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从两个方面,即不育胞质与可育胞质之间的差异和几种不同不育肥质之间的差异,研究了渭A、波里马A和75—3A等三种雄性不育系不育胞质在13个农艺性状和对菌核病抗性的遗传效应。试验结果初步表明:三种不育胞质对杂种F_1的农艺性状和抗病性无不良影响;三种不同质源的不育胞质间在杂种F_1主要农艺性状和抗病性上无显著的差异。但作者认为,开展新的不育胞质的研究,防止细胞质单一化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甘蓝型油菜MI CMS恢复基因的RAPD标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MI CMS育性分离群体(宁A6/宁R1)F2为基础群体,结合BSA法,利用500条10bp的随机引物对不育与可育DNA池进行筛选,存在差异的引物再对分离群体进行检测,获得了与MI CMS恢复基因Rfm连锁的RAPD标记2个,即:OPH1590和OPS7380.他们位于恢复基因的两侧,遗传图距分别为5.6cM和17.3cM.  相似文献   

3.
粳稻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SWR78的恢复基因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野败(WA)型粳稻广亲和不育系苏秋A和广亲和广谱型恢复系SWR78配组,根据F2与BC1F1群体的育性分离情况,初步推测WA型苏秋A的育性恢复至少由3对基因控制。选取F2群体中无染色花粉植株,采用隐性基因组分析法进行恢复基因定位,将其中1个主效基因Rf4定位于第10染色体长臂上,与标记RM5629、RM5373、STS10 17和STS10 18分别相距0.17、0.03、0.03和0.07 cM。Rf4位于标记RM5373与STS10 17之间,两标记间的物理距离为78 kb。  相似文献   

4.
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及恢复的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油菜来说,细胞质雄性不育决定于线粒体基因组中的不育基因,质、核基因间的互作表现在核育性恢复基因对质不育基因的表达调控上,那种认为油菜CMS的产生是简单的质核不配套、不协调的结果而完全忽略线粒体基因组中不育基因的存在与作用是不科学的。油菜CMS的产生是线粒体基因组DNA发生重排造成的,已知油菜线粒体不育基因主要有orf224、orf138|orf125、orf263、orf193、orf222等,这些基因通常与atp6、atp8或atp9等线粒体功能基因嵌合共转录,但这些基因的作用机制仍不清楚。油菜pol CMS、nap CMS和ogu CMS的育性恢复基因不直接对不育基因的转录产生作用,而表现为转录后或翻译水平上的调控,使得不育基因的表达受到抑制而恢复CMS的育性。今后一段时间油菜CMS相关研究重点在于分析不育基因的结构特征与来源,在此基础上阐述不育基因的作用机理以及育性恢复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5.
采用M×N设计,研究不育基因在15个杂种F1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F1性状的基因效应比较复杂,由加性效应、显性效应、母体效应和剩余共同决定的,其中植株高度和芥酸含量的遗传简单,分别由母体效应和加性效应决定。单株产量和千粒重这两个性状的遗传最复杂,是由加性、显性、母体、上位性和超显性等效应共同决定的。在相同的核背景下,384A、217A两种不育胞质对产量性状如一次分枝角果数、全株总有效角果数、单株产量有一定的正效应;对病毒病和菌核病的抗性则因细胞质、细胞核的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6.
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SSR标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获得,为大豆杂种优势利用奠定了基础.在确认RN型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属单基因配子体不育,恢复性是由显性单基因控制的遗传模式的基础上,开展恢复基因的分子标记研究,旨在找到与恢复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为进一步克隆恢复基因及恢复系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基础.研究选用412对SSR引物,利用RN型不育系YA与恢复系167杂交的F2分离群体,获得了与恢复基因连锁的两个标记Satt414和Satt596,遗传距离分别为16.4和14.6 cM.为了找到更近的分子标记,分析了Satt414和Satt596附近的所有SSR引物,并利用两个遗传差异较大的亲本重新构建了分离群体,从而获得了与恢复基因连锁比较紧密的标记Satt547,遗传距离为7.56 cM.根据Cregan等构建的大豆分子遗传连锁图,将恢复基因定位于J连锁群上.  相似文献   

7.
B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基因定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典败率、圆败率、染败率、花粉育性和小穗育性为育性指标,对B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731A、恢复系C9083以及731A/C9083的F1、731A//731B/C9083的三交F1等亲本和杂种群体的育性进行调查分析,并以731A//731B/C9083的三交F1群体为材料进行RFLP和微卫星标记分析,进行基因定位。结果表明,C9083具有1个主效的显性恢复基因。选用第10染色体上的7个RFLP和微卫星标记分析两个亲本,有3个RFLP标记在两个亲本间有多态;选用其中的C16和G291分析731A//731B/C9083的三交F1中的各个单株的结果表明,这两个RFLP标记与C9083的恢复基因连锁,C16与这个恢复基因之间的交换值为19.3%,G291与这个恢复基因之间的交换值是14.0%, C9083的恢复基因与已报道的B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Rf1可能等位。  相似文献   

8.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MI CMS的育性归类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利用鞯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MI CMS系统双低不育系及其保持系和恢复系,研究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后代中不同育性级别植株的育性归属。结果表明不同育性级别植株的花粉数量、分生活力、自交结实率等左异,因而育性分级标准中的1级、2级和3级植株均应归入不育株类,仅4级植株为可育株。根据这一归类方法,MI CMS恢复基因条例一对显性基因的遗传模式。  相似文献   

9.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681A选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介绍了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681A和保持系681B的选育经过及后代的育性表现,研究表明,681A属于胞质不育,其不育胞质可能来自马努。  相似文献   

10.
水稻矮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定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由210个测交组合组成的协青早A/(协青早B/密阳46)F6群体中,应用RFLP和SSLP标记,在第10染色体RZ811~RG561区间,定位了1个控制水稻矮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的主效基因,与RZ811相距 4.0 cM,对群体变异的贡献率为 43.2%。应用极端群体分析法,其定位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1.
甘蓝型油菜胞质雄性不育系212A的选育与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Ledos字兴?号后代材料中发现5株雄性不育株,经与中双2号自交系212B保持,育成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12A和保持系212B.通过人工套袋自交、剥蕾授粉自交及镜检观察,认为不育系212A属稳定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产生的原因可能与低温时期的死蕾现象有关.恢保关系的研究表明,212A胞质雄性不育系与pol CMS、陕2A CMS恢保关系相同.遗传研究表明,测交F2育性为可育与不育3∶1分离;用恢复系回交(BC1)后代全可育,无育性分离;用保持系回交,后代育性为可育与不育1∶1分离.初步认为控制不育系的基因为S(rr),保持系基因为N(rr),恢复系基因为N(RR)或S(RR),属1对核基因控制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相似文献   

12.
引进我国长江流域甘蓝型半冬性双低品种(系),在陕西关中生态条件下连续多年进行适应性选择,选育出适宜关中的双低自交系;用这类自交系与不育株测交和回交,育成不育株率100%、不育度95%以上的不育系212A、218A、159A等。用多亲本复合杂交改良的单、双低恢复系116C、1102C与不育系测交,育成了陕油6号、陕油8号等品种。2000年陕油6号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陕油8号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3.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转基因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栽培的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为遗传转化受体,建立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具柄子叶转化体系,转化质粒pGV3850Hy∷pKU3 的hm r(潮霉素抗性)基因和玉米自主转座因子Ac(Activator)。结果表明,影响转化的因素包括受体基因型、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浓度等。在以潮霉素作筛选压筛选转化体之前,具柄子叶需预培养6d,70μm ol/L AgNO3 可促进转化再生。PCR分析结果表明获得了具有潮霉素抗性基因的转基因油菜植株  相似文献   

14.
甘蓝型油菜MI CMS系统育性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利用MICMS细胞质雄性不育双低下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研究MICMS系统育性的遗传、育性恢复基因的等位性和恢复系的细胞质育性。结果表明:(1)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后代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分离比例,F2符合3:1,BC1符合1:1,不同组合间分离比例同质,MICMS系统育性恢复性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2)恢复系宁R1、宁R3和宁R4的恢复基因属同一位点;(3)恢复系宁R1和宁R4的细胞质是可育细胞质,P  相似文献   

15.
细胞质雄性不育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丰油701,其组合为湘5A×048R,湘5A属Pol CMS系统.长江中游区油菜区试结果,丰油701平均产量2 506.2kg/hm2,比对照增产16.1%.芥酸含量0.25%,硫甙含量 33.66μmol/g,含油量43.12%.  相似文献   

16.
以油菜为材料,在摸索出合适的种子总RNA提取技术基础上,研究其发育过程中总RNA量的变化,然后结合定量斑点杂交技术,研究种子发育过程中线粒体nad6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采用的总RNA提取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纯度高、降解少、电泳图谱理想等优点。角果宽度在2.80mm以下的种子总RNA量随发育而平稳地增加,角果宽度在2.80mm以上的种子总RNA量随发育而迅速降低。除3.85mm角果外,发育过程中的种子总RNA量均高于叶片的。线粒体nad6基因的RNA定量斑点杂交结果显示叶片nad6基因的转录量很低,而发育中各个阶段的种子nad6基因转录量很高,并有随发育加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为改良甘蓝型油菜菜籽油脂肪酸的组分,根据拟南芥Δ9硬脂酰ACP脱氢酶(SAD)核酸序列特征,检索白菜全基因组SAD基因和cDNA的可能序列,通过同源序列法克隆获得6个甘蓝型油菜SAD基因。比对结果显示,这6个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53.2%~96.3%。系统进化分析显示,甘蓝型油菜SAD基因与蓖麻、大豆、芝麻、葵花等6个油料作物SAD基因的序列相似性很高,甘蓝型油菜与这些高等植物的SAD基因在进化上具有较高的保守性。本文还对4个甘蓝型油菜SAD基因BnSAD1:1、BnSAD2:1、BnSAD2:2和BnSAD2:3进行了表达模式分析,发现它们在种子发育过程中表达,并且都在40d的种子中表达量达到最高值,推测这4个基因均参与了硬脂酰ACP (C18:0-ACP)脱氢生成油酰基ACP(Δ9C18:1-ACP)的过程,尤其是BnSAD2:3可能为种子特异表达基因。  相似文献   

18.
以硫苷性状差异很大而其它品质性状和农艺性状相近的油菜品系967H和967L及其F1、F2植株为材料,通过建立高硫苷和低硫苷亲本基因池来筛选表现差异的SSR引物,利用差异SSR引物对F2代植株硫苷含量性状进行标记分析,确定其与硫苷性状相连锁的关系。结果表明,SSR引物CB10364与硫苷性状连锁,连锁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F=46.32,p〈0.001);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标记CB10364对低硫苷性状的贡献率为34.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