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采收方式对红花大金元烟叶淀粉酶活性及烤后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不同采收方式对红花大金元烟叶淀粉酶活性及烤后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烟叶成熟,各处理中、上部叶淀粉酶活性变化规律表现一致:都呈先升高后平稳的趋势。随着下部叶采收次数的减少,移栽后82~97 d中部叶淀粉酶活性越高;与常规采收相比,减少下、中部叶采收次数,移栽后100~112 d上部叶淀粉酶活性升高,并以中部叶2次采完方式的影响最大;移栽115 d后,各处理对上部叶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减弱且与常规采收的值接近;3次采收完中部叶方式的烟叶(中部和上部)烤后质量都优于2次采收完中部叶方式。  相似文献   

2.
尹乐  杜从中 《北京农业》2011,(3):156-158
以云烟85为材料,对湖南省郴州市烤烟叶片发育过程中淀粉含量和差异分析作了研究。结果表明,淀粉含量在叶片发生的初期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然后迅速上升,部位间规律有较明显的差异。下部烟叶积累淀粉的主要时期是30~50d叶龄,在40d叶龄以前下部烟叶的淀粉的积累速度大于分解速度,烟叶中淀粉的积累速度小于分解速度。中部烟叶除了第8~10叶位的烟叶在30~50d叶龄时淀粉积累强度小于降解强度,其淀粉的积累强度基本上一直高于降解速度,最高时期是70~80d叶龄。上部烟叶在30d叶龄以前积累的淀粉量较少,30d叶龄以后,淀粉的积累迅速上升。对发育过程中烟叶的淀粉含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叶龄和部位间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江西烟叶工业可用性,以烤烟品种云烟87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适用下部烟叶摘除法对江西烤烟不同叶位烟叶叶面积、单叶重及烤后烟叶等级结构、经济性状、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打顶后1 d摘除下部叶,第10叶位(中部叶)和第16叶位(上部叶)烟叶的叶面积、单叶重及烤后烟叶的产量、产值和上等烟比例均高于其他摘叶时间。同一摘叶时间下,摘除5片下部叶时烟株叶片单叶重、上等烟比例均高于摘除2片叶处理,上部叶比例增加1.8%~3.2%。随着摘除下部叶时间推迟,上部叶比例降低,而中部叶和下部叶比例增加。打顶后1 d摘除2片下部叶时,C3F和B2F等级烟叶的评吸质量最好。综合烤烟生长及产质量性状,打顶后1 d摘除2片下部叶适宜作为生产中优化烟叶结构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江西烟区摘除下部烟叶的时间和打叶数量对烤烟不同叶位烟叶养分含量和碳氮代谢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打叶时间下,摘除5片叶处理的中部叶和上部叶总糖、还原糖、淀粉含量低于摘除2片叶的处理,氮、烟碱含量高于摘除2片叶处理。打顶后第1天摘掉下部叶的处理,下部和上部烟叶的氮含量最高,但打叶时间对中部叶氮含量影响较小。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分析表明:摘除下部2片叶处理的烤后烟叶化学成分较协调,烟叶质量较好,而打顶后第1天摘除下部叶有利于协调烤后烟叶化学成分,提升烟叶质量。综合中、上部烟叶的化学成分分析,打顶后第1天摘除下部2片烟叶的生产模式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最优。  相似文献   

5.
摘除下部鲜烟叶对江西烤烟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江西烟区摘除下部烟叶的时间和打叶数量对烤烟不同叶位烟叶养分含量和碳氮代谢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打叶时间下,摘除5片叶处理的中部叶和上部叶总糖、还原糖、淀粉含量低于摘除2片叶的处理,氮、烟碱含量高于摘除2片叶处理。打顶后第1天摘掉下部叶的处理,下部和上部烟叶的氮含量最高,但打叶时间对中部叶氮含量影响较小。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分析表明:摘除下部2片叶处理的烤后烟叶化学成分较协调,烟叶质量较好,而打顶后第1天摘除下部叶有利于协调烤后烟叶化学成分,提升烟叶质量。综合中、上部烟叶的化学成分分析,打顶后第1天摘除下部2片烟叶的生产模式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最优。  相似文献   

6.
不同施氮量的烤烟烟叶大田生长期碳水化合物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烤烟品种红花大金元(简称“HD”)和K326的3个施氮量大田生长期烟叶中的碳水化合物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2个品种移栽后不同施氮量、不同部位的烟叶可溶性总糖含量逐渐增加,移栽后72 d含量达到最高,然后迅速下降,82 d以后到成熟其含量趋于稳定。2个品种烟叶中的还原糖含量的变化规律与可溶性总糖的变化规律一致。移栽后两个品种各施氮量处理中部、上部烟叶的淀粉含量在42 d(下部叶在32 d) 出现一个高峰,移栽后60 d淀粉含量有所下降,以后迅速上升,72 d以后上升趋势趋于平缓。下部叶淀粉含量移栽后82 d达到高峰,以后随烟叶衰老淀粉含量下降。不同施氮量对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和淀粉含量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不同品种烤烟烟叶调制前后理化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云烟85、K326和红花大金元为材料,分析了3个烤烟品种调制前后烟叶的理化特性.结果表明:在保山隆阳烟区生态条件下,云烟85烤烟叶片的含水量高于K326,而K326叶脉中含水量高于云烟85,红花大金元的结合水含量高,叶片中的极性有机物含量高于云烟85.在云烟85和K326烤前烟叶中淀粉和蛋白质积累较多,而红花大金元烟叶淀粉和蛋白质含量相对较少,因而红花大金元烤后烟叶中总糖、还原糖、两糖差和氨基酸、烟碱含量均低于云烟85和K326.红花大金元烤后烟叶中非还原性多聚糖含量低,调制前后糖/碱变化幅度较云烟85和K326小,还原糖与氨基酸比值和氨基酸与烟碱比值均呈下降趋势,这些特征是该烟区红花大金元烟叶香气品质和工业可用性好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采用小型密集电烤房,研究了烤前晾置时间(0、24、48、72 h)对粤北烟区烤烟中、上部烟叶淀粉和总糖含量及烤后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烘烤相比,烟叶淀粉含量随晾置时间延长呈减少趋势,而总糖则呈上升趋势;各晾置处理进入烘烤阶段后,中部烟叶的淀粉降解和总糖积累速度加快,上部烟叶淀粉降解和总糖积累呈减少趋势;初烤烟,中部烟叶淀粉含量有随晾置时间延长分解增多的趋势,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烟叶晾置时间超过48 h,总糖含量明显增加,烟碱含量下降,糖碱比增高,上部烟叶晾置超过48 h,碳化物的变化呈相反趋势。综合上述结果,在粤北烟区气候条件下,中上部烟叶最好收获当天上烤,烤前晾置时间超过48 h不利于糖类转化分解。  相似文献   

9.
云南不同烤烟品种叶片物理特性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择云南4个烤烟品种3个部位叶片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12个物理指标,统计分析不同烤烟品种间的差异。结果发现,4个烤烟品种3个部位的烟叶在多数物理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上部叶以云烟85拉力最大,为3.236 7N,中、下部叶以K326拉力最大,分别为3.303 3N、2.616 7N;上、中部叶K326耐破度最大,分别为82.666 7kPa、116.666 7kPa,云烟85次之;下部叶以云烟87耐破度最大,为110.666 7kPa,云烟85次之,说明K326、云烟85烟叶的弹性较好。上、中部烟叶以云烟87填充值最大,分别为3.463 4cm3/g、3.564 0cm3/g,下部烟叶以云烟85填充值最大,为3.430 9cm3/g,K326次之,说明云烟87填充性较强。综合来看,上部烟叶以红大、云烟85的物理特性较好,中、下部烟叶以云烟85、K326的物理特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不同采收成熟度对烤烟品质的影响。[方法]试验以吉林省主推的2个烤烟品种JY-02-3和云87为材料,通过对2个品种的成熟规律和叶片的外观性状特征的观察,对不同部位不同叶龄叶片的化学成分、致香物质进行测定,从而对2个品种的成熟过程以及不同采收成熟度对烟叶品质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试验表明,2个品种的农艺性状JY-02-3表现较好,云87次之。JY-02-3下部叶在叶龄60~65 d(移栽后80~88 d)、中部叶在叶龄65~70 d(移栽后97~103 d)、上部叶在叶龄70~75 d(移栽后118~123 d)时,各项成分含量较适宜;云87下部叶在叶龄60~65 d(移栽后80~88 d)、中部叶在叶龄70~75 d(移栽后103~110 d)、上部叶在叶龄70~75 d(移栽后118~123 d)时,各项成分含量较适宜。JY-02-3中部叶65~70 d叶龄、云87中部叶在70~75 d叶龄适时采收的鲜烟叶具备潜在质量基础,有利于烤后烟叶香气物质含量的提高。[结论]研究可为烟叶适时采收及提高烟叶品质提供理论依据,以提高烟叶的使用价值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烤烟叶片叶绿体超微结构与质体色素降解产物含量的关系,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对未熟和适熟的上、中、下部位烟叶的叶绿体超微结构进行观测,并对不同部位烟叶的质体色素降解产物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表明,未熟烟叶细胞叶绿体中淀粉颗粒数、嗜锇颗粒数、基粒数和高基粒片层占比在不同部位间差异显著,均表现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适...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优化清香型烟叶采收成熟度,提升清香型烟叶风格特征、品质特征及卷烟工业可用性.[方法]以云烟87品种烟叶为材料,设计烟叶4种成熟度档次处理(未熟、初熟、适熟、过熟),分析不同成熟度对原烟外观等级质量及关键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烟叶适熟采收,烤后烟叶外观质量中,成熟度、颜色、光泽、油份、厚度、叶片结构等指标较好;等级质量中,上等烟比例、中上等烟比例、均价较高;化学成分中,淀粉、总糖、还原糖较协调.烟叶初熟采收,外观等级质量及关键化学成本协调性均次之.烟叶未熟采收、过熟采收,外观等级质量及关键化学成本协调性均较差.[结论]云烟87品种烟叶适宜采收的成熟度档次是适熟烟叶,其次为初熟烟叶,不宜采收未熟烟叶和过熟烟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明烤烟鲜叶的形状因素与其水分之间的关系规律。[方法]以云烟99为试验材料,选取其处于旺长期的鲜叶60片,采用传统方法测定叶片的形状因素参数及水分参数并进行分析。[结果]覆膜及未覆膜的烤烟鲜叶叶片重量和叶片含水量均随叶片长度、叶片宽度的增加呈近似直线的增加,且叶片宽度对其影响比叶片长度对其影响显著,因此可以选择叶片宽度作为诊断叶片重量和含水量大小的主要因素;鲜烟叶含水率与叶片宽度、叶片伸缩率和叶片面积这些形状因素相关性很小,线性相关系数几乎为0;未覆膜的叶片含水率稍大于覆膜的叶片含水率,所以在旺长期雨量充足的情况下,覆膜对保水作用不大。[结论]可选择叶片宽度作为诊断叶片重量和含水量大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氮素来源(有机氮肥和无机氮肥)对烤烟上部烟叶碳氮代谢及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为进一步调控肥料施用、提高烟叶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保证用氮量一致的基础上,设无机氮肥和有机氮肥两个处理,烟苗移栽后60、70、80和90 d各采样1次,观察不同处理的细胞超微结构,测定烟叶的总糖、总氮和烟碱含量,并对比分析影响碳氮代谢的关键基因表达.[结果]随着移栽时间的延长,有机氮肥处理上部烟叶细胞中的淀粉颗粒增多,嗜锇颗粒含量增加且体积增大.两种氮肥处理成熟期上部烟叶总糖含量均呈先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其中有机氮肥处理上部烟叶的总糖含量相对较高;两处理上部烟叶总氮含量随着生育期的延长呈下降趋势,有机氮肥处理在成熟前期显著低于无机氮肥处理(P<0.05,下同),但移栽后90 d二者趋于一致;两处理上部烟叶烟碱含量在成熟期呈上升趋势,有机氮肥处理的烟碱含量除移栽后80 d显著较低外,其他取样时期均高于无机氮肥处理.碳代谢途径关键基因表达分析结果显示,蔗糖合成酶基因(SuS1)、淀粉合成酶基因(SS1)、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基因(GBSSI)、支链淀粉合成酶基因(SBE1)和α-淀粉酶基因(AMML)在成熟后期(移栽后90 d)高表达是导致上部烟叶总糖积累较多的主要原因.氮代谢途径关键基因表达分析结果显示,硝酸盐转运蛋白基因(NRT1)和鸟氨酸脱羧酶基因(ODC)在有机氮源条件下高表达是导致上部烟叶烟碱含量显著升高的主要原因.[结论]施用有机氮肥有利于成熟期上部烟叶碳氮代谢途径关键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上部烟叶总糖和烟碱含量增加,同时降低总氮含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适宜于四川省凉山烟区环境的浓香型烤烟品种,为中式卷烟的需求提供丰富的优质原料,并进一步丰富凉山烟叶香型风格,提升凉山浓香型优质烟叶的市场竞争力。[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4种浓香型烟草品种NC297、NC55、湘烟3号、K326与凉山当地主栽品种云烟85进行对比试验。参照标准YC/T142—1998调查团棵期(约移栽后25~30 d)、旺长期、现蕾期和圆顶期各处理烟株农艺性状;收获期适时采收与科学调制,按照国标42级制进行分级,分别计算产量、上等烟比例、上中等烟比例和经济效益;选取C3F(9~13叶位中部叶)烟叶样品2 kg寄送农业部烟草产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用于测定烟叶化学成分和烟叶质量评吸等。[结果]在凉山烟区,NC55、NC297和湘烟3号比云烟85生长发育要快,叶长、叶宽、株高、叶数等高于云烟85,其产量和上等烟比例好于云烟85,且产值相对较高,但上中等烟比例和均价不能满足生产需求。烟叶总氮含量以NC297最高,与云烟85差异显著;NC55、NC297和湘烟3号钾离子含量高于云烟85,氯离子含量相对较低,糖碱比、氮碱比、钾氯比等与云烟85差异较大,说明烟叶化学成分的协调性与烤烟生长的生态条件有关。云烟85烟叶在香气质、香气量、燃烧性等方面略好于浓香型品种烟叶,然而NC55、NC297和湘烟3号烟叶劲头和浓度仍保持着自身独有的特点。[结论]在凉山烟区(典型清甜香型烟区),NC55、NC297和湘烟3号等浓香型品种生长健壮,经济效益高,所生产出来的烟叶可满足烟草工业对浓香型烟叶原料的要求,适宜在凉山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6.
王可  梁许清  刘强  李丹  章骏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110-7111,7120
[目的]研究皖南地区揭膜与全程覆膜对烤烟农艺性状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试验。试验品种为云烟87、云烟97、K326。试验地点为新田镇新田村、文昌镇福川村、寒亭镇通津村、养贤仁义村、泾县榔桥镇浙溪村,土壤类型分别为冲积沙壤土、冲积沙壤土、黄泥田、麻沙土、粉砂土。设栽后40 d揭膜培土和全程覆膜2个覆膜处理。[结果]覆膜方式对不同土壤类型烤烟农艺性状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覆膜方式对新田烤烟茎围、有效叶数及养贤有效叶数的影响存在极显著差异;覆膜方式和品种互作效应对新田茎围、有效叶数、中部叶长、中部叶宽、上部叶长、寒亭上部叶长、上部叶宽、养贤中部叶长的影响存在极显著差异;覆膜方式对泾县、寒亭、文昌烤烟农艺性状的影响无显著差异。[结论]该研究可为确定烤烟大田生产行之有效的农事操作方式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7.
半晾半烤对上部烟叶淀粉降解和相关酶活性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烤烟品种中烟100和云烟87的上部叶为材料,研究不同晾黄时间(48、60、72 h)对烟叶烘烤过程中淀粉降解及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常规烘烤)相比,晾制处理的烟叶在烘烤过程中淀粉酶活性提前12 h达到第1次高峰,适当延长了淀粉酶的有效活性时间;与对照相比,烘烤前期淀粉磷酸化酶活性有所降低,在烘烤后期下降不明显,其中,晾黄60 h后烘烤烟叶的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活性、淀粉降解量均较高,烤后烟叶淀粉含量较低,水溶性总糖、还原糖含量较高,各种化学成分较为协调,上部烟叶的可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不同采收成熟度对烤烟可溶性糖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置4种采收成熟度处理,对不同采收成熟度对烤烟可溶性糖及品质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时间的推迟和成熟度的提高,总糖、还原糖及淀粉的含量逐渐增加,达到某一高点后,随着烟叶的衰老及合成能力的下降,总糖、还原糖及淀粉的含量又降低.烟碱含量也是随着采收时间的推迟和成熟度的提高而逐渐增加,特别是当烟叶生长时间过长,成熟度过高时,烟碱有较大幅度增高.在4种水溶性糖分中,葡萄糖占比最大、为33%~40%,果糖次之、占32%~38%,蔗糖较低、占20%~27%,麦芽糖最低、占5%~8%.综合分析烟叶的外观质量、内在化学成分及感官评吸质量,可作出如下结论:下部叶栽后70(±3)d,中部叶栽后90(±4)d,上部叶移栽后125(±5)d采收的处理为优;上部5~6片烟叶一次性成熟采收的成熟特征是,顶部l~3片叶面绿黄至淡黄,叶面落黄6~8成,主脉变白2/3以上,叶面黄色程度接近顶4~6叶,栽后120~130 d.  相似文献   

19.
定色后期稳温时间对烤烟中部叶和上部叶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烤烟烘烤过程中延长定色后期稳温时间对烤烟中部和上部叶质量的影响,以云烟87中部叶和上部叶为试验材料,在气流下降式密集烤房对比研究了54℃不同稳温时间对烤烟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烘烤过程中,定色后期54℃延长稳温12~16和16~20 h,中部叶和上部叶的上等烟比例分别比对照高2.33~3.37和1.44~1.64个百分点,上部叶的叶绿素降解率较对照高0.02~0.04个百分点,中部叶和上部叶的评吸得分分别比对照高出1.08~2.33和2.08~2.75分;另外,定色后期54℃延长稳温20 h时,上部叶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较对照低3.16和4.22个百分点。这表明定色后期延长稳温时间,能够提升烤烟中部与上部叶烤后烟上等烟比例和感官质量,降低上部烟两糖含量,并促进叶绿素降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