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细菌的耐药性(I)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雷连成 《中国兽药杂志》2002,36(11):41-44,49
耐药菌的危害已遍及全球,耐药性问题成为世界性的新的研究热点。本文从耐药现状,耐药性的形成机制,耐药性的发展和传播,耐药性的控制,耐药性监测方法和耐药研究的意义六个方面对细菌耐药性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2.
细菌抗生素类药物耐药性的产生是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一大难题,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细菌主要通过产生灭活酶或钝化酶获得耐药性,除此之外还有细胞壁的渗透障碍、外排泵的泵出作用、靶位改变等多种机制,这些机制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细菌的耐药水平。随着新型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新的耐药机制随之出现,耐药菌也越来越广泛。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对耐药菌的控制和新药开发具有指导性意义。文章从耐药性的起源、产生机理、耐药特性及耐药性的检测方法4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随着抗菌药物在畜牧养殖业中的广泛应用,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细菌耐药性成为全球化的重大问题,其极大地影响着食品安全,危害着人类身体健康。此就近年来国内外对细菌的耐药机制、基因机理及对耐药性的控制对策等方面作了阐明和综述。  相似文献   

4.
细菌耐药性已成为威胁全球人类及动物安全的重大问题,多个世界组织及发达国家已发出实施干预控制的倡议或已制定行动计划。本文分析了细菌耐药性的遗传学发生机制、耐药菌和耐药基因的流行病学传播途径及控制传播的措施,以期对制定和完善细菌耐药性干预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中药逆转细菌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作者简要介绍了细菌耐药性产生的分子机制,主要是由自发基因突变和获得性细菌耐药性产生的分子机制。从消除耐药质粒、抑制耐药酶和主动外排泵多方面讨论了中药逆转细菌耐药性的机制和优势。并探讨了中药逆转细菌耐药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细菌的耐药性(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耐药菌的危害已遍及全球,耐药性问题成为世界性的新的研究热点.本文从耐药现状、耐药性的形成机制、耐药性的发展和传播、耐药性的控制、耐药性监测方法和耐药研究的意义六个方面对细菌耐药性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7.
细菌耐药性与畜牧产业发展、人类公共卫生安全和食品安全密切相关。细菌产生耐药的机制复杂,除由人-动物-环境三者之间复杂作用引起外,抗生素的使用对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需要采取多种策略应对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新发展的药物理论及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的兴起,极大地推动了对细菌耐药机制的认识、新型抗菌药物的发现及药物的合理使用,为控制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手段。当前,细菌耐药性已然是不可忽视的严重问题,引起了多方关注。细菌耐药机制的复杂性及新药研发的困难性,决定了必须通过多种方法、多种途径和多种角度开展研究,从而控制其进一步发展。基于目前的研究现状,笔者归纳总结了多种应对细菌耐药的策略及方法,重点从新型抗菌药的研发、联合用药、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同步模型及多组学技术等方面阐述其在应对细菌耐药性方面的作用,以期为减缓和控制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及临床治疗细菌感染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8.
细菌的耐药性(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耐药菌的危害已遍及全球,耐药性问题成为世界性的新的研究热点。本文从耐药现状、耐药性的形成机制、耐药性的发展和传播、耐药性的控制、耐药性监测方法和耐药性研究的意义六个方面对细菌耐药性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9.
转座子是一种可移动的遗传元件,它不仅是耐药基因的载体,还会使耐药基因在不同菌属之间水平转移,造成耐药多样性现象。转座子在细菌耐药性传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了解影响转座子介导细菌耐药性传播的因素,可为深度解析细菌耐药机制,从而有效遏制细菌耐药性的传递,以及研发新型抗菌药物提供思路。对不同转座子在细菌耐药性传播中发挥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以期为细菌耐药性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细菌耐药机制及其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抗菌药物在畜牧养殖业中的广泛应用,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成为全球化的重大问题,极大地影响着食品安全,危害着人类身体健康。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细菌的耐药机制、基因机理及对耐药性的控制对策等方面作了阐明和综述。  相似文献   

11.
基因盒-整合子系统介导的细菌多重耐药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多重耐药性的传播和扩散变得越来越严重,给临床治疗带来诸多困难,使得抗菌药物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引起很大的争议。细菌可通过多种方式逃避抗菌药物的治疗,最主要的是从外源获得耐药基因,基因盒-整合子系统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细菌通过整合子系统捕获外来的耐药基因,并在位于整合子上游的启动子的作用下得到表达,使细菌具有耐药及多重耐药性。本文主要对基因盒-整合子系统的耐药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及抗病育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介绍了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发现、性状、复制机制以及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病的防治方法。不同的研究者用不同的材料研究了家蚕对NPV的抵抗性及其遗传规律,得到了不同的结果。我们的研究发现了高抗NPV的家蚕特优种质,探明了家蚕对BmNPV抗性的遗传规律。以306和NB为亲本,组配了近等基因系,筛选了与常染色体上抗NPV基因连锁的RAPD分子标记,并以NB为素材,育成了一批新种质。  相似文献   

13.
主动外排系统介导的大肠杆菌多重耐药性的确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检测和证实主动外排系统(外输泵)在细菌多重耐药机制中的作用,用四环素和水扬酸钠对大肠杆菌质控株进行了体外人工诱导,筛选出多重耐药株,再用能量抑制剂CCCP(Carbongl cyanide m-chloropheyhydrazone)时耐药株和质控株进行了环丙沙星摄取抑制试验。结果:在耐药株,其菌体内环丙沙星稳态浓度明显低于质控株;多重耐药株在有CCCP存在时,菌体内环丙沙星的浓度随时间的延长而递增,而无CCCP的抑制时,菌体内环丙沙星的浓度递增缓慢;在质控株,不论有无CCCP存在,菌体内环丙沙星的浓度都随时间的延长而呈递增趋势,且保持较耐药株明显高的水平。结论:体外诱导多重耐药大肠杆菌多重耐药性的产生,可能主要依赖于菌体外输泵的激活。  相似文献   

14.
张彩霞  方香玲 《草业学报》2023,32(1):203-215
草类植物病害是限制草牧业生产和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抗病品种的开发利用是目前防治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植物抗病机制的研究对开发抗病品种和构建生态环境友好型病害防治至关重要。植物受病原菌侵染时形成多种复杂的防御机制,本研究主要从植物组织结构抗性、生理生化抗性、抗性基因和抗性数量性状位点(QTLs)定位等分子机制方面综述草类植物抗病机制研究进展,并提出我国草类植物抗病机制研究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与解决办法,以期为草类植物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草药对细菌耐药质粒的消除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养殖中常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引起了广大科研工作者的极大关注。病原菌耐药性的产生主要与质粒有关,质粒能够将耐药基因传递给环境中的其他细菌,进而引起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本文就细菌耐药现状、细菌耐药性与质粒关系、中草药对细菌耐药质粒的消除效果、中草药消除耐药质粒的机理、存在的问题、中草药对耐药质粒消除的展望这些方面进行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16.
Tuberculosis (TB) was announced as a global emergency in 1993. There was an alarming counter attack of TB worldwide. However, when it was known that TB can be cured completely, the general public became ignorant towards the infection. The pathogenic organism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continuously evolved to resist the antagonist drugs. This has led to the outbreak of resistant strain that gave rise to “Multi Drug Resistant-Tuberculosis” and “Extensively 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 that can still be cured with a lower success rate. While the mechanism of resistance proceeds further, it ultimately causes unmanageable totally drug resistant TB (TDR-TB). Studying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resistance to drugs would help us grasp the genetics and pathophysiology of the disease. In this review, we present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behind Mycobacterium tolerance to drugs and their approach towards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drug resistant, extremely drug resistant and totally drug resistant TB.  相似文献   

17.
大肠杆菌多重耐药调节基因AcrR和MarR突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大肠杆菌多重耐药外输泵抑制基因AcrR和MarR突变对大肠杆菌多重耐药的调节机制。采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氯霉素、四环素、利福平、庆大霉素、大观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阿莫西林等10种药物对临床分离的33株大肠杆菌和大肠埃希氏菌的标准菌株ATCC25922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从中筛选出7株多重耐药菌和2株相对敏感菌,并对这9株菌及标准菌ATCC25922的AcrR和MarR基因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并克隆后测序,分析DNA序列及氨基酸序列的突变情况。耐药菌和敏感菌均发现有部分菌株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点突变。AcrR和MarR同时突变将更大限度的提高细菌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8.
研究大肠杆菌多重耐药外输泵抑制基因AcrR和MarR突变对大肠杆菌多重耐药的调节机制。采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氯霉素、四环素、利福平、庆大霉素、大观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阿莫西林等10种药物对临床分离的33株大肠杆菌和大肠埃希氏菌的标准菌株ATCC25922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从中筛选出7株多重耐药菌和2株相对敏感菌,并对这9株菌及标准菌ATCC25922的AcrR和MarR基因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并克隆后测序,分析DNA序列及氨基酸序列的突变情况。耐药菌和敏感菌均发现有部分菌株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点突变。AcrR和MarR同时突变将更大限度的提高细菌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9.
Staphylococcus aureus (S.aureus) is a gram-positive bacteria which could cause many kinds of infections, such as arthritis, endocarditis cellulitis, septicemia, pyemia and other systemic infections. In recent years, due to the unreasonable use of antibiotics,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increased rapidly.Particularly, the oxacillin-susceptible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OS-MRSA),it is a great challenge for clinical treatment. Understand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mechanism of drug resistance of OS-MRSA can help clinicians to choose therapeutic drugs much better. This review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epidemiology and resistant mechanism of OS-MRSA.  相似文献   

20.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是革兰氏阳性菌,是目前临床感染常见的一种病原菌,能引起局部化脓性感染、关节炎、心内膜炎、蜂窝织炎、败血症、脓毒血症等全身感染。近些年来,由于抗生素不合理的使用,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日益严重,特别是苯唑西林敏感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oxacillin-susceptible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OS-MRSA)的出现给临床治疗增加了巨大的难度。了解OS-MRSA的流行病学特点和耐药机制可帮助临床医师更好地选择治疗药物,鉴于此,作者针对OS-MRSA的流行病学及耐药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