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豆源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贺观钦  丁邦展 《大豆科学》1989,8(2):129-136
研究表明:大豆植株中部籽粒较大与中部叶面积较大,叶片寿命长,光合势高密切有关。大豆鼓粒期各节叶片的比叶重与相应各节粒重高度相关,可以顶小叶比叶重作为源强指标。去顶部4节叶片,显著影响顶部4节籽粒总重,粒数对粒重影响大,库是限制产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对吉林省1923年以来育成的20个主要栽培大豆品种不同生育期根瘤数量、根瘤鲜重和根瘤体积的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大豆根瘤数量、根瘤鲜重和根瘤体积在四叶期(V4)根瘤形成很少,品种间也无差异,盛花期(R2)最大,结荚期(R4)略有下降,鼓粒期(R6)期最低。R2期、R4期大豆根瘤数量、根瘤鲜重和根瘤体积与育成年代和产量呈正相关,其中R2期与育成年代和产量关系最为密切, R6期成负相关,但不显著。现代品种根瘤数量、根瘤鲜重和根瘤体积在R6期均呈下降变化,而老品种根瘤数量、根瘤鲜重和根瘤体积在R6期则表现增加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通过去叶去荚改变源库关系使大豆产量和生理特性发生很大变化,并且与获得较高产量和性状改善有密切的关系.从干物质积累、光合特性、籽粒油份、籽粒蛋白质、非结构碳水化合物和籽粒产量等方面阐述改变源库关系对大豆源产量生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不同年代大豆品种某些株型性状的演变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13  
对吉林省1923年以来生产上主推的9个大豆品种的产量、叶面积、叶面积指数(LA I) 、叶柄长度、茎直径 和比叶重( SLW)等参数的研究表明:大豆产量、叶面积、叶面积指数(LA I) 、茎直径和比叶重( SLW)随着年代的增 加而增加;老品种的冠层结构呈伞型,新品种的冠层结构呈宝塔型;大豆产量与单株叶面积、叶面积指数(LA I)和茎 直径呈显著相关( P≤0. 05) ,株型可以作为大豆高产、高光效育种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许多研究表明,世界大豆品种产量随着育成年代呈显著增加,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围育成大豆品种的产量增加幅度有放缓和停止不前的变化趋势.说明以农艺性状为选择目标的常规育种其品种的产量潜力已受到限制.迫切需要建立新的育种目标和计划.大豆育种工作者在对大豆晶种产量和农艺性状进行定向改良时,并没有考虑生理性状的改良,也不清楚生理性状发生了哪些变化.许多研究表明,大豆品种遗传改良过程中其生理性状也发生了变化,并与产量呈密切相关.对1923年至2005年间育成的40个大豆品种农艺性状和生理性状的研究表明,生理性状与产量和农艺性状相比,其改善的幅度较小,说明大豆生理性状的遗传改良孕育着巨大的产量潜力.建立以生理性状为目标的育种程序,定向改变大豆的生物学和生理学特性,是提升当前我国大豆育种水平.实现产量突破的重要途径.总结作者及课题绀成员近几年来埘吉林省1923年以来育成的大豆品种农艺性状和生理性状的比较研究结果,认为大豆叶片的光合能力、表观叶肉导度、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根瘤的数量具有作为高产品种选择指标的价值,有待于对其进行选择成本、可靠性、关联性和可替代性进行研究,用于高产大豆品种的选育和改良计划.  相似文献   

6.
大豆源库流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大豆产量形成的实质是源库流互作的过程.综述大豆源、库、流的概念及衡量指标,探讨大豆源与库,源、库与流的相互关系,及其三者是否协调的衡量指标,并对目前大豆源、库、流研究中常用的减源疏库、植物激素、同位素示踪、栽培管理技术、生物化学研究、作物模拟技术等研究手段进行了概述,为进一步开展大豆源库流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7.
亚有限大豆源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新民  许忠仁 《大豆科学》1991,10(4):269-276
通过剪去不同部位叶片的研究表明,亚有限大豆植株冠层中存在着上部与中部、底部与分枝两个源库单位。不同层次的叶源变化,各种生理补偿作用主要发生在同一源库单位上。源库平衡的破坏,可通过内部调节在某一水平上建立新的平衡。产量库对光合源的生产有强烈的反馈调节作用,源库比既影响着光合强度又左右光合产物的运输和分配。  相似文献   

8.
作物源—库关系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阐述了作物源和库的概念、类型、衡量指标;讨论了作物源、库对产量形成的影响;介绍了作物源-库关系研究中所用的主要手段和研究的主要内容、结果,并指出了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不同年代育成大豆品种某些农艺性状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两年来对吉林省1923~2005年生产上主推的16个大豆品种的生物量、产量、收获指数以及种子蛋白质、脂肪含量的研究表明:大豆植株的生物量从苗期到R6期逐渐增加,R6期达到最大值,然后下降,老品种比现代品种下降速度快。大豆品种的生物量、产量和收获指数均随育成年代呈线性增加,其中产量和收获指数平均每年分别增加14.84kg/hm2(1.27%)和0.23%。种子脂肪含量随育成年代增加,平均每年增加0.04%;而蛋白质含量随年代降低,平均每年下降0.06%。产量与生物量和收获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种子脂肪含量呈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但不显著。本文结果表明,大豆育种工作者以高产为选择目标的同时使生物量和收获指数得到提高。生物量和收获指数可以作为高产品种选育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大豆品种遗传改良过程中叶片性状的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吉林省1923-2005年育成的30个大豆(Glycine max)品种为材料,通过2005和2006两年田间试验在R2﹑R4和R6期对叶部性状演化及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产量随育成年代呈线性增加,根据回归方程计算,产量从1923年的1197.80kg&;#8226;hm-2增加到2005年的2305.545 kg&;#8226;hm-2,82年来增加了1107.73kg&;#8226;hm-2,平均每年增加14.60kg&;#8226;hm-2;单株叶面积﹑单株叶片数目﹑长宽比和叶面积指数(LAI)随着育成年代的增加而增加,小叶面积随着育成年代的增加而降低;新品种的单株叶面积在生殖生长期均大于老品种,尤其在后期有较长的绿叶期;通过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单株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R2和R4期与单株叶片数目到显著水平(P≤0.05),说明在遗传改良过程中叶部性状与产量关系密切,在品种选育和高产栽培过程中可以考虑作为选择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大豆品种遗传改良过程中茎部性状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吉林省1923-2005年育成的30个大豆(Glycine max)品种为材料,通过2005和2006两年田间试验对茎部性状演化及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产量随育成年代呈线性增加,根据回归方程计算,产量从1923年的1197.80kg&#8226;hm-2增加到2005年的2305.545 kg&#8226;hm-2,82年来增加了1107.73kg&#8226;hm-2,平均每年增加14.60kg&#8226;hm-2;不同年代育成大豆产品种间茎部性状差异显著,植株高度降低,倒伏指数下降,茎直径明显增加,主茎分枝减少,节数增多,节间明显缩短,植株抗倒伏能力随着年代的演替明显增强,但株高不宜继续降低,应保持在80cm左右为宜;通过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株高、分枝数、倒伏指数、节间长度相关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并且株高、节数和节间长度对产量产生的直接效应较大,说明在遗传改良过程中茎部性状与产量关系密切,在品种选育和高产栽培过程中可以作为选择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混施微肥对不同类型大豆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通过拌种结合叶面喷肥的施肥方式,研究了硼、钼、锌、锰、铁微量元素对铁丰30号、铁丰31号和铁豆37号的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施肥方式下施用不同剂量的微量元素,均增加了不同类型大豆的单株荚数、每荚粒数、单株粒数、分枝数和籽粒产量,但对其百粒重和主茎节数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芽用大豆品种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芽用大豆品种的育种目标、芽用特性的遗传变异、性状改良与技术、后代选择方法、国内外芽用大豆育成品种概况等进行了综述,并展望大豆种质资源芽用特性的鉴定评价与利用、芽用特性的遗传规律研究,品质育种技术综合运用等的研究方向,为芽用大豆的品种选育提供文献参考。  相似文献   

14.
自1961年辽宁大豆种质5621育成后,由5621作为直接亲本先后衍生出7个优良大豆品种,进而由这7个大豆品种衍生出26个品种,在这33个大豆品种中,有15个曾获国家级或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5621对其衍生品种的遗传贡献主要来自细胞核,仅有6个品种承带5621的细胞质,细胞质的遗传贡献较小。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及黄淮海地区大豆品种的遗传改进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对黑龙江省和黄淮海地区不同时期有代表性的大豆品种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单株粒重、荚比、三四粒荚数、每节荚数、每荚粒数、百粒重、脂肪含量等性状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倒伏性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各地大豆品种遗传改进的明显趋势在于抗倒伏性显著增强,单株粒重提高,每节荚数、每荚粒数增多,粒重增大,茎杆增粗,株高降低。  相似文献   

16.
根据品种志和选育报告(1923~2007年)分析了吉林省大豆育种产量品质进展.结果表明:吉林省85 a间共育成323个大豆品种,随着年代推移育成品种数量逐渐增加,2000年以后育成125个大豆品种;品种区域试验的平均产量由加世纪50年代前的1 549.7 kg·hm~(-2)提升到2000年以后的2 777.8 kg·hm~(-2),60、70、80、90年代和2000年以后,产量增幅分别达45.2%,5.2%、5.0%、4.5%、15.3%.育成含油量超过22%的品种45个,吉育89含油量达到24.61%;蛋白质含量超过45%品种12个,吉育101蛋白含量达47.94%;不同年代育种贡献表明,2000年以后育种进展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