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全国经济地理及相关领域研究的同志交流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新理论、方法、范式和未来发展趋势,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定于2009年5月8日-10日在福建省厦门市举办“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与微区位前沿学术研讨会”。届时将邀请有关领导和权威专家现场作专题报告,同时欢迎从事经济地理学研究、教学等工作的同行积极参会交流。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2.
吴雨浓  张纵 《安徽农业科学》2013,(23):9657-9659,9666
以务川仡佬族古村落为例,运用聚落地理学相关理论路线,从聚落的地理人文环境、分布形态、内部结构及聚落的特征方面,对特殊地域下具有深厚文化特异性的少数民族聚落景观进行探析,以期对这一古老的传统文明在景观方面给予继承、发扬与保护,也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前期中国地理学期刊的发展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20世纪前期中国地理学期刊的发展状况,重点对《地学杂志》、《地理杂志》、《地学季刊》和《地理学报》等4种具有代表性的地理学期刊在内容和创办背景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中国最早的地理学期刊为创刊于1910年的《地学杂志》,并认为1949年以前中国地理学期刊的兴衰演变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政治、经济、文化的大背景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原核微生物分布的生物地理模式和原生微生物分布的生物地理模式,说明微生物的分布不是随机分布的,并且微生物生物地理学与大生物的生物地理学没有显著的质的不同。微生物的生物地理学研究和试验方法的应用对整个生物地理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林木调查数据的随机、空间、时间特征的模型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木调查数据常具有随机性、空间性和时间性3种特征,这些特征造成了传统林木模型精度不高、应用不稳定。尽管已有多种建模方法可处理这些特征,但很少有研究界定这些方法在林木数据的适用范围。介绍混合效应模型、空间回归、地理加权回归、回归克里金4种建模方法在林木因子上的应用,分析它们对林木调查数据的随机效应、空间相关性与异质性、时间相关性与异质性上的适用度。结果表明,混合效应模型能有效处理林木数据的随机效应、空间相关与异质性、以及时间相关性;地理加权回归主要解决数据的随机效应、空间相关与异质性;空间回归与回归克里金只能处理数据的空间相关性;但这4种方法均无法有效处理数据的时间异质性。在实际研究中,可以依据这4种建模法对林木数据随机、空间和时间特征的适用度,分析数据特征来选择合适的建模方法,从而提高研究效率与精度。  相似文献   

6.
广西地理标志产品开发潜力评价及特色产业培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标志产品的开发及其特色产业培植是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资源经济学的研究范畴,目前国内对该领域的研究具有局限性。在结合德尔菲法、因子分析法和数学方法的基础上,综合评价了广西地理标志产品的开发潜力,并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特色产业培植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以地方性院校的综合自然地理学为研究对象,探讨综合自然地理学的教学改革。提出应该对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相应的改革,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目标,把握学科发展动向,培养学生地理思维,从而为全面、科学地从事相关工作和开展相应的研究工作奠定较为坚实的理论与方法基础。  相似文献   

8.
党荣 《湖北农业科学》2020,59(11):142-145
针对农场的作物产量及农业收入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提出了一种用于计算农场利润和经济风险的统计模型。该模型在已有统计理论的基础上采用条件风险值(CVaR)来评估地理多样化的有效性。CVaR用于基准化损失,Copula函数用于建模边际收益之间的联合分布。结果表明,地理多样化对于小麦农场投资组合是可行的农业风险管理方法,可以在控制风险的同时实现其最佳预期收益。通过与传统的多元正态分布模型相比,基于Copula的均值CVaR模型更能模拟极端损失,为农业风险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河南地理工作者在我国14种重要的地理学类核心期刊中所发表论文的情况,研究了河南省从1990年到2010年近20年地理学发展,得出了近20年河南地理工作者在地理类期刊上所发表论文的数量呈不断上升的趋势等4项结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肥效模型建模新方法,旨在进一步提高肥效模型建模科学性和田间试验成功率。【方法】根据171个早稻“3414”设计的氮磷钾田间肥效试验结果,应用现代回归分析理论,研究三元肥效模型异方差的产生原因和统计检验方法,应用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建模策略消除肥效模型异方差的危害。【结果】根据肥效模型的专业特点,田间试验设计及其管理水平、土壤肥力水平及其空间异质性、模型设定优劣等因素是肥效模型产生异方差的主要原因。怀特(White)检验、帕克(Park)检验和冠因克-巴塞特(KB)检验表明,三元肥效模型异方差达到统计显著水平的比例为25.15%。针对严重异方差的田间试验资料,FGLS回归建模能将部分试验点的试验结果,由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回归建模未达统计显著水平转化为达到统计显著水平,或者将非典型式转化为典型肥效模型;典型式出现几率由OLS回归建模的27.68%提高到34.99%。对典型三元肥效模型,FGLS回归模型的推荐施肥量与OLS回归模型的推荐施肥量大致相当。研究表明,与OLS回归建模相比,FGLS回归建模大幅度降低回归模型的误差均方,同时也明显减小模型各个参数的方差,从而改善了肥效模型的拟合精度和模型预测能力。【结论】FGLS是消除或缓解三元二次多项式肥效模型异方差的有效方法,可明显提高田间试验资料的建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利用分子亲缘地理学,研究我国珍稀濒危植物地理格局分布或群体进化历史,探讨历史地质事件、地形地貌、气候变化及人为破坏对珍稀物种的形成、迁移和演化的影响成为国内外的一个研究热点.概述了现今我国珍稀濒危植物地理分布格局及成因,并总结了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促进分子亲缘地理学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2.
ArcGIS Geoprocessing除了提供常见的GIS空间分析功能外,还支持建立复杂的地理处理模型来完成定制的地理处理任务.根据现有的干旱遥感监测模型,采用ArcGIS Geoprocessing技术实现干旱遥感监测模型的建模处理.并以重庆市2006年干旱数据为例进行处理,所得结果和同期干旱状况吻合.使用插件式GIS二次开发技术基于ArcGIS Geoprocessing实现了干旱遥感监测系统.与传统手工分布处理相比,在模型选取、数据转换、数据处理、产品制作等方面,自动化程度得到了极大的改进和提高.系统主要功能为:通过对遥感影像数据的干旱模型自动化处理,快速获取干旱结果空间分布,并生成相关产品为决策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陆地碳循环模型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燕燕  王敬国  齐鑫  金红岩 《甘肃农业》2006,140(5):291-292
陆地碳循环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碳循环模型的研究已经成为陆地碳循环中最重要的组成成分.作为碳循环模型的两大类型,生物地理模型和生物化学模型在建模方法,输入参数。应用范围以及输出变量方面各不相同。本文通过对这两大类碳循环模型中的代表模型进行比较分析,指出未来模型发展的方向即综合两类模型的优点。利用遥感数据,建立以动态植被为基础的具有实时性的大尺度陆地碳循环模型。  相似文献   

14.
以顺昌县马尾松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选择和样木调查,结合遥感及其相关数学集成技术,引进材积因子,建立马尾松地上部分总的生物量与材积的相关关系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ERDAS建模功能将生物量模型与马尾松遥感蓄积估测图叠加生成顺昌县马尾松生物量估测图,并根据属性表统计了顺昌县马尾松生物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四川省水产养殖业空间分布格局及驱动因素,为优化该省水产养殖业布局、促进产业提质增量提供参考.[方法]以四川省各县域(市辖区)为基本空间单元,借助该省渔业统计年鉴和地方统计年鉴,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地理探测器及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该省水产养殖业的空间分布格局、影响因素及主导因子作用强度的空间异质性.[结...  相似文献   

16.
森林碳储量与其调查因子之间的关系及其空间相关性特征是区域森林碳储量及其分布估计模型建立的基础,然而某一调查因子在不同空间位置对森林碳储量估计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地理加权回归方法考虑了调查因子作用的空间异质性,进行局部回归估计。以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样地实测数据为数据源,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方法结合陆地探测卫星系统Landsat TM影像数据进行森林碳储量及其密度的分布估计,并检验地理和海拔加权回归在地势平缓的区域是否可用。结果表明:1仙居县森林地上部分总碳储量3.132×106Mg,与样地实测统计得到的全县碳储量3.192×106Mg相差1.880%;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估计结果与实际碳密度分布情况相一致,研究区内碳密度的取值范围为0~89.964 Mg·hm-2,保留了70%以上的空间异质性特征;基于地理加权回归的森林地上部分碳储量估计方法是有效的,地理加权回归在区域碳储量方面估计结果合理且精度较高。2在地势较为平缓的地区,海拔对植被的影响不显著,地理和海拔加权回归并不适用;若将海拔作为解释变量加入建模,能够提高估计精度,但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徐英 《江西农业学报》2013,(12):137-139,143
基于近10年相关文献资料的分析,对农区地理学研究的新变化进行了综述,研究表明农区地理学出现2个方面变化:一是研究主体的微观化,即以农户作为农区的基本经济单元;二是研究区域的微观化,即以村域作为农区的微观地域单元,尤其关注专业村的形成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利用高光谱数据估算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为绿洲区大范围,快速,低成本,监测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新疆博斯腾湖湖滨绿洲为研究区,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优选高光谱数据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特征波段,构建研究区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高光谱估算模型。【结果】研究区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不大,变化系数为55%,最小值为2.37 g/kg,最大值为51.47 g/kg,平均值为21.20 g/kg。土壤有机质特征波段主要集中在645~1 958 nm,其中1/R二阶的相关系数值最大为0.73,且在P=0.05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的波段数为83。构建的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中,二维土壤指数1/R RSI建模效果最优,建模集R2=0.91,RMSE=2.56,验证集R2=0.95,RMSE=1.10。【结论】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估算土壤有机质估算,建模效果可以达到一定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汉水中游的秦巴山区得到了大规模的开发,农田水利工程的兴修也随之展开.学界以往的相关研究主要从生态环境变迁的角度着眼.(1)本文试以湖北省郧阳府(今十堰地区)为切入点,运用历史地理学相关方法,探讨明清时期鄂西北山区农田水利的时空分布状态及其文本记述背后的地方政治地理与农业地理格局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0.
植物三维可视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三维建模及其可视化系统基于植物的生理生态特性和形态特征进行研究,对于植物生长过程研究和自然景观再现均有重要意义。从基于模型的三维建模、基于图像的三维建模和基于扫描数据集的三维建模三个方面阐述了植物的三维建模研究进展,介绍了几何模型以及多个植物可视化系统软件的研究成果,总结了植物三维建模方式及其可视化系统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尤其是植物生理生态模型与形态模型可视化的耦合研究还有待完善,并对植物三维建模方式及其可视化系统的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