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苎麻行业不景气,影响了农民种植苎麻的积极性。四川省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杂交苎麻种源繁育系数高、杂种优势较强等特点,开展了杂交苎麻免耕直播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杂交苎麻免耕直播栽培较移栽苗具有株高高、茎秆粗、根系发达的优势,有利于提升苎麻生产效益,适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芍药是中国乃至世界的著名观赏花卉.芍药属种质资源分布极其广泛,遗传性状变异丰富.利用属内丰富的种质资源进行组内和组间杂交育种是芍药新品种培育的主要途径.该研究简要介绍了用于芍药杂交育种的芍药属牡丹组和芍药组种质资源的主要特性,重点归纳了利用芍药属的不同种源、不同品种群亲本开展芍药近缘和远缘杂交育种的主要成果,并对今后杂交育种过程中种质资源利用、杂交障碍克服、繁育体系建立以及生物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了甜菜良种繁育过程中的亲本配置,特定交配体制下的遗传组成和不同遗传组成群体所蕴含的可能意义上的增产增糖潜力,交配群体的亲本数量,配比和方式是决定品种经济性状的关键环节,交配后代的杂交成分含量和类型的多少是决定品种杂种优势程度和区域宽窄的基础,本文建立的非纯系亲本和杂交后代的符号表达体系为现行甜菜育种和良繁材料的遗传与系谱分析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分析我国菜用型马铃薯生产现状及可行性,从亲本选配、亲本种植、杂交、实生苗培育技术、露地移栽、移栽后管理等方面总结用杂交实生种子生产菜用型马铃薯的主要技术,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5.
蔬菜种子的生产,就是采用先进的繁育和栽培技术,保持和提高优良品种的种性,确保种子质量,用经过选优提纯的优良原原种繁育生产种,或用优良的亲本生产杂交种,保证蔬菜生产的良种供应。要完成上述任务,就必须加强蔬菜种子的生产管理,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建立一整套良种繁育制度。  相似文献   

6.
以7个生产上常用的杏鲍菇菌株为试材,采用拮抗试验、酯酶同工酶技术、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不同杏鲍菇菌株进行鉴别分类;进而利用原生质体单核体杂交育种技术,将不同种类、不同交配型菌株进行单单杂交,筛选出杂交成功且具有锁状联合的杂交菌株,对比杂交菌株与亲本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农艺性状等,以期为杏鲍菇的实际生产与栽培提供优良种质资源。结果表明:拮抗反应、酯酶同工酶、ISSR的研究结果一致,将7个杏鲍菇菌株分为3类,第1类为12、16、1208、1219、1287菌株;第2类为1283菌株;第3类为1284菌株。通过原生质体单核体杂交技术,获得24个杂交菌株;与亲本对比,筛选出了5个菌丝生长速率、菇体质量显著优于亲本的菌株,分别为ZJ5、ZJ8、ZJ11、ZJ17、ZJ22菌株。  相似文献   

7.
抗寒花卉引种途径刍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针对北方纬度高、温度低、引种工作必须考虑抗寒性问题,从环境与遗传决定性状的观点出发,以在哈尔滨引种宿根花卉的实例为根据,提出应从高纬度、高海拔和地史上冰川覆盖前沿地区以及从具抗寒性亲本杂交后代中等四条途径,引种抗寒花卉。同时指出对种源地区要进行全面的、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香菇原生质体单核体杂交后代性状变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香菇菌种939和本所实验菌株中19为亲本,进行原生质体单核体分离和配对杂交。对杂交组合和亲本菌株的菌盖直径、厚度,菌柄长度、直径等性状进行考察。结果表明,10个杂交组合在子实体外观形态上与亲本存在明显的差异,且原生质体单核体杂交后代的农艺性状表现规律与亲本交配型的类型存在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通过对4个野蔷薇(Rosa multiflora)间相互杂交,分析比较不同组合的杂交亲和性和杂交后代的性状表现,从中筛选适合于生产月季实生砧木的最佳亲本组合,并为以后的月季砧木选育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控制亲本的授粉组合可以提高实生砧木的质量,其中3×4、4×3和11×3三个组合适合于生产月季的实生砧木;荷花蔷薇与无刺野蔷薇间的杂交亲和性差,但其杂交后代性状分离较大,从中有利于选育优良月季砧木。  相似文献   

10.
以4个生产上常用的灵芝(Ganoderma lucidum)菌株为亲本,用原生质体单核化技术获取单核体材料,按4个组合在不同亲本的单核体间配对杂交,以锁状联合为细胞标记共选出17个杂交子,比较了这些杂交子的菌丝生长速度、摇瓶培养菌丝的三萜和总糖量,为后继的育种工作提供亲本材料选择基础.  相似文献   

11.
大白菜作为异花授粉作物,在制种过程中极易与油菜、青梗菜等十字花科作物杂交,小株亲本材料甚至在田间网棚制种时受风媒、虫媒授粉而掺杂,不但影响亲本材料纯度,而且导致所配制杂交种在生产中不能正常应用。为保证亲本材料的纯度,一般采用母株制种法繁殖大白菜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2.
以白灵菇2个品种"中农1号"和"中农翅鲍"为亲本,采用镜检、拮抗、酯酶同工酶及原基诱导等方法,研究了150对杂交组合菌株特性。结果表明:150对杂交组合菌株中,99个菌株生长较快,有锁状联合,75个与2个亲本有明显拮抗线,且具与2个亲本菌株的典型酯酶同工酶条带,确定是杂交菌株,其中50个杂交子具有出菇能力。  相似文献   

13.
谢映锋 《花卉》2017,(14):168-169
本文根据林木良种繁育的意义和目标,分析了林木良种繁育技术的改造问题,如技术方式陈旧;技术支持力不够;繁育基础弱。然后阐述了林木良种繁育技术改造举措,如熟练掌握核心技术部分;编制出合理的繁育计划;加强种源的采集,做好运用良种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圆春甘蓝是露地越冬甘蓝杂交一代新品种。甘蓝杂交制种往往出现双亲花期不遇、制种产量低、产量不稳现象,为确保制种户的经济收益和大面积生产用种需要,经多年试验和示范,总结出一套适宜圆春甘蓝露地越冬高产杂交制种技术,从制种地块的要求与选择、亲本种子质量、播期选择、培育壮苗、亲本的定植比例、定植后管理、越冬前后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去杂去劣、种子收获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5.
为摸清杂交后代以及亲本叶片组织结构之间的相关性,以香梨、鸭梨、早酥梨、苹果梨为亲本,新梨11号、新梨7号、新梨6号、新梨10号、新梨2号、84-1-1杂交后代为研究对象,采用石蜡切片,对6个杂交后代与4个亲本梨品种叶片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对其叶片组织解剖结构进行研究,初步分析了杂交后代在叶片的厚度、栅栏组织、海绵组织、...  相似文献   

16.
以香菇(Lentinula edodes)808和0517为亲本,采用单孢杂交技术获得了香菇新杂交菌株0912(辽抚4号)。通过拮抗试验和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分子标记技术对杂交菌株辽抚4号进行遗传特性研究。拮抗试验结果表明:亲本菌株808和0517之间、亲本菌株808和杂交菌株0912之间的拮抗线都明显,均为褐色拮抗线,但亲本菌株0517和杂交菌株0912之间拮抗线较弱。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3个菌株分析表明:杂交菌株0912既含有亲本菌株808的一条特异性条带又含有0517的一条特异性条带,可以判定0912为亲本808和0517的杂交后代。  相似文献   

17.
采用单单交配的方法,对两个不同温型平菇亲本菌株(白色高温型菌株和灰黑色中低温型菌株)的单核菌丝体进行随机组合交配,共获得209个杂交组合;杂交后代菌株在子实体颜色、菌丝生长速度、出菇期、子实体性状和产量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性状分化;黑色亲本菌株与白色亲本菌株杂交后代子实体颜色介于两亲本之间,表现为灰色,出菇期延长,杂交后代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和产量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以5份中国古老月季品种、3份野生蔷薇和22份现代月季品种为试材,采用常规人工授粉杂交方法,同时结合花粉活力及倍性测定情况,研究了古老月季远缘和品种间的杂交亲和性,筛选出了高亲和性的杂交亲本,以期为中国古老月季的杂交育种、亲本选择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古老月季品种间杂交亲和性最高,所配组合的杂交成功率达87.50%,古老月季与野生蔷薇、现代月季的远缘杂交亲和性也较高,所配组合的杂交成功率均高于50%,说明古老月季远缘和品种间的杂交亲和性均较好,因此,在杂交工作中,选用古老月季作为亲本材料有较好的杂交亲和效果;古老月季杂交亲和性与花粉活力、亲本倍性,正反交等因素相关,选择月季亲本时要综合考虑各因素,以提高月季杂交的成功率;结合远缘杂交、品种间杂交以及人工授粉结实情况,筛选出适合做母本的古老月季品种为"大花香水""小花香水""月月红",适合做父本的月季品种为"金樱子""可爱的绿".  相似文献   

19.
<正> 苹果新品种“燕山红”和“碣石红”是采用有性杂交培育而成的。亲本为国光×红冠(即片红星1192),这两个品种为姊妹系。1973年杂交,1980年结果,同时被选为优良单系,1981年进行高接和繁育苗木,在省内进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栽。经过6—7年的生产试验证明,其主要经济性状赶上和超过当前生产上的主栽品种。1988年通过省级鉴定并命名为燕山红和碣石红。  相似文献   

20.
供求之窗     
我场是十年改革兴起的全民新型西瓜蔬菜良种繁育基地,又是安徽省合肥市西瓜经济技术开发中心基地,在杂交西瓜良种繁育体系的建立和推广项目上,获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由单一生产型向良种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