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4.
“双链型”复合农业生态系统的高效配套技术及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实施了“双链型”复合农业生态系统,总结了稻田套种牧草养鹅和稻田养鸭的方法和田间管理技术,探讨了种草与养鹅、种稻与养鸭在时间上的相互衔接,开展了草 鹅-稻 鸭周年复合生态系统与常规稻-麦轮作方式的比较效益分析,表明该农业生态系统为当前农业结构调整和生态新农村的建设提供了示范模式。 相似文献
5.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8)
[目的]探索"双链型"稻-鸭-鱼循环农业模式集约化种养的配套技术体系及经济效益表现。[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示范方法,研究明晰该模式的资源配置、配套工程建设方案以及稻田养鸭、鸭鱼共育的配套技术。以常规稻-麦轮作方式为对照,分析稻-鸭-鱼循环农业模式的比较效益。[结果]集成了"双链型"稻-鸭-鱼循环农业模式生态系统的时间、空间、水资源、疫病防控等耦合技术及其配套技术体系,阐明该模式的运行效益是稻-麦轮作方式的2.11倍。[结论]推广"双链型"稻-鸭-鱼循环农业模式,是实现农牧渔种养结合、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益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7.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14)
研究实施了“双链型”复合农业生态系统,总结了稻田套种牧草养鹅和稻田养鸭的方法和田间管理技术,探讨了种草与养鹅、种稻与养鸭在时间上的相互衔接,开展了草+鹅-稻+鸭周年复合生态系统与常规稻-麦轮作方式的比较效益分析,表明该农业生态系统为当前农业结构调整和生态新农村的建设提供了示范模式。 相似文献
8.
依据江苏省农业资源禀赋,创建了基于“四水”、“特粮特经与畜禽”、“特粮特经与畜禽、水产”等适合江苏省推广应用的“双链型”生态农业模式,集成了配套技术体系;制定了12项地方标准,初步构建了“双链型”生态农业模式技术标准体系,建立了4个江苏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研究探索出实现“双链型”生态农业模式产业化的运行机制“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示范区+农户”,推动了“双链型”生态农业模式标准化、产业化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10.
意杨、牧草、鹅模式.采用田埂栽培意扬、田内种革养鹅.利用空间上下结合,效益长短结合.项目种养结合,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1.
12.
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了湘西州农业产业结构,得出农业总产值与农业内部各产业间的灰色关联度。同时,结合定性分析方法,分析了湘西州农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剖析了农业产业结构内部各因素间的关系,发现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湘西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作为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区域,已形成了专业化区域布局.该研究分析了江苏省淡水养殖品地理集聚现状及其对农业区域结构、渔业结构、渔业品种结构以及农业技术结构调整的作用,结果表明,淡水养殖业地理集聚对农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显著.研究结果为江苏省政府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淡水养殖业提供了政策借鉴. 相似文献
14.
区域性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优化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生态经济学和系统工程原理,以山西省隰县雁沟垣示范区为示例,建立了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优化模式.通过对区域进行系统辩识、诊断及灰色关联分析,得知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是导致区域性生态经济系统功能失调的主要原因.进而建立系统的多目标数学规划模型,获得优化的产业结构.以优化的上地利用结构为基础,进行林种,树种的合理定位配置,使示范区的产业结构由单纯型转为综合型,防护林体系由防护型向生态经济型发展,从而形成稳定、高效的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 相似文献
15.
16.
实验采用SPF小型猪建立猪链球菌2型的动物模型,将14头SPF小型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肌肉注射2 mL的1×109 CFU.mL-1菌液,对照组注射2 mL无菌培养基。攻毒后利用细菌培养和PCR技术定期检测体内血液和组织中的细菌动态分布情况。实验发现SS2侵入血液的速度很快;扁桃体是该菌的定植器官,SS2对肝脏、肾脏等实质器官的黏附性无明显差异;只有出现神经症状及死亡仔猪,才能从脑组织中分离到SS2,说明细菌突破血脑屏障,进入大脑可能是引发脑膜炎的前提。试验为研究该病的致病机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顺应农业生产发展而产生,在现代农业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政府扶持力度有限、商业性金融机构融资门槛高、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数量少等外部条件,以及其自身发展规模小、效益不佳、抗风险能力弱等原因,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尤其在融资方面,已陷入困境,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该研究分析了安徽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现状及存在的金融支持困境.通过对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融资困境的成因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业物联网体系结构与应用领域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业物联网是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等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高度集成和具体应用,是农业信息化、智能化的必要条件。随着农业物联网产业发展,各种农业物联网系统层出不穷,由于缺乏对整个农业物联网系统层次结构的分析,导致当前各农业物联网应用呈现出碎片化、垂直化、异构化等问题。如何从农业物联网各种应用需求中统一抽取出系统的组成部件以及它们之间的组织关系,建立农业物联网体系结构,实现农业物联网设计与实现方法的统一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文中从农业物联网的概念发展、基本特征、体系结构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后认为,当前各个国家与机构制订的物联网发展和管理计划对科研人员从事物联网研究与应用开发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但是都没有指出设计与实现物联网系统的具体方法,并且农业生产环境的多样性和生产流程的复杂性决定了必须统筹考虑农业各行业的具体应用特点来建立农业物联网体系结构。为此在文章中首先讨论了农业物联网体系结构构建原则包括可扩展性、可复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等,在此基础上结合农业产业的具体需求及工程实践经验,进一步划分农业物联网的基本结构,提出五层农业物联网结构模型,该模型由下至上划分为感知层、接入层、网络层、数据层及应用层五层,各层对应不同的通信协议,农业物联网层次结构模型与协议体系的配套构成了农业物联网体系结构。该体系结构与传统的三层、四层物联网体系结构相比,增加的农业物联网接入层针对泛在环境中多数物体的资源和计算能力受限问题,着重强调了底层异构感知网络与网络层的无缝连接,可以有效屏蔽底层异构感知网络的复杂性,并提供统一的抽象管理接口,为农业物联网硬件感知系统的快速搭建提供便利。增加的农业物联网数据共享层,主要针对当前农业物联网系统存在垂直化、封闭化导致不同系统之间农业数据资源无法共享,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历史数据无法得到充分利用,形成信息孤岛问题,通过面向服务的数据资源共享架构,为各农业物联网应用系统间数据交换与共享提供有效解决方案。五层农业物联网体系结构中各层功能更加清晰独立,有利于各层服务器之间的网络负载均衡,降低企业网络的通信负担。随后提取农业各行业应用的共性问题,按照监测对象的不同,分析了农业生产环境监控物联网、动植物生命信息监控物联网、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物联网、农机作业监控物联网等不同应用的研究现状和涉及的主要技术。从农业物联网体系结构角度出发,可以发现当前农业物联网各领域研究与应用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异构网络接入层硬件网关研究较多,嵌入式网关中间件研究应用相对较少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农业物联网数据共享层研究应用严重缺失,各应用系统通常将感知层获取的数据直接发送至农业物联网应用层,缺乏对感知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分析,难以达到进一步指导农业生产的效果。最后讨论了未来农业物联网技术研究和应用发展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9.
林木最近距离分布预测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描述林木空间分布的方法是评价和分析近自然森林经营的基础,林木距离分布是森林空间结构的重要体现,是实现林分可视化的前提.研究提出了预测林木最近距离分布的新方法,以Weibull函数所表达的林木最近距离分布为基础,通过距离分布的均值和标准差实现了对距离分布的预测.为便于实际应用,研究还建立了以通过抽样调查易获取的因子即林分密度(公顷株数)和判断林木水平分布格局类型的平均角尺度为自变量的距离分布均值和标准差的预测模型.所建模型均具有很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