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瑞香狼毒化学成分与杀虫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宁 《青海农林科技》2005,(3):23-24,27
瑞香狼毒为传统农药,主要含有二萜类、香豆素类、木脂素类及黄酮类化学成分。二萜及双黄酮具有较强的杀虫活性。本文对瑞香狼毒的化学成分与杀虫活性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鹿药提取物清除羟基自由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浸提、索氏提取、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等技术制备鹿药提取物,包括:鹿药水提液、醇提液、醇提水溶液,醇提液浓缩后经大孔树脂柱水洗后依次用φ为30%、50%、70%、90%的乙醇洗脱分离得到Ⅰ、Ⅱ、Ⅲ、Ⅳ4部分干物质,从Ⅲ中分离得到5个黄酮类化合物:3-甲氧基-8-甲基槲皮素(A)、8-甲基木犀草素(B)、3′-甲氧基木犀草素(C)、木犀草素(D)和槲皮素(E).采用邻二氮菲-Fe2+-H2O2氧化法测定鹿药提取物抗氧化清除羟基自由基(HO.)的能力,结果表明,在试验浓度范围内,除鹿药醇提液之外,其他提取物制备液都具有清除HO.的作用,清除率23.30%~98.07%,其中5个黄酮单体化合物清除HO.的能力较强,且随浓度增大清除作用增强,并且作用强度明显好于对照维生素C.可见鹿药中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3.
瑞香狼毒根提取物杀虫活性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通过活性跟踪的方法,对瑞香狼毒(StellerachameajasmeL.)根的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物和氯仿萃取物作了进一步分离,从其石油醚萃取物中分离得活性成分β-谷甾醇;从其氯仿萃取物中分离得3种活性成分,即伞形花内酯、瑞香亭和狼毒色原酮.  相似文献   

4.
瑞香狼毒根丙酮提取物对几种动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瑞香狼毒根中黄酮类物质的理化性质,将其丙酮提取物分为黄酮类A和非黄酮类B两部分。选用嗜水气单胞菌、肠型点状产气单胞菌、哈维弧菌、鳗弧菌、无乳链球菌、巴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等8种菌作为供试菌(前4种为水产病原菌;后4种为哺乳动物病原菌),结合活性跟踪采用倍比稀释法进行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A部分对供试菌均有较强抑制活性,并从其中分离到两个有较强抑菌活性的化合物新狼毒素B(A1)和狼毒色原酮(A2);B部分对水产病原菌有较强抑制活性,并从其中分离到一个有较强抑菌活性的香豆素类化合物伞形花内酯(B1)。  相似文献   

5.
王玲  谌晓洪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488-8490
[目的]研究瑞香狼毒根中2甲-基-5异-丙基苯酚对粘虫的毒杀活性。[方法]提取纯化瑞香狼毒根粉中的化合物A并分析,然后进行对粘虫毒杀活性的测定。[结果]化合物A对粘虫有较好的毒杀活性,处理24 h后的致死浓度(LC50)为12.7 mg/L。[结论]首次从瑞香狼毒根中分离得到了2甲-基-5异-丙基苯酚,这将为新型植物源农药的研究和开发奠定较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研究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 L.)根的杀螨活性物质基础.[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技术从瑞香狼毒根部萃取物中的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到1个黄酮类化合物,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和质谱对其进行结构鉴定,并采用玻片浸渍法测定其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B.)的触杀毒性.[结果]确定了其化学结构为狼毒色原酮(1).其对朱砂叶螨的半致死浓度(LC50)为3.53 mg/mL.[结论]与阳性对照药克螨特LC50的0.86 mg/mL相比,其杀螨活性中等偏弱,作为主成分之一的狼毒色原酮具有杀螨活性,这一结果对于瑞香狼毒杀螨剂的进一步开发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进一步研究新狼毒素B的抑菌活性构效关系。【方法】以新狼毒素B为原料,合成了7″-甲氧基(A2-1)、7,7″-二甲氧基(E3)和7,7,″4-三甲氧基(E1)3个新狼毒素B甲醚化产物及4-亚甲基新狼毒素B(D3),利用ESI-MS1、H NMR和13C 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选择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as)、无乳链球菌(S.agalactiae)、大肠杆菌(E.coli)和沙门氏菌(Samonellal)为供试菌,采用药敏纸片法对新狼毒素B及其4种衍生物进行了抑菌活性测定。【结果】4种修饰物对所有供试菌的抑菌活性均小于新狼毒素B;3种甲醚化产物在质量浓度为0.625~5mg/mL时,对沙门氏菌没有抑菌活性;对于其他3种供试菌,各供试物的抑菌活性次序为新狼毒素B≈D3>A2-1>E3>E1。【结论】新狼毒素B分子中,7-OH和7-″OH是其主要抑菌活性基团,4′-OH和4-OH对抑菌活性的贡献较小,4-羰基不是主要抑菌活性基团。  相似文献   

8.
拉萨扎叶巴沟瑞香狼毒根际土壤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a)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研究,能够为遏制草原上瑞香狼毒的肆虐提供参考资料。釆用稀释倒平板法从瑞香狼毒根际土壤中分离、纯化细菌;采用经典分类和26S r DNA D1/D2区域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技术,对纯化的菌株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自拉萨河谷(扎叶巴沟)的瑞香狼毒土壤中的细菌55株,归属为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melonis)、Pseudomonas sp.、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日本假单胞菌(Pseudomonas japonica)、芽孢杆菌(Bacillus sp.),其中又以鞘氨醇单胞菌为优势种;扎叶巴沟瑞香狼毒根际土壤细菌的种群结构间存在一定差异。其中鞘氨醇单胞菌对瑞香狼毒的抑制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瑞香狼毒根中抑菌成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用5种不同的溶剂和连续回流、冷浸以及振荡3种方法对瑞香狼毒根中抑菌成分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并对瑞香狼毒根最适溶剂和方法的提取物中抑菌成分进行了初步分离和分析。结果表明,乙醇为瑞香狼毒根抑菌活性物质提取的最佳溶剂,而连续回流提取法为最佳提取方法;瑞香狼毒根中含有1, 7, 7-三甲基-二环[2, 2, 1]-2-庚酮、N-苯基--萘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等26种可能的抑菌成分。  相似文献   

10.
为寻找抑制南瓜白粉病新型的植物源抑菌剂,对瑞香狼毒根进行分离。采用乙醇提取法对瑞香狼毒根进行粗提取,所得粗提物溶入水溶液后,分别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这4种溶剂萃取。结果表明:石油醚萃取液对南瓜白粉病的活性最高。进一步对石油醚萃取液分离,并根据TLC点板结果,得到12种馏分(F1~F12),将其对南瓜白粉病分别进行活性测定,最终得到5个活性组分(F4、F5、F7、F9、F10)。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黄瓜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乙醇提取、不同极性溶剂萃取法初步分离,再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正相硅胶、反相硅胶(RP-18)、Sephadex LH-20凝胶等柱色谱技术对黄瓜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和文献比对,鉴定出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黄瓜根不同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反式对羟基桂皮醛(1)、4-hydroxy-4-(3-oxo-1-butenyl)-3,5,5-trimethylcyclohex-2-en-1-one(2)、loliolide(3)、ligballinol(4)、对甲氧基苯酚(5)、3-吲哚甲醛(6)、3-氨基吲哚(7)、3-吲哚甲酸甲酯(8)。结论 化合物2、3、4、5、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poly(ADP-ribose)polymerase]催化的多聚ADP-核糖化反应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手段,在DNA修复、染色质结构重塑、基因转录、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动物中的PARP研究较为深入,但植物中进展缓慢。本实验利用PCR技术从拟南芥中得到PARP2基因,利用原核系统表达并纯化出PARP2蛋白,体外测定了PARP2的酶活。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PARP2能够催化自身多聚ADP-核糖化修饰,这一发现为继续研究植物多聚ADP-核糖化聚合酶及多聚ADP-核糖化修饰开拓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遏蓝菜硒蛋白的结构特征及抗氧化活性,采用超声辅助酶提法和DEAE-Sepharose FF阴离子交换柱层析法,从遏蓝菜中提取、分离和纯化出两种硒蛋白组分(PSP-2和PSP-3),运用光谱法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检测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PSP-2和PSP-3各含有15种氨基酸,包括6种必需氨...  相似文献   

14.
以人工捕捞的野生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玻璃鳗苗为对象,通过控制不同的光照强度和光周期,研究在可调控的循环水系统中,光照强度和光周期对日本鳗鲡生长的影响。实验采用双因素交叉分组无重复的试验设计,即将光照强度A(10 lx、100 lx、300 lx)和光照周期B(12L∶12D、18L∶6D、24L∶0D)按照A1B1,A1B2,A1B3,A2B1,A2B2,A2B3,A3B1,A3B2,A3B3进行分组,两两相互对照,比较其生长性能和动物福利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10 lx条件下日本鳗鲡的终重(36. 43±5. 19) g、日增重(0. 27±0. 4) g和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100 lx(44. 58±6. 50、0. 34±0. 06)和300 lx(46. 13±8. 20、0. 35±0. 07)(P 0. 05),而300 lx条件下日本鳗鲡的饲料转化效率、饲料系数显著优于10 lx、100 lx(P 0. 05); 10 lx条件下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100 lx(P 0. 05);皮质醇在12L∶12D、24L∶0D光周期下10 lx显著低于100 lx(P 0. 05),18L∶6D条件下相反;不同光周期下:24L∶0D终重(49. 62±6. 40)、日增重(0. 35±0. 07)和特定生长率(1. 81±0. 12)显著优于18L∶6D、12L∶12D(P 0. 05),24L∶0D、12L∶12D条件下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18L∶6D(P 0. 05),24L∶0D条件下血清甘油三酯显著高于12L∶12D(P 0. 05)。10 lx和300 lx时12L∶12D组SOD活性显著低于18L∶6D(P 0. 05),而100 lx下相反,12L∶12D皮质醇活性显著低于24L∶0D(P 0. 05),且有极显著差异(P 0. 01)。实验结果显示,不同光照强度下,300 lx时日本鳗鲡生长指标达到最佳,各项生理指标处于正常状态,同时在光周期24L∶0D时,日本鳗鲡的生长指标达到最佳,但福利条件并不是最优状态。综合生长和动物福利,12L∶12D是日本鳗最佳光周期。即循环水养殖模式下日本鳗鲡生长的最佳光照强度和福利条件为300lx、12L∶12D。研究结果为促进鳗鲡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小刺猴头菌[Hericium caput-medusae(Bull.:Fr.)Pers]发酵浸膏多糖的抗氧化活性。以工厂化小刺猴头菌发酵浸膏为原料,采用透析法分级,DEAE sepharose fast flow柱层析纯化,分别获得粗多糖组分HFCP1和中性多糖HFCP1-1;通过PMP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红外光谱法对单糖组成和结构进行分析,单糖组成均以葡萄糖和半乳糖为主。化学法检测多糖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HFCP1和HFCP1-1清除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phonate,ABTS+)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的IC50值分别为7.66和6.77mg/mL、6.16和5.30mg/mL、0.63和0.85mg/mL、0.39和2.62mg/mL。以RAW264.7细胞建立H2O2诱导损伤模型,细胞抗氧化结果表明:HFCP1和HFCP1-1处理组与模型组相比均显著增强细胞活力(P0.05),浓度为100和200mg/L时MDA含量与模型组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HFCP1浓度为100和200mg/L时与模型组相比显著增加SOD和GSH-Px的活性(P0.05);HFCP1-1浓度为200mg/L时与模型组相比显著增加SOD活性(P0.05);也能增加GSH-Px的活性,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16.
旨在研究土壤真菌NO6发酵液中对杂草野燕麦具有抑制作用的次生代谢产物。从坎布拉土壤中分离纯化微生物菌株,利用培养皿分析法测定其次级代谢产物除草活性,利用菌落形态和ITS序列对除草活性最高的菌株进行鉴定,进而利用正相硅胶柱色谱、TLC和半制备HPLC方法对其代谢产物中的除草活性物质进行分离纯化。结果表明,共分离获得9株微生物菌株,其中菌株NO6对野燕麦的除草活性最高,将其鉴定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发酵液经乙酸乙酯萃取、硅胶柱层析和半制备HPLC分离纯化得到保留时间为66.868min的除草活性物质3。  相似文献   

17.
为开发陕北野生苦苣菜内生菌资源,发现潜在药用活性成分和新的医药先导化合物。以苦苣菜健康植株的根、茎、叶为材料,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测定其对11株供试指示菌的抑菌活性,以苦苣菜提取液为对照,对各拮抗菌株的发酵液进行薄层层析、硅胶柱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从中共筛选出95株内生菌,通过抑菌试验发现其中20株对1种或多种指示菌具有抑菌活性,占分离菌株数的21.05%,其中UG-004、UG-036、UY-085、CY-009、CJ-014、CG-033和CG-035 7株具有较强谱抑菌活性。薄层层析检测结果表明,菌株CG-035的发酵产物在R_f为0.35处有与苦苣菜提取液的层析带迁移率相当的显色带。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确定其主要成分为黄酮类物质。菌株CG-035能发酵产生黄酮类或其类似化合物,表明苦苣菜内生菌在次级代谢产物方面具有研究潜力,这为内生菌在微生物药物研究方面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夹竹桃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夹竹桃是一种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观赏植物,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以及毒理和药理功能。采用气-质联用和液-质联用技术对夹竹桃鲜叶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应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鉴定出了66种挥发性化学成分,其主要成分有植醇(10.02%)、棕榈酸(5.99%)、角鲨烯(2.90%)等;同时鉴定得到48种非挥发性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和聚酰胺柱层析分离技术,对夹竹桃甲醇提取物进行了分离纯化,分离鉴定得到3个化合物,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显示分别为槲皮素-3-O-洋槐苷、芦丁和夹竹桃苷,其中,槲皮素-3-O-洋槐苷在该植物中首次被分离到。本试验结果为夹竹桃植物资源的深入开发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西南金丝梅(Hypericum henryi Levl.et fan)地上部分为材料,将其正己烷组分通过硅胶柱层析、中压制备色谱(MPLC)、SephadexLH-20凝胶柱层析等方法,分离并得到4个化合物,包括2个内酯环的间苯三酚类化合物(PPAPs),1个单环体系的间苯三酚类化合物(MPAPs)和1个双环体系的间苯三酚类化合物(BPAPs),其中1个为新的PPAPs类化合物,将其命名为hyphenrone Y。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均通过核磁共振和质谱等多种波谱技术进行确定。  相似文献   

20.
干酪乳杆菌对雏鸡十二指肠发育的组织学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究干酪乳杆菌对雏鸡十二指肠黏膜组织结构和功能及发育的影响,采用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以450只1日龄SPF健康雏鸡为试验对象,随机分成6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雏鸡。结果表明:1)干酪乳杆菌预防组、治疗组及预防治疗组的肠绒毛高度分别比沙门氏菌攻毒组显著增高了19.04%、10.68%和12.21%;2)与鸡白痢沙门氏菌攻毒组相比,干酪乳杆菌预防组的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V/C)显著升高23.94%;3)干酪乳杆菌预防组、治疗组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含量显著高于沙门氏菌攻毒组;4)干酪乳杆菌预防组、治疗组、预防治疗组杯状细胞数量分别比沙门氏菌攻毒组显著升高72.26%、67.74%、65.32%。综上,饲喂干酪乳杆菌进行预防能够显著提高雏鸡十二指肠绒毛高度、V/C值、PCNA含量及杯状细胞数量,提示干酪乳杆菌能有效维护雏鸡肠道健康,减轻鸡白痢沙门氏菌对肠道黏膜组织结构的损害,促进肠道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