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为明晰广西两柄动物资源概况,通过总结近20余年发表的文献资料,从种类组成、区系特点、地理分布、生态类型、保护等级等方面对广西两栖动物进行区系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广西现记录两栖动物3目11科37属111种,主要分布在桂北(83种,占74.8%)和桂南(66种,占59.5%)地区.其中,东洋界种107种、占97.3%,广布种3种、占2.7%,无古北界种.东洋界种中,华南区成分36种、占33.6%,华中区成分29种、占27.1%,华中华南区成分25种、占23.4%,西南区成分12种、占11.2%,华中西南区成分5种、占4.7%.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43种、占38.7%,省级重点保护动物14种、占12.6%.分析表明,广西两栖动物资源具有以东洋界种类为主、省内各区分布不均、生态类型多样、珍稀濒危保护种类丰富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广西元宝山自然保护区爬行动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9年3~8月,对广西元宝山自然保护区的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保护区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丰富,现已记录爬行动物41种,隶属32属11科3目:动物地理区划属东洋界华中区西部山地高原亚区黔桂湘低山丘陵省,区系组成以华南区物种和华中区与华南区共有种为主.根据资源现状提出了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3.
冉辉  梅杰  禹真  张雷  梁琍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240-5242
2011年7月16~22日,在贵州省佛顶山自然保护区进行蛇类动物资源调查时,共采集到12条标本,经鉴定为8种,隶属游蛇科的8个属。其中,龙胜小头蛇(Oligodon lungshenensis)和山溪后棱蛇(Opisthotropis latouchii)为佛顶山蛇类新纪录。结合以往文献记载,现已发现佛顶山蛇类共29种,隶属3科、20属。佛顶山自然保护区蛇类比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少4种,这2个保护区蛇类动物区系具有明显的东洋界特色,佛顶山蛇类动物区系组成以东洋界华南区物种(占种数的17.24%)以及华中区和华南区共有种(占种数的58.62%)为主,而梵净山蛇类动物区系组成以东洋界华中区物种(占种数的18.18%)以及华中区和华南区共有种(占种数的57.58%)为主。  相似文献   

4.
整理并鉴定了采自重庆四面山自然保护区的斑野螟亚科昆虫共32属44种,其中包括中国特有种4种,重庆 新记录种17种,说明四面山自然保护区斑野螟种类多样性具有较高的水平.区系研究结果表明:从世界动物地理 区划看,四面山斑野螟共有6种分布类型,其中以古北—东洋两界共有种为主,共29种,占总种数的65.90%;世 界广布种3种,占总种数的6.32%;东洋界特有种2种,占总种数的4.55%.从中国动物地理区划看,共有15种 分布类型,其中华中区 华南区 华北区 西南区10种,占总种数的22.73%;华中区 华南区 华北区7种,占 总种数的15.91%;华中区 华南区5种,占总种数的11.36%;全国广布种4种,占总种数的9.09%;其余各分布 类型所占比例较小.四面山自然保护区斑野螟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均为跨区分布.  相似文献   

5.
我国目前已知毒隐翅虫亚族4属45(亚)种.通过区系分析结果表明:毒隐翅虫亚族在我国以单纯的东洋界成分占绝对优势,两区共有种其次,古北界种类最少,未分区种1种;占我国已知种的比例分别为51.11%,35.56%,11.11%和2.22%.在中国动物区划中的归属共有22种区系型,其中华南区型有12种,占已知总种数的26.67%;华中区型有6种,占13.33%;其余区系型所含种数均少,仅2种或1种.各区具有的种类数差异较大,最多为华中区25种,其次为华南区19种,再次为华北区和西南区均14种,青藏区、蒙新区和东北区较少;中国特有种达26(亚)种,华中区分布的中国特有种数量最多,为17种,华北区为7种,华南区为6种,西南区为5种,青藏区为6种,蒙新区为3种,东北区没有特有种.  相似文献   

6.
中国秆野螟属昆虫的区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现有秆野螟属Ostrinia昆虫分类研究文献,列出了中国已知种类名录,对中国该属昆虫区系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在世界动物区系中, 可分为5个分布型, 以古北、东洋界共有种比重最大,占总种数43.75%;其次为古北界独有种,占总种数25.00%;三为东洋界独有种及古北、新北、澳洲界共有种,分别占总种数12.50%;古北、新北界共有种比重最小,占总种数6.25%;以古北、东洋界共有种,古北界独有种及东洋界独有种3个分布型种类丰富,所占比重相加高达总种数81.25%.②在中国动物区划中, 可分为12个分布型,以东北,华北,蒙新及华中区专有种比重较大,分别占总种数12.50%;以东北,华北,蒙新,华中及华南区专有种丰富,所占比重相加达总种数56.25%,其余两区及两区以上的共有种所占比重较小.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画稿溪斑野螟的种类多样性及区系.结果表明,画稿溪斑野螟共42属59种,其中中国特有种3种,四川新记录16种.区系研究结论:从世界动物地理区划看,画稿溪自然保护区斑野螟亚科已知属均为跨界分布,12种分布型中,世界广布属所占比例最高,为21.43%;画稿溪斑野螟已知种共有9种分布型,其中以东洋-古北两界共有种为主,东洋界-古北界-澳洲界种类次之,再其次为东洋界特有种类.从中国动物地理区划看,画稿溪斑野螟已知种共有15种分布型,以华中区-华北区-西南区-华南区分布型所占比例最高,占23.73%;华中区-华北区-华南区次之,占15.25%;华中区-华北区-西南区和华中区-华北区皆占10.17%;其余各分布类型所占比例较小.区系相似度分析结论:画稿溪与浙江天目山相似度最高,达0.493 5;其次为浙江清凉峰、重庆四面山、贵州麻阳河、福建武夷山;与河南宝天曼、山西历山、广东鹤山的相似度很低.  相似文献   

8.
笔者对贵州省东北部地区进行了陆生贝类资源调查,获得陆生贝类标本6000多号.经鉴定得69种,分隶于12科31属.区系分析表明:黔东北部地区的陆生贝类以东洋界西南区种类和华中区种类为优势.在69种中,有30种分布于华中区和西南区,约占总数的43.48%;有13种分布于华南区、华中区和西南区(即东洋界),约占总数的18.84%;有9种仅分布于华中区,约占总数的13.04%.将本调查结果与贵州南部地区陆生贝类物种进行比较,发现两地的种类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蝽类144种,隶属18科113属,其中17种为广西新记录。属种组成分析表明,猎蝽科、缘蝽科、蝽科、盲蝽科和长蝽科是猫儿山蝽类的优势类群,构成保护区蝽类区系的主体,但属种数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显示猫儿山仍有大量蝽类物种有待发现。区系分析表明,在世界动物地理区中,猫儿山蝽类区系以东洋界种类和东洋界+古北界种类为主体,具有典型的东洋界性质,并与古北界有密切联系;在中国动物地理区中,猫儿山蝽类区系与华南区关系最为紧密。  相似文献   

10.
贵州现有飞虱科昆虫2亚科61属111种,分别占中国已知属、种数的38.1%和29.3%;特有属2个,占贵州已有属3.3%;特有种19个,占贵州已有种17.1%。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以东洋种为主,跨东洋界和古北界次之,其他跨界种则为数不多;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以东洋界的华中区和跨华中区和华南区种为主,跨华中区、华南区和西南区种次之,其他跨区种则较少。在贵州5个自然地理省中,黔南低山河谷省共58种,占总数的37.9%;黔中山原丘陵省共44种,占总数的28.8%;黔北中山峡谷省共有24种分布,占15.7%;黔东低山丘陵省共有22种分布,占14.4%;黔西高原中山省仅有5种分布,占3.3%。贵州飞虱总体分布格局呈现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1.
江西啮齿动物区系及其与国内部分省(市)的异同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江西啮齿动物2目6科23种,并对区系组成及其与国内其它省、市异同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江西啮齿动物以东洋界种占绝对优势,在啮齿动物地理区划上属华中区与华南区和西南区共有种多,而与东北区,蒙新区的共有种少;与国内11省、市作比较,则与浙江、福建共有种多,而与北京,黑龙江的共有种最少.本文还将23种啮齿动物分为六个生态类型,并指出田栖和家栖两个类型是防治的主攻对象.  相似文献   

12.
贵州茂兰凤蝶组成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凤蝶进行采集,经鉴定共计6属18种;结合相关文献记录,茂兰保护区的凤蝶共计13属34种,其中珠凤蝶属(Pachliopta)为茂兰新记录属,红珠凤蝶(Pachliopta aristolochiae)和客纹凤蝶(Paranticopsis xenocles)为茂兰新记录物种,宽尾凤蝶、绿带燕凤蝶、客纹风蝶和铁木剑凤蝶为中国珍稀蝶类.凤蝶属凤蝶的丰富度最高,在保护区的分布最广,为优势属;中国珍稀蝶类绿带燕凤蝶和客纹凤蝶具有较大的种群数量.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茂兰保护区凤蝶古北-东洋共有种和东洋种相互混杂,但是以东洋种为主,表现出明显的从古北种向东洋种过渡的特征;在中国地理区划中具有11个分布型,区系分布比较零散,但比较集中于华中区、华南区和西南区;凤蝶种系主要由华中区种、华南区种和西南区种组成,但以华中区种和华南区种为主.经比较,茂兰保护区的凤蝶与广西区系亲缘关系最近,与吉林、湖北区系的亲缘关系最远.与国内其他自然保护区相比,茂兰保护区的凤蝶资源非常丰富,应该作为种质资源加以保护,并可适度开发和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3.
贵州金沙冷水河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1—2009年间,先后4次对贵州省金沙县冷水河自然保护区的两栖动物进行调查研究。共采获两栖动物19种(亚种),隶属于2目7科13属,占贵州两栖动物总数62种(亚种)的30.65%。从物种组成和区系分析,本保护区的两栖动物以无尾目的蛙科为主,共9种,占保护区内总种数19种的47.37%;主要区系成分为华中及华南区种,共7种,占保护区总种数的36.84%;物种组成与中国及贵州的两栖动物区系特点一致。  相似文献   

14.
贵州金沙冷水河爬行动物的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姣  王延斌 《农技服务》2013,(12):1336-1337,1339
2012年510月,采用野外调查和访谈调查的方法先后2次对贵州省金沙县冷水河自然保护区的爬行动物进行了初步调查。共采获爬行动物21种(亚种),隶属于3目7科14属,占贵州省爬行动物总数101种(亚种)的20.79%。从物种组成、区系成分和区系特征分析,本自然保护区的爬行动物以蛇目的游蛇科为主,共10种,占保护区内爬行动物总种数的47.62%;主要区系成分为华中及华南区种,共9种,占保护区总种数的42.86%;物种组成与中国及贵州的爬行动物区系特点一致。  相似文献   

15.
2009年3~8月,对广西元宝山自然保护区的两栖动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保护区有两栖动物27种,隶属18属8科2目;物种多样性指数为2.877,均匀度指数为0.873。动物地理区划属东洋界华中区西部山地高原亚区黔桂湘低山丘陵省,区系组成以华中区与华南区共有种为主;生态类型以流水型和陆栖静水型种类占优势;保护区和同样地处桂北的猫儿山自然保护区、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的两栖动物群落相似系数较高,而与桂西地区的岑王老山自然保护区、龙滩自然保护区、底定自然保护区和桂南地区的十万大山、挂榜山的相似系数较小。最后,根据资源现状提出了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6.
广西大石围天坑群风景旅游区两栖动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7月至2011年7月采用野外调查与访问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大石围天坑群风景旅游区两栖动物资源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该景区两栖动物物种较丰富,两栖动物17种,隶属2目5科10属.其中,16种为东洋界种类,1种为我国广布种,该区系组成明显以东洋界华中区和华南区共有成分占优势.17种两栖动物中,优势种、常见种均有5种,稀有种7种.对风景区两栖动物资源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保护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叩甲科昆虫属的分布类型与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统计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馆、中山大学生物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昆虫标本室、华中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应用工程系昆虫标本室叩甲科昆虫定名标本和相关资料,分析了中国叩甲科昆虫属的区系分布特点。结果表明:除异角叩甲亚科Pityobiinae在古北界没有分布外,其余11个亚科在东洋界和古北界均有分布;东洋界的特有属很多,达到64属,占到总数的一半(50%)。从各区的分布情况看,分布于华南区的属最多,达到100属,占总数的78.1%;华北区和青藏区分布的属最少,分别只有21和14个属,分别占总数的16.4%和10.9%。中国叩甲科昆虫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共有37个分布型,其中华南区的种类最多,达到37属,占总数的28.9%;其次为华南、西南、华中3区共有种类,为13属,占总数的10.2%;再其次为华南、华中2区共有种类,为8属,占总数的6.3%。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西畴县蝽次目昆虫区系特点,采用路线调查方法,利用扫网,对西畴县蝽次目昆虫进行了调查,对物种进行了鉴定和区系分析。结果表明,西畴县共有蝽次目昆虫106种,隶属13科67属,其中蝽科种类最多,有31种,其次是缘蝽科,有29种。在世界动物区系中,东洋区特征极显著,但有一定古北区成分,仅东洋-古北区分布型物种占总种数的25.47%,并杂有少量其他区系成分。在中国动物区系中,以西南-华南区分布型和西南-华南-华中区分布型为主,均有27种,各占总种数的25.47%,其次是西南-华南-华中-华北区分布型,有11种,占总种数的10.38%。西畴县蝽次目昆虫具有显著东洋区特征,并具有显著的西南区和华南区特征与明显的华中区特征。  相似文献   

19.
在滇东北地区北部记载昆虫纲(Insecta)9目71科302属423种,其中以鳞翅目(Lepi-doptera)物种最丰富.该地区昆虫区系以东洋界—古北界分布种最丰富,有218种,占全部物种的51.54%;东洋界分布种次之,有183种,占40.26%.该区域昆虫区系以东洋界成分为主体,是喜马拉雅区系、东亚区系和华南区系的混合体.滇东北北部的昆虫资源以资源昆虫、传粉昆虫、观赏昆虫、天敌昆虫、药用与食用昆虫5类最具特色.  相似文献   

20.
记录河北坝上地区蝗虫种类共55种及亚种,隶属于2总科8科29属.发现河北坝上1新纪录属及新记录种.区系分析结果表明,河北坝上蝗虫区系成分以古北种为主,占所有种类的74.55%(其中包括蒙新种2种);广布种次之,占25.45%.在中国动物地理区系中,该区域含蒙新区的种类达55种,占此次调查所获蝗虫种数的100%,以后依次是与华北区、东北区、青藏区、华中区、华南区和西南区的共同分布种,由此得出河北省坝上地区与中国动物地理区系中生态环境相似性最高的是蒙新区.调查区蝗虫在中国动物地理区系上组成较为复杂,存在许多不同区系间的共有种,该研究结果说明河北坝上地区应属华北和东北的过渡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