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在不同板材密度和厚度、不同板坯含水率及热压温度条件下,对干法纤维板板坯的表面增湿后进行热压,并测定板坯中心层在热压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数据,比较、分析了各条件下不同表面喷水量时中心层温度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①板坯表面增湿处理对板坯表面温度的上升速度影响较小,仅有短暂的温度停滞现象.②板坯表面增湿处理不适于要求固化温度在120℃以上的胶粘剂,板坯表面增湿处理有利于提高板坯中心层在达到水分沸点温度之前的升温速度.③板坯中心层的升温速度随板坯表面喷水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当表面喷水量达到某值(即最佳喷水量)后,其升温速度不再明显增加.此最佳表面喷水量随板材密度和厚度的增加及热压温度的提高而增大.④对相同的表面喷水量,板材密度或厚度越小、板坯含水率越低,就越能明显增加板坯中心层的升温速度,而热压温度对其影响不大.⑤板坯表面增湿处理,能使其中心层的升温速度提高约一倍.   相似文献   

2.
对采用不同温度和时间水浴加热处理的紫穗槐种子,进行种子萌发、内生根瘤菌数量以及植株生长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温度、时间加热处理对种子萌发率、内生根瘤菌数目及植株生长影响不同.适宜的加热温度与时间增加种子萌发率,降低休眠率,但随加热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种子死亡率增高.在相同温度下,种子内生根瘤菌数目随着加热时间延长而减少;在相同时间内,种子内生根瘤菌数目随温度升高也下降.植株结瘤率、株高、地上生物量都与种子加热温度的高低及加热时间的长短相关,而结瘤植株的固氮酶活性与处理温度及时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人工气候箱模拟不同温度梯度(25℃、20℃、15℃、10℃、5℃),研究低温对辽粘3号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温度下降,辽粘3号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温度越低,叶绿素含量下降幅度越大。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也随温度下降而降低。气孔导度高温处理(25℃、20℃)和低温处理(15℃、10℃、5℃)间差异显著,高温处理之间以及低温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胞间二氧化碳浓度随温度下降表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15℃处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最低。可以用二项式模拟辽粘3号在不同温度下的光响应曲线。光饱和点、最大净光合速率和表观量子效率均表现为随温度下降而降低,不同温度处理间差异显著。光补偿点、暗呼吸速率则表现为10℃处理显著低于其它处理。  相似文献   

4.
温度和干旱胁迫对荞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晋荞1号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温度和PEG浓度对其萌发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测定发芽率。结果显示,温度变化对荞麦种子发芽率影响显著,且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荞麦种子发芽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荞麦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是25℃;荞麦种子具有一定的抗旱能力,低浓度(5%~10%)PEG处理对荞麦种子发芽率影响不显著,但随着PEG浓度的增加,种子发芽率出现了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以失重率作为木材高温处理的强度损失因子,研究热处理对西南桦材色的影响,并对失重率与材色变化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西南桦木材的明度、色差随处理温度的上升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增加,红绿度和黄蓝度变化规律不明显;失重率随处理温度的上升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以其为处理强度损失因子对明度变化和处理前后试材色差具有良好的指示性。  相似文献   

6.
农村高氟水处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为处理含氟废水提供方法支持。[方法]从天津芦台农村地下水取样,分别用AlCl3改性海泡石和粉煤灰及其混合物处理水样,并在处理前后测定水样的氟离子浓度。[结果]改性海泡石的除氟能力随用量的增加而略有增加,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随pH值的增加有明显变化,吸附过程为放热过程,处理时间对其吸附能力的影响不大。改性海泡石的最佳处理时间为20~30 min,在室温下其处理效果最佳,其吸附量在pH值为6时达最大值。改性粉煤灰的除氟能力随用量的增加而略有增加,随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变化,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改性粉煤灰在室温下对氟离子的去除效果最佳。[结论]海泡石和粉煤灰协同处理含氟废水的最佳处理条件是:pH值为6,粉煤灰-海泡石的用量为4 mg/ml,在20℃下处理30 min。  相似文献   

7.
以5年生牡丹品种‘乌龙捧盛’为试材,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外源一氧化氮对不同温度处理牡丹花瓣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别经5、25℃处理的牡丹花瓣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高于15℃处理的,而经35℃处理的降低了SOD和CAT的活性,提高了POD的活性;分别经5、25、35℃处理的脯氨酸质量分数、丙二醛( MDA)质量摩尔浓度和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均高于15℃处理的,以经35℃处理的最高;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总酚和类黄酮质量分数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经0.2 mg· L-1硝普钠处理后,不同处理组牡丹花瓣的SOD、POD和CAT活性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增加,各温度处理下MDA质量摩尔浓度均有所降低,总酚和类黄酮的质量分数增加,这有利于缓解不适温度对牡丹花瓣造成的损伤,维持其正常的生长代谢。  相似文献   

8.
生物炭作为一种新型吸附剂,已逐步在污水治理中得到应用,并成为当前研究热点。针对农村分散式小型养殖场污水排放特征,以纳米生物炭为试验材料,探究了不同温度条件下纳米生物炭对养殖废水的吸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温度和处理时间对纳米生物炭的吸附效果产生一定影响,COD、NH_3-N、TN、TP的吸附量均随温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最大吸附量为35℃处理后的第7天,分别为59.42、16.28、18.98、0.88 mg/g;当环境温度超过20℃时,纳米生物炭对COD、NH_3-N、TN的吸附效果随处理时间的增加而明显增强,而TP则在处理后第1天达到明显效果后而逐渐趋于稳定。由此可知,纳米生物炭净化畜禽养殖废水的适宜温度为20~35℃。  相似文献   

9.
生物炭作为一种新型吸附剂,已逐步在污水治理中得到应用,并成为当前研究热点。针对农村分散式小型养殖场污水排放特征,以纳米生物炭为试验材料,探究了不同温度条件下纳米生物炭对养殖废水的吸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温度和处理时间对纳米生物炭的吸附效果产生一定影响,COD、NH_3-N、TN、TP的吸附量均随温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最大吸附量为35℃处理后的第7天,分别为59.42、16.28、18.98、0.88 mg/g;当环境温度超过20℃时,纳米生物炭对COD、NH_3-N、TN的吸附效果随处理时间的增加而明显增强,而TP则在处理后第1天达到明显效果后而逐渐趋于稳定。由此可知,纳米生物炭净化畜禽养殖废水的适宜温度为20~35℃。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储藏温度对糙米糊化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粘度速测仪对不同温度(30、25、20、15℃)下储藏的糙米进行定期测定。[结果]不同温度储藏样品的峰值粘度随储藏时间延长不断增加,储藏温度越高峰值粘度上升越快;不同储藏温度、储藏时间对糙米峰值粘度影响均极显著;不同温度储藏糙米峰值粘度间差异极显著。30、25℃储藏样品的最低粘度随储藏时间延长不断增加;储藏温度、时间对糙米最低粘度的影响显著;30、25℃与20℃和15℃糙米最低粘度间差异均极显著。不同温度储藏样品的崩解值随储藏时间延长先增加后下降;储藏温度、储藏时间对糙米崩解值影响极显著;不同温度储藏糙米崩解值差异均极显著。糙米最终粘度随储藏时间的延长而升高,温度越高最终粘度上升越快;储藏温度、储藏时间对最终粘度影响极显著;不同温度储藏糙米最终粘度间差异均极显著;不同温度储藏糙米回生值随时间的延长变化不同,储藏温度对回生值影响极显著。[结论]为糙米的安全储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橡实淀粉的湿热处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湿热处理淀粉粘度的测定,揭示了湿热处理对橡实淀粉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湿热处理的时间、温度和含水率等因素对橡实淀粉的改性的程度达到极显著水平,各因素影响程度的大小依次为:时间、温度、含水率,湿热处理淀粉的改性程度大小随处理时间、温度和含水率增加而加强。  相似文献   

12.
5种彩叶地被植物抗寒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高文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430-4431
对5种彩叶地被植物的离体叶片进行人工冷冻处理,测定其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S、OD、MDA等含量,研究它们的抗寒机制。结果表明,这5种植物的抗寒性具有明显差异。5种植物的相对电导率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加,但不同植物增加的幅度及速度不同,可溶性糖含量总体上随温度下降而呈递增状态,红花木、红叶石楠的可溶性糖含量随温度下降而呈递减状态。金边大叶黄杨的SOD含量是随温度的降低先下降后上升,其他植物的含量随温度的下降而上升,MDA含量总体上随温度下降而呈递增状态,但红叶石楠MDA含量随温度的下降而降低。依据相对电导率的大小抗寒性强弱顺序为红叶石楠>金边大叶黄杨>金叶女贞>红花木>金边长春藤。  相似文献   

13.
以5年生牡丹品种‘乌龙捧盛’为试材,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外源一氧化氮对不同温度处理牡丹花瓣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别经5、25℃处理的牡丹花瓣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高于15℃处理的,而经35℃处理的降低了SOD和CAT的活性,提高了POD的活性;分别经5、25、35℃处理的脯氨酸质量分数、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和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均高于15℃处理的,以经35℃处理的最高;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总酚和类黄酮质量分数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经0.2 mg·L-1硝普钠处理后,不同处理组牡丹花瓣的SOD、POD和CAT活性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增加,各温度处理下MDA质量摩尔浓度均有所降低,总酚和类黄酮的质量分数增加,这有利于缓解不适温度对牡丹花瓣造成的损伤,维持其正常的生长代谢。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紫甘薯贮藏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变化规律,进一步选择最佳贮藏条件。以‘紫罗兰’甘薯为试验材料,设置7 ℃+75% RH(T1)、7 ℃+85% RH(T2)、7 ℃+95% RH(T3)、12 ℃+75% RH(T4)、12 ℃+85% RH(T5)、12 ℃+95% RH(T6)、16 ℃+75% RH(T7)、16 ℃+85% RH(T8)、16 ℃+95% RH(T9)共9个处理组合,研究不同处理的紫甘薯含水量、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和花青素含量差异,考察不同储藏条件对紫甘薯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贮藏过程中,紫甘薯含水量、淀粉含量和花青素含量呈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不同温度和湿度处理比较发现,紫甘薯的含水量下降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随湿度增加而减慢;可溶性糖含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随湿度增加而降低;淀粉含量的下降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减慢,随湿度增加而加快;花青素含量在12 ℃+85% RH条件下降较慢。综合考虑,12 ℃+85% RH是紫甘薯的最适贮藏条件, 研究为紫甘薯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探究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山地森林群落结构与格局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方法】以吕梁山不同海拔梯度下的林下草本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开顶式增温箱设置低(OTC1)、高(OTC2)两种幅度的野外模拟增温实验,探讨了不同增温处理下吕梁山草本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生物量随海拔梯度的响应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①在OTC1和OTC2处理下,空气温度均呈增加趋势(分别增加了0.27%和3.33%),而土壤温度变化幅度不一致(分别减小了1.01%和增加了0.95%),土壤pH值呈减小趋势(分别减小了0.3和0.2);空气温度增幅随纬度升高极显著减小(P=0.006),土壤温度增幅随海拔升高显著减小(P0.05),土壤pH值随海拔升高极显著降低(P0.001)。②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和Patrick指数随温度升高呈下降趋势,Pielou指数随温度升高略有上升;OTC1处理促进物种多样性增加,而OTC2处理抑制物种多样性。③地上生物量随空气温度升高而增加(R~2=0.244,P0.01),其中OTC1处理使生物量增加了50.78%,OTC2处理使生物量增加了42.29%,且地上生物量增幅随海拔升高而减小。④RDA分析得到,各排序轴的特征值总和在OTC1和OTC2处理下分别增加了5.31%和54.11%。【结论】随温度升高草本植物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增强,且过度增温可使物种趋于单一化发展,引起群落物种更替。  相似文献   

16.
以不同年份不同类型番茄种子为试材,测量了种子的含水量、千粒重和种子活力,研究了在30℃、25℃、20℃三种温度条件下,温度对不同年份早、晚熟番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种子发芽率、发芽势随保存年限的增加而降低。在20~30℃范围内,随温度升高发芽天数提前,发芽率提高。种子活力,不同类型番茄品种均随保存年限的增加种子活力降低。  相似文献   

17.
以成熟槟榔果的胚乳为材料,分别测定5种不同温度下处理24、48、72 h对胚乳中槟榔碱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胚乳中槟榔碱含量在相同处理时间下,随着烘干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在相同温度下,随处理时间延长而减少。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不同地膜及残留量对农田土壤呼吸的影响,以绿洲灰漠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外土柱模拟方法进行研究,根据不同种类地膜及其残留量添加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对照不添加地膜(T0)、添加0.1g/kg可降解地膜(T1)、添加0.9g/kg可降解地膜(T2)、添加0.1g/kg聚乙烯地膜(T3)、添加0.9g/kg聚乙烯地膜(T4),采用Li-8100监测土壤呼吸速率,并实时测定土壤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无地膜残留处理相比,聚乙烯地膜处理抑制土壤CO_2排放,而可降解地膜处理对土壤CO_2排放无显著影响(P0.05)。聚乙烯地膜处理土壤呼吸速率随残留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而可降解地膜残留量的增加对土壤呼吸速率无显著影响;可降解地膜处理土壤CO_2累积排放量高于聚乙烯地膜处理。随可降解地膜残留量的增加,土壤呼吸温度敏感系数(Q_(10))升高;而随着聚乙烯地膜残留量的增加,土壤呼吸温度敏感系数(Q_(10))降低。聚乙烯地膜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和CO_2累积排放量均低于可降解地膜处理。  相似文献   

19.
猪粪制备的生物炭对西维因的吸附与催化水解作用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以猪粪为原料,在不同温度下制备生物炭,并对其进行除灰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温度和灰分含量的生物炭与西维因的相互作用。猪粪制备的生物炭含有无机矿物、不定型有机质和结晶态芳香碳,且随处理温度升高,灰分含量增加,BET比表面积增加。生物炭对西维因的吸附表现为非线性,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方程,且随生物炭制备温度的升高,非线性增强。生物炭除灰后,吸附作用大大增强,表明有机碳与无机成分复合造成其一部分吸附点位的损失。生物炭对西维因的吸附由亲脂性分配与特殊作用力构成,随着生物炭不同以及西维因浓度的变化,吸附机制发生变化。生物炭可提高溶液pH,pH随生物炭添加量和处理温度而升高,生物炭含有的矿物对西维因水解具有催化作用,其水解速率及程度与生物炭灰分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温度对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各虫态捕食桃蚜(Myzus persicae)能力的影响,设定18、23、28、33℃四个温度处理,测定不同虫态(龄)异色瓢虫(1—4龄幼虫和成虫)在不同猎物密度条件下对桃蚜的捕食量,并分析其捕食功能反应和寻找效应。结果显示:不同温度下各虫态异色瓢虫对桃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属于HollingⅡ型。在18—33℃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各虫态异色瓢虫对桃蚜的捕食量逐渐增加。在33℃条件下,异色瓢虫的捕食能力(a∕Th)最强,理论最大捕食量(1∕Th)最高。同一温度下,异色瓢虫对桃蚜的捕食能力、理论最大捕食量均表现为4龄幼虫>成虫> 3龄幼虫> 2龄幼虫> 1龄幼虫。4龄异色瓢虫幼虫在4个温度处理下对桃蚜的理论最大捕食量(1∕Th)分别为90.909、 200.000、 333.333、 500.000头。各虫态异色瓢虫对猎物的寻找效应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综上,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各虫态异色瓢虫对桃蚜的捕食能力、日最大捕食量和寻找效应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