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实地调查,分析森林公园的林相资源分布和特色,总结森林公园基于林相资源的景观规划特色,为日后森林公园资源管理和建设提出启示。  相似文献   

2.
浅谈承德市区山体休闲森林公园林相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体休闲森林公园是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市民绿色休闲的好去处。通过对承德市山体休闲森林公园内森林植被的调查,分析目前林相存在的现状和形成的原因,为提高森林美感,就林相改造相关措施进行了探讨。通过林相改造,可增加森林景观,提高山体森林公园的品位。  相似文献   

3.
宜兴市龙背山森林公园林相改造植物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宜兴市龙背山森林公园为例,探讨了在苏南山区森林公园林相改造中如何充分尊重自然条件,合理配置植物,使森林公园林相改造中植物配置体现生态优先、功能协调、效益共赢、文化彰显的原则,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4.
以杨家寨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对森林风景资源进行调查分类整理.通过定性评价,杨家寨森林公园森林林相景观变化丰富,森林季相景观色彩绚丽,茶田景观壮丽,水文景观观赏价值高,地文景观典型度高,人文景观种类齐全,借景景观资源丰富;通过定量评价,杨家寨森林公园森林风景资源质量评价分值为20.21分.  相似文献   

5.
针对长兴太湖图影龙之梦乐园景区山体林相杂乱,景观破碎,缺乏层次、季相变化和景观亮点,美景度较低的现状,采取补植改造林相较差林地、抚育改造林相较好林地的方式,探讨在重要景观面和酒店视域范围内打造紫薇迎宾、落樱缤纷、映山红遍、栾花盛开、枫林谢晚等5个景观节点,通过林相改造把景区打造成为"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生态良好,景观优美"的山地森林景观。  相似文献   

6.
以SBE法为基础确定森林景观最佳观赏点及游览路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SBE法在森林景观最佳观赏点及游览路线控制方面的应用,将SBE法的应用由森林景观的管理保护方面扩展到森林景观的量化设计方面.系统地介绍了应用SBE法确定单个森林景观最佳观赏点的过程;森林公园内所有森林景观通过SBE法得到景观美景度量值,并以景观美景度量值为依据制定森林公园内所有森林景观分级,依据景观分级控制单个森林景观观赏空间的规模;最终建立以景观分级和景观控制区域重叠为基础的的高美景度区域,控制游览路线的区域.本研究为森林公园最佳观赏点和游览路线的量化研究提供依据.重视观赏者的审美偏好和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7.
针对清西陵整体区域的景观组合进行大尺度的研究,可对陵寝类景观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对清西陵全域旅游发展也具有现实意义。为探究影响陵寝类景观美景度的因素,以河北易县清西陵景区为例,采用心理物理学派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SBE法(Scenic Beauty Estimation procedure)获取了大众审美态度,确定了林相整齐度、植被垂直结构、陵寝风格契合度、环境状况和人为干扰程度5个影响要素并进行了专家评价,根据"数量化理论Ι"测量了要素下16个类目对于景观美景度影响的显著程度并建立了景观评价模型。结果表明:杂乱的林相、无植被或乔木的植被垂直结构、契合陵寝风格的要素、整洁的环境和野生植被对景观美景度具有显著影响,一般的林相、灌草的植被垂直结构、不契合陵寝风格的景观、房屋+道路+人为植被+其他和少数孤立元素与SBE值没有相关性。如此得出结论:陵寝类景区应注重植被的规划方式以及整体氛围的打造,适当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铜山森林公园松材线虫病发生和治理后的林分调查,初步探讨了森林公园景观恢复措施和林相改造后的效果,为游客的休闲娱乐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森林公园开发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更好地适应现代森林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保持森林公园可持续发展,当前应当高度重视森林公园的新机制,重视整体与特色观念引入、保护性开发建设、风景林营造与林相改造、政府投入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江阴要塞森林公园林相改造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江阴要塞森林公园人工林树种单一、林相单调、森林景观较差的状况,对生长衰弱的杉木林实施疏伐,林中隙地栽植秃杉、香樟,促进林下杂阔叶树生长,林缘种植花草等林相改造技术,形成复层森林群落,以便使森林景观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1.
南亚热带森林公园植物景观改造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省南亚热带森林公园植物因人为破坏严重,现多演替众次生人工林,林相破碎,森林景观资源质量差,无法满足森林旅游的要求。章以泉州森林公园为例,从点、线、面绿化3方面入手,探讨亚热带森林公园植物景观改造方法,旨在为森林公园植物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根据研究对象的特性和研究目的,确定植物景观评价因子及其权重,建立城市森林公园林下景观的评价模型。采用AHP法对深圳梧桐山风景区林下典型群落进行了评价,最后得到景观美景度值,就平均得分在6分以下的指标提出相应的改造对策,为森林公园的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景观林相改造中的色彩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色彩设计是景观林相改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色彩搭配能营造丰富多彩、令人愉快的景观,若是配置不当则易让人感到混杂、厌烦,色彩心理效应直接影响色彩搭配的最终效果。文章以色彩基本理论为基础,阐述了河洑森林公园景观林相改造中色彩配置的基本原理,并结合公园功能分区进行植物选择与结构搭配的具体分析,以期为森林公园景观林建设提供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14.
林相改造就是在保持原有林窗的基础上改造现有单一林相,使之形成树种多样、色彩丰富、季相变化明显、群落稳定性高、生态功能强的林分。以南京老山森林公园为例,以建设森林生态景观为目标,通过"点、线、面"相结合的改造思路,发挥出林相改造的作用,创造出优美的森林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15.
针对广西国营林场森林公园在植物景观方面存在着林种单一、树种单纯、林相整齐等的特殊性,如何改善现状,营造丰富多变的森林景观,文章从森林公园植物景观的设计原则、空间配置、配置类型及树种选择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采用美景度评价(SBE)法对佛山市同期建成的12个主题植物景观进行评价,对各主题植物景观的花色搭配、景观结构、配置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个主题植物景观美景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亚艺公园—文华公园>西樵山环山花海景观带>桂畔湖湿地公园>东平河北岸滨水公园>三水新城水轴>半月岛湿地公园>南蓬山森林公园>佛山植物园>云勇森林公园>龙舟广场>潭州水道陈村段景观林带>展旗岗森林公园;适地适树、植物搭配层次感、景观效果持续性3个评价指标对城市公园主题植物景观美景度评价影响最为显著;乔+灌、灌(片植)、草(片植)、水生植物(片植)是城市公园中美景度评价最好的景观结构;“大王椰+蒲葵+鸡蛋花+玫瑰+月季+黄蝉+台湾草”“黄花风铃木+黄槐+黄金熊猫+红继木+波斯菊+美人蕉”“落羽杉+再力花+荷花(片植)+睡莲”是较佳的植物配置模式。在今后的主题植物景观建设中,应重点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加强植物搭配的层次感及植物群落的丰富度,要重视植物景观结构以及植物配置模式,尽量丰富植物色系,且要适当增加黄色花系和粉色花系植物的种植比例。  相似文献   

17.
国家森林公园具有较高生态效益和观赏价值,积极开展林相改造工作,可以呈现出更好形态,提升森林公园的品质。在进行改造过程中,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科学合理方案,保证达到预期改造目标。以百山祖国家公园为例展开探讨,介绍了有关国家森林公园林相改造的意义、原则、方法等。  相似文献   

18.
道路景观林是山林景观的窗口和向导,道路景观林的建设是森林林相改造的重要内容。以南京市老山森林公园为例,探讨道路景观林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与方法,并结合案例提出道路景观林改造模式,以实现森林公园由经济林转变为景观生态林的改造目标。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西山森林公园是姚安县城生态安全的重要核心部分,也是栋川镇重要的森林植物生态系统,改善公园的相关林相,为广大群众打造与家居临近的旅游胜地,切实地保障了当地物种的繁衍生息,营造丰富多彩的游憩活动植物空间,对保护森林,促进城市与绿化的协同发展,创建"生态姚安","休闲宜居荷城"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目前公园林相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林相改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林业资源管理》2017,(6):94-102
以福建三明金丝湾森林公园为对象,设置8个样地,以林分结构指标和景观因子为基础,耦合美景度对样地进行综合评价。进而基于生态风景林林分群落特征、林分结构及美学质量的作用,构建生态风景林目标树法优化经营措施,并实施、对比,以揭示耦合美景度的目标树优化经营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优化后林分的混交度、角尺度、大小比变化分别为1.699%,-2.083%,-0.800%;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有所增长,增长幅度分别为4.508%,2.841%,3.030%;优化后的林分美景度有较大改善,增加幅度为90.788%。基于目标树经营策略风景林林分结构调整技术使得林分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在满足区位生态功能的生态需求基础上,能有效提高森林资源的景观美化价值,耦合美景度的生态风景林目标树优化措施可为生态风景林的林分优化提供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