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2002年测定了三峡库区4个纽荷尔脐橙园0~40cm土层的土壤营养状况,分析了相应果园2003年纽荷尔脐橙果实的主要品质。结果表明,供试果园土壤养分状况差别较大,兴山县供试果园土壤养分状况最好,巴东县的次之,奉节县供试果园稍差于巴东县,秭归县的供试果园土壤养分含量不如其它产地;奉节县纽荷尔脐橙果实的主要营养品质最好,但果面着色情况则以秭归县最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可滴定酸含量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固酸比与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维生素C含量与土壤速效钾含量呈线性正相关;果皮红色值与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与土壤速效钾含虽旱极显著直线负相关;果皮黄色值与土壤碱解氮含量呈显著直线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湖北省秭归县‘纽荷尔’脐橙园土壤、叶片、果实等养分水平及其与果实品质的关系,为秭归‘纽荷尔’脐橙科学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对秭归县 71个‘纽荷尔’脐橙果园土壤、叶片养分及果实品质进行测定,运用相关与回归分析,建立多元回归方程。秭归‘纽荷尔’脐橙果园土壤存在酸化趋势,pH值平均为4.88;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 21.51 g/kg,处于适宜范围的比例高达 98%;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处于不足水平的比例分别为 55%、34%;土壤速效钾处于高量及过量水平的比例达 58%。叶片氮处于不足水平的比例达 59%,叶片磷处于不足水平的比例为 47%。叶片钾适量与过量的比例分别为 55%与 38%。秭归‘纽荷尔’脐橙可溶性固形物和果皮厚度均值分别为 14.83%和 4.15 mm,100%达到脐橙优等果固形物与果皮厚度的要求;果实可滴定酸较高,平均含量为 1.59%,果实固酸比符合优等果和一等果要求的比例分别为 24.5%和 38.8%。土壤氮、磷、钾与果实的氮、磷、钾养分之间无显著相关性,叶片中磷与果实磷、钾为极显著相关,与果实氮显著相关。果实单果重、硬度、果形指数、果面红绿色、可溶性固形物、可食率均与果实氮磷钾含量呈显著相关。秭归‘纽荷尔’脐橙栽培管理应重视有机肥施用及酸性土改良,通过速效性肥料少量多次施用来提高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适当减轻钾肥的投入,根据果实养分带走量实现“以果定肥”,进行精准施肥管理,减少肥料浪费。  相似文献   

3.
纽荷尔脐橙以其外观美、品质好、产量高、肉质细嫩及耐储运而深受广大种植户和消费者的喜爱,种植纽荷尔脐橙已成为林农增收致富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基于此,总结了纽荷尔脐橙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从选地、建园、栽植、整形修剪、肥水管理、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果实采收等方面介绍纽荷尔脐橙栽培管理技术,为纽荷尔脐橙的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赣南脐橙叶片营养状况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探讨赣南产区纽荷尔脐橙果园叶片营养状况与果实品质的相互关系,测定了9个县(市、区)58个脐橙园叶片的矿质营养元素、果实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滴定性酸(TA)含量和单果重(SFW)。结果表明,大部分果园叶片氮含量高于适宜范围,而所有果园叶片磷、钾含量均处于适宜范围或以上;分别有87.9%、55.2%、5.2%的果园叶片镁、钙、硫含量低于适宜范围;所有果园叶片的钼含量均处于适宜范围,铁含量处于适宜范围或以上,少量果园的叶片硼、锰含量低于适宜范围,接近1/3果园的叶片铜含量低于适宜范围,96.6%果园的叶片锌含量低于适宜范围;随着果园果实品质的提高,TSS与TA显著增加,SFW显著下降。相关性分析表明,果实TSS与叶片钾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镁、锌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SFW与叶片12个营养元素均无显著相关;TA与叶片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锰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因而,生产上需要重视补充镁、锌肥,适量补充钙、铜肥,合理控制氮、磷和钾肥的施用量。  相似文献   

5.
研究分析柑橘专用肥减量施用及其配种光叶苕子对柑橘果实产量、品质、养分利用的影响,为柑橘化肥减施、提质增效提供技术和依据。在湖北宜昌秭归、夷陵分别选取伦晚脐橙和温州蜜柑果园,采用田间试验,设置当地习惯施肥(CK)、与习惯施肥氮磷钾养分等量的柑橘专用肥(DL)、按习惯施肥氮磷钾总量减少25%的柑橘专用肥(JL)及其配种光叶苕子(JLL)4个处理,每处理重复4次,每重复选择生长一致的3~4棵树,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土壤、柑橘叶片养分含量、果实产量和品质。试验结果表明:1)与习惯施肥相比,养分等量和减量25%的专用肥没有使伦晚脐橙、温州蜜柑果实产量下降;减量25%专用肥+配种光叶苕子使伦晚脐橙、温州蜜柑产量有提高趋势。2)以每千克氮磷钾养分产出果实产量计肥料养分效率,施用等量、减量25%专用肥和专用肥减量25%+配种光叶苕子均有提高每千克氮磷钾果实产量即氮磷钾养分效率的趋势,尤其是减量25%专用肥+配种光叶苕子明显提高了温州蜜柑养分效率。3)施用养分等量、减量25%专用肥和减量25%专用肥+配种光叶苕子均增加了伦晚脐橙、温州蜜柑果实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和固酸比,降低了可滴定酸含量,果实品质明显改善。4)减量25%专用肥+配种光叶苕子,增加了伦晚脐橙柑橘春梢叶片氮、磷含量,降低了两个果园5月份土壤速效氮、磷含量和下半年20~40 cm土层速效氮、磷、钾含量。柑橘专用肥提高了柑橘养分效率和果实品质,施用减量25%专用肥+配种光叶苕子提高了柑橘果实产量品质、养分效率。  相似文献   

6.
柑橘砧木和砧穗组合对丛枝菌根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倍体体细胞杂种砧木)对丛枝菌根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柑橘丛枝菌根侵染幅度为 4.88 % ~ 40.52 %,土壤内孢子密度不等,大致在 347 ~ 750 个孢子/kg(干土)内。田间菌根侵染率和孢子密度在不同土层深度的分布以深度 10 ~20 cm 为最高。遗传关系相近的国庆 1 号/枳和国庆 4 号/枳组合间以及红肉脐橙/罗伯逊脐橙 36 号/枳和纽荷尔脐橙/罗伯逊脐橙 36 号/枳间的丛枝菌根发育没有显著差异,与红肉脐橙和纽荷尔脐橙遗传关系远的脐血橙组合,较红肉脐橙和纽荷尔脐橙组合的孢子密度间有极显著差异。红桔 枳的菌根侵染率和土壤孢子密度均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 4 种砧木。盆栽砧木孢子密度与菌根侵染率呈显著正相关性。10 种试材的根围土壤孢子密度与菌根侵染率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韩庆忠 《土壤》2008,40(4):602-607
通过对三峡库区脐橙产业分布典型区域脐橙园土壤养分含量和酸度指标的系统调查,分析了三峡库区脐橙园土壤有机质和主要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含量状况和土壤酸碱度现状,进一步采用相关性和主成份分析法,揭示了土壤有机质、主要大量养分元素变化与土壤酸化过程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该区域三峡库区紫色砂岩分布区脐橙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不均、多数处于较低水平,且具有缺N、低p、富K的特点;土壤速效态N、P、K含量差异较大,65%土壤有效态N缺乏,45%左右土壤速效P、K含量偏低;有效Zn缺乏的土壤占有较高比例;随着脐橙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效态养分含量呈提高的趋势,但是,由于化学肥科的长期过量施用,土壤酸化趋势明显,如果不采取合理的对策,容易引起土壤退化.采用"增库、调流"措施,合理调整有机、无机肥的比例,结合叶片诊断补充微量元素,利用秸秆进行园地覆盖,套种饲草,施用石灰、磷矿粉、煤渣类土壤改良剂,是改普土壤结构、协调土壤养分供应、缓解土壤酸化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太行山片麻岩区新垦苹果园土壤营养与果实品质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太行山片麻岩区新垦苹果园土壤营养因素与红富士果实品质关系的研究结果发现,该类型土壤中N、P、K含量较丰富,速效氮、速效磷含量中等偏下,而Ca、Zn含量不足。在多种营养因素相互作用下对果实内在品质影响最大的因素是Fe和速效钾,其次是Zn和全P;生产优质苹果的表层土壤速效氮含量为30-127mg/kg,速效磷含量为18-107mg/kg,速效钾含量为50-164mg/kg,其适宜比例为1:0.8:1.4。  相似文献   

9.
通过2年田间试验,探究了不同时期配施硝化抑制剂(2-氯-6-三氯甲基吡啶)对蜜橘和脐橙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分别以8年果龄的南丰蜜橘和6年果龄的纽荷尔脐橙为试验材料,设CK(不施硝化抑制剂)、BF+En(萌芽肥配施硝化抑制剂)、SF+En(稳果肥配施硝化抑制剂)和BF+SF+En(萌芽肥与稳果肥均配施硝化抑制剂)4个处理,并分析了配施硝化抑制剂对其产量、单果重、品质、SPAD、生理落果率、春梢与秋梢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不同时期配施硝化抑制剂均有增加南丰蜜橘和纽荷尔脐橙产量的趋势,其中,南丰蜜橘SF+En和BF+SF+En产量分别显著增加17.1%、23.1%,纽荷尔脐橙仅BF+SF+En产量显著提高19.7%。配施硝化抑制剂有增加南丰蜜橘维生素C含量和降低其总酸含量的趋势,其中SF+En和BF+SF+En维生素C含量显著增加32.7%和33.3%,BF+En、SF+En总酸含量分别显著降低14.5%、12.7%。纽荷尔脐橙SF+En维生素C含量分别显著提高25.1%,总酸含量无显著性影响,BF+SF+En单果重、果皮厚度、横径和纵径分别显著增加20.3%、14.9%、8.5%和7.6%。BF+SF+En显著提高南丰蜜橘和纽荷尔脐橙春梢与秋梢数量,其中BF+SF+En春梢数量分别显著增加32.9%、42.4%,而秋梢数量分别显著增加15.1%、24.9%。综上所述,萌芽肥与稳果肥均配施硝化抑制剂对促进南丰蜜橘和纽荷尔脐橙新梢生长和产量提升效果最佳,且显著增加了南丰蜜橘维生素C含量和纽荷尔脐橙单果重、果皮厚度、横径与纵径。  相似文献   

10.
沙田柚主产区土壤养分状况与果实品质关系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5年在广东省梅州市沙田柚主产区进行了采样调查,测定了梅州市松口镇大黄、小黄、蓬下、蓬上4个村沙田柚果园0~60 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分析了相应果园沙田柚果实的主要品质.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养分状况差异较大,小黄和大黄的氮磷钾有效态营养状况均处于适宜等级,而蓬上和蓬下的碱解氮处于缺乏等级.沙田柚果实品质也存在一定差异,小黄和大黄的沙田柚果实中还原糖和维生素含量较高,较蓬上和蓬下的沙田柚味甜多汁.相关分析表明,沙田柚果实中还原糖与土壤碱解氮呈显著正相关,维生素C与土壤碱解氮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速效钾呈极显著负相关,总酸与土壤全氮、全磷,有效磷、缓效钾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沙田柚果实品质受土壤氮磷钾营养状况的影响,特别是与土壤氮素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三峡工程的建设给区域土地利用及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变化。在此背景下研究其土地利用和生境质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对推进库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三峡库区湖北段为研究对象,根据三峡工程建设时间节点,选取多期土地利用数据,用InVEST模型评估生境质量的时空分异特征,采用分布指数、地形位指数、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研究其地形梯度效应及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1)三峡库区湖北段土地利用的变化特征主要为建设用地和水域大幅扩张,耕地面积小幅增加,林草地面积小幅减少;2)三峡工程一期移民结束后,部分地区生境质量有所提高;一期移民后至三峡工程全面竣工阶段,库区部分城镇周边和三峡大坝附近生境质量退化较明显;三峡工程全面运营后,库区生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3)从空间分布上来看,位于低地形位的连片城镇化地区与工程建设区生境质量退化程度较大;中地形位零星分布的耕地开垦区域生境质量略有退化;林草覆盖度高的高地形位地区生境质量较为稳定;4)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显示,生境质量变化对不同地类变化的响应在空间上存在差异。在兴山县南部、夷陵区北部、秭归县南部与巴东县交界处,生境质量对林地变化响应较为显著;在巴东县南部的野三关镇等乡镇生境质量对耕地的变化响应较为显著;在兴山县北部、巴东县城周边、三峡大坝附近生境质量对建设用地和耕地的变化响应较为显著。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三峡库区湖北段生境质量的时空变化过程,为该地区可持续发展及土地利用保护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三峡库区长江防护林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西三峡地区包括秭归、兴山、巴东、夷陵四县(区)。在推广、应用、转化“鄂西山地长江上干流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营建技术研究”科技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坡度的调查,结合气候带、立地条件等因子,划分防护林类型,建立了4种防护林模式类别,11个防护林模式类型,33个模式种类,总结出33个模式种类的关键技术,找出了模式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3.
三峡工程蓄水、移民搬迁及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将对库首地区土壤肥力、土地生产力和当地农业生产活动产生长期潜在影响。本研究对移民安置期间三峡库首地区秭归、兴山、巴东和夷陵等县区农田、果园和茶园3种利用方式的85个样点土壤的肥力状况进行了采样调查,并对当地土地生产力和移民经济收入状况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三峡工程蓄水后,库首地区农田土壤肥力水平较高,果园土壤其次,而茶园土壤肥力水平偏低;在蓄水和移民搬迁同时,当地加大农业投入,尤其是加大果园和茶园的肥料投入,以保证农业生产发展需求;受蓄水和移民搬迁影响,库首地区3县粮食总产和单产均有所降低,其中秭归县受到影响较大,但库首各县的粮食生产在三峡蓄水后总体保持稳定;库首地区各县,尤其是秭归县的柑橘和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保持逐年提高趋势,该地区的优势产业保持稳步发展,土地生产力未受到明显影响;柑橘经济效益显著高于茶园和农作物,移民安置期间,秭归、兴山县人均纯收入保持逐年上升态势,库首地区农村的经济水平保持稳步增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本研究旨在构建针对脐橙园的园地CVOR指数模型,对赣南脐橙园系统进行质量评估。  方法  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CVOR理论框架下,以赣南典型脐橙产区寻乌县境内的脐橙园为研究对象,从人工生态系统的组分出发,结合自然要素和人为活动等多源数据,借助GIS软件和遥感平台,研究寻乌脐橙园的质量格局及驱动力。  结果  寻乌脐橙园的基况分指数(C)和VOR分指数(VOR)在空间分布上存在较明显的区别。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两个分指数间的相关系数为0.13。CVOR指数与两个分指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0和0.84,表明CVOR指数可以作为表征脐橙园的系统状况和基况水平的综合指数。寻乌全县脐橙园的CVOR指数介于0 ~ 0.85之间。高质量的脐橙园主要连片分布于吉谭镇西部、文峰乡东部、澄江镇中部和南桥镇中部,最优质的地块在吉谭镇的圳下村、古丰村和兰贝村。低质量脐橙园在各乡镇呈散乱分布,质量最差的地块处于丹溪乡的双村村。交通条件、地块集聚程度和产量是决定寻乌县脐橙园质量及空间分布的主控因子。  结论  寻乌县脐橙园的系统质量总体良好,但部分脐橙园仍有质量提升的空间。所构建的CVOR指数模型可用于表征脐橙园的系统质量,可为其他园地系统的质量评估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建阳橘柚兼具橘和柚的优良性状,为了解其携带的柑橘衰退病毒(CTV)分离株的分子特征及其传播到江西赣州对赣南脐橙产业的影响,将建阳橘柚(Citrus paradisi×C.reticulata)CTV分离株JY-5嫁接接种到赣南脐橙纽荷尔(C.sinensis)品种上,比较接种前后病毒外壳蛋白(cp)基因的HinfⅠRFLP和SSCP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建阳橘柚上CTV分离株RFLP组群由接种前的单一组群变为混合组群,SSCP谱带数增加,在建阳橘柚上受抑制的CTV分离株在纽荷尔脐橙上能得到较好地增殖;同时接种前后分离株cp,p23和k17基因片段序列同源性及聚类分析表明,在建阳橘柚上的CTV分离株JY-5与其嫁接接种在纽荷尔脐橙上的JY-5R分离株并未在系统进化树上聚类在一起,表明两者不具有紧密的亲缘关系,结合RFLP和SSCP分析结果推测,JY-5R可能是在建阳橘柚上受抑制的分离株在纽荷尔脐橙上恢复了增殖。研究结果提示,建阳橘柚上的CTV分离株一旦传到赣南脐橙上,对赣南脐橙产业会带来一定的威胁。  相似文献   

16.
赣南脐橙叶片黄化及施硼效应研究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2  
采用田间试验,设施硼(Na2B4O7.10H2O 15 g/plant)和不施硼2个处理,探讨赣南纽荷尔脐橙的叶片黄化、落果及其施用硼肥的效应。结果表明,施硼明显改善了脐橙的生长发育和硼营养状况,和不施硼的对照比较,叶片数增加39.8%,老叶黄化叶片数由12.9%下降到3.2%;单株结果数和单果重分别增加10.5%和11.9%,增产达23.3%,经济效益较好。脐橙在果实膨大期需硼量占90%以上,施硼后脐橙植株硼、镁含量和硼吸收量显著提高,并且植株各器官的硼分配比例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7.
针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选址缺乏科学依据和方法的问题,为探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选址合理性的评价方法,本研究以重庆市梁平县为例,在理解集对分析原理的基础上,利用原创联系度的可展性对集对分析法进行改进,将3级评判扩展到4级评判,并结合熵权法,对重庆市梁平县2014年计划实施的14个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进行选址合理性评价。集对分析与熵权法包括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分级标准,计算指标熵权、联系度和确定评价等级等内容。此外,为验证集对分析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将其评价结果与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梁平县2014年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选址合理性整体较好。其中,金带镇双桂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选址合理性为"合理",仅有梁山街道天鼓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和荫平镇乐英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选址合理性为"较不合理",其余11个项目区的选址合理性均为"较合理"。影响梁平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选址合理性的主要限制指标是土壤表层厚度、土壤有机质含量、水系密度和灌溉保证率。集对分析评价结果与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虽个别项目区具有一定差异,但未出现越级现象。运用集对分析的同一度评判方法所反映出的信息更加丰富,能够更好地反映各评价单元的差异性,其结果更为精确,可信度较高,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应用价值。该研究可为梁平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选址提供科学依据,并为项目选址合理性评价提供科学、可行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8.
运用计算机和GIS技术 ,以三峡库区秭归县为例 ,建立了区域土壤资源与生态环境数据库 (RSEDBS)。该系统采用ARC/INFOGIS管理空间数据 ,VisualFoxPro管理属性数据库 ,二者通过公共标识码 (ID)共享数据 ;并运用计算机程序语言 (C )开发了DEM、层次分析、模糊数学和综合环境指数等应用模型建立模型子库 ;将空间数据库、属性数据库和应用模型库通过内部和外部接口集成一起 ,对秭归县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 :秭归县生态环境质量较好的乡镇分布在西部和南部的山区 ,且具有覆盖度高、人口密度低、降雨量充沛等特点 ;生态环境质量较差的乡镇分布在沿江地区 ,主要存在人口密度大、覆盖率较低、降雨相对不足、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因此 ,为了实现秭归县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必须根据区域生态特征 ,优化配置人口、资源与环境。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物类型复杂,来源不明,底数不清,导致防控措施不力。采用综合调查法对4个库区县(区)2007年农业面源污染情况进行调查,运用排污系数法测算污染物负荷量,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进行评价与源解析。结果显示,湖北省三峡库区2007年农业面源TN、TP和COD的排放/流失总量分别为2918.08、346.22、12461.10t.a-1;主要污染物是TN和TP,其等标污染负荷量分别为5836.16、3462.20m3.a-1,两者等标污染负荷比和为91.80%;库区内主要农业污染源是种植业和畜禽养殖业,其等标污染负荷比分别为56.08%和34.37%,而农村生活污染源只有7.99%;4个县(区)污染负荷的比重为夷陵区〉巴东县〉秭归县〉兴山县。因此,针对湖北省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策略:防控的污染物主要是TN和TP,防控的重点源为种植业和畜禽养殖业,防控的重点区域为夷陵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