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2.
干旱地区酿酒葡萄成熟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葡萄成熟过程中,果实重量呈双"S"型变化,含糖量变化符合"S"型曲线,含酸量在达到较高水平后,持续下降,最终含量受平均气温、≥10℃有效积温和日照时数的影响。白色与红色品种的适宜采收成熟度:含糖量与糖/酸分别是190~204g/L、17~22,190~210g/L、17~25。  相似文献   

3.
酿酒葡萄成熟度与主要气象因子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陕西丹凤县气候条件下研究了气象因子与葡萄成熟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年分葡萄的成熟度存在极显著差异;生长期中的光照时数、昼夜温差和有效积温与葡萄成熟度无显著相关;降水量与中晚熟品种成熟度显著相关;有效积温与降水量比值(T/P)与成熟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酿酒葡萄霜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酿酒葡萄霜冻研究概况,查阅了大量有关各类作物霜冻及酿酒葡萄霜冻的文献,结果显示,酿酒葡萄指标的研究大多基于定性分析和描述,通过田间或室内试验的研究至今尚少,因此,通过试验方法对酿酒葡萄指标定量分析,进行霜冻预报及霜冻灾害区划等工作将成为今后的主要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5.
野生白果毛葡萄酿酒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根据对酿酒葡萄品种北红的引种试验,总结了其高效栽培技术.北红适宜在江南地区高温高湿环境下栽培,综合性状表现好,酿出的酒呈深宝石红色,清澈透明,酸甜可口,入口柔和,酒质上乘.  相似文献   

7.
山葡萄及其种间杂种的总酸含量在酒精发酵过程中大幅度大降,平均降低6.76g/L,下降最多的可达14.7g/L,最少的仅1.8g/L。发酵过程中总酸含量的自然下降,为改进酿酒工艺,生产全汁葡萄酒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3个主要栽培品种的光合特性,以及在3种不同土壤类型(淡灰钙土、灌淤潮土和风沙土)上的差异性表现。  相似文献   

9.
以霞多丽、品丽珠为对照品种,对"红杂系列"4个酿酒葡萄新品系的酿酒特性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①"红杂系列"四个品系试验样品的酒精度分别为10.84%、10.59%、11.02%、11.41%,均高于对照品种霞多丽(10.19%)、品丽珠(10.10%),符合酿制优质葡萄酒的要求,样品中残糖满足干葡萄酒要求,干浸出物含量高,滴定酸、pH值均在合理范围内。②"红杂系列"葡萄酒样品的感官评价结果显示:样品红杂一号酒液金黄、有光泽,果香、酒香突出,口味纯正协调、醇厚爽口、后味长久,典型明确、风格良好,综合评价高于对照霞多丽,用其做干白葡萄酒有良好的潜力与品质优势。"红杂系列"新品系的主要经济性状、农艺性状均接近或超过对照品种,其酿酒特性也显示出一定优势,可初步确定为适合我省发展的优良酿酒品种和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0.
1995~ 1 997年对葡萄新品种爱格丽及对照品种赛美容、雷司令的酿酒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1爱格丽含糖量高 ,含酸量适中 ,不同年份的成熟质量稳定 ,果实品质优于对照品种 ;2爱格丽干白葡萄酒的总酚、铁、铜等含量低于对照 ,其挥发脂和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品种酒 ;3爱格丽干白葡萄酒具浓郁的玫瑰香味、优雅的花香和热带水果 (甜瓜、芒果 )及干果香气 ,口味醇和柔美 ,协调爽净 ,酒体丰满。酒质优于雷司令和赛美容干白  相似文献   

11.
为获得山葡萄LDOX基因的全长序列,采用RT-PCR与SMART RACE技术克隆LDOX基因,并对该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山葡萄LDOX基因全长1 353bp,其中开放阅读框(ORF)为1 068bp,编码355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的分子质量为40.19ku,等电点为5.61;VAmLDOX基因(GenBank登陆号:FJ645769)属于双加氧酶基因家族,不含信号肽,VAmLDOX蛋白属于不稳定亲水蛋白,二级结构中随机卷曲含量最高;山葡萄VAmLDOX氨基酸序列与欧亚种葡萄、苹果、大豆、三花龙胆和紫苏等的同源性系数分别为99%、81%、80%、77%和75%;半定量RT-PCR分析显示,在山葡萄果实着色过程中,VAmLDOX在不同时期的果皮中均有表达,在转色期的叶片、茎、果肉中也均有表达,且表达量相近。  相似文献   

12.
为了筛选适合在南疆干旱区推广种植的山葡萄品种,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北冰红’‘北国红’‘左优红’‘雪兰红’‘双红’和‘双丰’为材料,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和PAM-2500叶绿素荧光仪测定不同山葡萄品种的光合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并测定供试品种的干物质积累量等12项适应性指标。采用隶属函数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对待测指标基于因子分析法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适应性指标变异程度各异,其中干物质积累量、Pn、Tr和ETR变异程度较高,超过30%,Ci、Fv/Fm和qN变异程度较小;因子分析提取出3个特征根>1的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达91.737%,能够全面反映生长适应性效果优劣;‘北冰红’得分最高,干物质积累量、Pn、WUE和Fv/Fm均最高;‘左优红’次之,干物质积累量、Pn、WUE和Fv/Fm等指标仅次于‘北冰红’;...  相似文献   

13.
通过生物学技术来研究C4H基因在山葡萄着色过程中的作用,进而揭示山葡萄果皮着色的分子机理;利用RT-PCR技术克隆了山葡萄C4H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并对该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其功能;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4H基因在山葡萄8个不同转色时期的表达量,将克隆获得的山葡萄C4H基因完整的ORF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转化到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并通过不同浓度的IPTG诱导表达, SDS-PAGE检测表达产物.为了验证山葡萄C4H基因的功能,构建了表达载体pC C4H并转化农杆菌GV3101.用菌液浸泡花序法对拟南芥进行遗传转化,在含50 mg/L Kan的培养基上对T_0代种子进行筛选.克隆获得的山葡萄C4H cDNA全长1 735 bp,开放阅读框1 518 bp,编码505个氨基酸,该基因表达产物分子质量为57.70 KDa,等电点值9.06.C4H基因在山葡萄果皮转色各个时期均存在表达;该基因原核表达产物与预期大小一致,表明原核表达成功,拟南芥遗传转化先后得到3个阳性幼苗.对移栽成活的2株抗性植株进行PCR检测为阳性, 2株叶片颜色均变成紫红色;经花色素苷质量浓度的测定表明其质量浓度比对照组植株高出3倍.在拟南芥中花色素苷质量浓度虽然较低,但还是能少量合成,说明其花色素苷生物合成途径是开通的,只是积累的量较少.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5GT基因在山葡萄花色苷合成过程中的表达规律及作用,以山葡萄(Vitis amurensis)为材料,利用RT-PCR技术克隆山葡萄5GT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GU237133),将该基因命名为Vam5GT并对该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其功能;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Vam5GT基因在山葡萄8个不同转色时期的表达规律,将克隆获得的Vam5GT基因完整的ORF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转化到大肠杆菌E.coli Bl2(DE3),并通过不同浓度的IPTG诱导表达,SDS-PAGE检测表达产物。并构建表达载体pC5GT并转化农杆菌GV3101.用菌液浸泡花序法对拟南芥进行遗传转化。结果显示:克隆获得的Vam5GT cDNA全长1 497 bp,开放阅读框1 347 bp,编码448个氨基酸,该基因表达产物相对分子质量为49.84 ku,等电点为5.23,是不稳定蛋白。该基因属于UDPGT超基因家族,不包含信号肽。Vam5GT在山葡萄花后4周的果皮中表达丰度最高,其他时期表达逐渐下降;该基因原核表达产物与预期大小一致,表明原核表达成功,在含50 mg/L Kanomycin的培养基上对拟南芥T_0代种子进行筛选,先后得到2个阳性幼苗,转化率为0.05%。对移栽成活的2株抗性植株进行PCR检测为阳性。  相似文献   

15.
山葡萄苯丙胺酸解氨酶(PAL)是苯丙烷途径的关键酶,在果皮着色中能够调控花色苷合成途径。构建PAL基因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ET28a-PAL,并对重组蛋白表达条件进行优化,以山葡萄DNA扩增PAL并连接到pMD18-T,筛选得到阳性克隆后连接到pET28a原核表达载体上,重组质粒转化至E.coli BL21后经不同浓度的IPTG、不同诱导温度、不同诱导时间处理,通过DPS设计正交试验优化重组蛋白的表达条件,并将重组蛋白纯化。结果显示,正交试验不同处理下的蛋白表达差异显著(P<0.05),诱导因素的影响程度从强到弱分别为IPTG浓度、温度和时间。IPTG诱导浓度对其影响最显著(P=0.015<0.05),且IPTG浓度为0.6 mmol·L-1,诱导温度为22℃,诱导时间为5 h时,诱导重组蛋白PAL的效果最佳。成功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并使其在大肠杆菌中得到高效表达,为探究PAL蛋白的表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水因子对东北铁线莲光合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室外盆栽法,在东北铁线莲生长季节设3种供水处理(312,468和624 mm),研究水分供给量对东北铁线莲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气孔限制值(Ls)和水分利用效率(WUE)日变化的影响。【结果】水分供给量为312,468 和624 mm时,Pn日均值为分别为2.83,4.05和3.56 μmol/(m2·s),三者间差异显著(P<0.05);不同水分供给量东北铁线莲Pn出现了“光合午休”现象,呈明显双峰曲线。供水量为468 mm处理东北铁线莲日平均Gs与供水量为312和624 mm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供水量为312 mm处理的日平均TrWUE与供水量为624 mm处理间的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供水量对CiLs日平均值均未产生显著影响。【结论】东北铁线莲的“光合午休”现象主要由非气孔因素引起;吉林省东北铁线莲规模种植区应选择在东北铁线莲生长季节降水量达468 mm 的地区。  相似文献   

17.
利用液氮研磨法、蜗牛酶法和玻璃珠法提取东北山葡萄分离的酵母菌株S60基因组DNA,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微量核酸蛋白测定仪和PCR方法检测基因组DNA的纯度和浓度。结果显示,蜗牛酶法提取的酵母菌基因组DNA纯度最好、浓度最高;液氮研磨法提取的基因组DNA浓度虽然较高,但含有较多的蛋白等杂质;玻璃珠法提取的酵母菌基因组DNA纯度和浓度均最低。  相似文献   

18.
天山花楸是我国新疆天山林区重要的伴生树种,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通过分析天山花楸的天然更新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以期为天山花楸野生资源保育和天山花楸的种群扩繁提供理论依据。在踏查调查法的基础上,根据调查区林分坡向、坡位、坡度、海拔的不同设置45个50 m×50 m的标准样地,研究分析了天山花楸的天然更新特点以及影响其天然更新的因素。结果表明:(1)天山花楸在天山中段不同坡向的天然更新分布情况由高到低的分别为半阴坡、阴坡和半阳坡占比各为60.31%、37.98%和1.71%,阳坡没有天山花楸分布。(2)天山花楸在天山中段天然更新的主要海拔范围为1 900~2 100 m,更新株数占调查总数的71.70%。(3)Ⅰ级地径≤0.1 cm、Ⅱ级地径为0.2cm、Ⅲ级地径为0.3cm和Ⅳ级地径为0.4~2cm的幼苗比例占总径级的94.00%,各自分别占比23.15%、29.70%、24.32%和16.83%,Ⅴ—Ⅷ级的总幼苗占总径级的比例仅仅为6.00%,同时Ⅳ级向Ⅴ级径级幼苗的转化率为8.48%,则严重阻碍了天山花楸幼苗的天然更新。(4)天山花楸幼苗的树高与土壤含水量(r=0.99*)、全K(r...  相似文献   

19.
【目的】克隆山葡萄(Vitis amurensis)CBF1转录因子基因(VaCBF1),为其功能的深入研究及其在植物抗寒基因工程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根据植物CBF基因AP2/EREBP保守区设计1对简并引物,利用PCR法从山葡萄cDNA中扩增VaCBF1基因的中间片段。再根据中间片段区域设计2对特异引物,采用反向PCR法扩增VaCBF1基因的5′端和3′端序列。将中间片段与5′端和3′端序列拼接后得到山葡萄VaCBF1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据此设计1对特异引物,PCR扩增VaCBF1基因编码区的全长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利用荧光定量PCR分析山葡萄VaCBF1基因在不同逆境胁迫(干旱、低温、盐胁迫)下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地从山葡萄中克隆得到VaCBF1基因cDNA全长序列,其长度为762bp,编码253个氨基酸,在GenBank注册号为DQ517296。同源性分析证实,VaCBF1属于CBF转录因子家族。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低温胁迫可以诱导山葡萄VaCBF1基因高表达,而该基因的表达不受盐及干旱处理诱导。【结论】首次从山葡萄中克隆了VaCBF1基因,并证实该基因参与了植物对低温胁迫的应答。  相似文献   

20.
对山葡萄果实的生长发育、可溶性糖、总酸和色素的含量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双优"、"双红"生理落果后。6月下旬到8月上旬为果实快速生长期,其果实生长发育呈快——慢规律,果实中的可溶性糖、总酸和色素含量与果实生长发育密切相关,9月中旬果实可溶性糖和色素含量为最高、总酸最低。本研究确定长春地区"双优"、"双红"的最适宜采收期为9月中、下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