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蒌蒿别名芦蒿、藜蒿、水蒿、香艾蒿等,属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近几年在我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安徽等地开始人工种植,已成为一种地方特色蔬菜,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多。菊天牛Phytoecia rufiventris Gautie,别名菊小茼天牛、菊虎等,属鞘翅目天牛科,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主要为害菊科植物,是菊花、紫菀等菊科药用或观赏植物的主要害虫,也为害蒌蒿等蔬菜种类,可对蒌蒿的留种与生产造成严重为害。  相似文献   

2.
蒌蒿的扦插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蒌蒿(Artemisia selengensis Turez)别名蒌蒿苔、藜蒿、水蒿,为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以鲜嫩茎杆作蔬菜用,其营养丰富,且具有一种清香脆嫩的特殊风味[1].一般每年3~4月上市,是一种珍贵的时令野生蔬菜.现在,南方许多地方已开始进行人工保护地栽培,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北方却鲜有种植.蒌蒿采种较困难,人工栽培多采用地上茎和地下根茎进行繁殖[2].为大量繁殖这种野生蔬菜,促进蒌蒿在北方的人工保护地栽培,特进行了蒌蒿的扦插繁殖研究,供生产中参考.  相似文献   

3.
蒌蒿别名芦蒿、藜蒿、水蒿、香艾蒿等,属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近几年在我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安徽等地开始人工种植,已成为一种地方特色蔬菜,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多.菊天牛Phytoecia rufiventris Gautie,别名菊小茼天牛、菊虎等,属鞘翅目天牛科,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主要为害菊科植物,是菊花、紫菀等菊科药用或观赏植物的主要害虫,也为害蒌蒿等蔬菜种类,可对蒌蒿的留种与生产造成严重为害.  相似文献   

4.
蒌蒿(Artemisia selengensis Turez)别名蒌蒿苔、藜蒿、水蒿,为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以鲜嫩茎秆作蔬菜用,其营养丰富,且具有一种清香脆嫩的特殊风味。一般每年3~4月上市,是一种珍贵的时令野生蔬菜。现在,南方许多地方已开始进行人工保护地栽培,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北方却鲜有种植。蒌蒿采种较困难,人工栽培多采用地上茎和地下根茎进行繁殖。在试验中发现,蒌蒿的嫩枝在水中很容易生根,为此以土壤扦插为对照,研究了蒌蒿嫩枝在水中扦插的可行性,为蒌蒿在北方的推广提供新的繁殖途径。1 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长江流域塑料大棚藜蒿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藜蒿,又名蒌蒿、芦蒿、泥蒿、水蒿、柳蒿芽等,为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亚洲。我国从东北至长江流域各地都有野生藜蒿分布,常生长在荒滩、荒坡或岸边、沟边及田间地头。藜蒿以根茎和嫩茎供食用,味道清香,肉质脆嫩,营养丰富,可凉拌或炒食。长江流域有歌谣云:正月藜,二月蒿,三月作柴烧。野生藜蒿一般在元宵前后(2月)开始上市,2~3周后就因为开始老化不堪食  相似文献   

6.
章胜 《长江蔬菜》2010,(21):24-25
莒蒿(Artemisia selengensis Turcz.)学名狭叶艾,别名藜蒿、芦蒿、蒌蒿、水蒿、柳蒿等,为菊科(Corn—positae)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莒蒿地上嫩茎梢和地下匍匐茎可供食用,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元素,除食用之外还有清热、利湿、杀虫、消炎止痛功能。莒蒿属于草滩地上生长的一种野生蔬菜,其地上幼茎和地下白茎鲜嫩,  相似文献   

7.
藜蒿(蒌蒿)是野生菊科植物,是以根和嫩茎供食的一种野生蔬菜.近年来,由于国内消费者的不断增多,野生的藜蒿已供不应求.因此,人工栽培藜蒿已在一些地方兴起,并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藜蒿适应性广,再生力强,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8.
施肥水平对蒌蒿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蒌蒿 (selengwormood) ,别名芦蒿、水蒿、香艾蒿 ,小艾、水艾。菊科蒿属 ,多年生草本植物。蒌蒿野生于山坡、草地、路边、荒滩 ,是一种古老的野生蔬菜 ,以嫩茎供食 ,炒食或凉拌 ,清香脆嫩 ,营养丰富 ,具有特殊风味 ,是理想的绿色保健蔬菜。近年来 ,全国许多地方悄然兴起了食用蒌蒿的热潮 ,消费量不断增加 ,野生蒌蒿供不应求。 2 0世纪 90年代 ,江西、江苏、云南等地的大中城市相继出现了蒌蒿的规模生产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上海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 ,对名、优、新、特蔬菜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为此我们自 1997年…  相似文献   

9.
蒌蒿嫩枝的扦插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萎蒿(Artemisia selengensis Turez)别名蒌蒿苔、藜蒿、水蒿,为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以鲜嫩茎秆作蔬菜用,其营养丰富,且具有一种清香脆嫩的特殊风味.  相似文献   

10.
藜蒿(Artemisia selengensis Turcz.),又名水蒿、蒌蒿、芦蒿、泥蒿、柳蒿、香艾蒿等,为菊科蒿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是我国南方特色蔬菜作物[1,2].野生藜蒿在我国东北至长江流域各地均有分布,主要生长在低海拔地区的河汊岸边与沼泽地带等比较潮湿的地方,我国于20世纪80 年代开始规模化种植藜蒿[3,4].  相似文献   

11.
正蒌蒿是江苏省灌云县的特色产业,当地已形成"基地+农户+经纪人+网点+品牌"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利用日光温室种植蒌蒿一年可采收2~3茬,效益是种植常规蔬菜的2倍。蒌蒿又名芦蒿、狭叶艾、水蒿等,为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以地下根茎越冬,根系发达,吸收肥水能力极强;主要以鲜嫩茎秆作蔬菜食用,口感外脆里嫩,纤维感少,同时具有较高的营养价  相似文献   

12.
《中国蔬菜》1996,1(3):23-0
全椒蒌蒿的栽培及其软化处理楼蒿(芦蒿)是安徽省全椒县的一种地方特产蔬菜品种。主要生长在荒圩、荒滩、河埂上,很早就被人们采收食用。其供食部分为嫩茎和心叶,质细嫩而清脆,具有特殊的芳香味,颇受消费者喜爱,市场上供不应求。因其容易栽培,对环境条件要求不严,...  相似文献   

13.
<正>蒌蒿别名蓠蒿、水蒿、水艾、柳蒿等,为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蒌蒿按其嫩茎颜色可分为白蒿、青蒿和红蒿,其中青蒿是蒌蒿中的珍品①。蒌蒿在古代已  相似文献   

14.
蒌蒿,又称蒌蒿苔、黎蒿、水蒿等,为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高档野菜品种之一,以鲜嫩茎杆作蔬菜食用,清香鲜美,脆嫩爽口,营养丰富,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蔬菜。我县近年来在维桥、淮河、马庄等乡进行了大棚蒌蒿的栽培试验示范,取得全面成功,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5.
蒌蒿的采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蒌蒿别名藜蒿,是每年3~4月上市的一种珍贵的时令野生蔬菜,其营养丰富,且具有一种清香脆嫩的特殊风味。云南省早已进行人工栽培,其中滇中和滇西地区栽培较广。产品除供应本地区外,已开始外销创汇。蒌蒿的人工栽培,以往都采用地上茎和地下根状茎扦插繁殖,大面积栽...  相似文献   

16.
丰硕 《西南园艺》2002,30(2):41-41
藜蒿(蒌蒿)是野生菊科植物,是以根和嫩茎供食的一种野生蔬菜。近年来,由于国内消费量不断增多,野生的藜蒿已供不应求。因此,人工栽培黍蒿已在一些地方兴起,并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黍蒿适应性广,再生力强,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1 扦插育苗 4月底5月初,挖取其地上茎,抹掉中下部叶片,剪成10~15cm的插条,按株距5cm、行距10cm的密度扦插于苗棚中(苗床的整地施肥按一般蔬菜育苗床操作),扦插深度以插条入土2/3为宜,每平方米苗床约插200根插条。插后加强肥水管理,促进植株茁壮生长,以获得健壮的种条。2…  相似文献   

17.
刘峰 《上海蔬菜》2005,(6):49-49
萎蒿(Artemisia selengensis),又名芦蒿、水蒿等,菊科、蒿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原产于亚洲,我国东北、华北和中南地区均有分布,野生于荒滩山坡、圩区、洲地、路旁,其抗性强,很少发生病虫害,是一种无污染的绿色食品。蒌蒿以鲜嫩茎秆供食用,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和Ca、P、Fe、Zn等元素,尤其含有侧柏莲酮芳香油,具有独特风味。用其炒食或凉拌,清香脆嫩,具有清凉降火、滋阴养颜、健脾胃、促消化等功效,属野生蔬菜中上等品,是一种极受欢迎的保健蔬菜。  相似文献   

18.
大棚早熟毛豆、丝瓜、蒌蒿综合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充分利用大棚设施,提高大棚综合经济效益,我乡菜农从1997年起开始进行不同茬口大棚蔬菜高效栽培技术的探索.实践证明,以早熟毛豆-丝瓜-蒌蒿栽培模式经济效益较高.此栽培模式还有两个优点,一是由于早熟毛豆根瘤菌的活动,可有效地改善土质;二是丝瓜夏秋生长期间枝叶茂密,有效地降低了伏秋高温,利于蒌蒿生长.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9.
蒌蒿又名芦蒿、水蒿,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野生种分布广泛,其嫩茎是主要食用器官。明朝期间,南京市民即采摘蒌蒿食用,20世纪80年代后期,江苏首次进行蒌蒿人工栽培,现栽培面积在1000公顷左右,其他地区,如浙江、江西、云南和安徽等也已经开始蒌蒿的人工栽培。  相似文献   

20.
芦蒿大棚覆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蒿属菊科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又名蒌蒿、水蒿。芦蒿以嫩茎供食,味清香鲜美,脆嫩爽口,营养丰富,含蛋白质、钙、磷、VB1、Vc、胡萝卜素、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开胃行水、清热解毒之功效,是一种营养保健型蔬菜。我县于2000年从江苏南京引入芦蒿试种,通过3年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