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动态规划(DP)是一种技巧,把需要规划的事情分成几个阶段处理,然后从中选择最好的方案。动态规划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使用。在农业生产中,也可以应用动态规划(DP)模型,以便确定一个农作物最佳种植方案。通过总结动态规划(DP)的应用特点,可以达到事物最优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阆中市旱地作物多熟种植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我市农科人员将以粮为主的旱地三熟制创新发展为多种新的种植模式,如将“麦/玉/苕”三熟改为四熟至六熟制,作物也以原粮食型改为“麦/玉/豆”型、粮经型、粮油型、粮菜型、粮药型等多种模式,开创了我市20万亩旱地作物多熟种植新局面,适应了市场需求,实现了助农增收,并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阆中市旱地作物多熟种植新模式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新疆南疆地区广泛应用的多熟种植模式进行研究,对不同种植模式条件下冬小麦的个体生长、叶面积、干物质积累、叶绿素、光合效率、产量及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合理的多熟种植模式,冬小麦生长状况良好,综合经济效益高。  相似文献   

4.
对小麦、玉米一年三收多熟种植模式与小麦复播玉米、小麦套种玉米两熟模式比较分析得出:采用适宜的一年三收种植模式,小麦产量可以少减产或不减产,而玉米产量大幅度提高,全年增产12;~14;.一年三收种植模式在新疆光热资源最丰富的6~8月,作物田间群体生长率(CGR)、光能利用率较好,实现全年增产.  相似文献   

5.
南京市江浦县发展多熟主体种植具有光温资源、土壤、农民积极性、市场等有利条件。该县多熟立体种植经历了“纯粮型”、“粮经兼顾型”、“经济作物高效型”等阶段 ,其现状和特点是 :“因地制宜 ,特色明显” ;“内容丰富 ,模式新颖” ;“经作为主 ,增效显著” ;“集约生产 ,技术配套”。特色化、设施化、高效化、多元化是多熟立体种植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多元多熟种植复种指数高、作物收获种类多、产量高、资源利用率高;稻田多熟制种植成为我国南方地区提高粮食产量,维护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发展多种经营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家蔬菜工程技术开发中心的协助下,实施优势农作物多元多熟种植技术研究与示范,创新并总结出了完善成熟的优势农作物生产新模式、新技术和一套立体种植技术体系。本文主要对优势农作物多元多熟种植技术进行简单分析,以期对相关人员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针对玉田县农村人多地少,农民增收较为困难的现实,玉田县农民通过对优势农作物品种进行茬口筛选,确定适宜品种,利用间混套作方式,采用甘蓝—玉米—菜花一年三种三收以及甘蓝—西瓜—玉米—甘蓝一年四种四收等多元多熟立体种植模式,利用较少的耕地,种植多种农作物,实行一年多次种植、多次收获,亩可实现经济效益3300-4100元。  相似文献   

8.
据近几十年来考古发掘材料证明,约在七、八千年以前,我国北方和南方一些地方已有粟、稻种植。经历漫长的不定期撂荒、定期撂荒阶段,直到约公元前三世纪成书的《周礼》中,土地连种才见于记载。随着人口的繁衍,经济的发展,技术的提高,人们对土地的利用也益发重视。公元前四世纪魏国李悝曾倡导尽地力之教。新兴的封建王国,竞相发展实力,壮大自己的财富,纷纷筑城设防,带来城市手工业的较快发展和人口相对集中,  相似文献   

9.
小麦-绿肥-玉米-大豆配套多熟种植模式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与绿肥分带种植,小麦收获绿肥翻埋后,在本地块采用三元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进行玉米密度、播差期、玉米大豆带型配置试验,对贵州省中海拔地区玉米、大豆间作体系的产量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密度和播差期是影响玉米大豆间作体系综合总产量的主要因子。其中,玉米密度对总产量的影响最大,播差期对总产量的影响随玉米密度的不同有所不同;玉米密度为51 000株/hm2、播差期为20 d,玉米大豆带型配置指数为2∶2的处理,玉米产量及玉米大豆综合总产量均表现为最高,玉米干物质积累较多,叶面积较大,净同化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通过棉花生产形势分析,指出粮棉争地是棉花生产徘徊的主要矛盾,并提出了粮棉碰撞系数的概念和指标。对不同熟制地区粮棉碰撞系数的研究认为,发展棉田多熟种植是解决解决粮棉矛盾的有效途径。从今后棉花生产区域布局讲,认为在主攻新疆棉区棉花生产的前提下,应通过套种稳定黄淮海棉区棉花播种面积,适当消减粮棉矛盾突出棉区的的棉花播种面积。  相似文献   

11.
大(小)麦—西瓜—水稻(简称麦—瓜—稻)复种方式,为南京地区六合、江宁二县农户在近年来取得较显著经济效益的一种种植方式。对24户农民使用这一种植方式调查时所得的产量、收益、投入的类型和水平以及所有有关的农业经济与技术参数,应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模型进行分析。初步结果表明,麦—瓜—稻的生产力有一定的地区差异。土壤肥力条件及不同管理水平对同一种植制度有较显著的影响,说明了种植制度与地区的生产条件相适应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对6种不同复种方式的生产力、能量效益、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复种方式生产力和效益不同。灰色关联分析显示,多花黑走草-水稻复种方式的综合效益最好,是值得推广的高效农牧结合型复种方式;其次为小麦-水稻复种方式,花黑麦草-杂交狼尾草复种方式的综合效益较小麦-水稻复种方式的稍差,但提供了大量的优质冷季型和暖季型牧草,是适舍牧区畜牧业发展的“草-草”型复种方式;小麦-杂交狼尾草、黑麦-杂交狼尾草和黑麦-水稻3种复种方式的综合效益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3.
轮作,连作及不同耕法对氮,磷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87-1992六年试验结果表明:轮作、连作氮、磷肥料利用率均以普耕最高,平均氮32.1%,磷12.4%,其次是深松为氮26.1%,磷9.1%;免耕最低为氮17.3%,磷6.2%,而连作高于轮作。供试作物氮甩利用率轮作:大豆〉玉米〉小麦;连作:小麦〉玉米〉大豆,磷肥利用率轮作、连作均为玉米〉小麦〉大豆。不同年份间氮、磷肥料利用率变化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大豆氮、磷肥料利用率与7月份降水量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丹阳市作物及种植制度气候产量潜力的计算机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计算机作物生长模拟模型对江苏省丹阳市的主要粮食作物及种植制度的气候产量潜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模拟的作物气候产量潜力以玉米、单季稻为最高.单季稻对当地的光、热、水资源利用较充分,现实产量达到气候潜力的78.2%.模拟的2种种植制度(麦-单季稻,麦/玉米-稻)的气候潜力表明,三熟比二熟高3000kg/hm~2,排水良好,小麦产量可以达到或接近气候潜力,玉米的气候产量潜力则受到生长期内降水量年际变化影响较大.在丹阳市引进春玉米的种植制度,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水热资源,提高全年产量及改善单一的种植制度。  相似文献   

15.
红壤稻田高产高效益复种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最小化原料成本为目标函数;以乳脂肪、非脂乳固体、糖分、总固形物等质量关系设立8个约束方程,建立了最优化冰淇淋线性规划模型,在计算机上,利用该模型配合出市场选料、企业定料情况下的高、中、低档牛奶和水牛奶优化冰淇淋配方。并模拟市场原料价格和成分质量实际变化,检验了模型配方调整灵敏度反应。得出电脑模型技术配合冰淇淋配方比目前企业广泛使用的皮尔逊法、代数法快速准确,节约成本和满足产品多方面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一个畜禽结构优化实例简要介绍多目标线性规划的两种解法:1.带宽容量的序列优化解法;2.简单等满意度解法。这两种解法适用于解决农业问题。  相似文献   

18.
动态规划是一种最优化方法,特别适用于多阶段决策。本文阐述了动态规划在投资分配方面的应用,并通过实例介绍其求解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广东三水市的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和经济特点,遵循全国和广东省的发展规划,运用模糊数学知识和计算机工具,研究了该市1995年度畜牧业生产的结构决策。  相似文献   

20.
典型调查与统计分析表明,鲁西北地区主要作物种植方式适宜种植的生态区域顺序为高坡地>河滩高地>平、窪坡地>背河槽状窪地,在前者区域上种植作物,可比在后者区域上获得高而稳定的产量和较高的经济效益。各种作物中,小麦、棉花高产、稳产,对地形类型和土质适应性强,应扩大种植面积,突出其优势。小麦——玉米两熟方式产量高而不稳,但对土质的适应性较广.小麦——谷子产量虽略低,但稳定性较强,在土质较重的土壤上纯收入高于土质较轻的土壤。小麦——大豆在河滩高地的产量高,纯收入也高,对土质的适应性较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