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基于宝泉岭管理局2008~2013年的大豆田间实验数据及1983~2013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应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研究了气象因素对大豆产量性状及病虫害的影响。结果显示:实验年份与历年相比,平均气温和有效降雨略有增加、日照时数减小。气象因素与大豆产量性状的相关性分析发现,5月下旬降雨显著影响大豆出苗,6月和9月上旬的有效降雨量与产量显著正相关,7月降雨与大豆单株荚数、单株粒数显著负相关,7月中旬日照时数与单株荚数、单株粒数显著正相关。气象因素与病虫害性状的相关性分析发现,4月中上旬和5月上旬的降雨与虫食率显著正相关,7月上中下旬、8月上旬日照时数和虫食率、细菌性斑点病、灰斑病显著负相关。通径分析发现单株粒数(X_1)、虫食率(X_2)及生育日数(X_3)对大豆产量有显著贡献,对产量的贡献大小为单株粒数生育日数虫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桂春8号在不同地区间作条件下适宜的间作播期和夏繁时间,为广西大豆生产及大豆间套种提供参考。【方法】2011年以桂春8号为试材,在广西武宣县、武鸣县和都安县进行播期试验。【结果】在不影响间作主体作物的条件下,武宣县3月中上旬播种大豆产量为1459.5~1597.5 kg/ha;武鸣县2中旬~3月下旬播种大豆产量为2476.5~2877.5 kg/ha;都安县2月初~3月上旬播种大豆产量为2262.0~2499.0 kg/ha,6月上旬~7月上旬为2122.5~2409.0 kg/ha。【结论】在间作条件下,桂春8号在武宣县适宜的播期为3月中上旬;在武鸣县适宜的播种期为2月中旬~3月下旬;在都安县适宜的播期为2月初~3月上旬,夏繁适宜的播期为6月上旬~7月上旬,且在适宜的播期内可适时早播。  相似文献   

3.
大豆蚜虫及食心虫的发生对大豆生产影响很大,一般7月上旬至8月上中旬是大豆蚜虫与食心虫同时发生的时期,如果不及时防治,将会导致大豆产量及品质降低.用常规药剂防治,一般不能达到对大豆蚜虫和食心虫同时防治的目的.为此,黑龙江省八五三农场于2000年进行了氧乐氰菊防治大豆蚜虫及食心虫效果试验,试验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4.
大豆丰歉与气候条件的关系及其高产稳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黑龙江省海伦市近30年的大豆产量、气象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找出大豆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就提高大豆产量提出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1950-2006年间黑龙江省大豆品种农艺性状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指导未来大豆高产育种的目标性状,对黑龙江省1950--2006年问推广的大豆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品种推广年代与产量之间表现为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产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平均每年提高1.27%;单株英数、粒数也均显著增加,平均每年提高0.54%和0.98%,但百粒重未表现显著变化;经过50多年的品种改良,大豆株高下降14.0%,干物重和收获指数分别提高25.8%和35.1%,抗倒伏性状及子粒病虫害也得到明显改善,而且这些性状与产量及产量性状呈显著相关关系.然而,V3(第3个三出复叶期)~R2期(盛花期)生长速率和LAI(叶面积指数)与品种推广年代间并未表现出线性变化趋势,而且与产量的相关性不大.在黑龙江省大豆品种改良过程中,干物质重、收获指数的提高以及抗倒伏性的改善对产量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酰胺类除草剂乙草胺在大豆田中广泛应用。黑龙江省多数情况下是春季低温干旱,使乙草胺的药效不能稳定发挥,但在有些低洼地区又经常出现药害。为了探讨气象条件对乙草胺药效和药害的影响,作者于2003—2004年5月至9月,在黑龙江省农科院试验场内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了土壤湿度对乙草胺药害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湿度对乙草胺药害有明显影响,土壤高湿条件下乙草胺药害最重,湿度适中乙草胺药害最轻,土壤干旱乙草胺药害程度轻于前者而重于后者。乙草胺药害对大豆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大豆生长发育状况随药害加重而明显下降。乙草胺药害越重,对大豆的生长发育影响越大,表现为株高、株鲜重、根鲜重、百粒重和产量降低,根长变短,单株有效荚和粒数减少。  相似文献   

7.
大豆产量与生育期、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等农艺性状关系密切。我们对黑龙江省11个大豆品种(系)的产量进行的关联度分析、相关性分析,得出大豆产量性状与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778、0.6913、0.6056,达到了显著水平;生育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表明,分枝数、单株荚数对产量的直接效应较大,与相关分析的结果一致。因此对高产大豆品种进行选择时,应突出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生育期等农艺性状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浅谈黑龙江省大豆栽培技术的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国50多年来,黑龙江省的大豆栽培技术也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展着,并在许多方面成绩斐然,为我国的大豆事业做出了贡献。将从大豆群体结构,产量形成规律与源、库、流关系,大豆需水需肥规律,固氮作用,重茬对大豆产量影响以及规范化栽培等六方面回顾黑龙江省大豆栽培技术的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9.
研究旨在实现逐旬省级和市级的大豆产量预报。利用黑龙江省大豆产量资料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结合各时段气象数据构建温度、降水、日照及综合气候适宜度模型,分析与相对气象产量相关性;构建基于气候适宜度指数的逐旬产量动态预报模型,对黑龙江省大豆产量进行动态预报。结果表明:(1)大豆年均单产空间上从南至北逐级递减,时间上呈年代际变化,各市县年均总产量差距显著,嫩江市大豆产量最高;(2)1995—2015年黑龙江省和嫩江市气候适宜度指数与其对应的大豆相对气象产量显著相关,构建的气候适宜度模型可以客观反映大豆各生长时段内气象条件情况;(3)1995—2015年模型回代检验平均准确率在80%以上,各时段趋势准确年份在12年以上,2017—2019年模型外推预报准确性均超过了85%。建立的产量预报模型可为黑龙江省大豆产量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大豆叶面积指数与丰产性能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和阐明控制叶面积消长的条件,在丰产栽培上,使控制和促进生长的措施更能符合于积累产量的要求。测定叶面积指数与大豆产量的关系,可以给丰产长相以明确的数量概念,因而有着参考价值。植株密度及其他栽培条件都影响叶面积指数的改变。在一般栽培条件下,伴随叶面积指数的增加,大豆净光合生产率有下降的趋势。因此,大豆叶面积指数的发展应有一个适宜的限度,才不妨碍产量的积累。叶面积指数与产量有高度相关关系。随着叶面积指数的增加(在2-5范围内),大豆产量按一定倍数成比例增长。鼓粒期的叶面积指数高低与产量的关系更为密切。在哈尔滨地区田间条件下,大豆叶面积指数以分枝期是1. 1,结荚期是5,鼓粒期是3为适宜。从栽培角度来看,还应进一步研究促进和控制叶面积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以黑龙江省5个生态区主栽的黑农号、绥农号、合丰号、黑河号、嫩丰号、丰收号、北丰号及省有代表性推广的大豆品种(品系)为材料,探讨不同生态条件下,大豆品种蛋白质、脂肪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5个生态区栽培大豆品种蛋白质的含量以东部低湿区(八五三农场、佳木斯)最高41.66%,脂肪含量以中南部黑土区(哈尔滨、绥化)最高21.25%,蛋白质含量与气象关系不明显,脂肪含量与纬度呈负相关,与温度呈正相关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旱作农业区大豆抗旱节水栽培技术,确保大豆生产可持续发展,根据黑龙江省旱作农业区特点,针对大豆抗旱节水生产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大豆行间覆膜可提高土壤含水量,与不覆膜相比提高1.19个百分点;(2)喷施土壤调理剂明显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容重低于播前;(3)覆膜配合合理施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大豆光合作用指标,其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高于其它处理。  相似文献   

13.
大豆“三垄”技术具有显著的增产效应。对该技术中的垄作深松及分层施肥的增产效应进行的分析表明,“三垄”技术使土壤耕层加深、容重下降、大小孔隙比加大、土壤耕层的蓄水性能增强。在5、6月份,土壤耕层的增温效应显著;耕层土壤温度与产量均呈显著相关关系;田间持水量和土壤有效含水量均显著增加。促进了大豆根系的生长和碳氮的同化作用。1988~1990年3年平均增产25.33%。  相似文献   

14.
播期对哈尔滨地区玉米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的】探讨不同播期对玉米生长状况和产量的影响旨在为寻求适宜播期,促进玉米农业生产提供指导。【方法】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玉米主栽品种‘宏育29’为试验材料,通过3个播期处理(T1为4月25日,T2为5月6 日,T3为5月11日),研究不同播期条件下玉米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T1、T2处理生育期日数延长;T1、T2处理在抽雄—成熟期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生长率明显高于T3处理,干物质积累向果实转移量增大,其产量分别增加435.1 kg/hm2和1621.9 kg/hm2;T2处理在3个处理中最优,水热等气候资源利用程度较高。【结论】适宜播期可充分利用温、光、水等气候资源,延长玉米生育期日数,促进玉米生长发育,有利于提高干物质的积累及在籽粒中的分配,提高玉米产量。哈尔滨地区玉米适宜播期为5月4日—5月6日,但适播期应考虑春季土壤水分或春季第一场透雨。  相似文献   

15.
垦丰11大豆品种高温胁迫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垦丰11为试验材料,针对黑龙江省大豆生态区域特点,选择4个不同生态区的土壤在哈尔滨市进行盆栽试验,通过大棚和大棚中设立小棚实现高温和异常高温,研究大豆对高温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增加温度提高了大豆的植株高度;节数没有变化,平均节间距离加大,温度越高增加得越明显;大豆从出苗~鼓粒增加温度单株产量均下降;但是从出苗~开花高温百粒重增加,特别是异常高温百粒重增加得更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黑土区玉米田合理的深松方式,探索不同深松处理对土壤物理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以先玉335为供试材料,进行玉米田深松改土试验。结果表明:深松改土后土壤容重和坚实度显著降低,土壤田间持水量提高;深松可以提高玉米籽粒产量,其中以秋季深松30cm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在省内不同气候、土壤肥力地区所做的区域性大豆自然生产力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设计和双重组合设计方法,建立了黑龙江省大豆自然生产力模型,研究了影响自然生产力的环境因素——积温、降水和土壤有机质的变化及其交互作用对大豆产量的影响程度.同时,运用模型对区域性自然生产力和不同气候年进行了大豆产量的预测.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西部大豆产量相关性状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实质和相关变异,评价对产量间接选择的重要性,为黑龙江省西部大豆品种选育提供科学理论依据,以6个熟期和结荚习性不同的大豆品种(系)为试材,研究大豆6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力、遗传相关和遗传进度。结果表明:提高黑龙江省西部大豆产量,必须有适当的株高,并确保有足够的节数和单株粒数。  相似文献   

19.
中耕时间和深度对大豆光合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东北北部地区大豆主产区早春低温、保墒能力差,导致单产水平较低等问题,探究玉米大豆轮作模式下不同中耕时间和深度对大豆田土壤温湿度、大豆光合特性指标和产量的影响,为大豆产量稳定提升提供有力支撑。【方法】试验于2019—2020年在黑龙江省鹤山农场进行,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以当地主栽品种黑河43为试验材料,设置4种不同的中耕处理:常规培土(T1)、提前培土(T2)、常规深松(T3)和提前深松(T4),研究中耕时间和深度对土壤温湿度、大豆叶面积指数、株高、气体交换参数、光合产物积累与分配和产量的影响。【结果】(1)在相同中耕深度的基础上,提前培土处理(T2)较常规培土处理(T1),盛花期(R2期)土壤温度和湿度分别提高5.88%—6.54%、3.57%—4.03%(P<0.05),鼓粒期(R6期)叶面积指数、株高和SPAD值分别提高9.48%—16.86%、5.40%—10.57%、2.39%—6.81%(P<0.05);与常规深松处理(T3)相比,提前深松处理(T4)显著提高R6期叶面积指数、株高、净光合速率(Pn)籽粒干物质积累量及大豆产量。(2)在相同中耕时间的条件下,与T1处理相比,T3处理R2期土壤温度、湿度和R6期株高分别提高4.14%—6.42%、10.08%—13.19%和7.43%—8.29%(P<0.05),R5期后干物质积累量和同化贡献率分别提高49.75%和32.95%(P<0.05);与T2处理相比,T4处理各时期土壤温度、R6期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Pn)、结荚期(R5期)后干物质积累量、同化贡献率和产量均显著增加,其中产量增幅度达5.03%—6.02%(P<0.05)。(3)比较不同中耕措施,与T1处理相比,T4处理R2期土壤温度和湿度分别提高11.68%—17.15%和4.70%—8.66%(P<0.05),R6期叶面积指数、株高、SPAD分别提高12.64%—27.42%、11.67%—13.50%、5.43%—6.87%(P<0.05);T2、T3、T4处理提高R6期气体交换参数和大豆产量,其中T4处理净光合速率(Pn)提高14.25%—29.68%(P<0.05)、产量增幅达10.69%—18.71%(P<0.05)。【结论】提前深松处理(T4)能够改善土壤温度和湿度,提高气体交换参数,促进植株净光合产物积累,延缓叶片衰老,提高大豆产量,适宜于东北北部旱作农业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大豆区域性农业生产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黑龙江省31个县市多年大豆农业生态联合试验,并运用双重组合设计原理,进行模型挂接,建立了黑龙江省大豆区域性农业生产数学模型。通过模型分析,初步揭示了积温、降水、土壤有机质以及化肥、有机肥对大豆产量的影响程度及交互作用下的变化规律。并应用模型对大豆产量形成过程进行了模拟和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