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安县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第三副区,全县平均人口密度380人/平方公里,最高达529人/平方公里,人均耕地仅0.12公顷,水土流失极为严重,县域内年流失泥沙1364.98万吨,每平方公里年流失泥沙高达1.5万吨,由于过去对水土保持工作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科技》2005,(4):54-54
记者从3月24日召开的全国水土保持工作会议上获悉:近7年来,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累计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1.8万平方公里,增加基本农田1890万亩。通过工程的建设,年减少土壤侵蚀量3.8亿吨,改善了项目区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使工程区1200多万人口脱贫。  相似文献   

3.
张贵丽 《现代农业》2013,(11):86-87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清水河县三岔河项目区立足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发挥资源优势,拓展区域经济。通过5年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项目区平均土壤侵蚀强度由治理前8000吨/平方公里·年降为5420吨/平方公里·年,植被覆盖度由治理前的17.07%提高到54.14%,人均粮食、产值、收入均有大幅度提高,进一步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区域经讳增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崔玉荣 《甘肃农业》2007,(12):71-72
放牛沟流域位于天水市秦州区西郊,涉及藉口镇8个行政村,属藉河流域中上游北岸支流,总土地面积3308.58公顷,有农业人口6266人,1272户。多年来由于自然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草地退化,林地退缩植被覆盖率逐年降低,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流域面积33.09平方公里,水上流失面积29.29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88.52%,每平方公里年均土壤侵蚀模数4200吨,侵蚀总量12.3万吨,土壤侵蚀方式以水力侵蚀为主。  相似文献   

5.
秦安县委、县政府坚持"潜力在山区,希望在林果,关键靠科技,根本抓水保"的富民强县工作思路,把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实现县域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根本战略性措施常抓不懈,全县累计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954.44平方千米,治理程度达59.6%,年减少入黄泥沙约540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50元,农村的贫困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生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跨越,全县基本实现了整体解决温饱的奋斗目标。作者总结了治理成效和主要做法,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全县水土保持事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张平 《甘肃农业》2008,(7):60-60
秦安县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重点治理项目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治理过程中园地制宜布设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保土耕作措施,初步建设了高标准的综合防护体系,取得了生态改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良好效果,为人多地少地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树立了样板,起到了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区域来看西部地区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地区,其面积之大、范围之广、强度之剧烈,居全国首位。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中,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综合技术措施是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入黄泥沙、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区域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最佳措施和有效途径。作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并结合所学专业知识,综述了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各种技术措施及其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8.
秦安县盈动果品有限公司位于秦安县叶堡工业园区,公司占地面积18.6亩,现有资产911.5万元,其中固定资产641万元。公司现有职工56人,其中技术人员15人。拥有现代化气调保鲜库4座,1357平方米,车间1560平方米,库房650平方米,办公室182平方米。公司还安装了先进的果品套袋生产线,发泡网设备4台,年生产15万包,果品选果机2台,储藏销售果品4500吨以上。果品销往东南亚、美国、澳洲等国际市场,外销1000吨以上。  相似文献   

9.
黄土丘陵区水保林营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夏黄土高原居我国黄土高原两北部,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占85%,年侵蚀模数达3000-7000吨/平方公里,年输入黄河的泥沙量约1.05亿吨。严重的水土流失使生态平衡失调,自然灾害频繁,导致农、牧业生产低而不稳,国民经济建设受到极大影响。大力营造水保林是恢复黄土高原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0.
人类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与水土资源的衰竭日趋严重,严重威胁到人类自身与各种生物的生存。据国家水利部水土保持司的统计资料显示:水土流失每年约蚕食333万hm^2的耕地。罗布泊向全国提出了警告,民勤向甘肃提出了警告。积石山县虽然没有与那些地区一样的结局,但水土保持依然迫在眉睫,形势严峻。仅我县境内每年约有40万m^3的泥沙流人黄河,对当地造成沙化严重、土地干旱等不良后果,对库区和黄河下游的生态环境构成严重的威胁。  相似文献   

11.
孙兴芹 《现代农业》2012,(5):166-167
敖汉旗水土流失面积6415公顷,年均土壤侵蚀模数5000~8000吨/公顷,个别地方高达1.50万吨/公顷。至2004年底,全旗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保存面积达3300公顷,治理程度达51.4%,林草保存面积4249.5公顷,森林覆盖率由治理前的10.5%提高到44%,生态环境和农牧业生产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年粮食总量稳定在5亿千克左右,比20世纪70年代年均总产量翻了两番,90%的农牧民实现了稳定脱贫;重点治理小流域年土壤侵蚀量减少80%,蓄水量提高85%,保水率提高到85.4%。介绍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发展历程,取得的成效和具体的做法与经验。  相似文献   

12.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甘肃省2008年~2012年工程共9个项目区,涉及81条小流域,项目区水土流失面积3613平方千米,占总面积3853平方千米的93.8%。该项目经过5年的实施,项目区治理程度由38%提高到72%,林草覆盖率由9%提高到27%。据测算,治理期末各项治理措施年可拦蓄降雨径流4859万立方米,减少土壤流失量717万吨,使治理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新增梯田年均增产粮食1.23万吨,项目区人均粮食产量由354千克提高到461千克,减少贫困人口8.7万人,工程建设助推了项目区主导产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现代旱作农业模式,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呼和浩特市是黄河流域中上游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之一。90年代国家加大了水土保持工作力度,先后开展的国家重点工程有9项涉及60多条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开发台地、建设淤地坝、发展水保经济林果、植被恢复等治理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减少了入黄泥沙。  相似文献   

14.
大方县水土保持现状及远景规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侯梅 《农技服务》2008,25(11):135-135
对贵州省大方县水土保持的流失现状、综合治理等进行了综述,评价了该县20年来水土保持全面开展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海河上游是指在天津归入海河的潮白、永定、大清、子牙、漳——卫等河北五河和蓟运河的上游。它包括山西高原东部、北部和蒙古高原、冀热山地的一部份,广袤148,000余平方公里,占整个海河流域面积的53%。由于地势高、坡度大、并有广泛的第四纪沉积,侵蚀作用甚为强烈,每年由此带入河道的泥沙每平方公里达1,143吨,成为我国仅次于黄河的第二个土壤侵蚀严重地区。根据调查和水文资料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朝阳市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较差,导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经多年治理,区域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有较大改善。但总体来看,仍有水土流失面积1200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40%。脆弱的生态环境,致使生产条件低下,制约着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如何适应新形势,确保水土保持工作健康、持续发展,探索新时期水土保持工作新思路和新方法,对当前水土保持工作的深入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对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建设分区的基础上,依据各分区水土保持措施现状保存面积、水土保持用水减沙定额、生态环境建设目标,求算了现状、2010年和2030年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用水及减沙效益,为保护、开发和合理利用好当地的水资源,实现甘肃省黄河流域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丘陵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其中水土流失比较显著的水蚀面积150万平方公里,风蚀面积120万平方公里。由于水土流失,每年输送全国各大河流的泥沙约50亿吨,含氮、磷、钾土壤养分近一亿吨,建国以  相似文献   

19.
记者从全省水土保持暨英国赠款项目成果总结推广会议上了解到,甘肃各级经过不懈努力,已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92万平方公里,治理程度达59%。  相似文献   

20.
浅谈水土保持在甘肃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地处祖国大西北,分属黄河,长江,内陆河三大流域,水土资源贫乏,水土流失严重,全省土壤侵蚀面积38.9万km^2,占土地总面积45.4万km^2的86%,每年输入江河泥沙6.44亿t,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长期以来,甘肃省把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作为振兴甘肃经济,实现脱贫致富的战略任务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水土保持已成为甘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