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本研究对平榛内生真菌zs-14进行形态学及分子鉴定,并筛选其对不同供试菌株的抑菌活性。[方法]活化斜面试管保藏的内生真菌菌株zs-14,液体发酵培养3~5d,采用液氮研磨法提取菌株zs-14的基因组DNA,应用PCR方法对内生真菌zs-14的ITS序列扩增,扩增产物经测序分析,同时结合菌落形态及乳酸-棉兰染色法的显微观察,最终鉴定内生真菌zs-14的种属;采用纸片扩散法筛选zs-14菌株的抑菌活性。[结果]zs-14菌株产生的分生孢子呈球形状,其菌落为毡毛状,菌落薄,皱缩,菌丝较致密,菌落中心呈浅绿色,最外层为白色。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其与Phoma sp聚为一类,因此鉴定内生真菌zs-14为茎点霉菌;纸片扩散法结果显示zs-14菌株发酵后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活性。[结论]平榛内生真菌zs-14具有产生抑菌活性物质的能力,研究结果可为下一步深入研究其抑菌代谢产物的种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微生物发酵法获取天然产物,是一项比植物提取法更为经济的环境友好技术。为建立一种微生物生产苦参碱的方法,本文从陕北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筛选和鉴定了一种能合成苦参碱的枝顶孢属真菌。首先采用薄层层析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等分别确定了在所获真菌菌株发酵产物中含有苦参碱物质;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该菌株菌落呈白色绒毛状,呈圆形,菌丝分散,背面奶油色至赭黄色;菌丝无色,光滑且具隔膜,孢子囊梗直接从菌丝上长出,呈锥形,多单生;分生孢子无色,光滑,形成簇状或链状,长纺锤形,两头尖,未见厚垣孢子。内转录区间序列(internal transcribed sequence,ITS)扩增、测序后进行同源性比较发现,该菌株ITS序列与枝顶孢属的同源性高达99%。构建系统发育树表明,该真菌与枝顶孢属菌的遗传距离最近。综合形态学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对此菌株进行了种属分类,确认这株能合成苦参碱物质的真菌应归属子囊菌门(Ascomycota)的枝顶孢属(Acremonium sp.)。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对华中农业大学野生柑橘上的病害进行鉴定。运用形态学及ITS序列分析方法对病样进行系统鉴定。结果表明,从发病的野生柑橘枝稍病样上共分离到24个单孢菌株,这些菌株根据形态学及ITS序列分析方法分为3种真菌:(1)菌落粉红色,长势非常缓慢,孢子镰刀形,ITS序列分析鉴定为砖红镰孢菌Fusarium lateritium;(2)菌落灰黑色,气生菌丝多,孢子砖格状,ITS序列分析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3)菌落灰白色,气生菌丝较少,常产生橙色胶滴和黑色小粒点,分子孢子短杆状,ITS序列分析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利用健康柑橘枝条对此3种真菌进行回接实验时,接种胶孢炭疽菌的枝条出现了跟采样枝条相同的症状,而且从发病的枝条上又分离到同样的炭疽菌;而接种链格孢及砖红镰孢的枝条不发病。该病害鉴定为胶孢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感染引起的炭疽病。  相似文献   

4.
对云南省蒙自市6个主要枣树栽培品种储藏期的腐烂果实表面的病原真菌进行分离和鉴定,得到25株优势病原真菌,分别扩增得到核糖体DNA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通过对ITS的生物信息学和系统发育分析,并结合菌落形态特征,鉴定病原真菌分别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曲霉属(Aspergillus sp.)、葡萄座腔菌属(Neofusicoccum sp.)和脉纹孢菌属(Neurospora sp.)。  相似文献   

5.
4个黄芩内生真菌菌株的鉴定及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系统发育分析确定了4个黄芩内生真菌菌株的分类学地位,N.SBA9为密实链格孢Alternaria compacta,N.SBA10为链格孢属的种Alternaria sp.,N.SBA 34为节菱孢属的种Arthrinium sp.,N.SBA 35为粉红螺旋聚孢霉Clonostachys rosea,其有性型为淡色生赤壳菌Bionectria ochroleuca。以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ntero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EPEC)、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e enteritis、九州镰孢霉Fusarium kyrushuense等7种指示菌对上述4个菌株的发酵液原液、发酵液乙醇提取物和菌丝体乙醇提取物进行抑菌活性测定的结果表明,各菌株的发酵液原液的抗菌谱较广,分别可拮抗3~6种指示菌;发酵液和菌丝体的醇提物的抗菌谱较窄,分别可拮抗1~2种指示菌,且抑菌活性普遍较高,抑菌圈直径大多大于20 mm。  相似文献   

6.
采用平板分离法,从四川省黄龙、九寨沟等地采集肺衣属(lobaria sp.)地衣中分离内生真菌,分别对其进行液体发酵后检测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并对具有抑菌活性的内生真菌进行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得到37株内生真菌,其中有8株内生真菌的发酵液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分别属于黑孢属、链格孢属、镰刀菌属和木霉属等。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浙江省磐安地区"浙八味"药材真菌病害进行病原菌分离和鉴定,采用无菌培养基平板分离技术,从药材植物病叶中分离获得病原真菌,构建真菌ITS系统发育树,对病原菌进行分子水平的分类鉴定,并观察病原菌菌落形态及显微结构和形态学鉴定共获得9种病原真菌,分别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绿色木霉菌(Hypocrea virens)、月状旋孢腔菌(Cochliobolus lunatus)、球孢黑孢霉(Nigrospora sphaerica)、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束状刺盘孢(Colletotrichum dematium)和茎点霉菌(Phoma sp.)。查阅药用植物病原菌记录并结合科赫法则实验,当地药用植物成为3种病原菌的新寄主,分别为月状旋孢腔菌引起的安徽亳州白芍褐斑病、束状刺盘孢引起的磐安阔叶麦冬炭疽病、球毛壳菌引起的早小洋菊叶枯病。  相似文献   

8.
通过平皿对峙法测定了菌株TRCC27001对12种常见植物病原真菌生长的拮抗作用,以及不同胁迫条件对菌株TRCC27001发酵液抑菌活性的影响;同时,通过形态学观察与分子生物学手段结合的方式,鉴定了菌株TRCC27001的种类.结果表明,菌株TRCC27001对12种病原真菌都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其中对黑腐皮壳菌和金黄壳囊孢菌落生长的抑制效果较强,对峙培养96 h后相对抑菌率分别达到6.39±1.22和2.29±0.19.以金黄壳囊孢为指示菌,筛选出TRCC27001的最佳发酵培养基为麸皮培养基,其无菌发酵液的抑菌率达79.40%,且其无菌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在不同胁迫条件(温度5~105℃,pH 2~12,紫外辐射时间0.5~2.0 h)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结合形态学特征、ITS序列及Tef1-α序列,将菌株TRCC27001鉴定为绿木霉(Trichoderma virens),是一株具有较高生防潜力的广谱性真菌.  相似文献   

9.
1株引起地黄根腐的镰刀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SA培养基法,从地黄病根上分离得到镰刀菌.通过菌落形态、色素颜色、菌落生长速率、大型分生孢子、小型分生孢子以及产孢梗等形态学观察,初步认为其为层出镰刀菌;采用真菌rDNA ITS区的通用引物对其DNA进行PCR扩增,PCR产物经连接转化并验证后测序,将测序结果登录GenBank进行BLAST分析,检测结果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表明地黄根腐病病原菌JZ1为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其序列在GenBank中的登录号为HQ113948).生物学活性结果表明:层出镰刀菌在15~35℃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25℃左右:适宜病菌生长的pH值为7.0;其菌丝在蔗糖上生长最好,硝酸钾是其最佳氮源.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从浙江省温州市南麂岛近海海域海洋沉积物样品中分离得到的一株具有抗大黄鱼病原菌活性的真菌NJ0104的分类地位,在标准培养条件下,采用传统形态鉴定方法,结合ITS-5.8S rDNA片段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建立系统发育树。形态学特征显示菌丝呈树枝状分支,分支较多,无核,有隔膜,瓶体式产孢;ITS序列进行测序全长为1 027 bp。结合形态学特征和GenBank中核酸数据比对分析。结果表明,菌株NJ0104与节菱孢属亲缘关系较近,具有98%以上的相似性,因此将其鉴定为节菱孢属(Arthrinium sp.)。  相似文献   

11.
银杏内生真菌菌株R2的鉴定及其抑菌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3种微生物为指示菌,采用杯碟法对分离自药用植物银杏(Ginkgo biloba L.)的36株内生真菌进行抗菌活性检测。并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和ITS-rD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对强抑菌活性菌株进行鉴定。结果发现,菌株L1、L4、L5、L7、T2、T3、R1和R2等8株内生真菌的发酵粗提物具有抑菌活性,其中以内生真菌R2的抑菌活性最高,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0 mm、20 mm和21 mm。结合形态学特征和ITS-rDNA序列分析确定菌株R2为尖孢枝孢菌(Cladosporium oxysporum)。  相似文献   

12.
采用4种真菌分离培养基对马氏珠母贝共附生真菌进行分离培养,并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和DNA基因ITS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对共附生真菌进行鉴定。同时采用琼脂扩散法,以4种常见的致病细菌为指示菌,对其共附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进行抗菌活性筛选。研究结果表明,从马氏珠母贝分离鉴定共附生真菌14株,其中5株为青霉属、占35.71%,4株为枝孢属、占28.57%,另有菌株P14713可能为新种。抑菌试验结果表明,有5株菌具有抗菌活性,其中青霉属3株,枝孢属和毛孢子属各1株。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防风根际土中分离筛选出对防风枯萎病具有较强防治效果的生防真菌。【方法】采用对峙培养法从根际土壤中筛选出1株可拮抗尖孢镰刀菌的真菌菌株MR-97,并测定其抑菌谱;根据真菌菌落特征、显微特征,结合ITS序列分析等方法对拮抗菌株进行鉴定;通过显微观察MR-97对尖孢镰刀菌菌丝生长的影响;采用抗生素标记法测定拮抗菌株在土壤中的定殖能力;进行田间盆栽试验,检验MR-97对防风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本研究筛选出1株对尖孢镰刀菌抑菌效果为64.44%的拮抗菌株MR-97,其对木贼镰刀菌、灰葡萄孢等8种常见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经鉴定菌株MR-97为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s。MR-97与尖孢镰刀菌对峙培养可使病原菌菌丝产生膨大、畸形、菌丝破损、内含物凝集等现象;在土壤中具有良好的定殖效果,土壤含菌量最高为9.8×106 CFU/g。盆栽试验中,MR-97对防风枯萎病防效为67.86%,防治效果较好。【结论】土曲霉MR-97可有效抑制尖孢镰刀菌等多种病原菌菌丝生长,可在土壤中较快定殖并发挥生防效力。作为优质的生防菌源,MR-97具有一定的开发应...  相似文献   

14.
从青刺果植株中首次分离得到菌株PUR-01,并对其进行分离纯化、抗性评价、形态学分析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探讨该菌株对2种热带作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青刺果内生真菌PUR-01对橡胶树胶孢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香蕉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Foc)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菌率分别为34%和24%,为进一步开展该菌株生防作用机理及应用研究提供基础.通过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 alternata)真菌.  相似文献   

15.
李光富  路华方  李雪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784-13786
[目的]分离和鉴定鱼腥草中的内生真菌,并检测其发酵液抑菌活性。[方法]用组织块法分离内生真菌,通过形态分类学方法进行鉴定,并用滤纸片法对4种指示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从鱼腥草各器官中共分离得到13株内生真菌。其中,根中1株,茎中10株,叶中2株;经形态鉴定,其分别属于子囊菌纲的毛壳菌属和半知菌亚门的曲霉属、镰孢属、茎点霉属及丝核菌属;12株内生真菌发酵液对至少1种指示菌有抑菌活性,而2株内生真菌的发酵液具有强抑菌活性。[结论]鱼腥草中存在具抑菌活性的内生真菌,可作为筛选抑菌活性物质的新资源。  相似文献   

16.
从药用植物苦参的新鲜种子中分离纯化出内生真菌BS002菌株,并通过形态学观察和16S 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其种属;同时研究了该菌株对24种常见农业致病真菌及16种农业致病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内生真菌BS002的菌落中间呈深绿色,菌落边缘呈白色,菌丝体粗大,相互交织,呈放射状,颜色透明,菌丝有膈,成熟的菌株长出子实体,分生孢子头生在扫帚状分枝上,具有真菌气生菌丝体的特征结构;经分子生物学鉴定,BS002菌株的ITS序列与Penicillium sp.M-01的相似性为100%,是青霉属的一个变种;内生真菌BS002对梨轮纹病菌(Physalospora piricola)、苹果轮纹病菌(Botryosphaeria berengriana f.sp.piricola)、水稻恶苗病菌(Fusarium moniliforme)、黄瓜黑星病菌(Cladosporium cucumerinum Ell.et Arthur)、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oum f.sp.cucumerinum)等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对梨轮纹病菌的抗菌作用最好,抑菌直径可达45 mm。  相似文献   

17.
研究匙叶翼首草内生真菌的种群组成及其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获得抗菌活性较好的菌株,以寻找新型抗菌物质。采用内生菌常规分离法和3种培养基对匙叶翼首草健康植株的根、花葶、叶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并采用7种指示菌,用平板对峙法对分离获得的内生真菌进行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从健康匙叶翼首草植株中共分离获得64株内生真菌;同一植株不同组织中的内生真菌数量以根最多,其次为叶,花葶最少;经形态学鉴定分属于 4目、6科、14个属,其中青霉孢属为匙叶翼首草内生真菌中的优势菌群,链格孢属、曲霉孢属、暗双孢属和无孢类群为常见属。平板对峙抑菌试验表明,有11.9%的菌株对所测试病原真菌具有抑菌活性,且抑菌活性较弱。  相似文献   

18.
为促进西洋参病害的生物防治研究,通过采用纯培养方法分离纯化西洋参内生真菌,获得58株内生真菌,通过形态学鉴定和显微观察初步确立了16株菌,提取纯化出其中13株真菌DNA,选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对DNA进行ITS特异性扩增,提交测序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确定其分属于:镰孢属(Fusarium)、毛束霉属(Trichurus)、葡萄孢属(Cinerea)、亚黑团孢属(Periconiella)、棘壳孢属(Pyrenochaeta)、链格孢属(Ilternarsa)。同时对菌株的生防作用进行研究,其中14株针对立枯病、根腐、茎腐、液斑水浸木4种病原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拮抗性,占分离菌株的87.5%。试验表明西洋参内生真菌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19.
为鉴定一次黑山羊养殖场暴发的皮肤癣菌病原,采集患病羊病变皮屑进行病源分离,对分离的真菌进行形态学鉴定和ITS序列分析,并采用CLSI M38-A2微量稀释法筛选敏感天然药物。结果表明:分离的真菌菌落形态、孢子和菌丝结构与疣状毛癣菌相符,其ITS序列(登录号:KX619436)与Pchelin公布的T.verrucosum(登录号:KU378220)同源性最高,达99.99%;18味天然药提取物对分离真菌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试验表明,知母的抗菌效果最好(40 mg/m L,160 mg/m L)。这表明,引起该养殖场黑山羊皮肤癣菌病的病原为疣状毛癣菌,知母为该分离菌的最佳敏感天然药。  相似文献   

20.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银杏(Ginkgo biloba)健康组织中分离得到25株内生真菌,根据菌株在PDA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5株被鉴定为链孢霉菌属、4株为酵母属、4株为曲霉属,3株为毛霉属、3株为青霉属,2株为根霉属,1株为简梗孢霉属,3株分离菌株不产孢子。测定25株内生真菌对3种受试指示菌的抑制作用,共筛选得到11株至少对一种指示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的菌株,对抑菌活性较强的菌株进行形态学和显微分析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