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造林效果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远彬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农学版)》2004,24(2):28-31
对杉木采伐迹地上更新营造的人工纯林及混交林分生长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纯林树种和混交林模式的林分生长状况存在明显差异,纯林树种表现为南酸枣>马褂木>杂种马褂木>杉木>桤木>观光木>木荷;混交林模式以杜英+刺楸混交林模式的生长状况最好;在3种杉阔混交林模式中,桤木与杉木混交更有利于杉木的生长,种间关系更为协调。 相似文献
2.
根据小兴安岭气候条件和立地类型的特点,提出了采伐火烧迹地保土防冻更新造林技术。并阐明了更新造林的树种选择、整地方式、栽培技术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从主伐、清理林地、整地、补植、幼林抚育等方面对黄沙坑林场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更新技术进行了总结,为石台县杉木人工林更新和科学经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采伐迹地清理方式对水土流失及更新苗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定点观测研究表明,不同清理方式对迹地的水土流失及更新苗木的成活与生长的影响有很大差异,对木清理,带堆清理和火烧清理作了比较试验,火烧清理方式造成的水土流失与养分流失都大大超过未清理和带堆清理,但坡度小于16°时,尚不至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坡度大于23°时,应禁止采用火烧法,这是火烧不利的一面。有利的一面是有助于提高造成林成活率和促进更新苗木的生长,不论哪种清理方式,苗木成活率均随坡度的增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5.
新疆的天山云杉林,由于自然地理条件限制,加之经营粗放,已出现采育失调局面.为了加速恢复森林,作者在阜康林区对天山云杉采伐迹地的更新问题作了10年的调查与定位研究.本文就历年研究中有成效的人工更新技术(包括迹地区划、更新要点、速生措施)作了简述.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塞罕坝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行数的变化规律,该文调查了塞罕坝大唤起林场的华北落叶松数据,结果表明:该地区的华北落叶松生长较好,胸高行数平均值为0.53,其中胸高行数集中在0.5~0.6,占比达70%。胸高行数与胸径成反比关系,根据这一关系,建立了胸高行数与胸径的方程式。 相似文献
7.
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更新群落结构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从杉木人工林科学经营和自然资源管理保护出发,根据定位研究和群落样地调查结果,分析和比较了湖南杉木中心产区会同杉木人工林不同采伐方式迹地上更新群落的组成结构和数量特征。结果表明:迹地群落中共有维管植物85科164属254种,其中乔木、灌木、藤本和草本分别为53种、85种、39种和77种;皆伐和间伐后物种多样性指数高;皆伐8a后迹地群落与皆伐2a后群落相似性较小,而与间伐8a后群落相似性较大;杉木人工 相似文献
8.
9.
通过酉华林场马尾松采伐迹地更新造林优良树种的选择试验,结果表明,楸树、马褂木、白玉兰、香樟、栾树等树种完全适合于林场迹地更新造林;迹地更新山场可通过营造阔叶林,逐渐达到恢复地力、改良土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华北落叶松作为塞罕坝林区栽植面积最大的树种,研究促进其生长的因素对塞罕坝林区的经营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通过设立标准地,分析间伐与未间伐地块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胸径与树高生长情况,得出以下结论:间伐后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胸径生长明显,其平均胸径分别比未间伐的林分大0.9cm、0.8cm、0.5cm。间伐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树高的影响虽不如对胸径的影响显著,但依然有一定的上升优势。 相似文献
11.
经实地勘查后布置燃烧床,以风速、表层可燃物含水率、现场温度、坡度为因素,温度变化、燃烧蔓延速度、火线强度为特性指标设计L9(34)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风速对火蔓延速度及火线强度具有明显影响,随着风速的增大,火蔓延速度与火线强度明显增加;表层含水率对最高温度、火蔓延速度及火线强度的影响较明显,随着表层含水率增加,最高温度、火蔓延速度及火线强度均降低;现场温度对最高温度有明显影响,随现场温度升高,最高温度增加;坡度对最高温度、火蔓延速度及火线强度均有影响,随坡度的增加,最高温度增加,火蔓延速度加快,火线强度加强;风速及表层含水率是影响剩余物燃烧的主要因素,当风速为5 m· s-1、表层含水率为10%时,影响剩余物燃烧的权重最大。 相似文献
12.
引种秃杉在杉木采伐迹地上进行2代更新造林试验,结果表明;秃杉在引种试验区的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平均达到98%以上,2项指标与杉木林相比,相应地分别高出6.65%和28.24%;在未成林阶段,秃杉年均树高、胸径分别达0.52 m和0.44 cm,比2代连栽杉木分别提高了48.57%和33.33%,其生长量比杉木有明显优势。进入中幼林阶段,14年时秃杉林分平均胸径、树高、冠幅、材积和蓄积量分别达13.75 cm、7.37 m、2.97 m、0.058 m3、71.340 m3,年均分别达到0.98 cm、0.53 m、0.21 m、0.004 1 m3、5.095 7 m3,各项生长指标分别比杉木提高了20.93%、18.49%、19.76%、56.76%、43.67%;杉木个体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林木生长的分化程度高,而秃杉个体间差异相对较小,树高、胸径的变异系数分别仅为24.19%和28.14%,其林木生长的分化程度较小,林相相对较为整齐。从适应性和变异性看,秃杉作为杉木更新树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以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为指导,从良种栽培、幼抚施肥、消耗枝控制、中幼林抚育、定向培育等5个森林培育环节建设华北落叶松用材林,以达到华北落叶松速生、丰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通过试验表明,毛竹造林是加快杉木块状采伐迹地更新的有效方法。造林母竹运输距离的远近对母竹成活率和新竹数量、质量有显著影响。应就近挖取,以减少运输对母竹质量的损坏而影响造林效果。毛竹造林采取施肥措施,能有效提高新竹质量,应合理确定施肥量和施肥时间,以提高施肥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华北落叶松在塞罕坝地区广泛种植,是当地重要树种之一.土壤肥力对华北落叶松的生长具有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在相同立地条件下,对分别施用尿素二铵混合肥和复合肥的华北落叶松苗木的树高、基径生长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尿素二铵相较于复合肥对苗木生长的促进效果更好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承担着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任,对保障国土安全以及农牧业丰产丰收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目前,建设高质量的森林生态系统是摆在林业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就各种迹地类型的造林特点根据生态学、造林学并结合森林经营理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大兴安岭林区公路两侧大量地分布着兴安落叶松的天然幼苗。1988年夏在塔河林业局盘中经营所18支线进行了调查,对其两侧的幼苗数量、生长和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幼苗数量每公里达20万株(39株/m~2),幼苗的生长状况与林地上天然幼苗相比无明显差别,1988年夏又对4—6年生的幼苗进行了4ha的移植造林试验,试验是在盘中经营所的火烧迹地上进行的,试验地位于坡下部肥沃、湿润的土壤上,选择地径0.5 cm左右,苗高35 cm左右的苗木,在雨季随起随栽。秋末调查,成活率达96%。本文的研究表明,在大兴安岭林区火烧迹地上用天然落叶松苗进行移植造林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天保工程的深入进行,公益林建设项目越来越多,对公益林成活率要求越来越高,这就涉及到造林保存率问题。以下谈谈造林保存率及影响保存率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20.
采用交叉定年、年轮宽度测定和去除生长趋势,建立华北落叶松年轮宽度年表方法,以塞罕坝地区天然林中的主要优势树种华北落叶松为对象,研究年轮宽度和主要气候因子(温度、降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年轮宽度与6—7月平均温度呈负相关,但未达到显著水平;年轮宽度与5—7月平均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由此可见,塞罕坝地区天然林中华北落叶松的径向生长主要受到降水变化的影响,降雨略增有利于华北落叶松径向生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