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氮素形态对玉米幼苗生物机制及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氮素形态对玉米幼苗体内水分状态、蒸腾速率、光合特性以及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在沙培条件下分别供应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及1∶1(质量比)的铵态氮和硝态氮(NH4+-N+NO3--N)营养液,研究不同氮素形态对玉米幼苗根系、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硝态氮含量、膜透性以及玉米叶片光合强度、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的影响,同时研究不同氮素形态对玉米幼苗水分状态供给和根系氧化还原活力的影响。【结果】单独供NO3--N时,玉米根系膜相对透性最小,叶片NR活性最高;供给NH4+-N+NO3-N时,玉米植株NO3--N含量最高;单独供给NO3--N,玉米叶片气孔导度、光合强度、胞间CO2浓度及蒸腾速率最大,其次是NH4+-N+NO3-N处理,而单独供给NH4+-N时最小;单独供给NO3--N时,根系、叶片自由水与束缚水比值最高。单独供应NO3--N时玉米生物量最高。【结论】NO3--N对玉米幼苗最适宜。  相似文献   

2.
陈贵  周毅  郭世伟  沈其荣 《中国农业科学》2007,40(10):2162-2168
 【目的】研究不同形态氮素和水分胁迫耦合作用下水稻的光合生理特性。【方法】采用营养液培养及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的方法,研究不同形态氮素营养和水分胁迫耦合作用下水稻叶片光合特性及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bisco)含量的变化规律,分析羧化效率(CE)、全氮含量、可溶性蛋白与Rubisco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在水分胁迫条件下,NH4+-N营养水稻新完全展开叶中Rubisco含量与非水分胁迫下的相比显著增加,单位Rubisco活性(CE/Rubisco含量)与非水分胁迫条件下相应供氮形态处理相比下降了13.3%;而NO3--N营养水稻的Rubisco含量则明显降低,单位Rubisco活性下降了23.0%。因此,水分胁迫对NH4+-N营养水稻单位Rubisco活性的抑制作用小于供NO3--N营养水稻;其次,水分胁迫提高了NH4+-N营养水稻新完全展开叶的全氮含量,而对NO3--N营养水稻则无明显影响;此外,水分胁迫虽然也明显增加了3种形态氮素营养条件下水稻新完全展开叶中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但其对NH4+-N营养水稻的Rubisco含量占可溶性蛋白的比例无显著影响,而对NO3--N营养水稻则有显著的降低效应。【结论】水分胁迫对供NH4+-N营养水稻光合效率的抑制效应小于供NO3--N营养水稻。  相似文献   

3.
不同氮素形态对番茄幼苗碳、氮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番茄幼苗生长及其根系、叶片碳氮积累动态对无机氮(NH4+-N、NO3--N),氨基态氮(Glycine)的不同响应。【方法】 采用2个番茄品种(‘申粉918’、‘沪樱932’),水培条件下设置相同氮浓度(3.0 mmol•L-1 N)的NH4+-N、NO3--N、Glycine(甘氨酸)3个处理,测定番茄幼苗株高、干物质重、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根系叶片碳氮含量和植株总氮量。【结果】 在无机氮(NH4+-N、NO3--N)和氨基态氮(Gly-N)存在的营养介质中,番茄幼苗在处理前期(如处理后8 d或16 d)的株高、生物量、植株总氮量等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而其后则表现为NO3--N>Gly-N > NH4+-N,处理间差异显著,且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Gly-N处理显著提高了番茄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NH4+-N培养导致番茄根系活力显著下降。不同氮素形态对番茄叶片的全碳含量影响不大,而NH4+-N、Gly-N处理则显著提高了番茄根系全碳、叶片及根系全氮含量,且NH+4-N处理的增加效应大于Gly-N处理。在处理前期(如处理后8 d或16 d),植株全碳积累量表现为NO3--N>NH4+-N>Gly-N,而其后则表现为NO3--N>Gly-N>NH4+-N;植株氮吸收量均表现为NO3--N>Gly-N>NH4+-N。【结论】氮素形态不同,对植物产生的生理效应不同。氨基态氮(Gly-N)也可以成为番茄生长的氮源。不同品种对氨基态氮的吸收利用能力不同。  相似文献   

4.
通过盆栽试验,设计3个氮素配比:N1(所施氮素全部为NO3--N),N2(NO3--N∶NH4+-N=7∶3),N3(NO3--N∶NH4+-N=5∶5)和3个土壤水分处理:W1(田间持水量的75%~85%)、W2(田间持水量的65%~75%)、W3(田间持水量的55%~65%),研究不同水分条件下不同形态氮素配比对茼蒿株高、产量、全氮含量、叶绿素含量以及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形态氮素配比条件下,土壤水分含量的提高可以显著增加茼蒿株高,但茼蒿的产量、氮含量、叶绿素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均随水分的增高呈先增高后降低;N2和N3处理时,W2处理的茼蒿叶绿素、全N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均显著高于W1和W3处理;同一水分条件下,提高NH4+-N比例均能显著提高茼蒿株高、产量、叶绿素含量和全N含量,但茼蒿硝酸还原酶活性随着NH4+-N比例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综合认为,最优的土壤水分和氮素组合为W2N3。  相似文献   

5.
利用硝态氮(NO3--N)、铵态氮(NH4+-N)和混合态氮对3个栽培大豆品种花荚期植株进行诱导处理,研究不同形态氮素对功能叶片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以及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H4+-N增加3个大豆品种功能叶片NR活性效果最好,其次是混合态氮,NO3--N效果较差;三种形态的氮素均能明显提高3个大豆品种功能叶片GS活性;在三种形态氮素诱导下,3个大豆品种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与其功能叶片NR和GS活性呈显著正相关(r=0.520*和0.550*);追施氮素对低蛋白大豆品种功能叶片NR、GS活性和籽粒蛋白质含量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可以把大豆花荚期叶片NR和GS的活性作为高蛋白品种选育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氮素形态对黄瓜幼苗光合特性及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营养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了同一氮素水平不同氮素形态比例对黄瓜幼苗光合特性及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一氮源相比,当NO3--N∶NH4+-N为75∶25时,黄瓜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最大。单一供NH4+-N营养净光合速率高于单一供NO3--N。当NO3--N∶NH4+-N为50∶50时,可溶性糖、淀粉含量最大,单一NH4+-N最低。氮素形态对黄瓜根、茎、叶中的可溶性糖和叶片中的淀粉含量影响较大,但对根、茎中的淀粉含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NO3--N与NH4+-N配比对热带地区水培荆芥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明热带地区秋冬季水培荆芥营养液配方中的NO3--N与NH4+-N的合理配比,为水培荆芥的氮素养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以华南农业大学叶菜B配方为基础配方,设计营养液中NO3--N与NH4+-N的5个不同配比即NO3--N:NH4+-N=5:5、6:4、7:3、8:2和10:0,分析不同硝态氮与铵态氮配比处理荆芥的产量、品质和生理指标.结果显示:不同NO3--N与NH4+-N配比对水培荆芥的生长和品质有着显著的影响:NO3--N:NH4+-N为6:4和7:3时,植株生物量最大;增加营养液中NH4+-N的比例,可以显著提高荆芥叶片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含量;NO3--N:NH4+-N为7:3时,荆芥根系活力和可溶性蛋白最高;NO3--N:NH4+-N为8:2时,荆芥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NO3--N:NH4+-N为7:3时,荆芥的硝酸盐含量最低.综合各项指标,NO3--N与NH4+-N的配比为7:3时对水培荆芥最适宜.  相似文献   

8.
氮素形态对菘蓝活性成分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氮素形态对菘蓝活性成分累积及4种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为菘蓝合理施用氮肥提供依据。采用砂培方法栽培菘蓝,测定同一氮素水平不同氮素形态(NH4+-N:NO3--N分别为100∶0、75∶25、50∶50、25∶75、0∶100)下菘蓝生物量、叶中靛蓝和靛玉红含量、根中多糖含量及氮、磷、钾和镁4种矿质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菘蓝生物量随铵硝比的降低先增加后下降;提高NH4+-N的比例,有利于菘蓝叶片靛玉红和根中多糖的积累,全硝营养(NH4+-N/NO3--N为0∶100)时靛蓝含量最高(11.40 mg/g),为最低的3倍;NH4+-N比例较高时,促进氮和磷的积累,NO3--N比例较高时,促进钾、镁的积累。  相似文献   

9.
采用沙培方法,选用不同基因型烤烟‘K326'、‘中烟90'和‘净叶黄',研究氮形态对不同烤烟幼苗叶部、根部的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在NO3 -N或NH4+ -N不同处理水平下,‘净叶黄'叶部硝酸还原酶(NR)的活性较高,‘中烟90'根部NR的活性较高,在NH4+ -N的处理水平下NR的活性高于NO3- -N处理水平;‘K326'叶部和根部的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活力较高,根部的GS活力远大于叶部,并且在NH4+ -N的处理水平下叶部的GS活性低于NO3- -N处理水平,根部NH4+ -N处理水平下GS活性高于的NO3- -N处理水平;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具体表现为‘净叶黄'叶部较高,‘中烟90'根部较高.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烤烟间根部、叶部NR和GS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与氮素形态有关,并且与氮素水平不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氮素形态及其组合对滇重楼产量及有效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混料试验设计、盆栽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氮形态(NO3--N,NH4+-N,尿素-N)单施及其配合施用对滇重楼产量及有效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等氮量条件下,不同形态氮单施对滇重楼生物量增重百分数、根茎增重百分数、新根茎皂甙含量、新根茎皂甙产量的影响基本一致,其顺序为NH4+-NCO(NH2)2-NNO3--N。但单施对生长和光合速率的促进作用显著小于不同形态氮配施。所有单施和配合施用处理中,新根茎皂甙含量以NH4+-N单施最高,生物量增重百分数、根茎增重百分数、新根茎皂甙产量,均以CO(NH2)2-N为主,NO3--N为辅效果较好。综合考虑不同形态氮及其组合对滇重楼生长、根茎增重、总皂甙产量的影响,建议滇重楼施氮以CO(NH2)2-N∶NO3--N=6∶4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1.
不同氮素形态配比对生菜生长、品质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4种氮素形态配比(NO3^--N^2NH4^ -N分别为100:0,75:25,50:50和0:100)对生菜(品种为“弘农”和“绿领”)生长、品质和叶片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氮素中氨态氮比例的增加,地上部和根的鲜重、干重逐渐降低,叶片数、叶长、叶宽、叶片含水量均显著降低,而根冠比则随着氨态氮比例的增加而上升;不同氮素形态配比处理对地上部生长的影响在定植10d后才表现出显著差异。随着氮素中氨态氮比例的增加,SOD和POD活性逐渐增加,完全氨态氮处理下SOD和POD活性最高。定植后13d内各处理叶片中的(MDA含量无显著差异,其后对于完全氨态氮处理和NO3^--N^2NH4^ -N为50:50处理,MDA含量迅速增加。完全硝态氮处理下硝酸盐含量最高,随着氨态氮比例的增加,生菜中硝酸盐含量逐渐降低,NO3^--N^2NH4^ -N为75:25处理下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2.
以枳(Poncirus trifoliata L.Raf)实生苗为试验材料,采用温室盆栽方式研究了硝态氮(NO3--N)、铵态氮(NH4+-N)和酰胺态氮(CO(NH2)2-N)对枳生长、生物量以及根系构型的影响,以期为含以上三种单一形态氮素的氮肥在柑橘栽培中的施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NO3--N、NH4+-N和CO(NH2)2-N均显著提高了枳地上部鲜重、地下部鲜重、地上部干重、根系总长、根系总体积和一级侧根数,NO3--N和NH4+4+-N还显著提高了株高、地下部干重、根系表面积、根平均直径和侧根总数;此外,NO3-N和CO(NH2)2-N显著提高了一级侧根和二级侧根平均根长,只有NO3--N显著提升了叶片数、主根长和二级侧根数,NH4+-N显著提高了主根直径同时显著降低了主根长和二级侧根平均根长.其中,NO3--N对枳生长的促进效应最显著.各类单一态氮素对枳生长发育的影响均不相同,在生产中应按实际情况合理施用以满足不同条件下枳对氮素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水培法研究了NO3--N和高浓度NH4+-N对莴笋生长及其体内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 生长在用自来水配制的高浓度NH4+-N营养液中的莴笋后期才受到铵胁迫的影响,同时NH4+-N处理下莴笋对介质中原有的少量NO3--N的吸收率均高于NH4+-N;2) 在NH4+-N的供给量高于植株的需氮量时,莴笋吸收的NH4+-N并不随介质中NH4+-N浓度的升高而增加;3)供给NO3--N 增加了植株对磷、钾、铁、锰的累积量,减少了对氮、钙的吸收量。吸氮量下降与光照较弱、气温较低有关,钙累积量下降可能与自来水含有较多的HCO3-有关;4) 莴笋根、茎、叶柄、叶片4个器官中养分含量基本上不受NH4+-N 浓度的影响,但与氮素形态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氮素形态对菘蓝生长与活性成分的影响,为菘蓝栽培生产中高效利用氮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砂培法栽培菘蓝,以菘蓝根与叶的生物量、叶片靛蓝、靛玉红、总生物碱含量及根系(R,S)-告依春、多糖含量为指标,研究菘蓝营养生长后期对3种氮素形态即硝态氮(NO-3-N)、铵态氮(NH+4-N)和酰胺态氮(CO(NH2)2-N)的5种不同氮素浓度的响应。[结果]氮素处理增加了菘蓝叶与根的鲜质量,菘蓝的叶鲜质量、根鲜质量与根冠比对硝态氮的响应最为显著;叶片靛蓝、靛玉红、总生物碱含量与根系多糖含量对铵态氮响应最显著,而根系(R,S)-告依春含量则对硝态氮响应最显著,说明叶片与根系的活性成分对不同形态氮素响应存在差异。以2.5 mmol·L-1NH+4-N、5.0 mmol·L-1NO-3-N和10.0 mmol·L-1CO(NH2)2-N为最佳组合,该组合下菘蓝单株叶鲜质量、根鲜质量、总生物碱与靛玉红含量均为最大,分别为66.59 g、40.91 g、34.48 mg·g-1和2.26 mg·g-1。[结论]3种氮素配合施用能显著地影响菘蓝的生长与活性成分的积累。  相似文献   

15.
范秀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1):6318-6319,6401
[目的]为葡萄试管苗培养过程中的光照和氮素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红地球葡萄试管苗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和NH4+-N、NO3–-N不同配比对葡萄试管苗的生长发育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随氮源中NH4+-N所占比例增加,葡萄试管苗叶绿素含量也相应增加。在光强为5 000 lx、NH4+-N∶NO3–-N为5∶5条件下生长的葡萄试管苗,叶绿素含量最高。在相同氮源条件下生长的试管苗,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升高。当光照为5 000 lx、NH4+-N∶NO3–-N为0.8∶9.2(改良B5培养基配方氮素比例)时,葡萄试管苗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高。[结论]在光照为5 000 lx、NH4+-N∶NO3–-N为0.8∶9.2条件下有利于葡萄试管苗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16.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硝态氮(NO3--N)和酰胺态氮(NH2-N)配比对烤烟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烟叶化学成分、评吸质量和代谢酶活性(酸性转化酶和硝酸还原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相同氮量的前提下,提高酰胺态氮比例,烤烟的产量和产值分别提高2.5%~8.6%和1.5%~20.5%,以NO3--N:NH2-N=75:25和NO3--N:NH2-N=50:50处理效果较好,该2个处理提高烤烟均价、中等烟和上中等烟比例、总糖和还原糖含量、糖碱比、K2O含量、降低非还原糖和含氮化合物(烟碱、蛋白质、总氮)含量.烟叶评吸结果,不同处理的烟叶在香气质、综合评分等方面的变化与肥料配方中硝态氮的比例无显著相关性,其中以NO3--N:NH2-N=50:50处理最低.烤烟叶片中酸性转化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变化与硝态氮比例的关系也不密切.结果表明,一定生产条件下较好的烟叶产量和产值需要适当的硝态氮比例而不是全施硝态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氮素处理水平对菘蓝干物质积累、根外形品质及光合作用的影响,为其栽培生产中最佳施氮形态及比例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5个产地的菘蓝植株为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7个处理:不施氮、硝态氮(NO;-N)、铵态氮(NHI-N)、NHI-N/NO3-N=75/25、NHI-N/NO;-N=50/50、NH+4-N/NO;-N=25/75和酰胺态氮,分析比较了不同产地植株的生长指标、叶绿素含量及光合相关参数等指标的差异性.[结果]铵、硝态氮混合(NHI-N/NO+3-N=75/25和N+4-N/NO+3-N=50/50)施用有利于陕西商洛菘蓝的生长,而甘肃张掖菘蓝则在全铵态氮和酰胺态氮处理下,地下部生物量及总生物量的积累效应大.酰胺态氮处理有利于促进安徽亳州、甘肃张掖、安徽阜阳和山西运城菘蓝地下部干物质的积累.甘肃张掖菘蓝与陕西商洛菘蓝的主根直径和侧根数分别在NH+4-N/NO;-N=25/75和NH+4-N/NO+3-N=50/50处理时最大.与对照相比,氮素处理能有效提高菘蓝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其中对安徽阜阳菘蓝的促进作用最强,且全硝处理时其叶绿素含量最大.氮素处理也有利于提高菘蓝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其中陕西商洛菘蓝的光合相关参数最高.[结论]不同产地植株对氮素处理的响应存在较大的差异,建议生产中应根据不同产地采取不同的施氮处理.  相似文献   

18.
在供应氨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的条件下,试验研究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us)3个株系(Ld-1,Ld-2,Ld-3)的生长、氮吸收和硝酸还原酶(NR)活性.结果表明,供应NO3--N和供应NH4+-N相比,前者使外生菌根的生长量显著增加,NR活性显著提高,但菌丝含氮量显著降低.此外,供应NO3--N,Ld-1和Ld-3的吸氮量显著高于供应NH4+-N;Ld-2则相反.说明松乳菇均能够吸收利用NH4+-N和NO3--N,土壤中的NO3--N适宜松乳菇生长,也可能有益于它们感染寄主植物形成外生菌根.  相似文献   

19.
在pH 4.4、5.7、7.0的水培条件下,分别供应NO3--N、NH4+-N和NH4NO33种不同形态的氮源,研究不同形态氮素和pH值对金脉单药花(Aphelandra squarrosa)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脉单药花供给NH4NO3时叶面积、生物量最大,仅供NH4+-N时叶面积、生物量最小,且叶面积与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在供给NO3--N时开花率最小,供给NH4+-N时开花率最大;当营养液pH 4.4和5.7时,氮素形态对金脉单药花生长产生一定影响,表现出叶面积、生物量均为NH4NO3>NO3--N>NH4+-N;pH 7.0时,虽然施用不同的氮肥会对其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差异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赵建荣  秦改花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4046-4047
[目的]探讨硝态氮和铵态氮在叶菜类蔬菜上的营养特性及联合效应。[方法]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总氮含量。[结果]增加铵态氮比例对菠菜地上部的生物量影响很大。在NO3--N/NH4+-N比例为100/0的处理中,菠菜的鲜重、干重均最高,生物量最大。随着NO3--N/NH4+-N比例的减小,菠菜的鲜重、干重和生物量递减,而根冠比升高。增加铵态氮比例对菠菜根和叶中硝酸盐的累积有明显影响,不同配比间差异显著。硝酸盐的累积量随着NO3--N/NH4+-N比例的降低而减小,NO3--N/NH4+-N比例为0/100时,累积量最小,且显著低于25/75比例的处理。[结论]全铵培养对菠菜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硝态氮对菠菜生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