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小麦群体产量结构规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数学中的“极值律”和“差值律”提出了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和要大,最大值因素和最小值因素间差值要小,即和大差小的观点,栽培中要创造群体适中,千粒重高,穗粒不少的产量结构型。  相似文献   

3.
大穗型小麦形态特性与产量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入四川绵阳90-7、92-1、绵阳19(弱冬性)、中国农科院中大A0、中国自然科学院铁杆(冬性),户县914、8650-8(弱冬性),陕西咸阳农科所84加79(弱冬性)、82(348)(冬性)。1993~1995年在咸阳农科所试验农场设品种比较试验圃。试验田地力中上,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小区面积10 m2(5×2),10行区,对照为多穗型小偃6号和中间型咸农151。  相似文献   

4.
采用陕西省蒲城县2010-2015年冬小麦发育期的冬小麦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同期冬小麦发育期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渭北旱塬小麦产量构成中小穗数、不孕小穗率、穗粒数、千粒重、理论产量、株成穗数、成穗率、茎秆重、籽粒与茎秆比等要素与起身-拔节、拔节-孕穗、孕穗-抽穗、抽穗-开花、开花-乳熟、乳熟-成熟降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渭北旱塬小麦产量构成中孕穗-抽穗期降水对冬小麦产量的形成有重要作用。渭北旱塬小麦产量构成中穗粒数与拔节-孕穗降水量、孕穗-抽穗降水量关系密切,呈正相关,千粒重与起身-拔节降水量、孕穗-抽穗降水量成正相关,理论产量与起身-拔节降水量、孕穗-抽穗降水量成正相关,地段单产与起身-拔节降水量、孕穗-抽穗降水量成正相关;成穗率与孕穗-抽穗降水量成正相关、与抽穗-开花降水量、乳熟-成熟降水量成负相关。建议要高度重视冬小麦返青后起身-拔节、孕穗-抽穗关键期的降水供应。  相似文献   

5.
时侠清  季昌好 《安徽农业科学》1995,23(4):316-317,320
根据安徽省淮北片春性组小麦区试二年资料,对产量结构进行通径分析。认为品种间产量的高低,取决于穗数的多少,茎蘖成穗率高是增加穗数的主要因素。这对制定小麦育种目标和春性品种的选择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不同行距配置、密度处理对小麦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以半冬性中晚熟品种淮麦2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行距配置、密度处理下小麦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较小行距配置较大密度和较大行距配置较小密度均不利于高产,本试验中,行距配置为20cm、密度为35万/667m2处理因具有适宜的基本苗,较高的成穗率,穗大,千粒重较高,最终获得了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7.
杂交小麦基本苗与产量结构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按小窝疏株密植种植方式,设置基本苗6苗/窝、4苗/窝和2苗/窝3个处理,研究了基本苗数对杂交小麦产量结构的影响。试验表明,降低基本苗后,杂交小麦的单株成穗能力有极大提高,基本苗6苗/窝、4苗/窝和2苗/窝的单株成穗数分别为1.5个、2.0个和3.6个,穗长、有效小穗数和穗粒数都有提高,单穗籽粒产量差异不显著,单株籽粒产量极显著提高,基本苗4苗/窝和2苗/窝的单株产量分别是6苗/窝的单株产量的1.58倍和2.93倍,基本苗4苗/窝的单位面积产量最高,与6苗/窝间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地区杂交小麦种植的合理基本苗约4苗/窝,折合约8~9万苗/667m^2;通过精量播种,充分发挥杂交小麦在营养生长方面的优势,促进植株的个体发育,提高繁殖系数,降低用种号和种子成本,提高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8.
渭北旱塬不同类型小麦产量结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不同类型小麦品种14个,研究了它们的产量构成因素、群体动态变化及三值产价。结果表明:大粒型小麦粒重优势明显,较小粒型重高36.7%,且穗值产价较高,较小粒型高28.6%;小粒型小麦有效穗数显著较多,且成穗率较高,分别较大粒型多24.5%和高17.6%;三值产价中,三种类型小麦均以粒值产价最大,说明旱塬小麦增加粒数对其产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迟到12月份甚至翌年1月播种的小麦,为特晚麦。播后种子萌动,经过一定低温过程,通过春化阶段,即可开花结实。晚麦生育期短,主茎叶片数减少,亩穗数和穗粒数少。2012年晚播小麦扬花期避开了雨雾天气,减轻了赤霉病危害,灌浆期间气候条件适宜,千粒重超过40g,这是2012年晚播小麦获得较好收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淮北地区地处南北过渡地带,气候属南温带的鲁淮区,兼具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生态优势。黄淮流域较大区域内的小麦品种在本区均具有较强的适用性,无论是偏冬性、半冬性,还是弱春性及春性品种均有种植。但就播种面积而言,半冬性品种占绝对优势。多年来的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不同生态类型品种及同类型不同品种之间均存在明显的产量差异。  相似文献   

11.
小麦不同产量群体干物质积累指标差异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设计不同品种和不同栽培措施试验形成不同产量小麦群体,分析小麦不同群体物质生产与产量及产量结构关系。结果表明,增加群体总生物产量、提高经济系数,可以提高经济产量。拔节前群体干物质积累量与穗数和成穗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拔节至开花期干物质积累与群体总结实粒数呈正相关,孕穗期干物质积累量的多少显著影响可孕花数的高低,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提出了小麦不同产量水平群体干物质积累量指标。  相似文献   

12.
13.
14.
按小窝疏株密植种植方式,设置基本苗6苗/窝、4苗/窝和2苗/窝3个处理,研究了基本苗数对杂交小麦产量结构的影响.试验表明,降低基本苗后,杂交小麦的单株成穗能力有极大提高,基本苗6苗/窝、4苗/窝和2苗/窝的单株成穗数分别为1.5个、2.0个和3.6个,穗长、有效小穗数和穗粒数都有提高,单穗籽粒产量差异不显著,单株籽粒产量极显著提高,基本苗4苗/窝和2苗/窝的单株产量分别是6苗/窝的单株产量的1.58倍和2.93倍,基本苗4苗/窝的单位面积产量最高,与6苗/窝间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地区杂交小麦种植的合理基本苗约4苗/窝,折合约8~9万苗/667 m2;通过精量播种,充分发挥杂交小麦在营养生长方面的优势,促进植株的个体发育,提高繁殖系数,降低用种量和种子成本,提高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5.
小麦宽窄种植对个体发育及其产量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南疆地区林果业发展规模越来越大,而果树下种植小麦的面积也不断扩大,随着《果树下小麦稳产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的实施,小麦的种植模式、栽培管理、灌溉施肥等技术措施也得到大面积推广。本文就以和田地区为例,主要针对南疆地区果树下小麦稳产高产栽培技术进行研究,介绍和田地区果树下种植小麦的基本情况,提出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7.
小麦产量受诸多因素的控制,不同产量水平及土类,产量与其构成因素的关系及产量结构指标均有明显差异。在中低产水平下,增穗是增产的主要途径。沙性土壤应在增穗的基础上,以培育壮苗、防早衰为重点,争取大穗大粒。淤土属,小麦较易发挥大穗优势,争取多穗是其主攻方向。在高产条件下,争足穗、攻大穗、稳粒重是实现高产的关键。争足穗应以提高分蘖成穗为手段,而实现大穗大粒则应以合理稀播、早发壮苗为基础,努力提高抽穗后的光合生产量。  相似文献   

18.
大田农业生产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情况下,大田农业生产发展缓慢,从土、水、肥三方面分析了大田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不同播期小麦病害情况及产量结构,结果表明:梭条花叶病适当推迟播期发病轻,赤霉病、白粉病、黑条矮缩病的主要受发生期气候的影响;小麦产量均以11月1日播种的最高。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仙游县澳海小麦4个主栽品种产量及其三要素分析认为,决定多穗型品种绵阳26产量的 主导因素是穗粒数;大穗型品种泉麦1号、泉素3号、晋麦2148产量均受穗数制约;千粒重大小也是泉麦3号产量高低的主要限制因子。据分析结果提出4个品种的高产结构及高产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