),随研究尺度增加,种群聚集所占比例迅速降低,随机分布和均匀分布成为主要的分布格局类型;分离和部分重叠类型是主要的种间关联类型,混合种间关联类型所占比例较低;多数尺度上,种间相互排斥所占比例高于种间相互吸引,表明不同物种个体之间在空间上趋向于分离,种间个体直接相互作用的机会少,表现为种间分离格局。[结论]本研究表明种内聚集和种间分离是该研究群落主要空间构型,物种间的空间分离减弱种间竞争,阻止或减缓竞争优势物种对竞争劣势物种的竞争排除作用有利于维持物种共存,促进生物多样性维持。 相似文献
3.
采用地统计学的方法分析了蛟河阔叶红松林土壤氮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克里格差值绘制了土壤有效氮和全氮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有效氮的平均含量为0.95±0.45 g·L-1,A层土壤有效氮的平均含量为1.19±0.45 g·L-1,B层土壤有效氮的平均含量为0.87±0.43 g·L-1,C层土壤有效氮的平均含量为0.67±0.28 g·L-1,变异系数分别为0.469、0.374、0.481、0.424;全氮的平均含量为0.97±0.449 g·L-1,A层土壤全氮的平均含量为1.31±0.391 g·L-1,B层土壤全氮的平均含量为0.87±0.345 g·L-1,C层土壤全氮的平均含量为0.58±0.253 g·L-1,变异系数分别为0.463、0.298、0.397、0.437。土壤中有效氮和全氮的含量,在水平方向上波动较大,呈非正态分布;在垂直方向上逐层递减,A层B层C层。 相似文献
4.
阔叶红松林是东北东部最主要的林分类型,如何获取相应的林分结构信息是森林保护和可持续经营的重要内容。2011年,在吉林省蛟河试验局林场建立了1个面积为30hm2的阔叶红松林永久样地,并对样地内的每株树木测量了坐标、胸径和树高等。本文运用结构多样性指数(角尺度、大小比数、混交度)研究了该林分的空间结构。该样地的平均混交度值为0.590,平均角尺度为0.569,各个树种大小比数值介于0.36到0.94之间。这表明:张广才岭阔叶红松林树种空间配置稍高于中度混交水平,树种在垂直方向上分化明显,林分总体上呈聚集分布格局。研究结果可为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通过在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内设置固定样地,分析了该地草本植物季节变化。结果显示:样地内共调查到草本植物85种,隶属于30科68属;物种组成受季节性水热条件所主导,随季节变化明显;草本植物总株数受林下光照条件所主导,随上层林木树冠郁闭而减少。 相似文献
6.
7.
采用量热法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红松种群热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红松不同器官间的热值差异很大,多年生枝,1、2年生枝,多年生叶和1、2年生叶分别与皮、主根、干、侧根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多年生枝,1、2年生枝与侧根之间的差异极显著(P<0.01)。从全株植物的平均热值角度分析,枝>叶>皮>干>根,对于枝和叶,多年生的热值要高于1,2年生的热值,对于根来说,主根要高于侧根。不同径级间的热值差异极显著(P<0.01),随径级增加而呈明显的波浪形分布。不同季节的红松热值不同,秋季热值高于春季。高海拔藓类云冷杉红松林红松的热值高于阔叶红松林红松的热值,以侧根热值差距最大,差值为3 471 J·g-1,树干的热值差距最小,差值仅为1 075 J·g-1。 相似文献
8.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早春植物生长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下的早春植物为对象,对其生长发育过程、生长环境特点、生物量及其群落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下早春植物有12种2变种,相对重要的前10种依次为黑水银莲花、朝鲜银莲花、顶冰花、多被银莲花、东北延胡索、侧金盏花、五福花、全缘叶延胡索、大人字果、线叶延胡索;早春植物生长发育需凉爽、湿润、光照充足的环境条件,其生长发育过程与上层林冠有密切关系。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下早春植物总生物量为395.83 kg·hm-2,其中,地上部分生物量为135.26 kg·hm-2,占总生物量的34.17%;地下部分生物量为260.57 kg·hm-2,占65.83%,总密度为272.65万株·hm-2。早春植物在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小兴安岭典型阔叶红松林群落中,随着坡位由坡下到坡上、坡向由阳坡到阴坡的变化,优势种、偶见种有哪些变化,物种-多度分布格局是如何变化的,同时解释不同坡位和不同坡向对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物种-多度分布格局的重要影响.[方法]首先,利用小兴安岭30 hm2典型阔叶红松林样地的群落调查数据,绘制不同样地类型下的植物群... 相似文献
10.
11.
12.
Calculating aggregation index by the sample-plot data used to lead to computing error due to the existence of a boundary effect.
Here, we suggest a method for adjusting boundary effect in the analysis of spatial patterns at different stages of development
of the broad-leaved Korean pine forest. This method is good for the reasonable management and biological control of the forests.
The total station was used to sample the relative coordinates data at four corners of the temporary sample plot and of each
tree in the field. Based on the sampling data, a correct approach to the boundary effect on aggregation index was put forward
to the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 of the broad-leaved Korean pine forest in its different stages of develop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orest trees grew in a clumped pattern in the stage dominated by the pioneer trees, and that the trees were
distributed in a random pattern in the stage dominated by the companion trees or in the mature stage. The spatial pattern
of the broad-leaved Korean pine forest changing from clumped to random distribution is influenced by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
the adaptive strategy of tree species and the natural disturbance in its entire development.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Journal of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2005, 29(3): 57–60 [译自: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5, 29(3): 57–60] 相似文献
13.
14.
角尺度是一个刻画森林空间结构的新参数,通过描述相邻木围绕参照树的均匀性来进行林木分布格局的判定。角尺度对复杂森林的空间结构有很强的解析能力。标准角是衡量参照树周围4株最近相邻木分布均匀性的标准,是影响角尺度使用精度的关键因子。理论推导出的标准角应为72°,这个标准角能使随机分布林分的角尺度均值最接近0.5,从而与角尺度定义中林木随机分布时角尺度取值为0.5相一致,这个观察被进一步模拟的100个随机分布的林分所证实。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结构化森林经营的基本理论与主要技术,包括数据调查、林分状态特征分析、经营设计以及经营效果评价等,并以东北阔叶红松林经营实践为例,具体介绍了结构化森林经营方法的应用。应用结构化森林经营方法分析表明,经营阔叶红松林林分为次生林状态,经营类型为抚育间伐型,经营迫切性评价等级为比较迫切,经营方向为提高林分的健康水平和顶极树种的优势程度。本次经营调整顶极树种竞争势及树种混交76株,采伐不健康林木122株。经营后效果评价表明:经营强度属于轻度干扰,顶极树种和主要伴生树种红松、杉松、黄波罗、椴树、核桃楸等的优势度较经营前明显上升,林分中健康林木比例明显上升。本次经营达到了经营目标。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中国东北小兴安岭林区红松种群的生活史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对红松生活史的4个阶段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其进化和保护对策.红松的传粉和受精主要受天气条件的影响.林冠下的光照是控制红松幼苗生长和存活的主要因素.红松种子生产的周期性波动会引起有关动物种群的相应变化.动物是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松鼠在红松种群的天然更新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了解森林生态系统中物种的协同进化关系对于我们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红松的保护中,我们不仅要保护树木本身,而且还应当保护与红松相关的动物、生境乃至整个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固定样地内主要种群及掘根林隙形成木的空间格局,为本地区阔叶红松林的长期经营管理和保护提供依据。[方法]基于野外调查和数据统计,利用点格局分析方法揭示了2.55 hm2样地内重要值排在前4位的种群在不同空间尺度上的空间格局和空间关联性及掘根林隙形成木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样地内胸径(DBH)≥1 cm的乔木共有8种,种群密度差异大。种群的径级结构大体上呈非对称的单峰型曲线。重要值排在前4位的是红松、红皮云杉、白桦和榆树。红松和白桦在整个研究尺度上均为聚集分布,红皮云杉随空间尺度的变化趋势为聚集-随机-均匀分布,榆树在≤16 m尺度上为随机分布,其余尺度上为聚集分布。除红松与红皮云杉、白桦、榆树之间在小尺度呈显著负相关,以及红皮云杉与榆树在小尺度上呈显著正相关外,其余种群的空间关联性均不显著。样地内红松和红皮云杉是掘根林隙形成木的主要组成树种,掘根形成的林隙形成木空间分布格局除在3 6 m尺度上呈均匀分布外,其余研究尺度均呈随机分布。[结论]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不同种群在不同的研究尺度上空间分布格局及空间关联性存在差异,红松和红皮云杉易形成掘根倒木且整体上呈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18.
19.
在对东北蛟河林场32h m 2 阔叶红松林每木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阔叶红松林主要树木种群的径级结构,分析了阔叶红松林主要树种的更新模式及其机理.结果表明,阔叶红松林中不同树种的最大径级及其在不同径级中的株数分布不同,阔叶树种的最大径级大都低于针叶树种.根据不同树种按径级的株数分布特征,可将阔叶红松林中的主要树种分为四类.根据不同树种各径级的累计株数百分率曲线所拟合的方程,亦可将阔叶红松林中的主要树种划分为四种类型.以林木种群的径级结构为基础,文章阐述了树木径级结构的平衡性,分析了阔叶红松林主要树种的更新模式及其与自然干扰状况和不同时空尺度的关系,探讨了样地大小对阔叶红松林种群结构研究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