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基于社会资本理论视角对甘南舟曲县生态移民在兰州市新康村社会融入情况进行研究,研究认为,生态移民社区初代移民的社会关系没有继承性,是一个缺乏传统社会关系的不连续的社区,新康村社区内的移民群体明显存在着社会网络脆弱、制度规范不足、社区文化消解的问题,建议从组织、制度、文化、服务四个路径实现移民群体良好有效地社会融入,从而减少社会隔离,增强社会凝聚力,提升归属感和融入感。  相似文献   

2.
杨宝强 《农业与技术》2023,(11):145-148
生态移民既是修复生态环境的必要措施亦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海南省少数民族生态移民围绕“搬得出、稳定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完善了移民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移民的产业发展,保障了移民的就业与收入提升。但生态移民并非简单的空间位移,还包括移民的身份角色转换和社会文化整合,这一过程中移民还面临文化的割裂、社会资本的局限以及社会排斥等多重困境。因此,移民有效融入当地社会还需整合移民与当地村民的利益、文化以及社会关系,以避免冲突和摩擦,保障移民融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以九寨沟为研究案例地,在借鉴国内外社会融合测度指标并经案例区预调研检验基础上构建调查量表,通过半结构访谈问卷收集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方差分析等对九寨沟旅游劳工移民的社会融合结构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查.研究发现:九寨沟旅游劳工移民的社会融合可归纳为四个维度:经济融入、社会融入、文化融入和心理融入,其中社会融入和文化融入程度较高,心理融入和经济融入程度比较低;旅游劳工移民社会融合的阻碍因素包括移民与本地居民的价值观和文化差异、生活环境恶化、竞争加剧、经营环境无序、医疗教育条件较差以及休闲方式单一等;积极因素包括景区经济稳步发展、经营前景良好、社会环境改善、长期的生活互助和情感交流等.  相似文献   

4.
易地搬迁打破了“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困境,使移民的生产生活得到了改善,但也令搬迁农户产生了适应性问题。从经济、社会、文化、心理四个方面探究了农户生计适应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一是要加大安置区及其周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投入力度;二是要增强移民社区融入感;三是要开展素质教育培训;四是要开设心理健康咨询室。  相似文献   

5.
赵芳云 《高原农业》2022,(5):509-516
本研究旨在通过了解移民搬迁青年社会融入问题,针对问题给出相关建议,以便更好促进凝聚青年力量推动地区发展。主要选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宁夏回族自治区闽宁镇移民搬迁青年社会融入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经济融入层面,青年年收入明显增加,收入来源相对广泛,但就业培训参与度低,技能型人才匮乏;在文化融入层面,青年参与社区文化娱乐活动意愿明确、移民搬迁增进了青年对不同地区风俗习惯、宗教文化的了解,增进了民族团结;在心理融入层面,青年有返回原居住地的现象,但属于阶段性行为,对迁入地基础设施满意度高,长期居住的意愿明显,但与迁入地居民的交往不密切。结果表明应该从落实就业培训政策、兴办乡镇企业、举办社区文化娱乐活动等方面出发解决移民搬迁青年社会融入问题。  相似文献   

6.
清代中期汉人移民涌入秦巴山区开垦之初的生计模式,从文化人类学视角观察,表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农业种植体现出明显的“游垦”特点,狩猎采集与山货开发也在移民生计中占据重要地位.既有较为原始的寻食社会、刀耕火种型社会的特点,又带有近代手工工场的特色.在自然资源逐渐耗竭与生存空阃的渐成为山区生计主流.趋饱和之时,大部分汉人移民只得依靠在固定的土地上持续投入人力与物力以获得生计,定居农耕方式逐渐成为山区生计主流.  相似文献   

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9):204-206
2010年陕西省政府决定用十年时间完成对陕南山区约240万人,约60万住户的搬迁。山区长期被泥石流、洪涝灾害等终年困扰的农民进行搬迁,现阶段搬迁工作已接近尾声,移民"迁得出"的问题初步完成,在政府强力推动之下山区移民搬迁的安置房主体上都已就绪,根据山区移民的不同层面陆续被安置。"迁得出"已基本实现,那么怎样能够"稳得住并最终致富"是山区移民最为关心与渴求实现的长期目标,其目标能否实现取决于山区移民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心理等维度的社会融入之路。基于对陕南山区调研,着力考察山区移民社会融入特征、问题与影响机制以及思考探索山区移民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社会融入的创新性路径。  相似文献   

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3):205-207
随着社会流动的频繁,跨地区婚姻的比例也不断增加。因此,研究农村外来媳妇的社会融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社会融入为理论分析框架,从经济融入、社会关系融入、文化融入、身份认同融入四个维度分析农村外来媳妇的融入困境,并提出相关的建议,为农村外来媳妇更好地融入嫁入地提供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迄今为止,三峡库区农村外迁移民在江西安置区已生活了7-11年,通过对比三峡移民在外迁磨合期前后的经济与生产经营、社会与公共生活、政治与文化生活和三峡移民社会治安状况来考察江西三峡移民的社会融入程度,我们发现三峡移民在江西的整体生存发展状况已趋稳定,但在生产生活资料、资金扶持等方面还有待加强。让三峡移民"逐步能致富",是促进三峡移民真正转变成江西居民、在江西长期安居乐业并获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与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是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仍然面临着诸多现实问题,移民所面临的社会适应困境就是问题之一。本文将阐述靖安安置点移民面临的经济、生活和心理3方面的转变,来分析移民面临的社会适应困境,并为增强移民的社会适应性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流动人口面临着社会融入的困境,此困境有着宏观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原因,也有流动人口自身的身体和心理原因。如果把流动人口作为一个有意愿的能动的个体,那么在社会融入的问题上,他们能利用的资源仅有身体、时间和空间了,本文尝试从此视角出发,做出自己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易地扶贫搬迁是中央确定的精准扶贫"五个一批"中的重要一环。易地扶贫搬迁是解决生存条件恶劣地区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社会融入的成败,与精准扶贫的成败息息相关,更关系到精准扶贫地区社会整体的稳定与发展。围绕易地搬迁人口社会融入的真实状态、现实困境和迷惑以及思考,针对该问题对云南省会泽县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进行了实地调查访谈,并结合调查实际和思考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陕西S县的陕南自发移民为例,旨在探究自发移民在迁入地的生计空间再造对其生计行动的影响。研究发现,陕南自发移民虽然地理空间有所优化,但经济空间压缩、社会空间破裂、制度空间排斥以及文化空间缺失等再造生计空间限制了他们的生计行动能力。提出必须采取多种措施以优化移民生计空间、提升移民的生计行动力,使他们能够彻底摆脱贫困、更好地融入迁入地社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黄方 《河南农业》2019,(24):39-41
实现深层次乡村文化认同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通过建构主义理论分析,乡村文化认同问题面临主体缺位—资源流失,供给受阻—需求难满足,规范失落—社会资本弱化,价值分化—文化权威消解等现实困境。总体审视,需以建构性方式:以开展新公民教育构筑理性认知,以活化乡村文化记忆唤起情感共鸣,以重塑乡村文化价值促进思想转化,以文化实践和意义追寻强化心理调试,来破解这些困境,从实质上提升乡村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题中应有之义。目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融入内容薄弱、融入方式单一、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等现实困境。针对这些困境,应从推动课程改革、创新教育模式、丰富教育媒介、提高师资队伍素养等方面入手,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二战以来,移民文学开始盛行并逐渐成为主要的主流文学话语之一。石黑一雄、奈保尔和拉什迪等当代移民作家描述了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价值形态,揭示了当代移民群体的身份困惑与尴尬。而石黑一雄时时刻刻倍受压抑的文化身份贯穿着他的整个创作历程,通过文学之笔由近及远影响着不同文化与种族的千百万天涯沦落人,并努力思索着解决文化身份困境的良方。  相似文献   

17.
自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实施以来,秦巴山区各地积极贯彻落实精准扶贫政策,移民社区建设数量和规模都在不断增加,移民社区入住率不断提高。随着移民社区规模的扩大和入住率的不断增加,对移民社区的建设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分析移民安置社区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等建议,以促进移民安置社区创新管理模式,实现社区建设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8.
农村工程移民安置实施效果关系到移民群体的切身利益以及社会的稳定和谐。本文以H市的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移民安置实施为例,通过问卷法以及访谈法收集资料,对比分析不同年份农村工程移民的家庭住房状况、家庭耐用消费品状况、收支状况、移民生活满意度状况。发现了移民安置实施中存在移民收入水平有待提高、公众参与不足、社会融入问题,提出了政府加大扶持力度,提高移民收入、加强移民公众参与机制建设、加强移民机构能力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时期,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温州市为研究对象,在总结温州水库移民创业致富模式的基础上,探讨移民创业致富与社会融入的内在关系,旨在为更好地促进移民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评价易地扶贫搬迁的政策效果提供参考,采用社会评价方法,选取社会影响、社会互适性和社会风险3个维度构建搬迁项目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对山西6个贫困县搬迁农户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易地扶贫搬迁对移民的收入、就业、物质资产和当地的产业经济发展、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均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易地扶贫项目符合国家的政策方针和当地的发展程度,获得了公众和各级组织的支持与积极配合,但公众的参与度仍有限;搬迁后移民存在社会融入、生活负担和人力资本不足等社会风险。进一步促进搬迁群体社会融入,提高移民的人力资本和生计可持续性是易地扶贫搬迁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