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平菇生产发展很快,但不少平菇生产单位和专业大户,在袋栽平菇中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菌种质量问题。菌种已做常规出菇试验,二、三级菌种袋出菇正常,可是三级菌种接到栽培袋料中,在正常的栽培条件下却不发菌,或开始发菌正常,10天后菌丝逐渐消失,而造成大面积减产或绝收。  相似文献   

2.
栽过平菇的旧菇房,因空间湿度大,床架及空间残存的杂菌孢子密度大,重复栽培病虫害猖獗.我校针对这一问题,采取了一系列防杂措施,经几年实践,取得了较好效果,发菌成品率达95%以上.现将旧菇房栽平菇要点介绍如下:(一)菇房消毒要严格前批菇栽培结束后,要及时清除废料,并立即进行菇房的第一次消毒,将墙壁、地面及床架等用5~10%的石灰水喷洒一遍,再按每  相似文献   

3.
钟德山  朱娄 《食用菌》1994,(3):33-34
陈旧棉子壳生料栽平菇,在发菌期会出现污染,老菇房或栽培多年几经污染的环境,更令人担忧。一般生料栽培常在播种后10天左右,因大量霉菌污染而造成种菇失败。对菇房进行消毒,往往因条件不具备,难以做到彻底。改用熟料栽培,不但费工费燃料,增加成本,而且无法大量投料,生产规模受到限制。为此,笔者试用石灰水浸泡棉子壳、袋栽、室外地面掩埋发菌,避开发菌污染关,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试验环境及条件 (一)菇房 三间门朝南的菇房及40m~2庭院一间。菇房有8年种菇史,头两年春秋季用棉子壳生料压块室内栽平菇,均获好收成。第三年继续栽培,出现污染,以后逐趋严重。每次污染,都将污染块清除至室外;室内清扫,用石灰水冲洗消毒,再用常规法进行生料栽培,结果仍大量污染,以绿霉居多也有黑霉。说明菇房及环境已严重污染,难以进行生料栽培。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利用稻草栽培平菇、凤尾菇在农村无棉区发展较快。但失败的也不少,有的播种以后菌丝发不好或全部不发;有的出菇后菌盖薄、朵形小;有的菌盖枯萎或菌盖水肿而菌柄根部发黄。从产量上来说,生物学率高的达100%以上,低的在40%以下,甚至无收。究其根源,除菌种质量低劣外,栽培技术未过关是一个重要因素。要提高产量,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菇房卫生:菇房要求清洁卫生,远离垃圾堆、猪、鸡舍和饲料间,并堵塞鼠洞。地面要求撒上石灰粉,床面、四壁以每平方  相似文献   

5.
一般袋栽平菇,都是在出现原基后解口再行出菇管理。可是有些发满菌的菌袋进入菇房后给了适宜的温湿度条件,却迟迟不现原基,碰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在实践中我们摸索到了点滴经验,现介绍如下:把发好菌的菌袋轻轻松动袋口塞(但不解开),改善供氧条  相似文献   

6.
地沟菇房袋栽香菇是北方黄土高原室外种香菇一项开发性的新课题,既保证了香菇在风沙大、气候干燥、寒冷北方地区的野外露地栽培成功,又能使香菇袋栽管理比南方更方便,并达到高产优质的要求,它是利用袋栽香菇的方法,将发菌好的菌筒排放到半地下式地沟菇房出菇管理,或将接好菌的栽堵袋堆放在半地下式地沟菇房发菌管理和出菇管理的一种栽培方法。它是发展北方香菇生产的一条好途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平菇袋栽由于成功率高、产量高、质量好、操作容易、管理方便、占地面积小等优点,在生产上仍是菇农采用的一种主要栽培方式。在生产上常因各种原因造成不发菌、发菌慢、烧菌、不出菇等问题,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生产实践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防治对策。1 播种后菌丝不吃料、不发菌1 1 原  因 ①培养料含水量过多,已变质,产生了大量杂菌,抑制了平菇菌丝的生长;②菌种已老化,生活力差;③菌种用量过少;④培养料 pH不适宜。1 2 防治对策 ①选用新鲜未霉变的棉子壳,料的含水量控制在 60 %~ 65%;②…  相似文献   

8.
袋式立体栽培平菇是目前我国平菇栽培的主要形式,从菌袋制作到出菇的发菌期管理,是决定平菇栽培成败及产量高低的重要因素。现就袋栽平菇发菌期常见的问题及其对策简述如下:1)播种后菌种萌发慢,菌丝生长缓慢、长势差。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①菌种退化,菌龄长。②播种量少,菌种块小且分散,菌丝损伤后愈合慢。③料内含水量过高,透气性差,袋内缺氧。④培养料的pH值不适。主要对策:①菌种从母种开始控制转管代数,从分离得到的母种到生产母种不能超过三代。严禁原种—原种、栽培种—栽培种的扩繁方式。栽培种满袋后存放时间不能过长,菌龄以不…  相似文献   

9.
张克 《北方园艺》1999,(2):69-69
1菌种选择不同平菇品种的生长特性不一致,尤其是产菇期所需适温范围存在差异,分解稻草的能力也不同。因此,在一定的季节内必须选用一定的栽培品种,并且要具有分解能力强的特点。我区华丽侧耳(佛罗里达平菇)、漏斗状侧耳(凤尾菇)等品种除了具有发菌力强、出菇早、...  相似文献   

10.
冬栽平菇生物能保温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洪湖 《食用菌》2005,27(1):52-53
冬季栽培平菇的成功率高,也是人们利用空闲时节栽培的好时机。但冬季气温低,栽培平菇发菌缓慢或迟迟不发菌,在出菇期间又产生畸形菇,用煤炉加温,既加大成本开支,煤气还会使菇体产生中毒现象。本人从实践中创造出冬栽平菇搞生物能保温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甘香 《中国果菜》2003,(2):16-16
近几年来,市场行情表明,每逢佳节,鲜菇销量锰增,价格上扬。因此,如果使平菇出菇量最大的第一潮菇在节日期间集中上市,菇农便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笔者多年的实践,以室内袋栽确定春节期间出菇为例,其技术关键是:一、菌种选择。应选择中低温或广温型高产优质品种,如糙皮侧耳、杂交17等二、菌种及菌袋制作。用“倒推法”确定各级菌种菌袋的制作时间。由于母种、原种、栽培种、菌袋的发菌时间分别需10天、40天、40天、40天,菌袋发菌完毕至出菇需10天,出菇至上市需20天,因此应在春节前约160天开始制作母种。三、发菌期管理。按上述“倒推法”制…  相似文献   

12.
大田栽培平菇发菌期一般要在料面覆盖报纸,由于水分蒸发较快料面易干燥,发菌慢,易感染杂菌,产量低。我们在林地栽平菇进行了料面覆盖树叶试验,生物效率达100%以上。(一)供试材料菌种为佛罗里达平菇。栽培料配方,每 m~2用棉子壳15kg,加石灰2%、多菌灵0,1%,  相似文献   

13.
平菇是我国第三大食用菌,近年来栽培规模扩大、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但存在液体菌种制作技术不完善、菌袋生产条件参差不齐、缺乏栽培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等问题,导致菌种质量差、菌袋污染率高、产量不稳定和品质不高。根据生产实践,总结平菇熟料栽培和发酵料栽培两种模式的集约化制袋、标准化出菇技术,介绍各环节要点,包括菌袋集约化生产流水线布局,出菇场地选择,品种选择,固体、液体原种和栽培种制作,栽培常用配方及培养料处理,培养料装袋、灭菌与接种,菌袋发菌管理与挑杂,出菇管理和采收等。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平菇柱状立体栽培,在发菌期栽培袋内各菌种层发菌速度不一致,发菌期过长,污染率过高,在出菇期菌墙稍高易倒,采收二茬菇后出菇袋失水严重且补水困难等问题,我们和有关直属食用菌推广站一起,摸索出了平菇微孔发菌渗灌出菇栽培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介绍如下: 一、微孔发菌培养料的选择、配料、拌料同常规。根据不同的栽培季节选用低温型晋平、539、广温型佛罗里达平菇菌株。栽培袋选用的薄膜筒规格同常规,不同点在于在薄膜筒上做  相似文献   

15.
《食用菌》2016,(6)
正在平菇栽培过程中,有的菌袋发满菌后不出菇或头潮菇采完后,迟迟见不到第2潮出菇。以上两种情况,只要发菌正常,菌种温型合适,采取以下催菇方法则可顺利出菇。1温差催菇白天升高菇棚温度,夜间通风降温,人为拉大温差可刺激出菇。2光照催菇菌丝长满袋后,每天卷起菇棚草帘,让日光照射一段时间(光强时不要直射)。日照不方便的地沟或菇房,可用电灯光照射。3搔菌催菇对于培养料中过多添加麸皮、米糠或尿素等  相似文献   

16.
斑秃型病害,是生料栽平菇发菌期较为常见的一种侵染性病害。其发生的比率因栽培菇场和季节而异,一般是地下人防菇场>地上菇房>露地菇场,气温较高的秋栽季节发生量较大。 (一)病害的症状:播下的菌种块萌发和定植速度均受到程度不同的抑制,菌床表面的菌丝体呈斑块状和禿点状分布,同时培养料散发出带刺激性的酒酸气味,严重时种块不萌发或生长停止直至死亡,菌床表面成片,甚至整体不长菌丝——即斑秃型,培养料由酸败变质至形成粘臭状的腐料,最终导致栽培失败。 (二)病害的成因:根据栽培实践和观  相似文献   

17.
冬季袋栽平菇,气温偏低,菌丝生长缓慢,发菌期往往拖延至翌年开春,出菇期缩短,稳种不稳收,尤其对低温型的菇类影响更大。为此,我们于1992~1993年引进了平菇冬季袋栽快速发菌试验。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市场行情表明,每逢佳节,鲜菇销量猛增,价格上场。因此,如果使平菇出菇量最大的第一潮菇在节日期间集中上市,菇农便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江西省遂川碧洲菌科站张飞翔多年实践,以室内袋栽确定春节期间出菇为例,其技术关键是:1 菌种选择。应选择中低温或广温型高产优质品种,该站常年供应一代母种。2 菌种及菌袋制作。用“倒推法”确定各级菌种及菌袋的制作时间。由于母种、原种、栽培种、菌袋的发菌时间分别需10天、40天、40天、40天,菌袋发菌完毕至出菇需10天,出菇至上市需20天,因此应在春节前约160…  相似文献   

19.
我区春季多风,空气干燥,气候变化无常。春栽平菇,发菌慢、出菇晚、产量低、质量差。1986年我们在一菇农家,进行了棉籽壳生料覆土栽培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高温季节市场上平菇很少,种菇经济效益极佳,但风险很大易出现毁灭性失败.为了探索高温季节平菇栽培的稳产技术,我们从1988年开始进行了9次试验(共投料1万公斤),发菌成功率均达96%以上,平均生物转化率为80%,现将该技术简介如下:(一)场地选择及老菇房处理凡通风、遮光良好、最高温度不超过33℃的场地,都可用作发菌场所;而通风、保湿良好、最高温度不超过30℃的场所,才可用于出菇.如北方的平房、窑洞、地沟菇房均可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