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3.
随着植物寒害机理、抗寒冻和冷驯化分子机理研究的深入,已发现了多种抗寒基因,包括各种抗寒调控基因和抗寒功能基因,从而使植物抗寒冻基因工程的研究与应用以开展,以期有效地提高农作物的抗寒性,增加产量。本文综合论述了国内外有关植物抗寒冻基因工程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尚存的一些问题及其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4.
盐胁迫下植物有机渗透调节物质积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表明植物的耐盐机制十分复杂。其耐盐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在盐胁迫下植物会产生和积累一些有机渗透调节物质,以此来缓解胁迫对植物造成的伤害和降低胞内渗透势以保证盐胁迫条件下水分的正常供应。这些物质主要包括小分子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甜菜碱)、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蔗糖、果聚糖、淀粉等)。本文就此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盐胁迫下植物有机渗透调节物质积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植物的耐盐机制十分复杂.其耐盐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在盐胁迫下植物会产生和积累一些有机渗透调节物质,以此来缓解胁迫对植物造成的伤害和降低胞内渗透势以保证盐胁迫条件下水分的正常供应.这些物质主要包括小分子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甜菜碱)、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蔗糖、果聚糖、淀粉等).本文就此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7.
植物抗逆中的渗透调节物质及其转基因工程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该文综述了渗透调节物质在植物抵御逆境胁迫中的生理功能 ,并论述了渗透调节物质的作用机制 .还综述了几种主要渗透调节物质的生物合成途径和其中关键酶的基因克隆 ,及其基因工程提高植物抗逆性的研究进展 .同时 ,就有关研究进行了展望 . 相似文献
8.
PEG6000渗透胁迫对藜幼苗叶片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为了探讨藜的耐旱机理,为藜的人工栽培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藜幼苗长到六叶期时,浓度分别为0、5%、10%、20%的PEG6000进行渗透胁迫处理,分别处理01、、35、、7和9 d后从植株上部第3~5叶片功能叶片进行各项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在5%PEG胁迫下,藜幼苗叶片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缓慢增加,相对含水量(RWC)下降较小,在10%、20%PEG胁迫下,可溶性蛋白质、甜菜碱含量先升后降,RWC下降幅度较大。10%PEG胁迫的第5天藜幼苗叶片RWC降到62%,叶片开始萎焉;20%PEG胁迫的第3天RWC降到61.9%,叶片开始出现萎焉现象,第7天RWC降到48.6%,叶片干黄。5%、10%2、0%PEG胁迫到第7天时藜幼苗叶片脯氨酸含量分别是对照的7.64、10.92、9.4倍。[结论]藜对适度的渗透胁迫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但高浓度、长时间的PEG渗透胁迫会对藜造成严重损伤。 相似文献
9.
植物抗寒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锋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1996,11(4):23-28
培育抗寒作物品种对于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植物抗寒基因工程可以在不影响作物产量,品质情况下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培育抗寒作物新品种,目前,应用于植物抗寒基因工程的基因包括两大类:植物抗寒相关基因及鱼的抗冻蛋白基因。本文综述了这两类基因的结构特点及抗寒机理,进而介绍了这两类基因应用于植物抗寒基因工程的研究情况及取得的进展,并展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11.
12.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但玉米中赖氨酸含量较低,降低了其营养品质及蛋白利用率。常规育种的方法提高玉米赖氨酸含量收效甚微,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因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提高玉米赖氨酸含量,改良玉米品质提供了一条新的技术路线。综述了近年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提高玉米赖氨酸含量的研究进展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13.
14.
低温寒害一直是困扰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阐明植物的抗寒机理 ,提高植物的抗寒性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基因工程在此领域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本文阐述了基因工程在研究植物抗寒性中的应用 ,以及对农业生产产生的巨大推动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环境与能源问题的日益紧张,微藻成为生物柴油的重要原料,并且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首先介绍了微藻作为生物柴油原料的优势,如生长速度快、生物量大、油脂含量多等。其次综述了关于微藻代谢途径的研究进展,分别从脂肪酸的合成和分解途径综述了人们近些年来对关键限速酶的研究进展,总结了不同限速酶取得的成果。提出采用基因沉默等方法来抑制脂肪酸的分解代谢。最后对微藻作为生物柴油原料的前景做了展望,目前已有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等酶被研究,但还有脂肪酸合成酶(FAS)等酶以及其他旁路途经的相关酶有待于更深入地开发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17.
18.
对耐盐性相关的离子平衡调节基因及其在植物耐盐性中的作用,以及在植物耐盐基因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