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蜂科学研究及新技术推广的回顾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资源室中蜂组中蜂是我国的蜂种资源,虽然目前已从野生蜜蜂转变为可以人工饲养的物种。但在木桶、竹篓中、固定巢脾的饲养方式下的蜂群,管理不便,产量很低而且产品质量差。1958年中国农科院养蜂所成立时,9...  相似文献   

2.
一、中蜂新法饲养的好处1957年全国养蜂座谈会肯定了中蜂应有的地位,并提出中蜂和外来种并重的发展方针。在农业部主管部门组织推动下,相继召开了广东省从化县和四川省崇庆县的新法饲养的现场会议。几年来通过许多地区的经验证明,中蜂采用新法饲养,蜂群和采蜜量都有成倍地增长。例如广东省从化县1956年约有2千多群老法饲养的中蜂,每年产蜜量2万斤左右,平均每群不到10斤,1957年采用新法饲养以后,蜂群和采蜜量逐渐上升,到1963年蜂群发展到6千多群,蜂蜜产量已达到60万斤,平均每群接近100斤。  相似文献   

3.
施根吉 《蜜蜂杂志》2006,26(4):20-21
我从1972年开始饲养中蜂,只限养在7~10群,一半过箱用新法饲养,一半仍用老法木桶饲养。也就是养中蜂受了益,我才弃教养蜂直至现在。20世纪80年代,我开始养意蜂,但仍然扶持了多位亲友养中蜂,教他们的方法当然也是一半新法过箱饲养,一半老法桶养。多年来通过两种方法并用,我从中观察出不少问题,悟出了不少道理。1为什么新法饲养的群势都比老法饲养的群势小?每年秋繁结束,冬天蜂群定群时,箱养的中蜂群势普遍小于用木桶或箩筐饲养的中蜂群势。本人认为有如下原因:1)箱养中蜂因摇蜜、检查时经常开箱,扰乱了蜂群的正常秩序;2)箱养中蜂一般像意蜂那…  相似文献   

4.
《中国蜂业》2017,(4):43-44
<正>传统养蜂和现代养蜂是文县饲养中蜂的两大方式,传统养蜂的蜂巢棒棒巢与现代养蜂的活框蜂箱意蜂十框标准箱是目前中蜂养殖的主要类型,分析不同养殖方式与不同养蜂用具饲养中蜂的特点与优势,技术难点,生产难度,对推广中蜂科学饲养技术,提高中蜂养殖水平与生产效益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文县中蜂80%的蜂群普遍用传统的棒棒巢老法饲养,一年只取一次蜜,产量低;蜂农一般养殖8~20巢,最多的150巢,最少的1~2巢,养殖规模小,分散养殖,  相似文献   

5.
《中国蜂业》2020,(1):48-49
<正>蜂群数量和蜂蜜产量是养蜂生产统计常用指标,它们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养蜂规模和养蜂生产情况。在编制养蜂业发展规划时,蜂群数量和蜂蜜产量经常被作为主要指标来陈述发展目标。通过蜂蜜产量和蜂群数量计算的年群均产蜜量是反映养蜂生产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中蜂和意蜂是广西饲养的主要蜜蜂品种,在放蜂方式、生产投入和产出效益等方面有较大差别,非活框饲养中蜂与意蜂比差别更大。在蜂群数量和蜂蜜产量的统计上,由于国家统计和农业部门统计均没有按蜜蜂品  相似文献   

6.
宁夏中蜂活框饲养技术要点王彪,雷耀鹏,户鼎荣(宁夏固原地区养蜂试验站,756000)中蜂活框饲养技术改土法饲养中蜂的一次性毁巢取蜜为多次取蜜,同时在取蜜不破坏蜂巢、不损伤蜂群的基础上,保留了蜂种,大幅度提高了蜂蜜的产量与质量,充分发挥了中蜂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7.
中蜂活框饲养具有蜂群繁殖快、取蜜方便、能开箱检查、人工分蜂等优点、克服了传统养蜂管理中的诸多缺陷,但活框新法饲养对农户的技术要求较高。本文就甘肃西和山区个别农户活框新法饲养失败的原因做了浅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何传学 《蜜蜂杂志》1997,(10):18-18
中蜂过箱之我见●何传学中蜂的新法饲养可以提高蜂群的产量和质量,过好箱是饲养中蜂获优质高产的重要环节,现将我中蜂过箱的关键技术措施提供给广大蜂友参考:一、中蜂过箱最佳期的选择一般来说,中蜂一年四季都可以过箱。从蜂群的内部结构而言应掌握在断子期为宜,好处...  相似文献   

9.
<正>自中蜂被列入农业部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以来,凤县畜牧兽医技术干部全力推广中蜂新法饲养技术,将传统的桶式饲养改进为活框饲养,大幅度提高了中蜂的采集力和繁殖率,使2014年凤县饲养中蜂群发展15 000多箱,比2006年蜂群增加了10倍多。现就在推广育王分蜂养强群、春季奖饲夺高产、秋季增产小转地、越冬补饲双王群等中蜂高产新法饲养管理技术过程中,要严把五关。1严格早春繁殖关1.1适时排泄  相似文献   

10.
<正>几十年来,凤县农民一直有饲养中蜂的传统习惯。2006年,中蜂被列入农业部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凤县农民持之以恒的饲养中蜂,并将传统的桶式饲养改进为活框饲养,大幅度提高了中蜂的采集力和繁殖率,使凤县境内的中蜂群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014年,已发展养蜂2 150户,饲养中蜂15 000多箱,年产蜜量已达18万kg,实现利润230多万元。通过育王分蜂、越冬补喂、春季奖饲、养强群、夺高产等中蜂新法饲养技术的推广,实际生产取  相似文献   

11.
强群是提高蜂群产蜜量和养蜂经济效益的基础。由于中蜂在长期的自然条件下形成了爱分蜂的特性,一般很难维持8框以上的强群,给管理带来麻烦,影响产量和收益。作者在观察中蜂生物学特性及当地蜜源特点的基础上,于1986年进行了中蜂双王群饲养技术的试验,现将有关情况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12.
在养蜂生产中,养蜂者都希望把蜂养好,有较高的经济收益。养蜂不仅要求好的气候环境、蜜源条件,更主要的是还要有优良蜂王,加上精心的饲养管理。单以蜂王而论,蜂王素质的优劣,年龄大小,对蜂群的盛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可以说蜂王品质好坏是养蜂成败的关键。但目前在推广中蜂新法饲养中,往往还忽视了一点,认为活框加蜂王即等于新法养蜂。由于不重视蜂王选育和应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纳雍县将发展云贵高原中蜂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有效措施,活框养殖技术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取得初步成效。从2018年至2020年4年间,全县蜂群数量从1.12万群发展到1.663万群,品种为云贵高原中蜂。活框养蜂从0.025万群发展到1.26万群,30群以上规模养蜂户从5户发展到68户,平均产蜜量从3 kg增加到8 kg。过箱是实现活框新法饲养获得高产的第一步,作为纳雍蜂产业的主要技术骨干,提倡并主推活框养蜂技术,组织过箱蜂群2 336群,成功率达90%以上。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探索总结云贵高原中蜂过箱失败原因及对策,供广大养蜂同仁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陕北地区养中蜂需注意的技术问题延安地区养蜂试验站(716000)贾树才陕北地区中蜂新法饲养技术的推广,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蜂群的饲养管理技术仍未达到一定的水平。相当部分中蜂饲养者饲养管理技术差,投入少,效益低;处于粗放管理状态,使中蜂应有的优良性状...  相似文献   

15.
野生中蜂的收捕●杨朝环●中蜂新法饲养基础讲座之31怎样收捕自然分蜂群和迁逃群各地中蜂自然分蜂和偶然飞逃的时间差异很大,如云贵高原地区一般是在春末夏初和秋末出现。无论是新法饲养、还是旧法饲养的中蜂群,大部分会发生自然分蜂和迁逃,这是收蜂养的大好时机。下...  相似文献   

16.
王彪 《中国蜂业》2013,(12):31-32
宁夏饲养中蜂历史悠久。为了更好地发挥中蜂的生产性能,提高中蜂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宁夏回族自治养蜂业务主管部门和宁夏中蜂集中分布区域的各级养蜂技术推广服务部门,曾多次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推广中蜂过箱和中蜂活框养殖技术,往往过箱后采用活框饲养当年就能取得好的收成,但是经过越冬以后,蜂群不是死亡,就是群势下降特别严重,到来年春季很难发展成强群,所以推广普及率不高,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17.
简讯     
四川省万县地区畜牧局1月召开了全区养蜂干部座谈会,总结1984年养蜂工作,这个地区已推广中蜂活框饲养5000多群,平均群产蜂蜜30斤左右,比旧法饲养提高1.8倍。为进一步推广中蜂活框饲养,会议讨论了今年的工作任务:①加强对养蜂工作的领导。②搞好蜜粉资源和蜂群分布情况普查。③提出合理分区饲养中蜂和意蜂的具体方案。④大力推广中蜂活框饲养技术⑤开展蜂产品加工技术的研究,以适应养蜂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正蜂友们在一起交谈,认为中蜂濒临灭绝的原因是:群势小产量低,怕病怕盗蜂爱逃跑。我养蜂超过50年,实验观察研究蜂群超过30年,现在将中蜂改良为活框继箱饲养,《蜜蜂杂志》曾报道水飞蓟一个花期群产蜂蜜115 kg。2014年至今来我家看蜂交流经验的蜂友很多:有时一天之内来过三汽车,还有附近骑车来的蜂友。我们一  相似文献   

19.
湖南省养蜂技术经验交流会议最近在沅陵县召开。沅陵县农业局养蜂研究所和麻阳县多种经营办公室的同志在会上讲授了中蜂生物学特性、四季管理、选种育种、人工育王等课程,进行了中蜂新法饲养过箱等项实习。沅陵、澧县、江永等县的39名同志在会上交流了经验。使到会代表从理论上到生产实践上进行一次系统的复习和提高。沅陵是湖南省养蜂重点县之一。目前全县有9,300多群蜂,其中中蜂6,400群。去  相似文献   

20.
《蜜蜂杂志》2021,41(7)
正2021年3月26日重庆市南川区养蜂协会,组织40多名养蜂人员前往南川区山王坪镇第九届亚洲优秀蜂农夏和全的千里花养蜂场,开展现场技术交流会。养蜂人员认真参观查看蜂场饲养的中蜂群,协会现场为他们发放涉蜂法律法规知识读本。夏和全重点介绍了如何招收野生中蜂,传统饲喂及过箱技术,并认真详细地解答蜂友们提出的各种饲养管理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