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吊瓜嫁接栽培的优点1.1提高抗逆性 吊瓜若连作栽培,病害发生严重,轻则死株率30%-40%,重则全园绝收。据调查,在连续种植5年以上的吊瓜园,病毒病、蔓枯病的发病率达90%以上。嫁接能提高吊瓜植株的抗逆性,明显减少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姚会峰 《食用菌》2005,27(3):51-51
大袋栽培平菇,四面立体出菇产量高,结合平菇袋式覆土和栽培长稻草墙式立体栽培,产量在200%以上。  相似文献   

3.
张铁军  周盛泉 《蔬菜》1990,(3):11-12
大白菜低密度栽培可增加单株重,提高商品率,减轻病虫害,保障稳定、高产。1987~1988年,我县半壁店乡东沙窝村120亩大白菜采用低密度栽培(亩株数比常规栽培减少三分之一)亩产蔬莱8000公斤以上,平均单株重5公斤以上。1989年亩产蔬菜9641公斤,平均单株重5.85公斤.最高达9公斤。商品率高达91.3%。通过全市测产,在单株重方面居全市第一。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笔者参照野生灵芝的生态环境,在河北省满城县马场村推广露地仿野生栽培灵芝。实践证明,栽培效果很好。这种栽培方式,不仅设备简单,管理方便,生产成本低,而且出芝整齐,芝形正,芝盖厚大,芝柄短,商品性状好,产量高,一般每100kg干料可产干灵芝10k以上,商品合格率在80%以上。现将栽培技术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不同栽培方式对生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土壤栽培、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无机耗能型无土栽培三种栽培方式,进行生菜三次采收四层立体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进行生菜分次采收立体栽培,可有效降低产品中硝酸盐含量,提高根冠比和相对生长速率,变一次性收获为三次采收,可使每盘产量提高30%以上,变平面栽培为4层立体栽培,使温室复种指数提高4倍。  相似文献   

6.
灵芝仿野生栽培山东省荷泽市南城办事处南关二队食用菌栽培能手李友长,经过多次实验,仿野生栽培获得成功。实验证明,仿野生栽培的灵芝,产量高、品质好、商品性强,是值得推广的一项技术。(一)原料配方棉籽壳80%,款皮17%,石灰水0.3%,磷酸二氢钾0.2%...  相似文献   

7.
李萍 《蔬菜》2022,(2):46-47
为解决辽西地区西兰花春季冷棚生产仍然采用传统的栽培方式,存在栽培技术落后、用工较多、生产成本较高等问题,提出了轻简化栽培技术,从品种选择、播种育苗、起垄定植、肥水管理等关键技术实现轻简化,使西兰花产量达到32.25 t/hm2,较传统栽培提高了22.86%,节省劳动力30%以上,减少农药使用量15%左右,节约成本25%以上,显著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寒地大棚栽培哈密瓜陈立新,毛同艳哈密瓜即厚皮甜瓜,是一年更生草本葫芦科作物,含糖量高达10%以上,营养丰富外形美观,主要以新疆、甘肃等地栽培较多,在寒地栽培只有十几年历史,我们大庆市近几年来每年面积均在3公顷以上,平均0.1公顷产由引进初的800kg...  相似文献   

9.
灵芝多因子优化栽培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筛选灵芝(Ganodermalucidum)最优的栽培方式及配套的栽培技术,我们于1995年进行了多因子正交优化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灵芝栽培场所为半地下式塑料大棚。母种培养使用PDA培养基,原种培养基为:棉皮88%、鼓皮10%、蔗糖1%、石灰1%、水130%。根据灵芝的栽培情况,选择品种、配方、栽培容器、栽培种接种时间四个因素参加试验,每个因素设三个位级(见表1)。表1因素位级表表2灵芝正交试验方案与分析表以上培养基中均加人8%鼓皮、l%蔗糖、回%石灰及Iki%水,搅拌均匀。试验方法采用正交法。本试验属四因素…  相似文献   

10.
李刚  杨永欣 《食用菌》2007,29(4):49-50
发酵料栽培平菇,若处理得当在产量上、质量上都与熟料栽培基本相当,成袋率均能达到95%以上,甚至100%。并且有节约燃料费用(0.1-0.15元/kg原料),发菌快,规模生产,巧用季节,易掌握等优点。食用菌栽培的秘籍可以用一句话来叙述:控制杂菌,培养好目的菌。发酵料栽培平菇,笔者总结以下几点,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1.
鸡腿菇高产栽培十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维民  杨宣华 《食用菌》2004,26(6):34-35
为提高鸡腿蘑栽培的生物效率,我场经多年室外半弧型薄膜大棚栽培实践证明,采用下述十法栽培鸡腿蘑,可使生物学效率提高30%以上,现将有关方法介绍如下,供菇农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12.
薛向阳  陶军 《食用菌》2006,28(2):38-39
黑木耳是我国传统的大宗食用菌拳头产品,原以段木栽培模式获取黑木耳干品。“天保工程”实施后。林木禁伐,段木木耳产量锐减。市场空缺较大,我们从2002年3月到2004年9月进行了黑木耳仿木立体栽培研究,取得了高产优质的效果,黑木耳产量提高(单位重量)50%以上,占地缩减70%以上。并使栽培季节延长1~3个月。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辣椒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据统计,我国辣椒每年栽培面积约为140万hm2以上,占世界辣椒总面积的90%以上,是仅次于白菜栽培面积的大宗蔬菜作物。育苗是辣椒生产栽培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优质健壮的辣椒苗木移栽后缓苗快、生长势齐、抗病性强,是辣椒种植取得丰产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秋冬大棚黄瓜栽培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秀芬 《中国园艺文摘》2010,26(11):150-150
秋冬季节的大棚黄瓜栽培,该茬口的气候特点和早春大棚栽培正好相反,前期处于高温多雨季节,而后期急剧降温,霜霉病和烂头现象很多。青冈县每年秋季大棚栽培面积在266.7hm2左右,常见病害发病率均在15%左右,严重年份达30%以上。因此,及时防治病害是提高黄瓜品质和产量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解秉源  黄健国 《蔬菜》1998,(4):25-26
秋花椰菜的再生栽培44404山西夏县种籽协会解秉源黄健国根据花椰菜生长习性,笔者连续3年对秋花椰菜进行了再生栽培探索,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再生后的花椰菜茎秆粗壮,生长速度快,一级花椰菜率提高10%以上,667m2产花椰菜2200kg以上,增值100...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人们根据水果栽培历史和开发利用程 度,习惯地将水果分为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一代水果是指人工选育栽培的传统水果,主要种类有梨、桃、葡萄、苹果、柑桔等,目前种植面积最大,约占我国水果面积的80%以上。第一代水果栽培历史悠久,一般在几百年以上,有的在千年以上,果品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在我国的水果生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第二代水果是指近几十年来开发的人工栽培的野生山果,主要种类有猕猴桃、草莓、山楂、冬枣等。第二代水果面积约占我国水果面积的10%左右。这些水果是近一、二十年发展最为迅速的水果,…  相似文献   

17.
蔗糖基聚合物对平菇增产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自制的蔗糖基聚合物水溶液以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方式应用平菇的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蔗糖基聚合物可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平菇栽培具有显著的增产效应,其3%的水溶液拌入平菇培养料中效果最佳,可增产35%以上。  相似文献   

18.
曾绩 《食用菌》2006,28(3):45-45
草菇栽培历史悠久,传统的室外稻草生料堆式栽培,虽有设备简单、成本低等优点,但产量低且不稳定,生物学效益平均只有7%左右;以稻草为主料,二次发酵床架式栽培草菇的生物学效率一般为10%~20%,比室外堆栽提高2~3倍。但对于大面积栽培,培养料发酵处理需要花大量的劳动力;广东等地推广的室内巴氏消毒处理栽培法,一般以棉子壳、废棉为主料,栽培草菇的生物学效率在25%~35%,但生产成本高、病虫害多、稳定性差。至今为止,不同的地理区域,形成了不同的草菇栽培模式,但因其特有的种性和生态习性使得这些人工栽培模式的产量低且不稳定,仍然没有形成一个产业化、规范化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9.
试验以水葫芦经过机械挤压后含水量85%左右的碎渣作为原料,按不同比例加入培养料栽培秀珍菇。结果表明:培养料中水葫芦渣含量为20%、30%、40%,秀珍菇产量较高,前3潮菇的生物转化率均可以达到60%以上;培养料中30%、40%、80%水葫芦的配方比对照80%棉子壳+20%麸皮纯效益高或者相近;主要重金属含量,以100%水葫芦渣栽培的秀珍菇中重金属含量低于国际食品安全限量标准,证明了产品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设施栽培甘蓝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规程(DB61/T399-2007)适用于陕西省内设施栽培甘蓝病虫害的绿色防治,防治目标是对虫害防治效果达95%以上、病害防治效果达85%以上,核心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