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乌桕籽含油量是乌桕的主要经济指标。桕籽含油量的测定,对于乌桕选优、桕籽验质作价、正确计算加工出油率和核算经济效果,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测定桕籽含油量,通常采用“索氏抽提法”,测定结果比较准确稳定,重现性强。但操作环节多,劳动强度高,分析周期长,试剂耗量大,  相似文献   

2.
怎样充分利用乌桕籽资源,开拓新的利用途径,提高乌桕经济价值,增强竞争能力,是促进乌桕生产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这对乌桕的生产者和经营者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桕籽加工利用的现状和问题从全国来看,乌桕籽加工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分离柞制的桕油和梓油,是制造优质肥皂、硬脂酸、提取甘油和生产油漆、  相似文献   

3.
乌桕(又称桕籽、木籽、蜡籽和卷子等),为大戟科落叶乔木,属亚热带树种,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植物,在我国已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用途广泛乌桕的根、干、皮、叶、花、桕籽,都各有其用。桕籽分内外层,外层为白色蜡状物,叫桕白,用桕白制得的固体油脂叫乌桕脂(又叫皮油、白油);内层即种仁,榨得的液体油叫梓油(又叫清油、水油),桕籽内外层不分,榨得的混合油叫木油。桕  相似文献   

4.
乌桕籽的采收期迟早,同桕籽的产量和含油量高低有直接影响。为了探索乌桕籽最适宜的采收期,我们于一九八○年冬季进行了不同采收期对桕籽干粒重和含油量影响的试验。  相似文献   

5.
2008年春季,在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大冶试验基地对乌桕主要品种进行不同嫁接方法、不同砧木与接穗组合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嫁接方式对成活率影响差异不显著;接穗与砧木同品种,或者砧木为鸡爪桕、接穗为葡萄桕时,有较高的成活率;技术熟练的嫁接人员能显著提高嫁接成活率.  相似文献   

6.
<正> 采摘技术恰当与否是乌桕能否增产的重要环节。目前,对桕籽的采摘方式、强度以及细致程度很不一致。有的地方为了采收方便起见,砍大枝采摘果实,造成乌桕的隔年结实;有的地方光采果穗,不采小枝;也有的则因桕籽量少而不进行采摘。其结果均导致桕籽的产量逐年减少。为了正确地掌握乌桕采摘技术,1977年以来,我们对10—12年生铜锤桕、大粒葡萄桕、分水葡萄桕、大粒鸡爪桕和小粒鸡爪桕的分枝与结实习性等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千粒重与总枝数、千粒重与产量、总枝数与产量等进行了相关分析。其结果如下: 一、分枝习性与结果关系乌桕分枝习性有稀疏和稠密之分,一般来说,大果、大穗、长穗类型(如铜锤桕,大粒鸡爪桕,大粒葡萄桕,水分葡萄桕),具有枝  相似文献   

7.
乌桕(Sapium sebiferum Roxb.)是我国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桕籽含有固体桕脂(皮油)和液体梓油(青油),其出油率高达40%以上,桕脂、桕油广泛用于肥皂、化工、油漆、食品和国防工业。 乌桕是喜暖的亚热带树种,其自然分布区的地理位置约为北纬18°31′—34°40′。东经98°30′—121°40′之间。我场位于淮北平原,地理位置约当北纬33°15′,东经118°12′属于乌桕自然分布区的北界,全场约有2,000余株散生野桕,其中马楼村徐台生产队有一株1932年栽种的乌桕,胸径35厘米,树高10余米,年产桕籽25—30公斤,但江苏野桕种子小,蜡皮薄,含油低,其品种类型:以小粒型鸡爪桕为主,也有少量短穗型葡萄桕。 我场从1978年起开始进行乌桕良种栽培试验,先后从浙江引进45个乌桕良种,其中  相似文献   

8.
鸟桕大树高接换种是选择鸟桕优良品种的穗条,存低产劣种的树冠上部进行多头嫁接的一种枝接方法。采用高接换种改造乌桕低产劣株,操作简便,成本低,成活率高,树势恢复快、结实早,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9.
<正> 目前在乌桕林分中,劣种低产株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从广西植物研究所对各省区乌桕产区所进行的调查来看,平均株产桕籽仅1.58斤。而一般高产单株可达50-60斤。因此,在推广小苗嫁接的同时,有必要对现有的劣种低产大树进行换种改造。为此,我们于1981-1982年进行了乌桕大树高枝换种技术的研究,在探索嫁接技术、包扎方法、嫁接部位、砧木年龄、砧木粗度和接穗品种等因子与愈合成活、新梢生长、冠幅形成和早实性表现等的关系方面取得一些进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乌桕嫁接繁殖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春季,在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大冶试验基地对乌桕主要品种进行不同嫁接方法、不同砧木与接穗组合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嫁接方式对成活率影响差异不显著;接穗与砧木同品种,或者砧木为鸡爪桕、接穗为葡萄桕时,有较高的成活率;技术熟练的嫁接人员能显著提高嫁接成活率。  相似文献   

11.
乌桕是大戟科乌桕属植物。是我国特有且栽培利用历史悠久的木本油料树种。速生、高产、寿命长、适应性强,是分布极广的亚热带树种.据资料报导:每公项产乌桕籽达9750公斤以上,总脂肪每公顷产量达5100公斤.其桕脂、脂油广泛应用于轻化工业和国防工业:根、皮入药,可治多种疾病:乌桕叶可作染料:桕饼可作饲料:是一种观赏  相似文献   

12.
乌桕(Sapium sebiferum Roxb.)是我国的主要油料树种之一。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日益提高,以乌桕籽为原料的各种新产品不断地得到开发,乌桕已越来越引起国内外的关注。因此,营造乌桕速生丰产林,提高桕籽单  相似文献   

13.
乌桕是1种难得油料作物,可同时提取两种油脂—皮油和梓油。乌桕籽通过脱蜡后剩下黑色籽粒,通过剥壳,将仁、壳分离,桕仁是制取梓油的重要原料。乌桕剥壳机主要由机架、料斗、进料量调节器、辊调节机构、电动机、传动机构、风机及双辊等组成。通过对乌桕籽进入双辊工作区的条件,脱壳过程的分析,根据乌桕籽的粒度实现双辊间距的可调节,乌桕籽...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豫南山地11个乌桕品种的长期观测,对11个品种的生长性状和经济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不同品种间差异显著。依据各品种指标值与产籽量呈正相关,用单株产籽量分组聚类分析,筛评选出了大粒葡萄桕和铜锤桕2个最优品种以及葡萄桕、五爪桕和葡鸡桕3个次优品种。最优品种和次优品种表现出生长势强,结果枝占比高,果穗整齐度高,稳产、高产、品质好等优良性状。最优品种产籽量是一般品种产籽量的2.28~6.63倍、最差品种产籽量的9.46~22.46倍;次优品种产籽量是一般品种产籽量1.19~4.32倍、最差品种产籽量4.92~14.62倍。且筛选出的这些优良品种为豫南山地乌桕林营造提供了良种支撑。  相似文献   

15.
本课题围绕如何有效地提高乌桕营林的经济效益,从不同套种组合、不同造林方式、不同造林密度等方面开展对乌桕林地综合经营技术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乌桕林密度以4×5m或5×6m较为合适;合理套种,实行桕、农混作,是当前大幅度提高乌桕林地经济效益的简捷而有效的措施;采用直播定砧、良种嫁接造林、套种绿肥、对土壤浅薄的现有桕林实施爆破法补充整地等均有显著促进乌桕结实,提高桕林经济效益的作用。本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还使良种采穗圃穗条产量提高92.5%。  相似文献   

16.
中国乌桕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植物,它速生、高产、适应性强,是分布很广的亚热带树种。周总理1960年出访巴基斯坦时,曾亲自在王宫花园里栽种了这种乌桕,作为中巴友谊之树。日本誉称中国乌桕为“绿色的原子弹”。桕籽是一种既富含固体脂(桕脂)又含液体油(梓油)的罕见籽粒。桕脂所含甘油三酸脂是我国特有的类可可脂资源,倍受国外青睐。美国植物工业局报道:“桕籽产量每英亩超过一万磅,总脂肪产量每英亩大于四干五百磅,压倒号称世界油王的油棕,有变成世界性栽培作物的可能;对石油资源贫乏的国家  相似文献   

17.
乌桕是我国的特产。由于种子富含油脂,被誉为我国四大木本油料之一。我国乌桕资源丰富,年产桕籽190万担,可榨皮油47.5万担,梓油28.5万担。但是,由于资源开发利用技术落后,桕籽经济价值不高,大大影响了群众生产乌桕的积极性,不少地区出现了毁乌桕树现象,资源日趋下降。为了保护和发展我国这项丰富的资源,现就有关资源开发利用的几个问题谈谈个人浅见。  相似文献   

18.
乌桕(Sapium sebiferum Roxb)是我国特产的经济林木,我省普遍生长,亦是重要的经济树种之一。我省群众俗称乌桕为“棬子”,称桕油为“棬油”或“木油”。乌桕栽培利用历史已愈千年,《齐民要术》中著有栽培利用之法,而《农政全书》中则记载更为详细,并提倡广大百姓种植。乌桕能生产两种油脂,一为桕脂,是桕籽外种皮加工的脂,又称为皮  相似文献   

19.
乌桕是我国特有的经济林树种,桕油是重要的工业用油脂。我省乌桕主要产区慈利,栽培面积和产量都居全省之冠,单株产量很高,百年以上的大树,常年产桕籽100斤以上,出油率和油质也在全国享有声誉。笔者为了总结群众中积累的乌桕栽培经验,1979年3月至11月,曾三次赴  相似文献   

20.
乌桕育苗造林技术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桕,为大戟科落叶乔木,因种子外被白色蜡皮,又名"白籽树",以生产桕脂和桕油为主要栽培目的,总出油率高达41%以上,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乌桕树形优美,秋季叶红,也是良好的四旁绿化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