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山东省莱州市是全国著名的玉米育种中心和种子生产基地,对全国农业生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作者这几年多次访问莱州,参加了由莱州市有关部门主办的"种业体制改革报告会"、"玉米科学发展研讨会"、"全国玉米新品种现场观摩暨学术交流会"等活动,就莱州市种子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访问了莱州市的农业官员、企业家和种子协会负责人.  相似文献   

2.
莱州市是紧凑型玉米新品种和新技术的集聚点和扩散源,是全国紧凑型玉米良种的主要产销地.目前,莱州市种业有3家注册资本3000万元和16家注册资本500万元的企业.随着新品种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市场供种的多元化和需种的多样化,使莱州玉米良种长期以来在全国占主导地位的优势被逐渐削弱,莱州种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给莱州的种子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更新观念,强化服务,尽快适应国内种子市场发展的新形势,保持莱州种业的优势地位,是莱州市种子管理站近年来一直在探索的一条管理工作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1 种业是现代生物技术的前沿阵地。种子是农业生产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农业科技的主要载体,以基因工程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应用的主要领域之一就是育种。从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获得第一株转基因植物到现在的十几年时间内,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大量的转基因植物进入了大田试验,有不少转基因作物被批准进入商品化生产。农业生物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美国,加拿大和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以及南美和亚洲的一些国家。  相似文献   

4.
莱州市的紧凑型玉米育种始于 20世纪 70年代末,原莱州市玉米研究所(现莱州市农科院)利用美国材料选育的紧凑型玉米自交系掖 107,育成了紧凑型玉米单交种掖单 2号,打破了全国种植平展型玉米的格局.继掖单 2号之后,莱州市又利用自育的 8112、 478自交系,先后育成了掖单 4号、掖单 12号、掖单 13号、掖单 22号、西玉 3号等紧凑型玉米单交种,在全国广大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到 90年代中期,掖单系列、西玉系列玉米单交种约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 1/3,处于全国玉米种植品种的主导地位.莱州市由此成为紧凑型玉米种的发源地,为全国的玉米增产增收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5.
种子产业化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育种单位必须正确认清形势,正确分析自身参与种业竞争的条件,解决好参与种业竞争的关键问题,积极参与到我国的种业建设之中,为农业产业化做出新的贡献。1积极参与种业竞争《种子法》明确规定,国家要扶持种质资源保护工作和选育、生产、更新、推广使用良种,鼓励品种选育和种子经营相结合,同时还要求各级人民政府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扶持良种选育和推广。《农业发展纲要》也明确指出,育种机构改革有两条出路,一是自办企业,二是进入企业,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充分发挥品种和品牌的竞争优势。农业育种单位是…  相似文献   

6.
莱州市地处胶东半岛西北部.濒临渤海.面积1878km^2。是全国著名的玉米育种制种基地、大白菜育种制种基地.享有“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中国玉米良种之乡”等称号。近几年来.莱州市按照现代农业的根本要求和发展思路.借鉴国外科技硅谷建设模式及国内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经验,大力实施了中国(莱州)种业硅谷工程建设.计划利用3~5年的时间.建成技术、人才、信息、产业密集的种业硅谷,打造“中国种苗第一市”品牌。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在国家实施种业新政和深化种业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农业科研单位面临的新的挑战和机遇,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例,研究提出了科研单位育种竞争力提升的路径与对策,包括将商业化育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积极提升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能力和挖掘在非主要农作物育种领域的研发潜力等。  相似文献   

8.
中国种业发展新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世纪90年代实施种子工程以来,我国种业出现许多新的特征,管理法制化、企业集团化、投资多元化、育种先进化、品种研发、技术推广企业化、市场国际化等特征越来越明显,民族种子产业得到发展壮大,为我国农业丰收、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做出了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会议宗旨:为了加强在玉米遗传育种和产业研发领域的学术交流、促进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玉米种质扩增、改良与创新研究领域的应用步伐,由中国作物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联合主办,中国农科院作物所玉米研究中心、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山东农科院玉米所、华中农业大学、山东莱州农业科学院、山西屯玉种业等单位联合承办,2004全国“玉米种质扩增、改良、创新与分子育种技术”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11月26—30日在北京举行。  相似文献   

10.
莱州137是山东省莱州市汇元种业下属市农科所小麦育种室于1989年以81(52)矮为母本,鲁麦14为父本,经有性复合杂交、系统选育而成,经多年试验示范表现突出,抗倒伏,高抗白粉病,光热资源利用率高,库容量大,叶态理想,叶片层次结构合理,穗数、穗粒数、粒重协调.  相似文献   

11.
《种子世界》2008,(6):16
我国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国际上农业生物工程应用最早的国家之一。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了20多年的努力,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产品开发的较为完整的技术体系,转基因作物育种的整体发展水平在发展中国家已处于领先地位,某些项目进入了国际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12.
<正>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孟德尔确立了遗传学说,为近代生物科学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这些理论在农业上应用最早、受益最大的,就要算是杂交玉米了。许多遗传学家和育种学家为培育杂交玉米做出了贡献。然而,直到20世纪50年代,吉林省的玉米育种工作还是一片  相似文献   

13.
李竞雄先生是我国近现代玉米育种的“一代宗师”,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带领育种家团队开创性地在中国培育和推广双杂交种和单交种,成功指导玉米抗病育种,倡导优质蛋白、高油和甜玉米育种及种质的群体改良技术,启动雄性不育和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研究等。由于品种改良和先进生产技术综合投入的增加,20世纪60~80年代,我国玉米产量增益速度令世界瞩目;但进入90年代,育种技术徘徊不前,而水肥投入的增产效率已近饱和,我国玉米单产的年均增益率跌入低谷,这同样引起世界关注。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种业》2004,(11):55
第六届国际果蔬博览会种苗分会暨2004山东(莱州)种苗展示交易会9月21日在莱州市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博览会分农业、林业和渔业系统三部分,农业部分的代表们还参观了山东省农科院玉米所莱州育种站、全国玉米新品种展示田、登海种业国家玉米新品种试验点和金海种业省玉米新品种试验点。9月22日上午  相似文献   

15.
我国棉花育种技术的创新与成就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进行了6次棉花品种换代,每次更换使单产提高10%左右,纤维品质、抗病性和早熟性持续提高,中棉所10、12、16、19、35、41及鲁棉1号、冀棉8号等代表性品种为我国棉花生产作出巨大贡献.20世纪90年代起,抗虫棉育种、生化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现代育种技术逐渐应用于品种改良,使我国棉花育种的科技创新水平持续提高.讨论了我国棉花品种在纤维品质、抗黄萎病、耐盐碱等方面仍存在的缺陷,并就今后棉花遗传育种的目标、技术路线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李登海是中国著名的农民玉米育种家、山东省莱州市登海种业有限公司总裁。2003年春节期间,中国农业科学院玉米专家佟屏亚研究员应登海种业邀请,赴海南省参观了李登海的玉米育种基地,并和李登海总裁就中国玉米育种方向进行了交流。  相似文献   

17.
中国作物分子育种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子育种是现代农业发展应用推广最迅速的育种新技术,对作物遗传改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国际农作物育种已经进入分子育种时代,以DNA重组技术和基因组编辑技术等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已成为世界上作物遗传改良的重要手段。本综述简要介绍了国际分子育种发展趋势,并对中国作物分子育种现状和国家相关政策导向、集成创新、科研管理体制、生物种业发展和人才现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中国农业和科技管理部门、生物技术工作者、育种家和种子企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种业导刊》2012,(9):12-12
本刊讯:8月27~30日,2012年全国玉米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在郑州黄河迎宾馆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作物学会玉米专业委员会、农业部玉米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主办,河南农业大学和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承办,河南秋乐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河南金博士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协办,来自国内外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的代表近千人参加了会议。《种业导刊》作为特邀媒体参与了本次会议的采访与报道。  相似文献   

19.
杨秀云 《种子世界》2009,(12):18-19
1莱州种业现状 山东省莱州市是全国闻名的种子之乡,紧凑型玉米杂交种的发源地。《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实施后,我市种业不断深化改革,形成了以民营种业为市场主体的种子产业新格局,从整体实力上,确立了我市种业在全国种业的先进地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种业体制的改革,我市种业和全国民营种业一样,面临着与国内种业集团、跨国公司争夺国内市场的严酷现实。  相似文献   

20.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海南普通野生稻分布减失。野生稻是水稻育种的宝贵遗传资源,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院士利用在三亚市郊区发现的普通野生稻不育株,开展三系杂交水稻育种研究。著名水稻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