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嗜水气单胞菌毒力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嗜水气单胞菌是一种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的革兰氏阴性菌,是一种人一兽一鱼共患病的条件致病菌。其危害的产生与其外毒素、胞外蛋白酶及表面分子等毒力因子的分泌、表达相关。研究其毒力因子有利于深入了解该菌的致病机理,探索有效的防治方法。本文综述了嗜水气单胞菌毒力因子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21种中草药对嗜水气单胞菌的试管内抑菌作用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2
在试管内测定了21睛种中草药对嗜水气单胞菌8个菌株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五倍子、辣蓼、大黄.黄芩、乌梅抑菌作用明显.最小抑菌浓度(MIC)小于10ul/mI;黄柏、菖蒲、金银花、龙胆草有一定抑菌效果,NIC10-50ul/mI;而连翘、板兰根、马齿苋、射干、穿心莲、鱼腥草,白头翁、蒲公英,大青叶,桑叶、车前草和艾抑菌作用不明显。MIC均大于50ul/ml, 相似文献
3.
黄沙鳖源嗜水气单胞菌的致病力与毒力基因型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黄沙鳖(Truogx sinensis)源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所携带毒力基因种类对其致病力的影响,以从广西各地患病黄沙鳖中分离得到的嗜水气单胞菌为材料,通过对黄沙鳖和小鼠进行人工感染测定试验菌株的致病力,PCR检测供试菌株的hly、Aer、Alt、Act、ahal和ahp 6种毒力基因。结果表明,47株黄沙鳖源嗜水气单胞菌共包含9种毒力基因型,48.94%的菌株携带全部6种毒力基因,基因型为hly+Aer+Alt+Act+ahal+ahp+,是主要的毒力基因型;95.79%的菌株携带hly基因,均为有毒株;嗜水气单胞菌对黄沙鳖的致病力是多个毒力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hly和Act是重要的毒力基因,Alt和ahal基因对菌株的致病力与其他毒力基因之间存在协同作用,ahp基因缺失对菌株的致病力无影响;将对黄沙鳖的致死率达到和超过50%的菌株判定为强毒株,致死率不足50%判定为弱毒株时,强毒株至少携带4种毒力基因,并同时携带有hly和Act基因,弱毒株只携带包括hly在内的2种或3种毒力基因,本研究首次发现只携带Alt和ahal 2种毒力基因的菌株对黄沙鳖和小鼠均无致病力;在所检测的6种毒力基因中,较易缺失的基因主要有Alt、ahal和ahp;在有毒株中,不同基因型的菌株对黄沙鳖和对小鼠的平均致死率差异均为极显著(P0.01),当存在基因缺失现象时,同一基因型的菌株对黄沙鳖的平均致死率也极显著高于对小鼠的致死率(P0.01),表明黄沙鳖源嗜水气单胞菌对黄沙鳖的致病力显著强于对小鼠的致病力。根据本研究结果,可将hly基因作为嗜水气单胞菌有毒株的鉴定标准,携带hly和Act基因并同时携带Aer、Alt、ahal、ahp中的2种或2种以上毒力基因作为强毒株的鉴定标准。 相似文献
4.
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及其所致鱼病综述 总被引:180,自引:19,他引:180
尽管早在1891年就有因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感染引致蛙“红腿病”的报道,但由于该菌在自然界尤其是水中广泛分布,一般为正常共栖菌,因此长期以来对其致病性并未重视。近年来在我国南方各省淡水养殖鱼类流行暴发性传染病,有报道系为该菌所致败血症。此外在其它水生经济动物、哺乳动物亦有类似发现。人类因之而发生胃肠炎及伤口感染的病例也日渐增多。嗜水气 相似文献
5.
嗜水气单胞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属于弧菌科、气单胞菌属,是嗜温、有动力的气单胞菌群,普遍存在于淡水、污水、淤泥、土壤和人类粪便中,对水产动物、畜禽和人类均有致病性,是一种典型人—兽—鱼共患病病原[1],可引起多种水产动物的败血症和人类腹泻,往往给淡水养殖业造成惨重的经济损失,已引起国内外水产界、兽医学界和医学界学者的高度重视。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嗜水气单胞菌的研究已有了很大进展。本文将国内外有关嗜水气单胞菌研究现状从其毒力因子以及诊断与检测技术方面综述如下。1 毒力因子嗜水气单胞菌可产生各种毒力因子,包括… 相似文献
6.
7.
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了86种中草药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并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对嗜水气单胞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中草药配伍。结果表明,五倍子、五味子和乌梅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均为12.5mg/ml,可作为防治水产养殖动物嗜水气单胞菌病害的首选中草药。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儿茶、五倍子、五味子和乌梅4种药分别以4∶2∶4∶1和1∶2∶2∶4的比例配伍时对嗜水气单胞菌具有最佳抑菌和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8.
鲫源嗜水气单胞菌毒力基因多重PCR检测及ERIC-PCR分子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快速了解鲫源嗜水气单胞菌株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及与菌株基因型的相关性,建立多重PCR法和ERIC-PCR分子分型,为临床快速检测、菌株分型和菌株致病性分析提供依据。通过单重PCR法检测出标准菌株ATCC7966内5个毒力基因气溶素(aerolysin,aer)、溶血素(hemolysin,hly)、细胞毒性肠毒素(cytotoxic enterotoxin,alt)、胞外蛋白酶(extracellular protease,ahp)和细胞肠兴奋性肠毒素(intestinal cells of excitatory enterotoxin,act),其扩增产物长度依次为300 bp、592 bp、442 bp、856 bp和500 bp。在此基础上,优化并建立特异性高,敏感度达7.2×102cfu·m L-1多重PCR法,用于检测从江苏射阳地区患病水产动物体内分离的17株嗜水气单胞菌5个毒力基因携带率。结果显示,毒力基因act的携带率为100%,而80%的菌株5个毒力基因均有检出。采用ERIC-PCR分子分型技术,以标准菌株ATCC7966为对照,对17株鲫源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进行基因分型,获得两种基因型,分别描述为A型和B型,其中B型菌株14株,带型与ATCC7966一致,认为是当地的主要流行株。探究菌株基因型与毒力基因分布相关性,携带5个毒力基因的均为B型菌株,而所有A型菌株存在一或多个毒力基因缺失,有可能是此类菌株更易发生毒力基因漂变,但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10.
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研究了黄芩等16种中草药以及5种复方制剂对4株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黄芩、诃子以及复方制剂三黄汤对于嗜水气单胞菌株(AH2)的抑菌效果最好,MIC值分别为0.057、0.114、0.114g/mL,大黄、五倍子的MIC值均为0.227g/mL,金银花、茵陈、连翘以及青蒿的抑菌效果较差;诃子对嗜水气单胞菌株(AH15)的抑菌效果最好,MIC值为0.057g/mL,连翘、五倍子、金银花以及三黄汤的MIC值均为0.455g/mL;黄芩和诃子对嗜水气单胞菌株(AH43)的抑菌效果最好,其MIC值均为0.114g/mL,三黄汤、五倍子、连翘的抑菌效果较差;黄芩、诃子以及三黄汤对于嗜水气单胞菌株(AH32)的MIC值依次为0.057、0.114、0.227g/mL,连翘、大黄、五倍子的MIC值均为0.455g/mL。 相似文献
11.
100种中草药体外抑杀嗜水气单胞菌的药效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用琼脂扩散法(打孔法)测定了诃子等100种中草药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抑制作用,并用二倍稀释法测定抑菌效果较强的48种中草药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大部分中草药对嗜水气单胞菌有抑制作用,诃子和秦皮的抑杀效果最好,其抑菌圈直径达20 mm以上,MIC和MBC相同,都为3.91 mg/mL(诃子)和7.81 mg/mL(秦皮);红藤、仙鹤草和覆盆子等13种中草药有中等强度的抑菌和杀菌效果;雷公藤等33种中草药抑菌作用弱;而牛蒡子等52种中草药无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罗非鱼是重要的经济鱼类,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是其主要病原菌之一,只有充分的掌握该病原菌的感染机制才能提供更好的预防和治疗手段。本研究首先通过转录组筛查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脾脏中与细菌感染相关的基因,然后通过荧光定量PCR证实上述基因的表达变化,最后使用秋水仙素试验和交叉免疫试验进行验证。研究结果显示,尼罗罗非鱼在感染嗜水气单胞菌之后,吞噬作用发生显著增强。秋水仙素试验发现,微管蛋白的功能受到抑制可以显著降低罗非鱼对嗜水气单胞菌的防御能力。交叉免疫试验证实,通过迟缓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tarda)激活吞噬作用也可以提高罗非鱼对嗜水气单胞菌的防御能力。本研究旨在了解吞噬作用在罗非鱼抵御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试图通过交叉免疫试验为细菌疫苗的制备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利用具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的嗜水气单胞菌(WJ-8G FP)对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进行浸泡攻毒试验,探究温度对浸泡感染后嗜水气单胞菌在团头鲂各组织分布的影响。实验设立A组(水温25℃),B组(水温32℃),C组(水温25℃),其中C组为对照组。用菌株WJ-8G FP对实验组A、B进行浸泡攻毒,试验组C不进行攻毒处理,攻毒后分别于2 h、4 h、8 h、12 h、24 h采集各组鱼血液、脾、肾、鳃、肠道、肌肉,培养法统计分析各组织器官上的荧光细菌数量。实验结果显示,在各取样时间段实验组A(25℃)和实验组B(32℃)团头鲂各组织在均能检测到荧光嗜水气单胞菌,对照组未检测到嗜水气单胞菌;最高菌量出现在鳃,且鳃上嗜水气单胞菌数量显著大于其他组织(P0.05),其次是脾、肾;组织内的菌量随时间大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B实验组中各组织菌量显著大于A实验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鳃是嗜水气单胞菌浸泡感染团头鲂的主要组织器官,与25℃相比较,在水温32℃时团头鲂被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14.
15.
通过测定冬凌草甲素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MBC)和对细菌生长的影响,及其对菌体形态、电导率、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活性、蛋白质和DNA的影响,探究冬凌草甲素对耐药性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抑菌作用及其机制。结果显示,冬凌草甲素对嗜水气单胞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MIC为256μg/mL,MBC为512μg/mL。当2MIC浓度的冬凌草甲素作用于嗜水气单胞菌CW株8、16 h后,菌体变形,细胞壁和细胞膜分离,细胞质空化。与对照组相比,药物组菌悬液的电导率显著升高,并且在冬凌草甲素作用6 h后达到5.66%。冬凌草甲素作用8 h后嗜水气单胞菌的LDH活性降低了20.8%,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DAPI染色结果显示,药物组荧光密度和强度均较对照组弱。DNA外渗量结果显示,较对照组上升了(29.32±1.02) mg/L。研究表明,冬凌草甲素对嗜水气单胞菌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主要通过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干扰蛋白质代谢进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16.
用1×107 mL-1的嗜水气单胞菌腹腔注射感染牛蛙,注射后7 d内试验组牛蛙血清抗菌活性都高于对照组,其中在3 d、7 d时存在显著性差异,峰值出现在感染后第3天。收集第2批人工感染后3 d时牛蛙的血清。该血清经Sephadex G25凝胶柱分离后,并在波长280 nm处测定紫外吸收值,得到两个吸收峰。以嗜水气单胞菌检测分离物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经诱导的血清抗菌物质主要集中在第1个吸收峰。通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10株指示菌抗菌谱的测定,其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具有明显的抗菌作用;SDSPAGE分析显示抗菌蛋白分子量较大。结果说明:牛蛙被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后能很快产生多种抗菌物质,主要的抗菌物质是分子量比较大的物质,这些抗菌物质对部分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有抗菌作用。图3表1参24
关键词:牛蛙;嗜水气单胞菌;抗菌蛋白;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7.
查明广西南宁、贵港和桂平养殖山瑞鳖细菌性败血症的病原菌及其6种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为有效防控山瑞鳖细菌性败血症提供参考。本研究以常规方法从患病山瑞鳖的心脏和肝脏取样、分离细菌,人工感染方法确定分离菌株的致病性,细菌鉴定采用API 20NE生化鉴定和16S rRNA分子鉴定相结合的方法进行,PCR扩增法对菌株的溶血素基因(hemolysin gene,hly)、气溶素基因(aerolysin gene,Aer)、细胞兴奋性肠毒素基因(cytotonic enterotoxin gene,Alt)、细胞毒性肠毒素基因(cytotoxic enterotoxin gene,Act)、黏附素基因(major adhesin gene,ahal)和丝氨酸蛋白酶基因(serine protease gene,ahp)6种毒力基因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从患病山瑞鳖心脏和肝脏中共分离到4株优势菌SRB125、SRB142、SRB143和SRB345,对健康山瑞鳖的平均致死率为97.50%~100.00%,是引起山瑞鳖细菌性败血症的病原菌;生化和分子鉴定结果显示,4株分离菌均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与A.hydrophila L3-5(KP716701)菌株的亲缘关系最近,同源相似性均达到99.9%;6种毒力基因共包含2种毒力基因型,在4株菌株中的分布为hly~+Aer~+Alt~+Act~+ahal~+ahp~+和hly~+Aer~+Alt~+Act~+ahal~+ahp~–各2株,来源于南宁的SRB143和桂平的SRB345菌株均缺失ahp基因。 相似文献
18.
19.
嗜水气单胞菌灭活疫苗免疫施氏鲟后的免疫应答反应与保护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嗜水气单胞菌灭活疫苗免疫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 Brandt,1869)后的免疫应答反应与保护效果,本研究采用福尔马林灭活法制备嗜水气单胞菌灭活疫苗。通过腹腔注射途径免疫健康施氏鲟,对施氏鲟外周血的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白细胞组成、吞噬活性、吞噬指数、血清酸性磷酸酶活性、血清溶菌酶活性、血清中和抗体效价等免疫指标及疫苗保护效果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免疫组红、白细胞数量迅速上升,于免疫后第4天达峰值,分别为(8.50±0.17)×10~8个/mL和(8.96±0.44)×10~6个/mL;单核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分类百分比于第7天达峰值,分别为10.50%和15.53%,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淋巴细胞分类百分比在第21天才达峰值73.51%;吞噬指数和吞噬百分比均于第4天达到最高值,分别为4.53和30%;血清中溶菌酶活性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分别在免疫后第7天和第14天达到峰值,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抗体效价于免疫后第21天达到峰值1:203,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攻毒感染实验结果表明,免疫组的相对免疫保护率为76.84%。由此可见,嗜水气单胞菌灭活疫苗免疫施氏鲟后,能够显著诱导施氏鲟体内的免疫应答反应,增强鱼体的免疫保护能力。本研究为养殖鲟因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引起疾病的免疫预防技术研究奠定了前期基础。 相似文献
20.
淬灭酶AiiO-AIO6酶学性质及对嗜水气单胞菌毒力因子的表达调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将N-乙酰高丝氨酸内酯酶基因(aiiO-AIO6)插入表达载体pET28a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28a/ aiiO-AIO6.转化大肠杆菌后筛选具有活性的重组子并对纯化的目的蛋白AiiO-AIO6的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同时研究了纯化的酶液对嗜水气单胞菌ATCC7966溶血素( Hemolysin,Hem)、细胞肠毒素(Cytotonic enterotoxin,Ast)、胞外蛋白酶(Extracellular protease,Ep)、丝氨酸蛋白酶(Serine protease,Sp)及磷脂酶Pho( Phospholipase Al,Pho)等5个毒力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pET28a/aiiO-AIO6在大肠杆菌中大量表达N-乙酰高丝氨酸内酯酶,纯化后的N-乙酰高丝氨酸内酯酶的最适作用条件为pH8.0,30℃,在pH 6.0 ~11.0的范围内能够稳定的存在,在80℃条件下保温30 min后酶活力能够维持在65%以上;且该酶对多种金属离子、化合物和中性蛋白酶都具有很好的抗性;该酶对多种底物都具有一定的降解作用;以3-oxo-C8-HSL为底物时的km值为0.015 mmol/L;比活力为583.33 U/mg.N-乙酰高丝氨酸内酯酶在培养8h及12 h时对嗜水气单胞菌5个毒力因子的表达量都具有明显的下调趋势(P<0.05).本实验通过测定AiiO-AIO6的酶学性质及证明AiiO-AIO6可以通过降解嗜水气单胞菌产生的信号分子来抑制其毒力因子的表达,从而为将其应用于水产环境及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生物防治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