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二棱大麦产量构成因素对其产量影响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
再生稻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再生稻产量构成因素分析结果表明 :头季以每穗粒数变异最大 ,与产量的相关最密切 ,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最高 ,对形成产量的贡献率最大 ;再生季则以每平方米穗数变异最大 ,与产量的相关最密切 ,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最高 ,对形成产量的贡献率最大  相似文献   

3.
豌豆不同栽培条件下产量构成因素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河北坝上高寒区豌豆不同密度,不同播种期,不同施磷水平条件下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豌豆单株荚数对单株产量的作用最大,荚粒数次之,千粒重最小。  相似文献   

4.
二棱大麦粒重是产量构成三因素之一.也是啤酒大麦重要质量指标之一。为了了解影响二棱大麦粒重的因素,近年来,我们在杭州本院试验场进行了一些观察和测定。现将所得资料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5.
春玉米大面积亩产吨粮的产量构成因素浅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新疆兵团近年出现的春玉米大面积亩产1000公斤以上产量构成因素的通径分析,表明亩穗数是影响和决定产量的首要因素。欲亩产1000公斤首先必须创造足够大的群体,即每亩要有5000左右的收获穗数,同时协调好群体与个体的关系,保证穗粒数和千粒重维持相当高的水平,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6.
二棱大麦的产量构成特点及综合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实现啤酒大麦高产与优质的统一,除选用良种外,采用与之相宜的高产栽培技术是关键。自一九八六年以来.作者相继以湖北的主栽及推广品种(系)鄂啤一、二号、浙农大三号,80435等为对象,研究二棱大麦的产量构成特点及高产限制因子,在此基础上,对练合配套裁培技术进行了探讨,推荐出一套湖北地区亩产400公斤的优化农艺方案,并在实际生产及辅助性试验中进行了试验验证,证实该方案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不同株型玉米杂交种产量构成因素及其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宪国 《玉米科学》1996,4(2):042-045
利用方差分析、F测验以及相关分析的统计学方法,对试验调查结果和室内考种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了在一定的耕作和栽培水平条件下,四种不同株型玉米杂交种产量差异显著性和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株型玉米杂交种产量差异显著.各种株型玉米杂交种产量与叶向值均不呈相关性,紧凑型玉米杂交种产量与单位叶面积产量、穗长、单株生产力、单位叶面积籽粒产量、百粒重呈明显正相关,并且相关显著。通过紧凑型和平展型玉米杂交种群体冠层结构的分析,证明紧凑型玉米杂交种群体冠层结构较为理想,试验结果表明,在我省现有的耕作和栽培水平条件下,可以大面积种植紧凑型玉米杂交种.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带水稻产量构成因素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7年黑龙江省三大积温带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第一、二积温带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与产量相关性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第一积温带千粒重与产量表现显著正相关、空秕率与产量表现显著负相关,第二集温带千粒重与产量表现正相关、空秕率与产量表现负相关;第三积温带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与产量表现正相关,空秕率与产量表现负相关,但相关性未达显著水平。主成分分析表明,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影响表现为:第一积温带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影响表现为每穗粒数空秕率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第二积温带表现为每穗粒数空秕率千粒重单位面积穗数;第三积温带表现为单位面积穗数空秕率每穗粒数千粒重。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新疆北部地区播期对青贮大麦产量、青贮原料品质和青贮品质的影响,以3个大麦品种(系)(垦啤麦13、P13-3和甘啤4号)为材料,分别于3月18日、4月2日、4月17日播种,对其青贮农艺性状、干草产量、青贮原料营养成分和青贮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青贮大麦生育期大幅度缩短,4月17日播种时生育期较3月18日缩短22~23 d。晚播会显著降低大麦干草产量,晚播(4月17日)时3个品种(系)干草产量比早播(3月18日)降低15.2%~24.2%,其中垦啤麦13降幅最大。推迟播种使垦啤麦13和甘啤4号茎、穗的干物质分配比例下降,叶的干物质分配比例上升。晚播使P13-3和甘啤4号洗涤纤维含量(中性和酸性)和粗脂肪含量分别显著上升和下降,显著降低P13-3的粗蛋白含量,提高甘啤4号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播期对青贮品质影响因品种(系)而异,晚播降低了甘啤4号青贮的pH值、氨态氮含量,提高乳酸含量,对其他品种(系)无显著性影响。总体来看,新疆青贮大麦在外界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应适当早播。  相似文献   

10.
利用河南省杂交棉区域试验资料,采用多元逐步回归的统计方法,对影响杂交棉产量的四个主要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研究表明,四个主要产量构成因素中,直接效应大小顺序为:密度〉单株铃数〉衣分〉铃重;总效应大小顺序为:单株铃数〉衣分〉密度〉铃重。在杂交棉品种选育时,应极力提高棉花单株铃数,同时提高衣分和单铃重。因四个主要产量构成因素间存在着显著的互作关系,所以育种时还应注意各因素间的相互协调。  相似文献   

11.
为构建适合分析大麦杂种优势的cDNA-AFLP技术体系,以4个大麦不育系、2个大麦恢复系以及按4×2配制的8个杂交种为材料,对影响大麦cDNA-AFLP技术体系的几个关键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麦cDNA-AFLP技术按以下程序可得到多态性好的清晰条带:使用百泰克公司的TRIpure Reagent总RNA提取试剂可提取到高质量的叶片总RNA;用TaKaRa的M-MLV RTase反转录合成双链cDNA;用MseⅠ和EcoRⅠ酶切6h,再用T4连接酶15℃连接接头18h;预扩PCR反应的dNTP终浓度为0.2mmol.L-1,扩增20循环效果最好;预扩产物稀释20倍后进行选择性扩增,最终用6%的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进行电泳分离条带。利用该cDNA-AFLP体系对参试杂交种及其亲本的谱带类型进行了分析,亲本与杂种之间共扩增出7种类型的谱带,分别是共同表达型(P1P2F1)、P1表达型(P1)、P2表达型(P2)、F1表达型(F1)、P2F1表达型(P2F1)、P1F1表达型(P1F1)和P1P2表达型(P1P2)。其中差异谱带类型可分为四种表达模式:(1)单亲显性表达型,包括P2F1表达(P2F1)和P1F1表达(P1F1);(2)单亲沉默表达型,包括仅P1表达(P1)和仅P2表达(P2);(3)杂种上调表达型,即仅F1表达(F1);(4)杂种下调表达型,即仅P1P2表达(P1P2)。  相似文献   

12.
西藏林芝地区青稞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西藏生产上种植的16个青稞品种(品系)春播的试验资料,对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相关显著,其相关程度为:千粒重(0.660 9)>每穗粒数(0.566 6)>有效穗数(-0.309 1);对产量的直接影响为:千粒重(0.606 0)>每穗粒数(0.506 2)>有效穗数(0.015 1)。根据分析及结合西藏林芝地区青稞生态条件的特点,提出林芝地区春播青稞高产育种应增加千粒重、稳定穗粒数、降低分蘖数;春播青稞高产栽培应适当降低分蘖数。另外,本试验发现西藏林芝地区某些冬性和半冬性青稞春播能正常抽穗结籽。  相似文献   

13.
大麦籽粒生育酚含量的基因型和环境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基因型和环境变异对大麦籽粒生育酚含量的影响,本文采用超声提取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种植在3个生态条件差异很大的环境条件下的7个二棱大麦品种籽粒的生育酚含量。结果表明:各生育酚含量在基因型间、环境间及基因型和环境互作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α-生育酚、γ-生育酚、δ-生育酚和总-生育酚含量的环境效应大于基因型效应,β-生育酚含量的基因型效应大于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14.
在以前研究的基础上,选择耐湿性不同的64份大麦基因型材料,用灰色关联法分析大田渍水条件下大麦基因型间耐湿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大麦各基因型间耐湿性存在显著差异,一些地方品种具有较强的耐湿性。研究还表明,单株穗数、单株穗重和单株秆重的等权关联度均在0.5左右,可以作为大麦耐湿性鉴定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为丰富大麦立体栽培理论,更好地推动高海拔地区大麦的生产,通过不同海拔种植大麦试验,分析了海拔对大麦农艺性状、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随海拔升高大麦生育期显著延长,株高显著增高,千粒重增大,籽粒发芽率和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麦芽浸出物和库尔巴哈值先升高后降低,可溶性氮先降低再升高;海拔对产量也有明显影响,在试验区内产量随海拔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海拔对两个大麦品种的产量和品质的效应相同。因此,生产上应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重视海拔对大麦品质的调控作用,以改善大麦的品质。  相似文献   

16.
以六个品种为试材,通过分期播种试验,研究了播期对不同品种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间产量差异显著,播期推迟,多数品种的产量下降。另外,每穗秕粒数、每穴成粒重的播期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每穗秕粒数的品种播期互作效应显著,因而要选择适宜的品种和播期。六个品种中,沈农315、辽粳454在4月23日播种,6月2日移栽,适于当地种植,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7.
大麦抗白粉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综述了大麦白粉病病原菌(Blumeria graminisf.sp.Hordei L.)致病型鉴定及大麦抗白粉病基因的鉴定、定位与克隆的研究。同时探讨了我国大麦抗白粉病育种的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18.
对福建省选育的、生产上正在种植利用的5个大麦品种的麦苗产量及其3种营养含量进行比较试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大麦品种多次收割的麦苗产量,以及叶片中的叶绿素、蛋白质含量和SOD酶活性等,都存在明显差异。福大麦1号除了叶绿素含量比闽麦02稍低外,麦苗产量、蛋白质含量和SOD活性都比其它4个品种优越。试验认为,进行大麦品种筛选对于麦苗产品生产开发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不同播期对麦绿素用大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为了给麦绿素用大麦新品种(系)科学种植、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提供试验依据,研究了不同播期对麦绿素用大麦品种生长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麦绿素用大麦品种从播种到出苗、第一次收获所需天数依次延长。大麦苗收获三期的鲜叶总产量和干物质积累量均以10月10日和10月30日播种的最高,品质也较优;9月20日和10月20日播种的品质最优,产量也较高;而11月9日和11月19日播种的产量低、品质差。因此,麦绿素用大麦的适宜播期应为9月20日至10月30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