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秧田期施肥秧田期施肥应以秧苗不披叶为基准,提高秧苗叶片的含氮量,应适当增加基肥用量。秧苗4叶1心期开始分蘖,在2叶1心期应施氮肥,确保秧苗4叶1心叶期片含氮量达到4%左右。在秧苗移栽前4天,应施起身肥,促发新根,减轻拔秧时伤苗,栽后返青快。本田期施肥超级稻组合在本田期生长  相似文献   

2.
研究施肥和喷多效唑对水稻秧苗株高、叶龄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有利于增加水稻秧苗株高,喷施多效唑则有利于降低株高,施肥和喷施多效唑均能增加叶龄,其中单施化肥对秧苗提高株高效果最好,施肥并在1叶1心期喷300 mg/kg多效唑对增加秧苗叶龄效果最好,而不施肥且1叶1心期喷300 mg/kg多效唑对抑制株高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1、温度管理播种至出苗期,棚内温度控制在30~32℃为宜,出苗至1叶1心期,注意开始放风炼苗,棚内温度不超过28℃,株高在4.5~5.5厘米;秧苗1叶1心期歪2叶1心期,棚温不超过20~25℃,株高确:7.5~8.5厘米,严防高温烧苗和秧苗徒长;2叶1心期至移栽前,棚温不超过20~23℃,株高12.5~13.5厘米,并加入通风炼苗,移栽前3~5天与外界气温相等,遇到低温时,增加覆盖物,及时保温。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设置6个基质配方,结合不同配方基质所育水稻秧苗的农艺性状、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等指标,筛选出了适宜水稻育秧的专用基质配方,草炭、土壤、珍珠岩、蛭石、有机肥、辅料比例为6∶1∶1∶1∶0.5∶0.5。得出水稻种子暗室催芽最适温度为32℃,最适相对湿度为90%;水稻秧苗炼苗最适温度为1叶1心期28℃,2叶1心期之后降为25℃。  相似文献   

5.
通过沼液在水稻生产上的综合利用试验,沼液按1:1兑水浸种48小时,再催芽,采用旱育地膜秧,苗床用3-4kg/m2沼液作为底肥,在秧苗一叶一心、二叶一心和三叶一心期各喷施沼液100g/m2,可以提高秧苗素质,培育壮秧苗。  相似文献   

6.
为适当增加秧龄弹性,本试验在水稻一叶一心期和二叶一心期喷施不同剂量及浓度的多效唑,研究其对水稻秧苗株高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效唑处理可明显抑制秧苗蹿高,且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越强;籼粳稻一叶一心期喷施多效唑825~1 200 g/hm2,二叶一心期喷施多效唑1 050~1 500 g/hm2,稀释倍数300~1 000倍,秧苗均无药害产生;在一叶一心期喷施效果优于二叶一心期喷施。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气候变化异常,柳河县农牧局组织全县农技人员包乡(镇),进村入户对插秧前秧苗进行技术指导。插秧前加强苗床温度、水分、病害、施肥等技术环节管理。适时通风炼苗,控制秧苗徒长,提高秧苗素质。目前该县水稻秧苗4叶期左右,苗床温度控制在20℃左右,晚间温度超过10℃以上不用关闭棚  相似文献   

8.
水稻叶色分布特点与氮素营养诊断   总被引:48,自引:8,他引:48  
 选用叶色不同的粳稻和籼稻品种 ,测定了植株不同含氮水平下主茎各叶的叶色和氮含量。发现顶 4叶在稻株氮素营养丰缺演变过程中表现较活跃 ,植株含氮量较低时 ,顶 4叶的叶色和氮含量明显低于上部各叶 ;随植株含氮量提高 ,顶 4叶的叶色和氮含量迅速提高 ,与其上位各叶的差距缩小。顶 4叶是反映水稻氮素营养状况的理想指示叶。同时还发现顶 4叶与顶 3叶的叶色差与稻株含氮量关系密切 ,且不受品种和生育进程影响 ,因此 ,用顶 4叶与顶 3叶的叶色差诊断水稻氮素营养状况具有普适性。研究提出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倒 2叶出生期和抽穗期顶 4叶与顶 3叶叶色相近为高产水稻的标志 ,粳稻植株含氮量 2 7g·kg-1DW和籼稻植株含氮量 2 5g·kg-1DW可作为水稻氮素丰缺的临界指标。  相似文献   

9.
在杂交水稻母本机插育秧时喷施不同浓度的多效唑,研究多效唑对秧苗的分蘖数、叶龄、株高、茎粗、播始历期等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秧苗1叶1心期每667 m2秧田喷15%多效唑30 g,可以增加低位分蘖数,提高秧苗素质,有效提高秧龄弹性。  相似文献   

10.
机插稻秧田喷施多效唑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效中 《农技服务》2010,27(1):39-39,110
通过机插秧秧苗期喷施多效唑试验,分析了多效唑对水稻秧苗栽插成活率、植株性状、产量及构成的影响,明确其增产机理。结果表明:机插秧秧苗1叶1心期喷施多效唑能全面提高秧苗素质;明显缩短栽后缓苗期、提高成活率、促进分蘖早发;成穗数及成穗率提高,增产效果显著;水稻株高及各节长度、出叶速度及生育进程等性状无明显差异。最高用量以3 000 g/hm2的效果为最佳。  相似文献   

11.
(续第2期第15页) 六、把握好插秧质量 1.注意移栽时的天气应抢抓晴好天气及时移栽.在季节上,早稻确保在4月26日前移栽完,晚稻在7月25日前移栽完. 2.掌握栽插秧苗的标准整体来看,秧苗在3叶1心时最适合栽插.具体来看,早稻主要看叶龄,达到2叶1心就可以移栽.晚稻主要结合叶龄看秧龄,最佳为18天移栽.  相似文献   

12.
不同龄期秧苗对水稻条纹病毒耐病性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促进水稻安全生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生物测定法,测定二叶一心期至五叶一心期4个龄期的秧苗对水稻条纹病毒的耐病性。[结果]不同龄期的秧苗对水稻条纹病毒的耐病性不一样。被带毒灰飞虱刺吸取食后,二叶一心期秧苗的发病率达100.0%;三叶一心期秧苗的发病率为75.0%;四叶一心期秧苗的发病率为31.8%;而五叶一心期秧苗的发病率为O。即各龄期秧苗对水稻条纹病毒耐病性由强至弱为:五叶一心期〉四叶一心期〉三叶一心期〉二叶一心期。[结论]秧苗处于不同龄期对水稻条纹病毒的耐病性存在一定的差异,秧苗的龄期越小对条纹病毒的耐病性越差。  相似文献   

13.
1988~1989年,采用不同浓度的多效唑(PP333)在8个水稻品种秧苗一叶一心期喷施,研究PP333对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井在拔节,孕穗期用400PPm浓度喷施,研究其抗倒伏效应。结果表明:PP333 300~400PPm秧苗l叶l心期喷施可降低苗高、促进分蘖,增加挟苗单株干物重、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对培育壮秧有积极作用,因而有一定增产作用。在本试验条件下,PP333在水稻拔节至孕穗期喷施的,控长抗倒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为适当增加秧龄弹性,在籼粳稻一叶一心期和二叶一心期喷施不同剂量及浓度的多效唑,研究其对水稻秧苗株高等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多效唑处理明显抑制秧苗蹿高,而且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越强。667km2籼粳稻一叶一心期喷施多效唑55-80g,二叶一心期喷施多效唑70-100g,稀释倍数300-1000倍,秧苗均无药害产生,且可以有效抑制秧苗株高,在不能及时移栽时,可以适当延迟移栽时间,且在一叶一心期喷施效果优于二叶一心期喷施。  相似文献   

15.
甘蔗硝酸还原酶活性与氮素营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福引79-9、福引82-41和闽糖70-611三个品种分别施以不同量的氮肥后,各品种的+1叶硝酸还原酶活性(NRA)与+3叶含氮量的变化规律极其相似,不施氮处理的+1叶NRA和+3叶含氮量随蔗株株龄的增长而持续下降;施氮处理在施肥后几天,+1叶NRA和+3叶含氮量逐渐上升至最高峰,以后则随株龄的增长而下降。从施氮后+1叶NRA和+3叶含氮量出现最高峰起,各时期的+1叶NRA和+3叶含氮量的高低顺序(除闽糖70-611 9月11日Nl的+3叶含氮量略高于N2外)为施氮多的处理>施氮少的处理>不施氮的处理。3个品种3种施氨水平下的+1叶NRA与+3叶含氮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可见,+1叶NRA与+3叶含氨量一样能反映出蔗株的氮素营养状况。但+1叶NRA因品种和株龄而有很大变化,不适用于氮素营养诊断。  相似文献   

16.
为培育机插水稻壮秧,提高连作晚稻机插栽培水平,特进行了连作晚稻机插秧苗不同时间化学调控试验,结果表明,100mg/L多效唑药剂是控制连作晚稻秧苗徒长的有效药剂,于各时期施用均有控苗效果;以1叶1心期施用的控苗效果最好,其次为立针期施用,2叶1心期施用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7.
立枯病主要在 15℃以下低温侵害稻芽谷 ,4月中旬以前室内温度在 11~ 15℃ ,盘育播种后在室内暗化为立枯病的入侵创造了条件。如播后使稻苗在 2 0~ 2 5℃条件下生长可以控制其发病。研究表明 :机插盘育秧床土用壮秧剂 2 5 0倍处理 ,在秧苗 1叶 1心、2叶 1心期用 5 5 %敌可松可湿剂 45 0倍茎叶喷雾各 1次 ,防治秧苗立枯病和培育壮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夏玉米玉米螟的防治适期及施药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玉米螟的适宜防治时期是心叶末期和抽丝期。在夏玉米生育期鉴别上,一般可将玉米喇叭口内卷成筒状的心叶拔出、逐片展开,若展开2~3叶可见雄穗,即为心叶末期;若展开4~5叶才见雄穗,则为心叶中期;若只展开幕叶即见雄穗,则心叶期已过。进入了打包期;自见到玉米抽丝开始,每2d调查1次,当抽丝达60%时,为抽丝盛期。  相似文献   

19.
多效唑对杂交水稻温室秧苗的生理作用及增产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1-1993年在杂交水稻温室两段有育秧中喷施多效唑试验表明,在温室秧苗1叶1心期和寄秧15天后两次喷施200ppm多效,秧苗素质显著提高,秧苗栽本田后生理代谢增强,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提高,后期灌浆速率增大,有效穗数增加。小区试验稻谷产量增加17.82%,大面积示范推广稻谷亩产量提高13.35%。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适宜锦屏县水稻直播模式的施肥方法,2011年在水稻的不同生育时期,对氮肥和钾肥作不同施肥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直播以氮肥和钾肥作为基肥施用的基础上,在1叶1心期、4~5叶期、倒1叶期和倒3叶期施用氮肥,在拔节期施用钾肥,分次稳促的施肥,能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